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穿入聊斋 作者:南朝陈(起点vip2012.10.28完结)
没有了辟邪笔在手,但有了真章在心。鱼没了不要紧,只要学会了捕鱼的手段和方法,还怕没得鱼吃吗?
这就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大道理。
所以,陈剑臣的心是充实而满足的。
……
阿宝的心也是充实和满足的,她自成为孤儿后,就再没有享受过亲情的温暖和爱护,每天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蜷缩在狭小的土地庙中,家徒四壁,担惊受怕。
是陈剑臣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人生。
对于这个幼年亲密,渐渐年长渐渐生疏陌生,再到现在又慢慢熟悉的留仙哥,阿宝除了深深的感谢外,还有藏于心底很多年的敬佩迷恋。而每天看到陈剑臣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看到他写意地坐在被自己收拾得整齐清洁的书房中读书写字,阿宝就非常的有满足感。
只是,很快留仙哥就要进入江州城里的大书院里进学了,一进学,就会好几个月都无法回家探望的了。
江州城花团锦簇,听说城里还有一间专门的女子学院呢,很多大家闺秀,名门小姐都会在那里读书;而女子学院和男子学院之间还常常举办诗会,举办联谊什么的……到了那时候,留仙哥肯定会过得很开心吧。
“阿宝,洗好菜了没有?”
听到莫三娘的叫唤,阿宝一愣神,赶紧把木盆里的青菜捞起,装好,端进厨房去——哎,以后的事情就不要想太多了,今天可是除夕呢,赶紧把年夜晚做好才对。留仙哥在书房里读了一天的书,应该饿了……
(第一卷终!)
第三十章:进学
(今天起来晚了,抱歉……)
冰雪融尽春水流,燕子飞过二月柳;
大地解冻,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田垄之间农人们在奔走忙碌,开始为一年的收成而辛苦耕耘着。
高大的江州城东门,进出的人群络绎不绝,挑担的,推着车子的,还有骑在马上的,一眼扫去,身份各异,贫富了然。
陈剑臣和王复乘车而来,他们作为秀才,有功名在身,一般情况下出入城门都无需接受检查,可以直接进出。
——王复自桃花一事,大病一场,养了近半个月才渐渐恢复元气,不过下面那玩意就有点萎缩不振的意思了,直让他欲哭无泪,还不敢声张,只能躲在书房内装读圣贤书。每当瞅见妻妾幽怨的眼神,他都像老鼠遇见了猫,心惊胆战。
那一个近乎癫狂的晚上,在王复心里实在留下了太深的阴影,每每想起,浑身寒毛都不禁竖了起来,三条腿都会自然发抖。
大年初三,王复大包小包地拎了很多礼物来到陈家拜年,拉着陈剑臣在书房中很是唏嘘地诉说了近一个时辰,说得陈剑臣都颇不耐烦了。
好不容易等王复把自己的事情说完,不料其话题一转,又开始推销起妹妹王二小姐来。陈剑臣毫不犹豫地朗声道:“拂台兄,我目前只专心学业,心无旁骛;事实上我早立下誓愿,不中举,不成亲的。”
见他态度坚决,王复无法——近期陈剑臣的表现给予他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洞悉桃花面目是一桩,一支笔搞定恶狼又是一桩。
对于他的疑问,陈剑臣早想好对策,说是前时庆云道长传授了一招道法,刚好派上用场云云。
于是王复又嚷嚷着求问庆云道长的行踪,自己好去当面道谢。
——看他的样子,也想去学一招半式。
陈剑臣道:“道长乃崂山门下高人,云游四海,行踪不定,哪里能找得着?”
