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穿入聊斋 作者:南朝陈(起点vip2012.10.28完结)
号庸次Ч鄣氖⒖龀鱿帧?br />
如今的天统王朝,固然还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但比起以前不知开化〖自〗由了多少,女子稍微大胆一点的,遇见心仪的男人马上就会赠以贴身物品,以表示“sī定终生”之意。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导致大批“女追男”的情况出现,至于最后男方能否提亲成功那就属于另外的事情了。
郑书亮等人明显久经场面,此时纷纷lù出了优雅的笑容回报众女的尖叫。
女子们的喊声顿时更加震耳yù聋了,她们年纪都不大,最多二十出头,基本出身当然不会是大家闺秀,绝大部分都来自烟huā之地,属于迫切要找良人依附的类型。
“易兄,你看今天那边陈剑臣孤身只影,可见人缘差到极点,人缘差,自然便是品xìng有问题了。”
此时来自石鼓书院的莫远冷笑着道。
这一趟开泰学院举办天下第一才子才艺竞赛,来自国子监的郑书亮当然是大热门,然后轮下来就到他莫远、易风、尘依三个了。他们三个,虽然出身不同,但彼此惺惺相惜,早就在游学的过程中结识,一起还得到一个“岁寒三才子”的美誉,可以说在文坛之上已薄有名声,属于一代青年才俊。
奔赴浙州,他们可谓雄心勃勃而来,在第一关书法考核中,三人的成绩都为甲等中品。这成绩也算不错,但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仅有的两名获得甲等上品的生异当中,其中一人居然为陈剑臣。
陈剑臣是谁?
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相顾茫然,等出了成绩才四下打听到陈剑臣的来历,原来只是一个出身江州明华学院的生员。
被一个突然间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来自三流学院的生员压住一头,抢走了风头,岁寒三大才子如何心服?他们当即就去赏析陈剑臣所写的“思九邪”三个大字,并挥毫写文,从各个角度,把三个大字的一笔一划分解开来地分析,品头论足一番,说这一点点得不够正,那一撇撇得不够圆转等等。
反正行尽吹毛求疵之能事,归根到底就是说陈剑臣所写的三个大字根本不配三位评委夫子的评语。
他们的赏析文章,同时得到了一大批生员代表的附和。
到了后来,听说陈剑臣居然为了一个小小的书童和郑书亮交恶更是不免有几分幸灾乐祸,心道:此子无礼,果然是一副暴发户嘴脸,自以为写字得到甲等上品成绩就目空一切,自傲自狂起来了,连郑书亮的面子都敢戏耍驳斥,这不是自讨苦头吃吗?
果然,听闻陈剑臣和郑书亮的交恶后,本来有一些还想和陈剑臣走近乎的生员代表都裹足不动了,他们不是笨人,站队当然要站在有利的一边。而不管怎么比较,郑书亮都能够甩开陈剑臣几条街。如果这时候还去和陈剑臣交好,那不就等于和郑书亮交恶吗?
圈子,哪怕只是文坛上的圈子,也会这般利益分明。
陈剑臣的孤单,更加反映出他的势单力薄,而在文坛上,没有圈子庇护的文人,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排斥……
然而对此陈剑臣似乎毫无察觉,也无动于衷,他本就不喜欢拉帮结派,更加因为身上怀着的秘密太多而习惯xìng地总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别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反而求之不得。如果只是为了互相吹捧,
互相虚与委蛇而必须加入圈子里头,他宁愿独身其外!
“今天的诗词考核正式开始,各生员代表请入塔内!”
随着学官的一声吆喝,获得诗词竞赛资格的三十名生员代表鱼贯而入塔内,而各大书院的先生学政大人都不得随行,更不用说各位生员的随从书童了。
“婴宁,你就在外面树下等就好了,我很快就会下来的。”
“嗯,公子加油,把这些才子统统踩在脚下!”
婴宁的话声有些大,被不少边上的生员代表听见了,纷纷侧目而视,无不心想:“此子狂妄,就连跟在身边的小书童都狂得没边了,难不成想成为公敌吗?”
