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忧惧,全部族沉浸在悲痛绝望之中。年轻有为的渥巴锡汗更加忧心
如焚,不能再忍受下去了,他决定发动起义,回归祖国。
经过几次秘密会议,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之后,1771 年1 月5 日,土
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爆发了!土尔扈特人民拿起大
刀,杀死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歼灭了包围他们的沙俄军队,烧
毁了自己的宫殿和村庄,草原上升起了巨大的烟柱。接着,一场震
动世界的土尔扈特万里归来的壮举开始了——那是一幅多么激动
人心的图画啊!渥巴锡骑在马上,举着鲜艳的彩条旗,17 万部众分
成三路离开了他们已经居住了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下游,在皑皑
白雪的映照下,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前进!整个队伍发出了震天动
地的呼声:“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我们要到太阳升起的东方
去。”
这一支东进的队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前进着:(指图讲)10 多
天的时间,便跨越了千里草原,穿过了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了大
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沙俄派哥萨克骑兵迫击,担任后卫的9000
名土尔扈特勇士,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跟追兵殊死搏斗,全部壮
烈牺牲。前进中,他们的困难越来越多。后面有哥萨克的追兵紧迫
不休,还有6 月初炎热的骄阳,长期行军和战斗的疲劳,饥饿和疾
病的煎熬,以及更令人难以忍受的,还有亲人在行军和战斗中伤亡
的那种痛失亲人的悲哀。。6 月底、7 月初,历时半年,行程万里,
历尽千难万险的土尔扈特人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到了祖国的
怀抱。但是,为了摆脱奴役,回归祖国,他们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
价啊!他们带出来的牛羊牲口全部丧失,他们的亲人死亡过半,也
就是说,17 万人中,8、9 万人为了实现回返祖国的愿望,付出了
宝贵的生命。而活着的一半,虽然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园。由于长途
跋涉,颠沛流离,回到祖国时,一个个蓬头垢面,形容憔悴,衣不
蔽体,甚至,脚上连一双鞋都没有。。
乾隆帝听到土尔扈特万里归来的消息,马上派清军前去迎接,派大
臣安置好放牧的地方,发放了从新疆、陕西、甘肃、宁夏、蒙古等
地送来的大批赈济物资。
'放幻灯'《赈济土尔扈特的物资》(见下页)

图5 赈济土尔扈特的物资
生:有牛羊20 万头,茶叶2 万余封,羊裘5 万多件,棉布6 万多匹,
棉花5。9 万斤,毡庐400 多具,还有小麦4 万多石。

师:这些物资的支援真是雪中送炭啊!它给土尔扈特人民解决了困难,
度过了难关,重建了家园,土尔扈特的父老乡亲重新安居乐业在祖
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了。

乾隆帝还把渥巴锡和其他首领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亲自接见了他
们,安排了游园、宴会,亲切慰问。这时候,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刚
刚盖好,乾隆帝亲自写了两块石碑碑文,记载了土尔扈特万里归来
的经过。石碑就放在普陀宗乘之庙里,直到现在,仍保存完好


'放幻灯'《乾隆帝和土尔扈特部首领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里》、《普
陀宗乘之庙内的碑亭》、《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优恤土尔
扈特部众记》碑。

图6 乾隆帝和土尔扈特部首领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里
同学们以后如果有机会去承德旅游,我建议,一定去普陀宗乘之
庙,看看那两块石碑,那是历史的见证!
土尔扈特万里归国,是一曲民族团结的凯歌,是一首爱国主义的光
辉诗篇!同学们,学了这土尔扈特万里归来的历史,你有什么想法
呢?

生:土尔扈特身在异乡,不忘祖国,使人钦佩。

生:土尔扈特反抗沙俄侵略,热爱祖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生:为了不受压迫侵略,为了回返祖国,在万里归来的路上经受了那么
多的损失,作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真是了不起。
师:同字们说得都很好。土尔扈特的首领渥巴锡和人民心向祖国、万里
归国,这种强烈的祖国意识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永远值得我们
缅怀的。
但是同学们,在爱国还是叛国,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面前,从来都
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当土尔扈特首领及其部众为反抗压迫,返
回祖国而遭受极大牺牲的时候,有人却在发动叛乱,虐待人民,反
对清朝中央政府的统治。
板书:
三、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师:清朝前期,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仅有蒙古族,人数
比较多的还有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分布在天山南路,信仰伊斯兰
教。伊斯兰教旧称回教,清朝就把天山南路称为回部。'指图:《康
熙和噶尔丹斗争形势图》'
乾隆帝在位期间,回部贵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哥儿俩发动了叛乱,号
召各城起兵反清。乾隆帝得到消息后,马上发兵镇压。起初清军不
利,但大、小和卓虐待人民,剥削压迫太盛,许多地方的酋长和人
民恨透了大、小和卓,所以积极支持清军的平叛战争:清军来了,
他们开城门迎接;叛军来了,他们紧闭城门,拒不接纳。
最后,清军在回部人民的支持下,把大、小和卓打得东窜西逃,结
果大、小和卓被当地酋长杀死,人头送到了清军营帐,大、小和卓
的叛乱以失败告终。清政府重新统一了天山南北路。后来,清政府
怎样加强了天山南北路的统治?请读课文。

生:“后来,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清朝还在新疆各
地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师:天山南北两路就是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新疆”这个称号。新课就到
这里。


