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穿入聊斋 作者:南朝陈(起点vip2012.10.28完结)
“这位可是陈剑臣陈公子?”
一个庙祝来到陈剑臣身边,稽首道。
陈剑臣还礼回答:“正是。”
“公子请随我来,庆云道长已在厢房等候。”
陈剑臣便跟着他走,走过一段曲折清幽的走廊,进入到一间素净的厢房中,庆云道长果然在里面。
两人见面,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坐下来喝茶。
此时庆云道长忽而低声道:“陈公子,等会贫道师叔就会过来……嗯,我师叔这人脾气有些古怪,难以捉摸,所以公子要见机行事。”
陈剑臣答谢道:“谢道长提点。”
过了一会,砰的,房门居然被人从外面大力撞开,随即一个浑身污垢的道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他一进来,就赶紧把房门关上,好像外面有只狗在追他一样。
陈剑臣一看,就认出来此人正是那天在街道上施展出“种梨”妙术的道士,其果然就是庆云的师叔,广寒道人。
庆云连忙起身施礼,道:“见过广寒师叔。”
他脸色波澜不起,似乎根本没有看见师叔惊惶的样子。
广寒道人眨眨眼睛,忽道:“庆云师侄,你赶紧到外面去,如果看见一个满面横肉、腰像水缸的妇人追了进来,你就使个法子引她走开。”
“谨听师叔吩咐。”
庆云道长什么都没有问就走了出去。
晕乎,这搞的什么名堂?
陈剑臣在一边看着,很是惊愣——他可从没有见到如此作为的道士,果然不同寻常行径。
广寒吁了口气,坐下来,直接把整个茶壶端起来,把茶壶嘴对着自己的嘴巴,咕噜咕噜地喝个痛快。
喝完,重重往桌子上一放,道:“茶水果然淡出鸟来,却是不爽,且弄杯酒来喝喝。”说着,伸出右手中指,往空茶壶里一指,只一瞬间,酒香飘溢,竟是从茶壶里传出来的,显然里面已装着一壶上好佳酿。
“公子可要来一杯?”
广寒斜着眼,问陈剑臣。
陈剑臣道:“谢道长赐酒。”
广寒呵呵一笑,端起茶壶,往陈剑臣面前的空杯子里倒酒,酒水盈盈,色泽清幽,香气扑鼻而来,光是闻着,就能让人油然生出熏熏然的醉意。
好酒!
起码是存放了五十年以上的上等佳酿。
当下两人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得不亦乐乎,而那一壶酒,本来最多不过十杯的容量,如今两人喝了十余杯了,壶内却依然酒水充足,丝毫不见减少,就仿佛永远不会枯竭一般。
小小茶壶内装着的,竟是永远都喝不完的美酒。
C
第四十二章:广寒
(关于崔更,以现在的情况,多的肯定只能心领了;而几个读者坚持投三千的,你们的贴心真让南朝感动,谢谢大家了。聊斋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你们每一位读者书友的支持,鞠躬感谢!)
陈剑臣不是贪杯好饮之徒,数杯美酒下肚,已然面红耳赤,心神摇曳了,当即起身道:“道长,留仙不胜酒力,恐怕不能再陪道长畅饮了。”
广寒斜着眼睛问道:“这位公子,刚才庆云师侄定然和你说过老道性格古怪,喜怒无常,要你随机行事,尽量迁就老道,为何如今只喝得数杯便要离席而去,端令老道好生不爽快。”
闻言陈剑臣正色道:“留仙为读书人,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饮则饮,不能饮却也不能故作豪阔,打肿脸充胖子。”
广寒哈哈一笑:“有点意思。”
顿一顿,又道:“如果老道没有看错,当日老道在街道上种梨之时,公子也在楼上观望吧。”
陈剑臣心一凛,倒没有想到对方早发现了自己的存在,老实回答:“在。”
广寒道:“我曾闻庆云说过,公子有心道法,那当日为何不下楼一见?”
陈剑臣道:“道长法术精妙,不过有所不仁……”
广寒马上面色一冷:“以公子之意,却是怪老道戏耍那梨贩了?”
