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地主婆 作者:二月花(晋江vip2014-11-11完结)
家每个成员的生日年龄婚配都得熟记在心,出去应酬随便都能提起来,帮外面的男人们协调好关系,这才是贤内助的本分。还有他交情平常的,比如南宫北冥那边,这个走动的略少些,但大的场面也是得有礼到的……等等,这还没有算‘仙界’那边。”朱夫人依然习惯把科技位面叫做‘仙界’。
她想了一下接着说:“就算不算仙界的梁大人那几位,你看看,这是多少?对了,还有咱家,你以后是出嫁女了,和咱们家也是两家了……”
曾二听的眼泪汪汪的:“我大致知道该做什么,可是一直都不知道有这么多事情啊……我倒不怕记不住,安排一个工作日程表什么的就差不多了。可是听您说的,这好像一年三百六十天,至少二百天都在互相送礼啊……我怎么觉得,在南县的时候,没有,没有这么多呢?”
朱夫人微微出了一下神,嘴角略有些嘲讽,却只是简单道:“……是,咱们家那会儿亲友略少些……”
朱夫人看着曾二做总结:“……就算你们两个以后餐风饮露天天不做饭不穿衣服了,外面这些应酬的框架,你都得一丝不差的撑起来。出了差错人家笑话的不是你,是弦哥儿,还有你大哥……”
曾二听得惶恐:“……我,我等等再嫁好不好,半年,不,一年?!”
朱夫人诧异:“……咱们不是‘请期’过了么,定的‘甲午庚子’,‘甲午’是月份,‘庚子’是日期,就在下个月十二号了……哎我和你说过的!”
曾二大惊:“那是结婚日期?我以为那是您让我做的刺绣活,起的编号呢!”
朱夫人:“那你以为我做什么让你做刺绣……那是你的嫁妆!”
曾二:“……那是我的嫁妆?!”
萧弦从曾大那里出来,咬牙切齿的抱了一堆书回去攻读了。不仅有他看了几次都没看懂的原来就讲了婚俗的《仪礼》,甚至还有一堆《仪礼正义》《仪礼读考》《仪礼古今文疏义》《仪礼注疏详较》《仪礼释疑》之类二十多本参考书,立志扫掉文盲帽子,重新成为曾家好女婿。
可惜这个事情看来不太容易了。总之曾大看他的态度很狐疑。不过第二天见了朱夫人,朱夫人倒还比较平和。只是说了一些令人摸不清头脑得话。朱夫人委婉的建议萧弦,以后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少去‘仙界’为好,那地方看着繁华,是不是水土什么过于高级,影响……智商?
曾二和萧弦都忙得顾不上往那几个位面跑了,曾二再做刺绣活,心情就特别不一样了,时不时一个人傻笑。还得花一半的时间到朱夫人那里紧急学习收礼送礼的大学问。
萧弦读了两日书,从三代到春秋到隋唐到本朝的礼仪通研究了,这次真是胸有成竹,自信就是整个仿宋朝都找不出比他更精通婚礼的了。然后他又忍不住,连后面生了孩子后三日礼百日礼一并研究了……
两人几次见面都匆匆忙忙的。又过了十天,在距离那个日子还有一整个月的时候,曾大对萧弦讲他最好搬出曾家去,然后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两个也最好别见面了。
第103章 大东去浪淘尽
萧弦和曾二两个不怎么文静的家伙被按消停了;可是他们的流窜活动,引起带来的几个位面的种种变化,正是方兴未艾。
仿宋位面本土,接受的改变无疑是最巨大的。
来自外埠的便宜精美布料,最先冲击着本土的布料市场。采桑养蚕男耕女织的土布丝绸,跟外面样式繁多;结实耐用的新布没法比较;不管是价钱还是品质;都差着一截。不少人在观望了一段时日之后;果断下手囤积。就是不甚阔绰的普通人家;也能挤出几个大钱来扯两尺布存起来等到年根儿的时候做新衣,这一年,似乎不用再到估衣店里挑拣,而能穿到真正的,真正的新衣了!
