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穿入聊斋 作者:南朝陈(起点vip2012.10.28完结)
鉴江滩,其实就是江边转弯处自然形成的一处河滩,滩上生长有一株巨大的榕树,参天而起,根须枝茎蔓延垂落下来,看上去,宛如一座小树林般。
林内百鸟群居,每到春夏之季,鸟鸣如唱,十分的热闹,简直就是一座鸟的天堂。
榕树荫下,芳草茵茵,竟不显潮湿阴暗,很是奇异,实在是一处引人入胜的游玩景地。
据说,此榕树树龄已达九百多年,具备了灵性,于是,就被某些有心人敬拜为“神树”——
该神树主姻缘,能牵红线。
这可是有根有据的,不见榕树的根须条条分明,千丝万缕吗?就像是传说里月老手中的红线一般。
一棵能牵姻缘的神树,足以吸引很多善男信女前来跪拜供奉。久而久之,就有人牵头集资在树下建立起一座树神庙来,还安排有一位庙祝在专门主持,以出售香火和许愿囊为生,生意十分红火。
游人来鉴江滩玩,拜于树神庙前,跪求许愿,已成为一个俗例。
现在,明华书院和清雪书院的不少学员就在纷纷买了香火纸烛,很虔诚地磕拜着那一尊雕刻的颇为粗糙的树神像,其中,甚至几名先生都参与了。
——本次踏青,明华学院和清雪学院联谊出游,不过双方不是一起来的,而是约定碰头的地点时间,到了鉴江滩这边再汇合,然后举行对诗、猜谜等联谊交流活动。
清雪学院的学员们却是先到,共有五十多个,个个都是二八年华的少女——毕竟到了出嫁年纪的女子,哪里还会呆在学院读书的呢?
这些少女,平时在学院内可是憋坏了,难得出来一趟,顿时吱吱喳喳的,倒比榕树上的小鸟还要吵闹几分。
一下子见到如此多云英未嫁的少女,王复眼睛都有些直了,眼珠子咕噜咕噜地偷着看。只可惜因为礼仪人防,对方脸上都蒙了面纱,看不清真面目,就连哪个是聂小倩都认不出来。
双方聚会,顿时你作揖我道个万福的,表现得文质彬彬。
明华书院这边的秀才们,大都年纪偏大,并且基本都有家室的了,一眼看去,分明了然。于是女生们的目光很快就集中放在了两个人的身上。
玉树临风的吴文才公子自然是最为惹眼的一个;另一个却是陈剑臣。
陈剑臣身体挺拔,剑眉朗目,比起吴文才的俊气,他的英气丝毫不逊色,反而更有一种难得的刚阳魅力,因此能成为少女们的焦点那可是一点都不奇怪。
很快,关于陈剑臣的情况就在女生中间宣扬开了。
童子试三试第一的少年才俊,极其有可能在近年中举的才子,纵然家庭背景差了些,但只要他中举当官,立刻就能鲤鱼跃龙门。
相比起那高高在上的吴公子,陈剑臣无疑更适合接触……
要知道在天统王朝,待字闺中的女子们在姻缘上基本就是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决定的,论不得自己做主;很多女的往往连男方的样子都没见过,就嫁了过去。
典型的盲婚哑嫁。
如此情形下,少女们对于未来夫君的期盼度何等迫切,哪个少女不怀春?所以在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里头,穷书生翻墙爬窗进入富家小姐闺中私定终生的内容就成为了主题。
只因此主题迎合了男女双方的愿望。
穷书生想和富家小姐共连秦晋之好;而富家小姐呢,也想找一个知书识礼的书生为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何等浪漫。
当然,这都是故事而已。
现实里头,富家小姐的高墙哪里是那么好爬的?
