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方面:

一是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和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
国革命战争中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和路线。所谓人民战争,就是充分动员
人民,依靠全体军民的共同斗争来战胜敌人。依靠人民,在中国来说,首先
是依靠占中国人口80% 以上的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力军,没有农
民的参加就没有战争的胜利。因此必须把中国革命战争基地放在农村,在农
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军队来说,除直接执行军事任务外,要做大量的群众
工作,即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武装群众,使军队植根于人民之中。从作
战体制来说,要实行正规军(野战军)、游击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力量之所以由小到大,之所以能坚持长期斗

① 王方名《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回忆毛主席1957 年的一次亲切谈话》,见1979 年1 月2 日《人民
日报》。

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取得最后的胜利,都是依靠了人民战争。

二是关于人民军队的建设。由于在农村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军队的主要
来源是农民,这就产生了如何保证革命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这一问题。这个
问题在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中得到了根本的解决。这就是确立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规定军队的性质和任务,消除一切旧军队的影响,使这支军队成为
完全新型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在内部是官兵平等,实行经济、政治、军事
民主;在外部是军民一致,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热
心帮助群众,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军队和人民之间建立起鱼水般的关
系。可以说,中国军队纪律之严明,军民关系之密切,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
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三是关于战略战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和持久性这两个特点,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出并实行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个战略方针长期
地指导着中国革命战争,对争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
极防御的根本特点是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战役上的进攻战相结合,而不是单纯
的消极防御。为了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规定了游击战、运动战、带游
击性的运动战等作战形式,制定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歼灭战、速决战、
各个击破等战略战术原则。人民军队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就能在作战中积极
主动,机动灵活,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斗力,巧妙地打击敌人。如前四次反“围
剿”斗争的胜利,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成功,抗日战争中八路军、
新四军之挺进敌后,开辟十几块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以及反“扫荡”、
反“蚕食”、反“清乡”斗争的胜利,解放战争中只用8 个月时间粉碎了几
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又用6 个月时间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巧妙灵活地实行上述战略战术的结果。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
放战争后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在战略战术方面又有了新的发
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大战役的胜利。1948 年9 月至1949
年1 月,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决战,组织了举世闻名的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 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全国胜利已成定局。在当时交通运输异常困难
的条件下,仅仅在5 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进行规模如此大的三大战役,取得
如此辉煌的胜利,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仅见的,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以上关于人民战争、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种种创造,都是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所不曾解决过的,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军事科学,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又一伟大贡献。它对殖民地、半殖民
的民族解放战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关于统一战线问题
在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中,都不存在统一战线的问题。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必须组成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在这个问题上,
陈独秀和王明犯了右倾和“左”倾的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总结了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终于解决了这个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所不曾解决过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创造。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主
要是涉及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资
产阶级分成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
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无产阶级领导的


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
期),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以及部分地主阶级也包括在内
(如抗日战争时期),以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实行三三制原则,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土地政策的改变,三大经济纲领的提出等都是为
了建立统一战线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取
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是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史上无产阶级的坚定原则性和斗争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
克思列宁主义策略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

4。关于政权建立问题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学习苏联,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建
立的政权采用了苏维埃形式。到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起自己创造的
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1944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全国建立民主联
合政府的主张。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它又与巴黎公社和俄国苏
维埃政权不同。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实现了无产阶级对国家政权
的领导,另一方面它又以民主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在国家政权中体现了尽
可能广泛的一统战线,特别是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它是我国新民主义革命
成果的集中表现,又是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它为我国实现由民主革命
向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这与俄国经过二月革
命和十月革命这样两次革命以完成转变是有很大不同的。由此可见,中国革
命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个新的
创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爱国主义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应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
程,世界史教学也应担负起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世界史教学可以从多方面
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讲好各国人民反
抗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的历史,让学生从别国人民的爱国斗争的光辉业绩
中去吸取营养,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使爱
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宽阔和丰富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史教学所
无法取代的。对此本文不拟展开。一是在世界史教学中,适当联系中国史,
特别是通过中外历史的比较,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民族是一个挺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民族,它对世界文明的发
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过极为重要
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目
的。这方面,前面中国史部分作了一系列论述,其中很多内容是可以直接引
进世界史教学的。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出来,并作适当补充,以便在教学中实
际应用。下面分阶段加以列举。