本土的布料商人对此怎么能坦然视之!除了一些豪门的贵妇们觉着跟普通人一起抢购一样的布料太跌份子,或者豪门的管家因为多年的交情心有怜悯,因此还来光临他们的店铺外,多少中下人家都跑掉了!这些人一个两个不值一提,可是都跑掉了,生意还怎么做!那时候二十学徒还在科技位面学习,激进派改良派之争还没有拉开帷幕,就算是消息很灵通的商界人士,也只是影影绰绰的打听到,这件事情恍惚同曾家相关。
梁睿一个人目标太小,被群众忽略了,心有不甘的布料商人们,尤其是本小利薄的小布料商人,就有愤恨不过,被人“指点”后,纠结了二十多个地痞流氓趁着夜色去抢劫曾家的。这个行动没有成功,曾家院门看着很玄虚。然后就又有人想到了据说颇为灵验的土办法,第二次去的时候有携带狗血的,有携带大粪的。
和曾家首先合作还一同派出二十学徒的几个米行商人,这时候紧急出来斡旋。布料商人,曾家,萧弦还有梁睿几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谈。布料商人当时群情激愤。这群人里脾气最暴的表示,如果不给他们活路,就是死也拉几个陪葬的。布料商人里头脑灵活的提出,可以把布料交给他们,从此做经销商。还有头脑更灵活的,打听这样便宜的好布料,是不是有什么先进的生产方式,能不能便宜点卖给兄弟?
曾大想做“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事情,也没有真的想逼死做商人的。他和梁睿首先合作的项目是布料倾销,这不是不是价格战,不是争夺垄断地位,只是觉得让更多人丰衣足食,总是好事!曾大从前虽然也做过生意,可是那是类似零售商,杂货铺那种,本钱非常小,货物一时卖不掉,自己家慢慢吃也可以……曾大从前就推己及人的觉得,普通人家买新布,原先布店的布大约会卖的慢一点,可是一年两年又不会放坏,存在库里也没有什么损失……他可不知道大商人们对于资金积压货币不能流动,是最害怕的事情了。于是当时曾大听到布料商人们这样讲,就真的愣住了。
梁睿对于这个事情也十分谨慎的没有表态。科技位面已经发展了多少年了,一知道有一个落后位面,一天之内就有二十多个专家提出了系统的殖民控制经济掠夺施行方案。可是星际政府看着这么多方案流口水,没有一点敢动手的。因为什么?因为穿越位面的“门”不在他们手里,那个“门”是曾二,而曾二是那个落后位面的人!
如果是正常的经济活动,有一点顺差,仿宋位面稍微吃亏,或者曾二不会说什么。可如果科技位面决定搞什么贩卖人口,做黑奴,掠夺自然资源,倾销工业垃圾之类的事情……曾二又不是傻子!他们不管是人还是东西,都得这位姑娘点头才能运过去啊!如果真做的过分了,曾二怒了,到时候轻则关闭空间门,重则从他们这个位面掠夺黑奴贩卖人口,再每天从半空中往星际食堂倒几百斤工业废物……那可真是有的瞧了!
慢慢合作,星际总是占上风的,这是多少年积累的科技发展的底蕴。如果急功近利,反而可能弄巧成拙了。这里面利弊太显著了,大家就算再眼馋,也不是不懂事儿的人。
只是科技位面的几个长老又想到了曾二姑娘这样不令人愉快的事情,就又有气的胃疼的。顾长老跟大长老打招呼,亲自去督促空间科技研发了。什么时候如果能不靠曾二……
这个想法目前还比较遥远。长老会因此非常谨慎,梁睿作为星际位面的“大使”,也因此,绝不会轻易表态。说真的,是不是多卖布料,对于他来说也比较无所谓。他这一段日子就在京城收集美食,这些东西才能花多少钱!
曾大和梁睿都不说话,萧弦就提议,可以合作。萧弦对于这个事情不热衷,反而看的比较清楚。他觉得,曾大想做的是一个位面整体的提升和强大,这个步骤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就像找的几个工匠,现在也只是能“仿制”曾大给他们的织布机图纸,连吃透每一个零件是做什么用的,尚且还又一段距离。你想一步跨过几百年,直接进入星际时代,不科学么!
