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持政权的局面,这是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

外戚、宦官都是豪强地主的政治代表,他们疯狂掠夺劳动人民,从而激
起人民反抗,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散而复聚,大小百余次。汉灵帝时又大修
宫殿,加重赋税剥削,人民忍无可忍,波澜壮阔的黄巾起义爆发了。

2。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这部分内容,并提出读书要点:
'悬挂小黑板,展出读书提示'
(1)黄巾大起义是怎样进行组织准备的?提出了怎样的动员口号?
(2) 黄巾起义是怎样爆发的?黄巾军进行了怎样的英勇斗争?东汉统治
者是怎样残酷镇压这次起义的?
(3)黄巾军的主力失败后,各地起义军如何坚持斗争?
(4)黄巾大起义有什么特点?这次大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旁批,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内容,学生不断举手发
问。对于简单的问题,我当即个别解答;较难的,我记下来,留在讲课中解
决。'

随后,我按以下三个题目讲述:

(1)起义的组织准备。我指出太平道是原始道教中的一派,是东汉时民
间流行的宗教,它的经典是《太平经》。虽然里面有不少迷信的内容,但经
过张角按农民的意愿重新加以解释后,使不少内容也反映了贫苦人民反剥
削、反压迫、渴望平等的愿望。如指出当时社会上有些人“积财亿万”,而
有些人却“饥寒而死”,从而宣传了贫富对立;又如把剥削者比作粮仓中的
“老鼠”,认为粮仓中的粮食不应由“老鼠”们独占,凡是缺粮的,都可以
从那里去取用,这些内容,宣传了平均平等的思想。张角以给群众治病和传
教为名,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工作,为起义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广大贫苦农
民扶老携幼投奔张角,信徒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我强调“苍天已死,黄天
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预言,是张角对农民发出的推翻东汉朝廷、
建立农民政权的号召,是农民革命的纲领和计划。
(2)起义的组织准备和英勇斗争。我指出黄巾军所到之处,捕杀官吏,
攻打豪强地主的田庄,受到人民热烈拥护。接着悬挂《黄巾起义形势》图,
描述农民军的英勇斗争和失败。至于各地农民军坚持继续斗争则只略讲一
下。

(3)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
问:“黄大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
问:“怎样说明这一特点?你能与秦末农民战争和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
起义作比较吗?”'学生活跃,纷纷发言'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板书为:

长期准备:有组织、有口号、有统一的行动时间。
问:“为什么称这次农民起义为大起义?”
'学生讨论,多人争着发言'


再次归纳学生回答,板书为:

规模大,时间长,瓦解了东汉政权,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讲完课,教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习题:“用具体史实说明黄巾起义的特
点。”由于学生已在课内看书,又经过课堂议论,教师归纳板书时,一般都
做了笔记,所以学生复习时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二)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改进历史教学方法的体会

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科学的历史教学方法既有教师
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科学历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在启发式教学
原则的指导下,我大胆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收到了较好的
效果,下面结合本课的教学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1。分清主次,做到精讲
课堂教学是历史课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要十分重视教师的讲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教材上的史实和结论都是由教师讲,而是要
做到精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教材的关联点。所谓重点,是指对历史发
展进程有重大影响或有重大教育意义的内容。所谓难点,是指不经教师讲解
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所谓关联点,是指对教材前后联系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如讲184 年黄巾大起义前东汉人民此伏彼起的反抗斗争,说明它是黄巾大
起义的前奏)。对教材的难点,力求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为
学生理解教材创造条件。如讲清东汉外戚、宦官交替掌权的黑暗统治,以突
出东汉政治的特点,说明黄巾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
义是教学的重点,不妨浓墨重染,生动描绘,并适当补充黄巾军英勇斗争的
史实情节,以加深学生印象。至于外戚、宦官交替掌权部分,虽不是重点而
是难点,也需要给学生作必要的讲解,以说明起义爆发的必然性。各地起义
军的坚持斗争部分,不是本课重点,可从略讲述。

要做到精讲,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这是精讲的前提。只
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找出教材的前后联系和重点,只有调查研究,了解学
生的知识实际,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材的难点,从而对讲述的详略作出准
确的判断。

2。紧扣教材,指导自学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系统历史知识的基本工具。教师的讲述不能脱离

教材。讲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科书的基本史实和结论,受
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避免照本宣科,注意补充一些生动
具体的材料,以有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
如补充了太平道的经典《太平经》的内容,以说明张角是如何利用宗教组织
为工具宣传群众的,也用以说明为什么几十万人民群众拥护张角,聚集在他
的旗帜下。补充张角派马元义到洛阳联络宦官中的信徒,以求里应外合,夺
取京师的史实,是为大起义的失败埋下伏笔。我注意掌握这样一个分寸:补
充材料应当是紧扣教材,说明教材。凡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无关
的内容,即使再生动,也要舍得割爱。如在讲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时,
我只略讲了外戚梁冀、宦官候览的专断朝政,骄奢横暴,而对两次“党锢之
祸”的有关史实也就没有更多涉及。

