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桃源记 作者:姬玖(起点大封推2014-06-11完结)
温度就陡然降到了零度以下,然后开始刮起了大风,那风吹着早就破败的窗户发出尖利的嚎叫声,甚至连身处地窖中都能听见,半夜的时候人们经常会因为狂风的怒号而惊醒。
三四天以后气温就降到了二十多度,地窖里早就开始升起了炭火,烤的室内温暖如春,当外面的温度再次下降,降到了零下四十多度的时候,桃源里降下了大雪,那雪下了整整两天,等雪停的时候她才发现大雪已经快要到她的腰深了,她担心地里的冬小麦,打算组织人手把雪清掉,不过却遭到乔母一顿笑,原来冬小麦不怕雪,种子在雪层下面埋着,等温度适宜了自然就会发芽,虽然这场大雪有些过厚,但温度没变,这些雪迟早会化掉,又何必浪费时间和体力扫雪。
种完了冬小麦,乔米微又没事可做了,她进来的地方在旧址那边,现在那边早就成了废墟,她想出去还要等秦致远找人把那边打通,否则的话她只能一直住在桃源里了。
基地里的人们闲了一个多月,各种争吵打架事件逐渐增加,秦致远知道不能让他们继续闲下去了,否则迟早会出大事,外面天寒地冻,做不了活,那就继续挖地窖吧,不是说京城的大人物们要过来嘛,现在看住在地上实在不是什么良策,干脆就都挖地窖住到地下的了。
秦致远也有想法,他拿出地图反复比对,总觉得如果挖一条通向安瑾瑜基地的地洞并非不可能,如果把基地的拓展方向转向安瑾瑜那边,慢慢的,两个基地势必会融合到一起,但想要挖通两地的地洞并非易事,毕竟实际距离在那,那可不是地图上一个指头不到的距离,他自己也觉得这个想法有点疯狂,于是叫来黎昕和胡为民商量,没想到俩人都支持他的想法,原来,自从这次灾难以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住在地下的安全性,如果要发展,往哪个方向都可以,何不就往安瑾瑜的基地发展呢,将来两个基地打通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呢。
秦致远见俩人都支持他,得了,也不开什么民主大会了,反正他在基地里就是个特权阶级,由他拍板,继续扩建基地吧,方向就是东侧安瑾瑜方向,要让他们的基地一直扩大到海边去!
时间在忙乱中又过去了一个月,旧址那边的废墟才清理出一米见方,这些被雨水浸湿的土地坚硬的好像金刚石,所以推进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乔米微已经被困在桃源中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她把桃源里又重新规划了一遍,因为桃源里的人数增加到了两百多人,已经可以统一规划,形成一个小的村落了,而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土质很好,占地面积太大,还临近河边灌溉也方便,只用来住人实在有些浪费。
第二百二十七章 吴家山基地娱乐报刊第一期
所以她打算把住宅区搬到山上去,把山脚那边收拾出来,建住宅区,然后把下面的土地重新划分,除了田地,牧场和渔场的面积都要扩大,将来用牲畜的粪便喂鱼,用鱼塘底部的淤泥种地,再用地里产出的粮食养牲畜,慢慢的形成一个发展链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好桃源里的一切。桃源里没有什么大的灾荒,所以房子无需建的过于坚固,而且由于材料的限制,新规划的住宅区仍旧只能用木料搭建,他们先是平整了一边山脚下的缓坡,打好地基,然后统一建起了木质的二层小楼,一楼是厨房饭厅卫生间,二楼是卧室,一排二十栋,共建了四排,然后在一旁的河道上面架起了两个水车,上方安放了四个大型的木质水箱,水箱的另一侧接了一根竹竿,由竹竿把水引进各家各户,虽然因为密封不好,各处都会漏水,不过水箱那边是直接漏回了河中,住房那边则在地上挖了个水槽,把水引到小楼前面,在那里人们用细竹枝圈起了小花圃,这样既节约了水源,又节省了灌溉的时间,还能美化环境,而且乔父就鼓动大家把后山的竹子多数都搬了回来,在水车旁边建了一块不大的休闲广场,既有水还有竹,远处还有花圃,即使花都还没开,看着也足够心旷神怡了,住宅区竣工以后他们就开始规划下面的土地了,除了已经播种了冬小麦的地块不动以外,其余地方都做了调整,以河为界,一侧全部变成土地,另一侧全部变成牧区,鱼塘夹在两者之间,只不过面积比原先扩了三倍,而且住宅区旁边的土地也都被利用起来,撒上了苜蓿。再加上地里产出的粮食和秸秆,足够大规模发展家畜了。