于是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进行了一次和谐友好的分赃活动。分赃内容:整个大宋的布料市场。主题:外来便宜布料和本土手工布料怎么共同发展。结论:外来布料做中低档市场,本土做中高档。可以用“全手工”的噱头,向科技位面尝试销售。原先中小型布料商人,科技位面这边提供培训,建议转型做纺织和个性服装设计,以及娱乐圈特有戏服等生意……
这几个布料商人,后来同曾家合作愉快。和那几个米行商人一起,成了同曾家最密切的几个商人,然后从他们这里,围绕曾家萧弦梁睿一系列人,形成了一个占据京城大半商界的走私集团。再后来官方成了这个走私集团的后盾……
布料方面是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后来*过去了,整个京城的环境都比较缓和了。曾大他们再做生意的时候,就方便了许多。只是出于多重考虑,这些人没有敢触动关联了大量人口的粮食产业,米贱伤农,倒卖粮食弄不好是会搞出起义的。
他们第二个涉足的领域是日化产业,比如肥皂毛巾什么的。这个行当原本位面也就是一些货郎杂物商在做,也比较零散,不像布料商人那样组成了较大的联盟商会,曾大他们又多了经验,还找了许多京城商人一同参与。所以这一次推进的比较平稳。
然后是电灯提上议程。皇家总管亲自找梁睿和萧弦,有意把宫中的正门那条大道,打造成为本朝第一条日夜通明的路线。这里涉及的东西更多了,首先是稳定的电流供应,然后是对于电学有一定程度了解的维护人员,最后才是灯具本身,还有什么柱子上雕刻几条龙,是五只爪子还是四只爪子等等,商议了半年多都没有拿出定论来。
这是科技位面第一次和仿宋位面官方,在私下,以非正式的项目进行正式的试探交流。双方都觉得对方好似外星人,并为此觉得叹为观止。
科技位面的工作人员惊叹仿宋这边的福利:每天只上半天班!半天!工作场所提供茶水点心!其实就是茶话会!国家给钱养亲戚!国家给钱过节!工作内容一半时间是和各种人谈天说地!这种政府居然还能存在,还被国民拥护……我们只想说一句话:求移民!
仿宋位面的工作人员有跟人握手后回去拼命洗手的:那些人唯利是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做事情先考虑钱多钱少利大利小,行事具有满身的铜臭味,居然是庶民选举政府,三五年动荡一次……我们只想说一句话:关押曾家,拒绝往来!抵制腐蚀永不沾!
两个位面的上层都在默默注视着这样的变化,并且都没有立刻做出应对。时常在两个位面穿梭的赵王引进了两辆轻车送给了他病愈的堂兄皇帝。宫中高价购买科技位面的书籍。有些皇帝看过后下令分发印刷,也有的下令藏进图书馆的最里层去,任何非皇家人员不得借阅。
普通人的生活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出现。原先风行的襦裙,今秋的新样式是搭配上一件袖口领口挺括的仿科技位面风格的绒毛大衣。还有把裙子上面小袄改得紧身的,还有在家中的小裙下面剪开衩的。各种“合璧”味道的服装一下子风靡,就是最保守的穿着长衫的读书人,也有把从前鞋子换成一双新品皮靴的。
和“舶来”相关的任何产业都一下子风行了。哪怕是仿制都不例外。一般店铺里最出色的年轻人,都争着到和曾家关系最密切的三米四布四家大商人那里做学徒。说不定还能选派到南海去!就是一般的年轻人,也有许多人去一般的店铺做学徒的,就算稍微差一些,可是如果以后成了掌柜,收入会好多的!
读书落魄的学子,有悄悄改行到商家做帐房的。这样的事情从前也有,可是这一年,特别多。当地一个在太学里前途光明的学子,决定放弃读书去做学徒的时候,整个京城的文坛都轰动了。有人把这个视为“贵”向“贱”的妥协,疾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有人态度温和些,他们觉得百业都是学问,学问未必只从书本上来,或者做两年学徒,又想回来治学,反而能发出前人未曾有的见解呢!
这是自春秋以来,思想最冲击最混乱的一个年代了。学术界千年正统,被他们未曾看到眼里的“商贾”带来的风潮冲击,无可奈何的抵抗着,最后放弃了阵地。
这也是自春秋以来,又一个文星鼎盛,文化异常繁荣的年代了。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人物,他们少小时读着经史子集,青年时到异域游历,然后切磋琢磨自己的学问和性情,纵览百家成一说。有多少大师横空出世……后来的学者们生活更加优渥,天下资讯唾手可及,反而,再没有那般惊才绝艳的人物出现了。那是“家天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