王复便惋惜不已,不过心中却记住了“崂山”二字,心想他日有机会的话自己一定要上去拜师学艺一番,也许还能撞见仙缘,能白日飞升,做了神仙呢……
如此想着,王复就眉开眼笑,差点连口水都流了出来。
过完年后,学院开学日期临近,王复便提议要和陈剑臣一起进江州。有顺风车坐,陈剑臣并不抗拒,便收拾了行李,辞别母亲和阿宝,开始了进学之路。
告别时,莫三娘自是一番不舍,一番嘱咐,而阿宝则眼圈儿红红的,等陈剑臣上了马车,辚辚远去,她在后面追送了好一会才停下脚步,拼命的挥手告别,眼泪儿像一串串珍珠般掉了下来。
陈剑臣看着,也是一阵心酸。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总有些牵挂,在不经意间便根茎深种了……
他心里暗暗发誓,要尽快在江州城内闯荡出一处基业来,然后把母亲和阿宝接进城中安置。反正他家在景阳村无田无地的。
进入江州城,陈剑臣目光闪动,四下张望观看——前身他也进过一两回江州,但都是走马观花,不曾对这座天统王朝十八州之一的城市有清晰的了解。不过如今既然自己在城中进学了,不了解可不行。
天统王朝,有十八州,江州为其中之一,管辖之下有九个县,共一百三十六个乡——由于景阳村隶属的正铭乡在江州城府附近,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县,而是直接归属江州城管。
江州城城墙俊伟,占地辽阔,里面街道纵横,十分繁华。不过江州两大官学,明华书院和清雪书院在天统王朝的官学中却仅属于下游水平,声名不显。比起南方的几座显赫官学大是不如,更不用提京城的国子监了。
明华书院和清雪书院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明华书院进学的是男生,而就读清雪学院的是女子。
——在天统王朝,女子也是可以读书进学的,只是不能参加科举,入仕做官而已。
为此,女子读书的内容多为学书法、学礼仪品德、学诗词歌赋等,基本不涉及八股文制艺。
虽然说女子也可以上学读书,不过一般贫苦人家根本不可能把闺女送进私塾,大都是养到六、七岁大就需要赶猪放牛,帮忙操劳家事的了。
不说女子,就说男的,家境不好的话也上不起学。由此可知,多年以来,莫三娘为了供陈剑臣上学不知吃了多少苦,捱了多少累。
有钱有门路的家庭,可以直接让儿女进入县城的官学中读书,而普通的人则只能在乡下的私塾读书,两者的环境截然不同,教育水平也相差甚远。
故而,正式官学里考到秀才功名的几率要远远大于乡下私塾。
明华书院是整个江州里最大的官学,它分为上院和下院,下院里就读的都是童子;只有考取秀才功名了的,才可以进入上院。
陈剑臣在童子试中三试第一,一举考中秀才,从而被明华书院上院录为廪生,在学院吃喝住宿一概免费,每个月还有十文零花钱。换句话说,他是公费生。而在学习期间表现出众的话,还有奖学金拿呢。
从这方面讲,进学读书并非坏事。
坏就坏在哪怕你是廪生,公费生,你依然得遵守书院的各项清规戒律。据说,明华书院的院规有三百八十六条,整整齐齐地刻画在坐落于大门口处的一座巨大的石碑上,抬头一望,都是“不准”、“不准”、“不准”……低头一看,都是“必须”、“必须”、“必须”……
这座石碑,就叫做“圣律碑”,有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在任何的官学内,门口处都会立着这么一座圣律碑。从而让学子们在进出的时候能时时刻刻看见,警醒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循规蹈矩的,按照圣人《礼书》上所写得做事情,不可越雷池一步。
陈剑臣翻过《礼书》,知道上面规定着数以万计的礼仪花式,并且严格规定了什么身份的人就得做什么样的礼,什么时候就得做什么礼,具体详细到,就连如厕方便的步骤都有讲究。
令人一看,就觉得眼花头疼。
陈剑臣现在就有点眼花头疼。
他的眼睛,已经看见了那笔直、庄重、高大的圣律碑……
第三十一章:不假
(首先声明一下:本书是异时空,是仙侠,不是历史,故而在某些设定方面会有所改动增减,大家不要较真,更不要对号入座……晚上还有一章,预订下周冲榜票票,谢谢!)