乔米微也搬了新家,原先的几栋小木屋被他们挪到了山上,以供平时上山休息的时候用,新家楼上楼下有三个房间,足够乔家人用,乔父乔母住楼下。乔米微和孙营夫妻住二楼,秦致远单独有一栋房子。规格和这栋差不多,这是以备将来俩人结婚用的。
等桃源里全部调整完,时间已经进入四月份了,天气也没什么异常,温度适宜,如果不是地面上被那层坚硬的壳覆盖着,再过些日子他们完全可以春耕了。
就算地面被这层坚硬的壳覆盖了,人们仍旧没有放弃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拿起工具一点点的破开外面坚硬的壳,重新露出的土地没有让人们失望。也许经过变异太阳的照射以后不仅仅是植物,就连土地都变异了,自我净化的能力特别强悍,这样的毒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也能净化干净。
看到壳子里面的土壤没事,人们彻底放下心来。干活的时候更加卖力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吴家村附近的土地都敲了一遍,至于那些被破开的外壳则被统一收起来运到了离这里非常远的地方掩埋掉了。
当和煦的春风吹来,人们已经拿起农具开始了春播,这次他们播种的土地不止吴家村一块,就连图利村的土地也被他们运用起来,不惟种粮,还有棉麻花生等作物,如果今年年景好,未来的收成会更加可观,基地的仓库也会更加殷实。
因为酸雨而被破坏的房屋也在加紧抢修中,毕竟那些家畜不能长期随人一起住在地下,新年伊始,灾难也过去了,各个工厂也相继开工,因为先前基地损失了几万人的劳动力,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自己做些小买卖自谋出路。
今年一开工,基地里竟然罕见的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那些缺人手的小老板纷纷到秦致远那里反应没有工人到他们那里做工,希望能批准他们给过去做工的工人涨工分,可惜,工分的涨跌和粮仓里的粮食直接划等号,这样的要求秦致远根本不敢随意答应,于是罕见的,他竟然开始盼望起京城那些人早点到来,不要因为缺少人手而制约了基地的发展。
春播以后安瑾瑜来过一次,不止带来了秦致远需要的许多铁器,还送来了一个他们锁需要的人才,一个外科医生,原本安瑾瑜的意思是把这个外科医生借给他们,给医护室的医生上课,等培训好了人,这个外科医生再回去,不过到手的肥肉秦致远怎么可能还回去,他和黎昕俩人死皮赖脸的硬是把人要了过来,不过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的大的,从安瑾瑜离开的时候带走的那一大车一大车的物资就知道这个外科医生有多值钱了。
之后秦致远和安瑾瑜通了信,从今以后俩基地的发展方向都是对方的基地所在的位置,早早晚晚能够连接上,最后秦致远问安瑾瑜那边是否有闲置的人手,他愿意要过来,却被安瑾瑜一掌拍开,到如今谁不知道人才是一个基地发展的根本,秦致远挖墙脚竟然挖到他身上,他怎么可能纵容。
用大量粮食换来的外科医生姓陈,叫陈诺,四十七,原本是方南省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喝过洋墨水,带过两任实习医生,听到这样的简历,秦致远才知道自己赚大了,现在的社会一个医生有多么精贵自然不用人说,而这个医生竟然还这么厉害,于是他也不盯着基地的事了,带着陈诺开始组建基地第一个真正的医护队,由陈诺任教师,他的收入和他带出的学生数量直接挂钩,平时出诊还有不菲的收入。
陈诺教授学生也十分尽心,虽然医护室中的人年纪都不小了,不过依然好学,为了让他们更快的提高成绩,陈诺找到家畜养殖合作社的老板,要求到厂子里练习开刀,合作社的老板自然知道陈诺他们对于整个基地的重要性,别说只是到他这练手,就是拿他练手都可以。