世界古代史,可联系或比较的有如下事例:

【关于中国历史悠久、社会发展进程先进及政治上统一、强大等方面的】

讲完古代印度时,通过中国与三个文明古国的比较,说明中国不仅是四
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只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过,其延续时间之

久,是世界历史上所独有的。(此例稍详、以下只作简略提示)
公元前594 年梭伦改革,可与同一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对比;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公元前476 年中国春秋时期结束对比;
讲完奥斯曼帝国时,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六大帝国至今没有一个存


在,与中国自秦汉以来长期维持大统一的局面作对比;
日耳曼向南侵入罗马帝国,可联系汉朝时一部分匈奴人的西迁;
塞尔柱封建大国的建立,可联系唐朝时一部分突厥人的西迁;
1358 年法国农民起义和1381 年英国农民起义,与1351 年元末农民大起

义比较,并连带地将欧洲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作一简单的整体比较(次
数、规模、时间、长短、作用和意义);
讲世界史人类社会的开端时,可提及中国的三个猿人遗址,以说明我国

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并指出北京人遗址发掘之完整是闻名世界的。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世界前列的】
讲世界史原始农业产生时,可联系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粟和水稻的种

植;
讲埃及金字塔,可联系秦朝长城;
讲达罗毗荼人最早种植棉花时,可提及中国最早植桑、养蚕、织丝;
古代罗马城,与汉朝长安城相比;
15 世纪的特诺奇蒂特兰城、伦敦,与北宋都城汴梁(东京)、南宋都城

临安相比。
【关于中国科技文化光辉成就的】
古代埃及、印度和希腊荷马时代的冶铁技术(熟铁),与中国春秋晚期

的冶铁技术(生铁)对比:

讲到阿拉伯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时,要说明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和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也要说明穆罕默德
曾说要求得知识,可到中国去。

讲中朝往来、中日往来,可补充唐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从行政制
度(中央、地方)、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到思想、文学、科技(可提《缀术》)、
建筑以至生活习俗等,无不仿效唐朝,学习唐朝。并简要说明朝鲜、日本在
创制本国文字前,长期使用汉字(包括政府公文往来);

讲欧洲开辟新航路时,一要说明中国罗盘针的重要作用,二要补充《马
可·波罗行记》对元朝大都和中国经济发达的描述,三要同郑和下西洋作比
较。

讲文艺复兴时,应说明中国造纸术、印刷术西传的重要作用,指出“中
国的发明曾经为欧洲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英国李若瑟语);

讲欧洲新天文学说产生时,可提及中国古代在天文学、地学方面的一些
重大成就,并用一二语指出在明朝中期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
前列。

世界近代史,可联系或对比的有以下几例:
讲荷兰侵略台湾时,可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其对中国近邻国家的影响作

较具体的叙述;
金帐汗国统治沙俄时间之长,可与元朝统治时间之短对比;
讲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可强调指出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意义;
讲拿破仑时,可补充两点:一是他见到《孙子兵法》时发出的慨叹,一

是对嘉庆年间的中国的评论(“沉睡的巨人”);

讲工业革命时,一可联系课本上珍妮机插图,说明这是一种水平织机,
而古代西方原来用的是竖机,后来因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传人,才改用水平
机;二补充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时,在18 世纪中期才发明炼钢法,而中国早在


1 世纪已发明了炼钢法,比欧洲早1700 年;

1859—1869 年开凿的苏伊士运河,与隋朝南北大运河(6 世纪)比较;

(附:讲1920 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时,可提及秦朝修通的灵渠,二者都
是梯级运河。)

讲“亚洲革命风暴”时,将太平天国运动与19 世纪中期亚洲其他国家反
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比较,分析其意义(详见前);

讲“亚洲的觉醒”时,一要具体分析义和团运动在当时东方国家反帝斗
争中的地位和意义;二是印度国大党的成立(1885 年)及“自治”主张的提
出(1906 年),可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革命纲领(1905 年)作一比较;三
要分析辛亥革命在东方革命史上的地位(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创举)及其国际
影响。

世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