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穿入聊斋 作者:南朝陈(起点vip2012.10.28完结)
教诲:“父母在,不远游。”就是说要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家,尽孝道,而不能随意地出去冒险。
远行,即为冒险。
于是,对于很多地方,人们只能想一想,念一念,而无法亲身去游玩,唯有以梦为马,过过干瘾。
其中,京城绝对是梦寐以求的圣地所在,尤其在士大夫阶层,更是成为神圣的象征。读书的,谁不想有朝一日能赴京赶考?当官的,谁不想官做得越来越大,一直做到京城里去?至于有钱人,京城的繁华已是其他洲府所不能比拟的。
关于这些,陈剑臣理解,但不包括他在内。可以说,在其心目中,从地理位置的角度上看,京城,也就是一座城罢了,最多大一些,高一些,里面有个象征权力巅峰的紫禁城,住着一个皇帝儿,和他的三千嫔妃。
如此而已。
陈剑臣更关心的,是婴宁能不能跟随他进京。
京城乃天下重地,军卫如林,戒备森严,刚阳之气冲天,一般鬼魅妖怪无法混进去,受拿气息冲刷,很快就会原形毕露。
因为,陈剑臣有些担心。
距京城只有半里多地时,陈剑臣忽而停住脚步,而婴宁则悄悄施展出《望气术》,驻足远眺,看了一会,面有喜色:
“公子,城中血气固然强横,但并没有成阵,颇有松散之象,我可以进去呢。”
陈剑臣大喜:“真得吗?太好了。”
一直以来,他早已习惯婴宁的伴随,如果这时候要被迫分散,十分不好受。
婴宁点点头,嗯了声:“看来这京城也不像传闻那样固若金汤。”
陈剑臣心一动,随即想明白,现如今国运衰落,京城也保持不住鼎盛的状态了,自然暴露出一些破绽来。婴宁虽然为妖身,但金丹凝聚,魂神稳固,很多地方都能来去自如了。便高兴地道:“好,我们进城去!”
迈开大步,带着婴宁,随着其他的行人,朝京城大门而去。
日落时分,一轮红日正一点点的落向西山,进城要抓紧了,再晚些,只怕城门就会关闭了……
第两百七十六章:算卦
(龙虎汇聚,有些乱,要理清楚思路!)
京城自古为天下中枢,王朝一代代的经营下来,底蕴之深厚,深不可测。
天下以京城为中心,那么京城的中心便是紫禁城了。
日暮,夕阳的余晖渐渐都落到了山岭后面去,相信很快就完全消失,退而让夜色席卷上来,笼罩大地。
紫禁城中有悠扬的钟声敲响,散播开来,犹如一层层的水波,飘荡出去。虽然夜幕未临,但各处宫殿都已开始点燃蜡烛。
明华殿中,烛火如灯,大放光明。
其间坐着一位和尚,身材不高,也不胖,身披大红袈裟,袈裟上被绘制上无数精致的图文,间或有幽幽的光华流转,说不出的奥妙奇幻。
他面目饱满,天庭如山,留三缕长须,飘飘然到胸口处,此时却眯着双眼,仿佛入定。
以他为中心,周围坐着一圈人,个个都是身穿官袍,服饰图案有斗牛、有飞蟒、有足蛇,显示出他们位高权重的身份来。
的确,在座各位,不是大学士,便是各部尚书,简直把整个朝廷的重臣都汇集到了一起,随便一人出去,都是万人跪拜的。
但现在,他们都恭恭敬敬地坐着,平心静气地看着和尚。
“请地藏大师出手,替天下算一卦!”
沉默中终于有人出声,却是文华殿大学士何颉何大人。他约莫五旬年龄,面色严峻,双目有神。
那地藏大师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如水,不见喜怒,道:“这次贫僧从西方来,却是要去办一件事情。蒙得圣上恩宠,召唤进城,又要任我为国师。只是兹事体大。贫僧却万万不敢应承,正要辞别而去,各位大人请贫僧至此,就是为了算一卦?”
何大人沉声道:“不错。久闻大师盛名,故特请大师算一算,乃知世间沉浮。”
地藏大师微微颌首,道:“也罢,盛情难却。贫僧就算一卦。”
说完,伸手一掏,也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口钵,底方面圆,通体金色,仿佛金子所制。金钵放在地上。其又面露微笑,伸手一弹,本来空空的钵中顿时发生变化,有无数的涟漪荡漾,一圈一圈的——
嗤!