今天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三个问题:第一,反对推噶尔贵族分裂势
力的斗争;第二,土尔扈特万里归国;第三:平定回部贵族大、小
和卓的叛乱。清朝初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大搞分裂
割据,勾结沙俄,他曾经嚣张一时,貌似强大,结果却落得个众叛
亲离,走投无路而死去的下场;后来有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
乱,虐待人民,被人民捕杀,以惨败告终;而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
的民族英雄渥巴锡和他的部众虽然远离祖国一个半世纪,相隔万里
之外,但始终心向祖国,为了反抗压迫,重返祖国,宁愿蒙受重大
损失,流血牺牲,终于万里归来!土尔扈特的重返祖国,为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布置作业'

1。根据下面一组年代,制作大事年表:
1685 1686 1689 1690 1771
2。用噶尔丹本人一句话,勾划出他分裂主义的嘴脸。
赠书: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我这里有一本书《龙的传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里面是历史上的一百个故事。我为什么
要送给大家这本书?这里面有一个关于土尔扈特万里归国的故
事,是我写的。这个故事也许能帮助大家了解得比较清楚一点。书
——就请课代表保存,请大家传阅,怎么样?(鼓掌)下课。
树立历史教学的整体观
龚奇柱

龚奇柱 1938 年10 月生,四川泸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 年考入
四川泸县初级师范学校;1955 年初师毕业后免试保迭升入泸州师范学校;
1958 年中师毕业后免试保送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深造,1962 年以全优成绩在
该院毕业。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南开中学任历史教师、历史教研组长、班主任、
班主任年级组长共22 年。1984 年调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历史教研工
作。现任该所中学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任四川省政协委员、
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历史教育专业委
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历史教研会理事长、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内
地版)主编、国家教委“八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和
国情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198s 年评为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990 年获“重
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 年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
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995 年经国务院批
准,享受国家专家特殊津贴。在多年的历史教学、教研工作中,编著、主编
的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30 多本,在《课程·教材·教法》、《首都师范
大学学报》、《历史教学》等10 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调查报告80 余篇,
成果多次在全国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交流,有7 项成果分别获全国
历史教学研究会和省、市人民政府奖励。


树立历史教学的整体观

一、我对历史教师职业的选择终不悔

我从小崇敬教师,羡慕教师职业。1952 年7 月小学毕业后,我报考了泸
县初级师范学校。那年全县有1300 多考生参加考试,能幸运被录取的只有
50 名。考试后我天天盼发榜。发榜那天,我一大早步行10 多里路,就赶到
了乡政府。记得在乡政府大门的外墙上张贴的油印录取名单中,我的名字被
误写成了“龚奇桂”。虽然“桂”和“柱”只一字之差,我却为此紧张得几
夜没睡好觉。直到10 多天后收到学校的正式通知书,压在我心上的石头才算
落了下来。就这样,年仅13 岁的我幸运地跨入了人民教师预备队的行列。

在初师学习阶段,我先后加入了少先队、共青团。我在菜油灯下刻苦学
习。我特别喜欢文史和教育理论课程。在全校的作文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
名。从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课程里,我开始懂得了教育、教学中的
许多“道道”。特别开始懂得了人民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毕
业前夕,我分到泸州市南城小学实习,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算术课。
论年龄,我比班上学生大两三岁,论个头,我却比班上有的学生小。我虚心
向老教师学习怎样备课,怎样钻研教材,并按实习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写教
案。我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十分喜欢我。实习结束时,一个个学
生要我签名留念。这次实习,使我开始体会到做教师的乐趣。

初师毕业后,相当多的同学走上了小学教育岗位,我被免试保送升入泸
州师范学校深造。泸州师范的前身是川南师范,是一所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
统的学校,20 年代初,革命前辈恽代英曾先后担任该校的教务主任和校长。
我为跨进被誉为“川南地区人民教师的摇篮”的学校而庆幸。学校特别重视
对我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校里有一批在当地很
有声望的老师,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在这三年中,除学习中师的文化课程外,我再次学习了教育学、心
理学和各科教学法,并取得了优秀成绩。毕业前夕,我第二次到小学实习,
除担任语文、算术、历史课教学外,还担任了学校少先队的总辅导员。“六
一”儿童节那天,我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庆祝游行,一起欢
度节日,一种人民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1958 年中师毕业后,我再次得到党和人民的厚爱,被免试保送升入西南
师范学院历史系深造。那时升大学,特别是中师毕业生升大学真不容易,所
以我格外珍惜。我的大学生活是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度过的。在艰苦的
岁月里,我以做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我发奋学习基础课、专
业课和教育理论课程,参加系里组织的科研活动。我还担任团总支委员兼系
报主编,使我在专业学习、科研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得到了提高。1962 年大学
毕业时,正遇国家精减人员。按学校过去历年的分配方案,都有少部分优秀
毕业生留校或分到其它大学任教或分到科研、新闻出版部门工作,而我毕业
那年,系里一个留校或到大学、科研单位的指标也没有。我是那届毕业生中
唯一的学习成绩全优生,一些同学也为我惋惜。系党总支书记曾找我谈话,
说明当年国家分配的困难,勉励我安心中学教育岗位,做一名优秀的中学历
史教师。这年9 月,我被分配到重庆的一所重点中学——重庆三中(今南开
中学)任教,从此开始了我中学历史教师的生涯。


由于我受过长达10 年的师范教育,有较坚实的专业思想基础,因而对当

一名中学教师并不感到委屈。为了熟悉中学历史教学,我经常听几位老教师

的课,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

1963 年4 月,在市直属重点中学历史联合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举行

了一次由我执教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