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捣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

讲评:介绍岳家军很有特色。爱民、治军严明、体恤将士,
不言己功,军民叹服,所以,“撼岳家军难”。
即城大捷是本课高潮之一。依据信史,道来栩栩如生,使人如
临其境。

3。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
师:岳家军准备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却接到朝廷退兵的紧急命令。
南宋朝廷为什么在恢复有望的紧急关头,反而命令岳飞退兵呢?原
来,宋高宗并无打败金兵的打算,只想保住半壁江山,在小朝廷里
过醉生梦死的生活。他害怕义军进一步壮大,大将功高权重,威胁
他的统治;还怕岳家军打到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自己帝位难
保。正如明朝文征明在一首词中所说的:“岂不惜,封疆蹙;岂不
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词为副标题'正好
当时的宰相秦桧,是个内奸。秦桧在1127 年被金掳去后,屈膝投降,
替金出谋画策,得到金统治者的信任,派回南宋充当内奸。秦桧谎
称是杀死狱卒后逃回来的,并称了解金的内情,主张议和,和宋高
宗气味相投,得到赏识,爬上了高位。宋高宗和秦桧合谋向金求和,
命令岳飞班师。岳飞不愿撤退,但朝廷连下了12 道金牌即紧急命

令,
并令其他各军撤退,让岳家军孤立无援。岳飞万般无奈,仰天长叹: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百姓遮马挽留,含泪诉说:“将军一退,


我等没有活命了!”岳飞含泪出示金牌,军民哭声震野,一片悲愤。
岳家军被迫撤退后,许多光复的失地重又沦陷。[撤去郾城、朱仙
镇等标志'1141 年,宋高宗、奏桧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秦
桧还指使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他逮捕入狱。朝中一些正直的
官员,莫不同情岳飞。连大理寺的官员也不忍
刑讯逼供。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无
词以对,只得说:“此事莫须有。”世忠忿然道:“‘莫须有’三
字,何以服天下!”随即辞宫回乡。许多百姓还联名上书朝廷,为
岳飞辩冤。宋高宗、秦桧恐日久生变,便派人把岳飞杀害于狱署的
风波亭。岳飞被害时,年仅39 岁。义子岳云,部将张宪,也惨遭杀
害。消息传出,百姓痛哭流涕。狱卒隗顺,敬仰岳飞,冒死负尸出
葬杭州栖霞岭下,以岳飞佩戴的玉珮和枷锁上的封皮陪殉作证。上
种两桔树为标记,并题作“贾宜人墓”。秦桧还派人抄没岳飞家产。
岳飞一生清廉,他曾对宋高宗说:“文臣不要钱,武将不惜死,天
下可以太平。”抄家的结果,证明他两袖清风,一生清白。

讲评:关于宋高宗、秦桧合谋冤杀岳飞一案,课中引用了文征
明的词和揭露了秦桧的内奸丑恶面目,令人发指。岳飞被迫班师,
百姓遮马挽留,秦桧诬其谋反,世忠严词诘责,岳飞冤死风波亭,
百姓痛哭流涕,隗顺负尸出葬等等,听之一字一泪。师生也抑制不
住悲愤的感情。此课以情感人至深。

4。可耻的宋金和议
师:岳飞既死,韩世忠隐退,抗战派遭到严重的打击。以宋高宗和秦桧
为首的投降派,便与金议和。议和条款可概括为六个字:称臣、划
界、纳币。'此六字为副标题'首先,南宋皇帝对金称臣。石敬瑭是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赵构则是厚颜无耻的“臣皇帝”。
其次,把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划归金统治。[在
界线上贴赭色界线]最后是南宋每年向金交纳岁币银25 万两和绢
25 万匹。这是一个屈辱的和议。这样,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南宋
苟延残喘到1279 年。后来,金把都城迁到燕京,即今北京,改名中
都。[在燕京下面贴上中都标志]

讲评:宋金和议用“称臣、划界、纳币”六字概括很好。儿皇
帝、臣皇帝,骂尽卖国贼。

5。历史的裁决
师:卖国求荣的统治者依然当他们的皇帝和宰相,尽忠报国的岳飞却以
“谋反”罪而家毁人亡,真是人妖颠倒,黑白混淆。然而,历史是
公正的,它总要作出正确的裁决。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他死后20 多年,杭州栖霞山麓,修起了岳王
坟。再过60 年,又建起了岳王庙。历代修葺,保留至今。'展示大
型彩图'庙的正殿里,端坐着高大的岳飞塑像,右手握拳,左手按剑,
庄严肃穆,正气凛然。上方悬金匾,匾上是根据岳飞手迹放大的“还
我河山”,气势磅磷,刚劲有力。庙门匾额大书“尽忠报国”四字,
概括了岳飞的优秀品德。庙西侧是岳王坟,坟前跪着秦桧等四个奸
贼的铁像。两副对联对比鲜明地写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
辜铸佞臣”和“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是非


爱憎感情。千百年来,游人到此,凭吊岳飞,无不肃然起敬,顶礼
膜拜。而一见奸贼的铁像,便切齿痛恨,唾骂交加,还用手杖棍棒,
狠击头顶。日积月累,铁铸的头顶上竟敲出了坑。许多文人名士,
还赋诗填词,抒发感慨,至今尚留有百余块碑刻。清代大诗人袁枚
写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
间始觉重西湖。”岳少保就是岳飞,于少保就是明朝爱国英雄于谦,
两人的坟墓都在西湖。英雄使江山增色,与山水长存。岳飞的爱国
精神,长期激励着后世。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在绝命词中写道:“国
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
祠。”[岳王坟前的两副双联,袁枚、张煌言诗为副标题'
历史和人民,永远是公正的,爱国爱民者受到尊敬,流芳百世;祸
国殃民者遭到唾弃,遗臭万年!今天的课就讲
到这里。同学们把作业记一下,记课本上的三道题,第四题改为:
简述岳飞的抗金事迹及你的感想。下课。