忽地那些涟漪凝聚,化成一钵水,猩红如血,竟是一钵血水!
地藏大师长须无风自动,叹道:“金钵盛血。血光滔滔,此乃大劫之相,天下苍生有难矣。”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皆露出惊容。
何颉大人一跺脚:“这该如何是好?大师,有何解救之法?”
地藏大师合十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实不相瞒,贫僧西来,正是要化解此劫数。。而必须去度化一人。”
有大人问:“是何人如此重要?”
“我呸!”
突然间座中有人昂藏而起。戟指喝道:“不问苍生问鬼神,如今天下纷乱动荡。民不聊生,贼寇四起,瞎子都知道苍生有难,岂是度化一人所能解决的?简直荒谬。”
此人身高魁梧,面容显黑,却是工部尚书左恒。
何颉惊怒不已:“左恒,你敢对大师不敬?”
左恒道:“何大人,你口口声声说奉圣旨之命请大师算卦,然而以我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事,我看圣上英明,岂会系国运于一卦内?”
何颉冷笑道:“那依你之意,是我假传圣旨了?”
“不敢,但明天早朝,我定然会奏明圣上,陈述理由,现在就不奉陪了。”
说完,左恒拂袖而去。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何颉气呼呼的。
旁边礼部尚书吴永标劝道:“何大人,左恒这厮一向性情蛮横,你何必与他一般见识?他敢对大师不敬,坏了礼仪,明日我定参他一本,治他的罪过。”
地藏大师却也不恼,微笑道:“善哉善哉。”
何颉忙告罪道:“敢问大师,你要度化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地藏大师笑道:“并非贫僧不愿相告,只是有些事情却不好明说。”
何颉道:“既然如此,但请大师便宜行事,有什么需要的,传告一声即可!”
现在皇上礼佛,大兴庙宇,这地藏大师又被称为地藏菩萨,德高望重,西来之际,圣上居然便要请他做国师,这份荣誉无以伦比,却被他推辞了。纵然如此,其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之重,无以伦比,万万不能怠慢。
地藏大师合十道:“谢过各位大人了,时日已晚,贫僧却不好在宫中久留,告辞了。”
说着,飘然出宫而去。
一众大人赶紧相送,随后回来坐下,议论纷纷。
何颉干咳一声,道:“各位大人,当今形势不容乐观,还望大家群策群力,做出个章程来,我好向圣上复命。”
兵部尚书张猛道:“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当传令各大州府,严加防患,胆敢为贼寇者,一律格杀勿论;有暴民者,同罪。”
何颉点点头:“此法不错,哼,近日凉州、漳州等地有奏章上来,说有贼寇不但占山为王,还大肆招收乱民,扯旗企图造反,真是大不逆,一定要狠狠地镇压下去,统统斩头示众,以儆效尤。”
吴永标又道:“我们还可以加大悬赏力度,如此,包藏祸心者就无所遁形了。”
“对,就这么定了。”
何颉意气风发,对着周围团团抱拳,道:“各位大人,圣上登基,随即拨乱反正,任用我等为大臣,辅助左右。如此,我们定要肝脑涂地相报,以报圣恩!”
他们这一批重臣,可以说都是正明帝登基后才上位的,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原来的老臣子,纷纷退位,告老还乡去了。
“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诸人一起跪倒在地,磕头大呼起来。
却说地藏大师出到宫外,抬头望天,见有星辰闪现,旋即又取出那金钵了,凝目相看,观察其中卦象:“有星漂移,应在帝位,也好,他来到了京城,倒不用我多跑一趟了。”
手腕一抖,把金钵收进怀里,也不持禅杖,迈着步伐,口中又念道:“干戈如麻天地老,人心似鬼乾坤乱,善哉善哉!”