于是这个简易医院的架子算是拉起来了,为了医护队后继有人,秦致远让学校在他们的中学中选择优秀的人才进入陈诺组建的医院继续深造,至于那些不适合学习医学的人则被打发到严明那里学习化学知识,只有那些真的不适合学习的少年才会被放到外面由他们自己选择工作,然后变成彻底的劳动者。
时间在忙碌之中过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野外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森林里的树木重新发出了新枝,野草也疯狂的成长起来,地里的植物也不甘落后,植株已经长了寸许高度,紫莹莹的看着煞是喜人,看到庄稼发芽了,人们的心才终于落到肚子里,年节里的那场酸雨没有对土地造成什么伤害。
桃源里的庄稼也早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势一点都不必外面差,只是乔米微已经被困在其中好几个月了,可是旧址大厅那边仍旧没挖开,害得她想出都出不去,不得不再次把注意打到桃源中,带着桃源里的人手使劲折腾。
桃源里是一片繁忙景象,外面也不甘落后,地面上的建筑经过简单修补就又重新投入使用,许多工厂也相继开工,更是有不少人自己做起了买卖,做出了许多基地以前不曾有的,但能方便生活的东西,颇受基地人们欢迎,地上的工厂里干的热火朝天,地窖里面也不逞多让,新址广场中各种摊位,各种叫卖声把大厅衬得热热闹闹的。
这天乔米微正在桃源里劳动,老远就听见秦致远叫她,她放下手中的活,回头看去,发现他手里拿着一沓纸向她这边飞快的跑过来,她擦了擦额头的汗,向前走几步迎上去,“怎么了?”
秦致远人高腿长,几步来到乔米微身边,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看看这是什么。”
乔米微疑惑,伸手接过来,刚一拿到手她就咦了一声,心中一动,然后赶紧打开一看,“报纸!竟然是报纸!吴家山基地娱乐报刊第一期……,哈哈,这是谁弄的?”乔米微的惊讶完完全全显现在脸上,她双眼亮晶晶的看向秦致远。
秦致远也乐出一口白牙,笑着说道,“还能是谁,当然是咱爸,造纸厂下面又建了一个公司,要专门做发行社,亏得咱爸口风紧,连咱们都没告诉,我也是刚知道的,你没看见,当这娱乐报刊刚一拿到大厅的时候人们看到以后那个反应,房顶差点没被炸开,第一期一共五千分报纸全部卖出去了还不够用,据说有许多人挤在造纸厂门口要求他们赶紧加印呢。”
乔米微翻来覆去的看着报纸,笑着接口道,“也是,咱们已经三年多没用过电,没有电视电脑,广播和报刊,这样的生活早就枯燥死了,我还记得末世前我公司一个小姑娘才毕业,当时聊天的时候她说自己得了电脑病,要是没有电脑她会死的,虽然说的夸张,不过咱们的生活在精神娱乐方面实在是太匮乏了,太单调了,无怪乎报纸一出来就收到大家的追捧。”
第二百二十八章 沼气厂
这份报纸的头是乔父的字,写的还是挺有力道的,不过报纸的字有些大,排版不够正规,但因为是一群业余的人弄出来的,搞到如今的程度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第一期报纸一共四版,第一版介绍从末世以来基地草创时候发生的事情,多有政治倾向,但总的来说是宣扬基地政策制度好的,作者是一个署名圆耳猪的人,乔米微感觉写这篇文章的人应该岁数不小了,但看署名倒像是一个年轻人,如果真是个年轻人,学识倒颇让人惊艳。
第二版讲的是在灾难中各种感人的事迹,这第一期上头的人是一个叫李明德的人,他在大地震中不仅救出了自己的家人,还有他们同栋楼的所有住户,期间所有细节都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看了忍不住连连赞叹,读完以后忍不住赞一句真汉子!
第三版分两个板块,上面的板块主要是针对如今基地里各种政策的讲解建议以及辩解,是的,是辩解,秦致远要的是一个民主的基地,所以整个基地的大事上需要人们的参与,群策群力,对于有争议的政策是需要有一个平台让不同意见的人进行辩论的,真理越变越明,这第一期上刊印出来的两篇文章乔米微一眼就能看出有一篇是乔父写的,言辞犀利老辣,相对而言和他辩论的那篇文章就稚嫩的多,但道理一样明确,论点论据摆事实讲道理,平铺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