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
不是说每课教材让学生都要全读,但重点内容却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精
读、细读,如本课中“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一目,是由教师先提示阅读
重点,再由学生自己读书,旁写提纲,眉批要点,最后由教师讲述。至于“东
汉的黑暗统治和人民的反抗斗争”一目是由教师讲,各地起义军的继续斗争
这部分则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即使在教师讲述过程中,也尽量引导
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史实和结论。一是教师讲读教材,学生边听、边看书、
边思考;一是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回答教师提的问题。

3。多种教法,相得益彰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历史课的课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
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材内容基础上的。历史教学
中,无论是综合课、讲授新知识课还是复习课,一般说来都不应当用某一种
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到底,而应是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讲述
法而言,它虽然是一种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各种教学类型的课都离不开它,
但它毕竟不是唯一的方法。从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看,有的内容宜教师讲,
如黄巾起义的背景、黄巾军奋战的经过、战争的场面,以及张角、张梁、张
宝等重要人物的活动;有的内容宜让学生读书,如各地起义军的斗争;有的
内容既要学生读书,又要学生展开必要的议论,还要教师进行小结,如分析
黄巾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
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按照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优学习方法,一般包
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等环节。以课前自学而言,它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新课的重点难点,以便学生带着问题
去听讲,及时消化新知识。但从当前中学生的负担出发,历史课的预习、复
习甚至独立作业,常常都只能纳入课内。如果课堂上学生完全听教师讲,就
失去其它学习环节,要消化吸收知识是困难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人们
长时间地单一从事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大脑疲倦,若能转换学习方式,可
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一堂好的历史课常常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

4。鼓励质疑,激发创造
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以改变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为前提。在很长一段
时期里,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偏重于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掌握史实,形成学
生学习历史的呆读死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的训练。改
变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是要把历史教学以要求学生记忆史实为主


转变为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综合
性),使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为主,把历史课堂变成“积极思维的王国”。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提问,鼓励他们提出阅读教材和听课
后不懂的、难于理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在阅读“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后纷纷提出:什么是太平道?为什
么有那么多的人信仰太平道?参加太平道的是不是都是贫苦农民?东汉政权
既然已经腐朽不堪,为什么还能把黄巾起义镇压下去?书上说黄巾起义瓦解
了东汉政权,但找不出具体内容,不知该怎样理解?在讲完全课后有学生又
问:是不是每次农民起义最后都一定要失败?学贵知疑。从学生的提问中,
使我看到他们智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增强,也进一步增
强了我教学的针对怀。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那么多人信奉太平道,
为什么说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我结合教材有关部分的讲述给学生作了
回答。有的问题,如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失败,则让学生讨论;还有的问题,
如是否每次农民起义最后都要失败,则留在以后说明。

在这课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
理解。如不仅要求学生了解黄巾大起义的特点是什么,更要求理解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史实促成对起义特点的理解。在此
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将黄巾大起义与秦末农民战争和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
起义作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说明黄巾大起义具有与过去农民起义、农民战
争的不同之处,特别是与秦末900 戍卒因遇雨不能按期赶到渔阳而临时仓促
起义相比,黄巾大起义“有组织、有准备”的特点也就更加突出。为了深化
教材,我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次起义称为大起义,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指出:虽然东汉统治者内部矛盾重
重,腐朽不堪,但在面临农民革命要推翻它的反动统治时,东汉统治阶级内
部暂时勾结在一起,共同镇压农民革命运动。张角一开始就想攻占封建统治
的中心京师洛阳,并为此派人去联络信奉太平道的宦官,这在战略上、策略
上都是错误的。这也反映了农民革命的弱点。

5。生动讲述,以情感人
人类历史有其生动具休的内容。要做到生动讲述历史,除了要紧扣教材,
恰当地补充典型生动的史实(如讲黄巾军的斗争时,补充了张梁、张宝率领
黄巾军英勇斗争的悲壮史实)外,还要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叙述历史,提高学
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写教案时,不仅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
而且对教案的条理性和语言文字也作一番推敲,尽量做到说话符合语法规
则,讲课富于逻辑性。如果课前对讲课的语言表达没有一番考虑,课堂上一
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必然讲得平淡、枯燥、拖泥带水,不能引人入胜。

富于感情的表达,才能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我对外戚、宦官掠
夺人民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黄巾军英勇斗争的史实作了热情的歌
颂,对刽子手皇甫嵩血淋淋地镇压黄巾军的罪行给予愤怒的谴责,这就增强
了教育的效果。

八、把历史教学与历史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

30 多年来,我的历史教学水平和历史教研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得力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