红色的袈裟飘荡着,自顾远去了。()
第两百七十七章:遭遇
第两百七十七章:遭遇
华灯初上,灯火璀璨,如此繁华的夜景在其它城府难得一见,仿佛有几分“不夜城”的味道
陈剑臣带着婴宁找了一间客栈住落,准备明天再奔赴国子监报到。
今晚,趁着空暇时间,却可以逛逛京城,品尝下特色小吃,也算一种放松。
眼下国运衰微,患难四起,也不知正明帝怎么想的,只传令下去,命令黑衫卫大肆镇压,一路斩头示众,简直就是血流成河的惨景。
哪里有镇压,哪里便有反抗,据说已有几处州府的百姓揭竿而起,起义造反,颇成规模。
一言以蔽之,反正各地都是乱糟糟的了。
时局混乱,陈剑臣不由担心起留在江州的母亲、鲁惜约和阿宝她们。有时候他在想,现阶段的情形,就算进读国子监,出来后也不大好受。乱世来得比预想中更早,更猛烈,指望靠自己当官来力挽狂澜,实在不现实。
在君权制度之下,往往根源就在皇帝一个人身上。
昏君无道,结果大部分都是朝廷更迭,这才是大势所趋。
月上中天,临近中秋,月亮已有几分圆意,清冷地悬挂在天上,有如一只巨大的眼睛,在俯览大地。
走了几条街道后,陈剑臣和婴宁选择走上街边的一座酒楼歇脚,要点些小菜,喝点酒水。
当下京城空虚,守军大为孱弱,血气稀薄,婴宁作为妖身出入,并不受太大的影响。
酒楼上很是热闹,灯笼高点,照耀得如同白昼,宾客们把酒言欢,甚有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
找了一个临街的桌子,点了几碟小菜,和一壶好酒,便与婴宁对面坐了,一边吃喝,一边闲聊。
约莫一炷香时间后,又有一群人蜂拥上来,个个都是衣束华丽,带着仆从,秋天也不怕凉,手执洒金扇,时不时打开轻摇几摇,风度翩然。
正是一群公子哥儿,期间簇拥着几名容颜艳丽的女子,一路逗弄嬉笑不已。
顾盼间,其领首者望见坐在窗前的陈剑臣,双眸一亮,当即走来,笑道:“哎呀哎呀,这不是留仙吗?”
陈剑臣却早认出了他,可以说是一个“熟人”,郑国公的孙子,郑书亮。当初在开泰书院,彼此曾经发生过节,不料尚未进入国子监,却在京城相遇到了。
“原来是郑公子,多时不见,风采依然呀。”
陈剑臣站起身,略略拱一拱手,算是见礼了。
郑书亮脸色一沉,又扫了一眼婴宁,冷哼一声:“陈留仙,你到了京城,第一时间不去国子监报到,反而到处闲逛,此乃对书院的大不敬,真是枉读圣贤书。”
陈剑臣道:“哦,那郑公子熟读圣贤书,想必有济世之才,当今天下患难,又为何来喝酒作乐?”
闻言,郑书亮的一众同伴当即愤然变色,指头点点:
“你是什么人?胆敢出言无状!”
“好大胆子,在京城也敢冲撞我等……”
“书亮,只需你一句话,我立刻便让仆从‘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郑书亮一摆手,冷笑道:“无妨,他乃是我在国子监的一介同窗,以后我们还有大把的机会交流,走。”
带领众人到厢房里去了。
婴宁愤愤不平道:“这些公子哥儿,盛气凌人,该打。”
陈剑臣冷眼道:“冢中枯骨耳,不需要理会。”
《文字法》横扫天下,无疑让本来就式微的文风文骨再受重创,敢于直抒胸怀的读书人基本都被抓被杀了,只剩下些靡靡之音,粉饰太平。
居高临下,望着下方车水马龙的景观,心中叹息:如此繁华,又能持续到几时?
……
同样一轮明月,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两个和尚迎头遭遇。
一方身穿大红袈裟,天庭饱满,留三缕长须,空着双手;一方身穿白色僧袍,洁白胜雪,面目俊朗,年纪非常年轻的样子,只要嘴角露出微笑,便能迷倒众多女香客。
白色僧袍和尚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全身穿青衣的小厮,虽然做男装打扮,但眉目含媚,明眼人都能看出,她是个女子。
地藏大师望着拂晓和尚,忽地合十道:“阿尼陀佛,这位大师如何称呼?”
“贫僧金山寺拂晓。”
“原来是拂晓大师,不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