“不敢……只是卖梨者自力更生,勤劳养家,虽然性子吝啬,有劣根之处,但做好心当求自愿,一味强求,反而会落了痕迹。”
广寒眼光灼灼地看着他,见陈剑臣毫无紧张之色,依然侃侃而谈,十分镇定自若,不由嘿嘿一笑:“多年以来,公子是敢于对老道如此说话的第一人……啧啧,只是老道游戏人间,率性而行,你们读书人那一套仁义之说,却套不到我的头上来。”
陈剑臣默然——修士学道,为的就是逍遥长生。所谓“逍遥”,即为我行我素,不假颜色,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以及感受。
这本就没有错对之分,只是大家坚持信奉的理念不同罢了。
广寒又把一杯酒一饮而尽,徐徐道:“公子果然为富贵中人也,放不下心中许多羁绊,看来你我并无师徒之份。呵呵,怪不得昨晚老道和城隍老儿喝酒时,他曾对我言,公子心中执念非常,难以化解,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陈剑臣心一动:“城隍?”
广寒道:“公子和阴司结怨之事,老道已经知道。公子笔下有正气,他日定非池中物。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们之间的事只是因为一个小小误会而形成的,并无深仇大恨,不如就此算了吧。”
到了此时,陈剑臣才知道,广寒道长居然是跑来做和事老的,端是咄咄怪事,略一沉吟,缓缓道:“道长所言极是。”
广寒道长一拍手,道:“好极!”
又斟满一杯酒递过去:“公子,此酒乃是宫廷御酒,名曰‘养春’,喝之能增力气,长精神,不是俗物,多饮无妨。”
陈剑臣听得匪夷所思:宫廷御酒?难道竟是广寒道人施展无上道法从万里迢迢的京城宫廷里变出来的,真是如此的话,当真为鬼神莫测!
当下强打精神起来,又喝了两杯。
喝罢,广寒道人站起来道:“公子,且随我出去一走如何?”
陈剑臣舌头已经有些大了,道:“甚好。”
两人出门,径直离开城隍庙,走在大街上。
此时天色已晚,天上星罗棋布,熠熠发光,显得无比广阔深邃。
广寒道人手指指天,叹道:“天地无涯,而吾道有涯,公子,吾当何置之?”说完,竟怆然而涕泪下,面色凄惶。
陈剑臣如今颇有些醉眼朦胧,但精神确却是很清醒的,略一沉思,回答道:“道有涯,而此心无涯也。”
广寒道人顿时破涕为笑,抚掌而赞:“好一个此心无涯,妙哉,当浮一大白!”
两人正在谈论天地间,忽然右侧传来一阵吵闹声,却是在城隍庙围墙外,有一名汉子摆了一个赌档,正有一伙人围聚在一块赌博,赌着赌着,不知因为什么缘故,有人发生了口角矛盾,闹成一团。
广寒道人看见,嘿嘿一笑,忽问:“公子,你知道为何今天那肥胖妇人要追赶老道否?”
陈剑臣摇头,表示不知。
广寒道:“那是因为老道看见她正在打儿子,打得小孩大哭,老道看不过眼,于是也走过去打她的屁股,狠狠地打了三大下。”
陈剑臣张口结舌,半饷说不出话来。
广寒却得意地大笑着,不再多说,径直往赌档去,挤进人群,就听得几个汉子在大声吵闹,这个说“这钱是我的。”
那个说:“这钱是我的。”
吵个不休。
事情缘由却是一个赌徒中了一把大小,所赢颇丰,不料心情太激动之下,居然把一手铜钱全部撒落在地,掉得到处都是。
金钱落地,周围诸人哪里还有客气可言?赶紧俯身趁乱捡拾,转眼间就把许多铜钱都收进了自己的腰包内。
那丢钱的大急,抓住人就要对方归还,说钱是他的;可这般时刻,捡到钱的自不肯认账了,一口咬定钱是自己的。
其中又有人振振有词道:“楚大个,铜钱上既没有标识,又没有刻着你的名字,你如何能说钱就是你的。”
一干人等纷纷附和,那楚大个又急又怒,就想动手开打。
广寒蓦然开口道:“各位稍安勿躁,老道能知道钱到底是谁的。”
见是一个邋遢道士跑来凑热闹,汉子们顿时骂道:“道士少在这里胡说八道……”
“臭道士快走开,怪不得老子一直在输钱,原来是你在这里的缘故,真是晦气。”
广寒嘻嘻一笑,不以为意,道:“老道真能知道……”
说着,也不见他念口诀,也不见动什么手势,就听见哗啦啦响,数以百计的铜钱竟然像长了脚般,从一众汉子的身上敏捷地蹦跳了出来,咕噜噜地滚动着,最后汇集到广寒的身前,一枚枚竖立起来,排列有致,蔚然成观。
广寒摇头晃脑地朝着铜钱问:“钱呀钱呀,我知道你们有灵性,能通神,那么谁是你们的主人,你们一定是认识的。既然认识,就朝他点点头吧。”
刷!