陈剑臣果然有了“公敌”潜质,入塔的时候,他落到了最后面,一个人孤零零的,和倒数第二人距离了好几步远,仿佛所有人都不愿和他站到一块一般。
这时候明华书院的许夫子有些愤愤不平道:“学政大人,那些书院生员忒无礼节了。”
顾学政不以为然,手捋胡须道:“许夫子,不招人妒是庸才,无妨。”说实话,陈剑臣的表现着实让他喜出望外,属于非常大的一个惊喜。
他本想着只要陈剑臣能通过第一关进入到第二关就满足了,就足以给江州,给明华书院,给他挣到了面子。没想到陈剑臣居然一飞冲天,在书法关内取得顶尖的成井,足以用“一鸣惊人”来形容了。
想到这里,他心情大好,虽然之前陈剑臣的态度有些问题,但回想起来,实在是其xiōng有成竹的缘故,反而是自己操之过急,语气过重了。不过这都是小误会,一席话后误会早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此子果然有些门道,很可能今天也能胜出呀,要知道他当日那首《黄昏》可是脍灸人口,传诵一时,以其诗才,过今天这关应该还是大有机会的……”
水涨船高,对于陈剑臣的期望一下子就膨大起来。
抬起头来,见到国子监的风学政,念头一动,主动过去一抱拳:“风兄,承你吉言,我江州的学生果真考到一个甲等上品的成绩出来了。”
风念歌面sè有些不自然,淡然道:“第一关而已,顾兄可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顾学政哈哈一笑:“我明华书院只是三流书院,本就期望不高嘿嘿,某人就不同了,如果铩羽而归,只怕要被笔伐口诛,无地自容吧。”
作为天下书院的执牛耳者,如果国子监的生员代表无法折冠,夺走圣上御赐的“天下第一才子“匾额,身为学政,难辞其咎,甚至乌纱不保都很有可能。
风学政顿时面sè铁青起来。
在政敌面前,顾学政难得的一次扬眉吐气,大感痛快,负手大笑而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八章:过关
驮马塔内很是清幽,里面几乎一无所有,不存在什么家sī摆设一释家本来就主张朴素,加上之前经过好几次的清剿,塔内的原属于和尚们的东西差不多都被清除出去了,最后只剩下这么一座空塔架子留在此地。
近年传闻,释家中兴,驮马塔边上将会在原址处重建驮马寺,到了那时候,驮马塔将会恢复昔年鼎盛的荣华来。
这个传闻〖真〗实度非常之高,自从去年圣上正明帝大开弘法,各大州府都揣摩到圣意的变化,纷纷大兴土木,驱役民众,在城府中支持释家和尚建立庙宇,如此势头,直如燎原。
其实朝廷中反对弘法的声音不绝于耳,但都被〖镇〗压了下去。典型代表当为聂志远,因为反对弘法的缘故,上书给皇帝,不料迎接他的,是从知州直接被撸到九品知县,如今甚至知县都做不成了,一落千丈,直接沦为阶下囚……
圣上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坚决,黑衫卫活动的频率空前密集,到处都在抓人,打人,杀人,黑云压城城yù摧的紧张气氛开始覆盖住整个天统王朝,山雨yù来,一触即发。
因为交通不便,资讯蔽塞,关于局势的变化,陈剑臣并未了解太多,但管中窥猫,已见一斑。
乱世,真得快要来临了……
如此环n,浙州这边还在大张旗鼓地举行天下第一才子竞赛,却不知道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呢,还是粉饰太平。
“各位,请留在此处,容老夫分说一下今天诗词竞赛的规则。”
进入塔内后,塔门被扣上,众人都留在第一层,听评委论说规则一今天三位评委,来头不小,年纪都过huā甲,俱为文坛上的老前辈级的人物,德高望重,无一不是时下的诗词大家。
对于三老,陈剑臣还是昨晚才知道他们的身份,个个都成名几十年了的,在浙州,乃至整个王朝内都非常有名望。据说他们终生都没有入仕做官,而是选择做清闲的士大夫,寄情山水。这般作为,更可以增添他们在文坛上的清誉。