讲评:教材上对岳飞的评价原只有“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

的利益,他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一句话。丁老师使它独作一段,

且冠以“历史的裁决”标题。我们深受启发,认为改得恰到好处。

岳飞被害原是宋高宗和秦桧狼狈为奸搞出来的大冤案,燃而在南宋

时就已平反昭雪,这就是历史的裁决。讲课中着力描写了岳王庙和

岳坟的情况及后人的评价,忠奸美丑,自在人心,人民是历史的主

人,只有他们才能公正地评价历史。爱国爱民者受到尊敬,流芳百

世;祸国殃民者遭到唾弃,遗臭万年!

总评:这是一堂很有特色的课。特色就在点面结合,敢于取舍,

诸管齐下,以情感人。以八字军抗金、宗泽支持抗金、宋金和议为

面,以岳飞抗金为点,面上力求简练,但当说的都已说了,不觉其

轻;岳飞抗金则从爱国思想的形成、岳家军和郾城大捷,直至历史

的裁决,旁征博引,剪裁得当,一气呵成,不觉其烦。教学中所创

板书架、活动标志地图、书法展示、运用大型插图等等,诸管齐下,

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整堂课贯串以情感人原则,但觉宋高宗、秦

桧辈可恨、可耻;王彦、宗泽、韩世忠可敬、可佩;岳飞可亲、可

敬,必欲其不死也;诚于中而形于外,出之自然,真是大家风度。

(石景山区进修学校历史组评)

历史教学的任务

○包启昌
包启昌 1924 年8 月生,浙江镇海人。1945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经济系经济、历史专业。1949 年参加教育工作,从事历史学科教学、教育和
研究。1956 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师,1980 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1983
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原任上海市敬业中学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历史
系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1991 年1 月退休。著有《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法》


上下两册,《高中历史教学指导书(上教版)》上下两册,《小学历史教师
手册》,《新编高中历史复习》等书。有40 余篇论文在省、市以上报刊杂志
上发表。1992 年曾率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中日历史教学研讨会,有两篇文章在
日本杂志上发表。社会活动方面,曾任上海市南市区第七、八届人大常委,
上海市历史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现任
国家教委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历史学科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
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历史教学的任务

一、历史教学必须全面贯彻学科目的任务

(一)历史教学在培养新一代中有它特殊的作用

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我是不断进行再认识的。因为只有随时明确
客观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
改革的决定》中对新一代人的素质要求提得很明确,简言之,即四个有(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两个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
义事业),两个精神(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在培
养这些素质中,我认为历史教学有它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
特性所决定的。

1。规律性。历史教学是非常生动的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规律性是历史的
主要性质。世界历史真实地记下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
的各个国家的具体历史发展过程,学了以后,使人毫不犹豫地认为人类社会
的确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未来社会一定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国
历史更具体地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不断改造自然,创造财富,丰富
生活的过程;中国历来社会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国人民反对国内外压迫侵略
的过程;我国志士仁人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以惨重的代价找到社会主
义这一救国方案的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中国的过程。学了以后,使
人不得不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这是历史教
学培养理想信念方面的特殊优势。也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才能建立在科学的
基础止。
2。借鉴性。我国古代历来认为历史的作用在于垂训借鉴。因此,司马光
写《资治通鉴》以后,许多史书都称为通鉴。历史上也确实有许多借鉴历史
经验教训以治国的史实,如唐太宗总结隋亡的教训,明太祖吸取农民起义的
教训等。我们的革命导师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
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国内外许多发展经济的历史经验,都可供
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借鉴。
3。知识性。历史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这里有政治、经济、军事、科
技、教育、文艺,可以说什么都有。学习历史,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展拓
人们的视野。任何人不论从事哪方面工作,都是以继承过去作为工作基础的,
学习历史可使青少年继承的基础更厚,将来做好工作就有了更好的条件。
4。感染性。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纪录,充满了生动的感人的人物和
事件,对于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关系很大。历史上的
先进人物没有不受前人前事影响的,有许多甚至把历史人物作为终身学习的
榜样。如顾炎武崇拜文天祥,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为与文天祥弟子王炎午同音:
林则徐崇敬岳飞,终生效法;孙中山从小就要做洪秀全第二。中外历史上许
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反映了一定道德观,许多观点至今还是正确的,即使
有不正确的,则去其糟粕,对培养青少年分辨道德观的能力也是必要的。至
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觉悟、品格和行为,更是青年学习的榜样。历史上充满
了个人和个人、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关系各方面的内容,这些生动的内
容对青少年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对青少年的道德观的形成无疑是有重要影响

的。辛亥革命时期的“炸弹大王”,后来被孙中山封为陆军上将的喻培伦,
在给他的老师魏楚珊的信中特别提到历史对他的爱国觉悟和坚决斗争的影
响。

以上对历史学科特性、作用的认识是我的历史教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二)历史知识传授是历史教学的本质属性

1。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要发挥历史学科的上述作用,历史教学的任务
一般来说有三个,那就是,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这三
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各项任务的贯彻,必须以历史知识的教学为基础,
提高思想、培养能力都应该在历史知识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