数以百计的铜钱,竟真得齐刷刷地折身点头起来。不过它们没有朝汉子们点头,而是朝着广寒点头。
“哈哈,原来闹了半天,这都是老道的钱,那老道就不客气了,走也!”
广寒一个转身,迈开大步,朝着街道另一边扬长而去,在他身后,密密麻麻的铜钱好像是跟随将军的士兵般,咕噜咕噜地滚动,紧紧跟随在广寒身后,状况显得十分诡异而滑稽。
一众赌徒直勾勾看着,几乎连眼珠子都要瞪掉出来,许久作声不得。
广寒也不再理会陈剑臣,一边走,一边作歌曰:“金钱万贯尽灰灰,此心无家何处归?城郭依旧人不识,吾眼但见骨累累……”
歌声之中,隐隐有怅然悲凉之意。
陈剑臣目送他离去,消失不见,心中暗暗一叹:广寒,真道士也……
C
第四十三章:半面
阳光熙熙,春天终于渐渐显露出了一些娇媚的眉目,有鸟语,有花香,令人感到一种懒洋洋的适意。
陈剑臣正在上课,听主持书法的刘老夫子讲笔画要义。
刘老夫子已是花甲之年,人瘦,颇高,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袍子,精神矍铄,他念的声音也很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的:
“字如其人,应正不应歪,宜挺不宜散,有骨气,精神其中……”
陈剑臣很认真地听着。
在这么多门功课中,他最喜欢的便是书法。书法乃六艺之一,一来很是重要;二来也符合陈剑臣的意趣。
——但这个位面的所谓“六艺”,却不是陈剑臣所记得的六艺,而是把“礼乐射御书数”,改成了“经礼乐德书数”。换掉了其中的“射御”,也就是锻炼身体的两项。简单地说,就是文风靡靡,在读书人眼里,练武的都是粗人,入不得流,故不可称为艺。
这也是朝廷两极分化,统治天下的一个得力手段。
陈剑臣是过来人,自是看得明白,只冷眼观看,该怎么干,还得怎么干,锻炼身体,每天必行。
除此以外,他就择艺而学,其中的“经礼德”大都乏善可陈,假大空居多;而“数”对陈剑臣来说小儿科都算不上,几乎不用理会,那么,剩下的“乐书”就是重点所在了。
“乐”者,包罗歌舞,诗词等;而“书”其实包括了书法和画画两大类。
陈剑臣前世对于书画就有一定的兴趣,只是所学不精,穿越而来,倒正好修习研究一番。况且,《三立真章》里对于书画也有要求,子曰:“泼墨显力,以笔传神。”在“立言”境界,核心的神通正气,都需要通过笔墨来表现出来。
眼下,陈剑臣凝练出了正气,已入道,达到立言之境,不过目前仅处于入门阶段,前面的路,还远着呢。
学习书画,同时也能够修习《三立真章》,一举两得。
只可惜,书画课每七天才上一次,数量相比之下很少。这种情况就像以前读高中时,那音乐体育课本就少得可怜,还常常会被占用了,“被自习”一般。
所以,每当上书画课程时,陈剑臣都听讲得非常认真,还常常登夫子门上去请教,空暇时间即涂鸦练笔不辍。
他悟性不错,心思灵活,加上勤奋努力,如今在书画上可算小有成就了,还结合前世的见识,开始有意识地形成了自己的书画风格,几幅习作出来,甚得夫子点头赞许,称“少匠气,有灵气,不墨守成规”云云。
把字画学好了,就是非常有用的立身技能。如果因此而成名了,当上了名家,更是光环绕身,好处多多。
其实这就是陈剑臣为自己准备好了的一条退路。
笔墨功夫,加上《三立真章》,简直绝配,天衣无缝,何乐而不为?
课堂完毕,诸人纷纷起身离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