此刻说话的夫子姓苏,字春秋,擅长写五绝,可是出版了三本诗集的大诗人,人又称其为“苏五绝“。
“今天的诗词比试主要分为三关,第一关,就在第一楼处,过关者才能往上爬,第二关会设在第九层处:只有能通过第二关的人才能爬上此塔巅峰,迎接第三关的挑战。”
“不过。补充一句,只要能完成第二关环生员都将获得明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时文比赛的资格。好了,该说的都差不多说完了,下面就由老夫出题,主持今天诗词的第一关。
说完,他站立塔梯口处,目光很威严地往下一扫,诸人顿时鸦雀无声,静静地垂手肃立着。
苏老很满意地捋一捋胡须,悠然道:“老夫平生擅于五绝诗体,就以此为体裁嗯,你们先拿出文房四宝,准备好。”
簌簌之声一片起,三十名生员代表当即从书筐内取出文房四宝来。
因为塔内没有摆设桌椅,就直接把纸铺到地面上塔内的地板都是用整齐的责砖铺成的,因此很是平整。
以地面为书案,磨好墨,提笔在手一这般的比试环境一干人等几芋都是第一次经历,紧张之余还有些新鲜。
见所有人都准备好了,苏老继续道:“如今春光灿烂,万huā齐放,当以“huā。为题目,你们即时赋诗一首,时间为十步之内,但大家要注意,除了题目之外,诗中不可出现任何一种huā名,乃至于huā字本身,否则便是违规,无成绩可言。”
十步时间,赋诗一首,五绝,以huā为题目,但诗中又不得出现一个“huā”字。这要求,说高但又不算太高,但也低不到哪里去。光是十步的时限,就足以把一批人拦在了塔下。
“现在开始,一……”
苏老既为评委,这计时的工作当然由他完成,只见他马上开始迈起步伐,从塔的一边走向另一边。
“一”字出口,所有生员代表立刻皱眉凝思,准备下笔。
“嘿,小意思而已。”
听完苏老的题目,郑书亮嘿然一笑,只沉吟片刻,很快就挥毫书写,转眼间便写好一首五绝在纸上。
“六……”
此时苏老才走出六步而已。
郑大才子很洒脱的放下笔墨,还往纸上吹了一吹。只恨这次规则不允许提前交卷,否则自己定然可夺得魁头,一骑绝尘。
他心中有几分得意地张望…其实主要是望那边的陈剑臣。一看之下,不禁一征。就见到陈剑臣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犹如老僧入定,手中的笔墨不知何时放了下来。看他模样,似乎很早就进入这般状态了。
难道说他比自己还要快就写出了诗作?
这怎么可能?
郑书亮心中惊疑不定,实在无法相信对方竟会快过他。莫非这陈剑臣早就知道了考题,以致早有准备……
不,这更没有理由根据。
一泄lù考题,在王朝内属于杀头的重罪。一旦被人告发,被查了出来,不但身败名裂,而且人头不保。故而,无论是正规的科举,还是民间的竞赛,出题者都会三箴其口,力保考题不会被他人知道。
“十!时间到,停笔!、。
苏老停住脚步,立定。目光往下一扫,生员们手中的笔都不约而同地放了下来,其中有几个还没有完成诗作的,放笔的时候很不甘心,却又不敢违背评委的意思。
“收卷!”
一声令下,傍边站立的两名协助考核的助教立刻走下来,把所有的卷子都收了起来。
三十张纸,叠在一块并没有多厚。苏老拿在手上,马上进行评审,看到没有写完的,立刻丢到一边去。
纸张飘然落地,不用说,纸张笔墨的主人也落地了。
苏老评审的时候颇是投入,一时皱眉,一时失笑,一时作欣赏状。
不用半盏茶时间,所有诗作都评审完毕,入通关者,十人而已,又逐一地在对应诗作边上的空白处写了评语。然后他吩咐助教,将十张诗作用浆糊贴到塔壁之上,供所有人观看。
刚一贴好,众人立刻拥挤过来,要看自己有没有过关,神情迫切,仿佛在看科举皇榜。不过郑书亮,岁寒三大才子,以及陈剑臣都站在原地不动。当彼此的目光相碰,立刻有异样的情绪冲击在一块儿,好像无形的刀光剑影,错综交锋着。
看着镇定自若的五人,那边苏老大有赞赏之意,一挥手,示意助教念出过关的十人名单。
那助教不敢怠慢,拿着名单就宣读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