明华学院位于江州南郭,占地十余亩,而上院和下院是被分开的,下院在南边,上院在北边,中间隔着高墙,基本互不相通。
对于这样的分区设计,陈剑臣心里明白,不就像地球位面某些综合学校那般,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区别嘛。
不过无论下院还是上院,区域位置都不算大,楼房建筑都是方方正正的,使人一看,就觉得十分符合规矩和礼仪。
新生报到,学院内安排有专人指引带路,并熟悉学院环境。
由于陈剑臣和王复不同,作为廪生,在学院内陈剑臣有单人房分配居住,而王复就只能和另一个秀才挤一间了。
看了房间,虽然不大,但甚是素雅洁净,陈剑臣颇感满意,把行李书筪放好,铺好床被——这里,就将成为他的新住所了。
其实秀才进学,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期限,参加科举中举被录为进士后,就算完美毕业了;但如果一直考,一直没有中,那你就可以一直在学院里读下去——
前提在于你有足够的盘缠。
在官学里读书,所费不少,固定的学费就不用说了,日常住宿、饮食、礼节钱、敬师钱、书本钱等等五花八门加起来,一个月基本就要花个一锭银元宝。
如此昂贵的费用,一般人是无法承受得起的。
当然,秀才也不一定非要进官学,留在家里自学亦可。不过那样,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科举了。
自学成才,实在太难,更难以接触到官学里的各种科举资源。
陈剑臣是廪生,不用背负各种费用,倒落得一个逍遥轻松。但是廪生的身份不是永久性的,如果在当年的岁考科考中,成绩落了下等,就会被取消廪生资格,沦为普通生员。到了那时,以陈剑臣的家境,却是万万难以承受得起各项费用的。
对于这些要面对的难题,陈剑臣暗暗记在心上,一直在寻求解决的方法。
安置完毕,他正想出去逛一逛,王复来了,道:“留仙,走,请你去状元楼喝酒。”
状元楼是江州的首屈一指的大酒楼,一碟青菜都要五十文钱,消费委实不低。既然王复如此热情,陈剑臣却没有推诿的道理,反正现在还不算正式开学,不用遵守各项院规,正好可以出去走走,见识一番。
在半路上,王复抱怨道:“愚兄真是倒霉,抽签分房,居然和一个老头子同一室。看他的样子,没有六十也有五十了,一把白胡子,满面干巴皮,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往后的日子就难熬了。我琢磨着,是不是该花十锭银子,单独要一间宿舍居住。”
陈剑臣笑道:“拂台兄,那是你的事情,不必和我说的。”
说实话,现在的王复整天唠唠叨叨,像个怨妇般,陈剑臣的耳朵便有些不耐。
王复却不管,自顾自说的,简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陈剑臣听得郁闷,干脆练起《三立真章》,沉浸入自家世界,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三立真章》博大精深,奥妙非常,是修炼浩然正气的法门。幸而辟邪笔开锋,真章本身的力量直接开辟了陈剑臣的泥丸宫,就像被人开窍了一般,迈过了最难的第一关,剩下的,只是持之以恒地领悟修习而已。
陈剑臣希望能早日修炼出正气,届时即可无需辟邪笔,而随便用任何的笔墨都能写出蕴含正气的字来。
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本事,不假外物,任何人都抢夺不去的。
江州城内热闹非凡,摊子盈街,叫卖声溢耳。
王复嘴里说个不停,一双眼睛却咕噜咕噜转,到处瞄上街的大姑娘们——这厮居然还是色心不死,死性不改的。
陈剑臣看着好笑,也不去管他。
一会之后,两人来到状元楼,要了一个临窗的桌子,王复轻车熟路地点了五样好菜,再加一壶好酒。
酒菜上来后,开始吃喝。
王复笑着问道:“留仙,此处酒菜如何?”
陈剑臣淡然回答:“还不错。”
“那就好,往后愚兄就多请留仙来这里吃喝了。”
闻言陈剑臣正色道:“拂台兄,待学院正式开学,小弟就要专心读书的了,万不会耽于饮食,故而此事不可再提。”
王复一愣,还想说笑几句,但面对陈剑臣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他知道,陈剑臣是认真的。
陈剑臣干脆了当地把话堵死,一方面自不愿老跟着王复吃白食,授人话柄,要知道一回两回属于“礼节”,三回四回就是“没节”了;另一方面,他要抓紧时间修习《三立真章》,哪里有那么多功夫陪王复吃喝玩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