徒手,别开玩笑了;拿梯子,关键哪里来这便利?退一步说就算有,只怕往往还没有抬头,就被对方看家护院的狗犬给咬了。
相比一般女子,能读书进学的少女们在眼界上自是宽广许多,她们选择的空间也大一些。
譬如这次出来踏青,便有几分集体相亲的味道。
陈剑臣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倒是始料未及的事情,被一道道明亮的目光落在身上,似乎要把鼻子里的鼻毛有几根都要看得清一清二楚般,他便觉得浑身不自在。
于是陈剑臣连忙脱了群,单独绕着巨大的榕树走,假装看风景。
只见到这榕树枝桠交错,铺天盖日似的,非常繁盛;上方有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不断地传下来,却因为枝叶太过浓密的缘故,看不见那鸟儿躲在什么地方。
好大一棵树。
想到此树龄近千年的传闻,陈剑臣莫名就想到,这树会不会真得开了灵窍,成精了?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有些疑神疑鬼了,如果榕树真得成精,肯定会有怪异之事发生,但听本地人的议论,可从没有涉及那方面去。
兜了一圈儿,陈剑臣信步走出去,准备到外面走走看看。
外面就是浩荡的鉴江,隔着老远就能听到江水奔流的澎湃之声。
年前大雪,陈剑臣和王复去笔架山上赏雪看江景,只是半路遭遇了桃花,计划搁浅,打道回府。
现在,终于有机会近距离看看这条闻名遐迩的鉴江了。而那笔架山,正在右手边数里开外,孤零零一座兀立着,山形瘦削崚嶒,自有一股孤傲之气扑面而来。
此山,竟似有灵。
陈剑臣目光望过去,居然挪不开来。
山有山神,莫非笔架山上真有神?
他随即失笑。
所谓山神,只是阴司里安排的一个官职罢了。不管天上有没有神仙,两者都难以扯到一块去。
陈剑臣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江边处,耳中浪涛咆哮的声音更加巨大,轰隆隆的,声威浩然。
一个转弯后,他忽而看见在江边一块高高的石头上面,居然站着一个人。
一个身材高挑的年轻女子。
白衣胜雪,黑发如瀑,临江而立,飘然飞仙一般,说不出的洒脱飘逸。只是背对着,看不清相貌。
她就那般静立着,任凭下面浪头飞卷,堪堪要扑打上来,却毫无畏惧退缩之意,恰好站成一幅奇丽的风景。
#####################
推荐一个风骚好友新书一本,书名《天眼》;书号:2247633;那一天,命运和刘涛开了个玩笑,让他获得了天眼,从此,一鸣惊人。
这是一个赚钱泡妞混社会的故事。有热血,有激情,还有一点小暧昧。
三江票告急,紧急求票!
近期天气反常,阴雨连绵,时冷时热的,小孩病了,赶紧带去看医生,忙活了大半天,回来一看,三江彻底告急,菊花岌岌可危矣!
好吧,在网文这个战场,作者不求票,读者基本就忘记、或者懒得给的了。
所以哪怕大神,都是天天求票的。
寸土必争也!
作为扑街众的我哪里还坐得住?再坐下去就是菊花被捅,惨无人睹的啦。
于是,求票求票猛烈求票!
各位看官,看看号上还有没有三江票没有投的,赶紧进去三江频道投《穿入聊斋》吧,注册时间够,积分够的话每天中午12点可生成一票,免费的,不投就浪费了。
无可否认,咱们势单力薄许多,要坐稳第一千辛万难,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君不闻三千越甲可吞吴?
到了这个地步时势,不争一争,又如何甘心?
——只要大家给南朝一份希望,南朝就不会让大家失望!
鞠躬拜谢了!C
第四十八章:初见(求推荐票!)
(急求推荐票,能上推荐榜的话,三更伺候着!)
陈剑臣看着那女子飘逸曼妙的背影,心想难道她也是清雪书院里的学员?当下便干咳一声,提个醒。
果然,听到他的咳嗽声,女子缓缓回过头来。
她脸上蒙着面纱,只能看见眉如远黛,双瞳剪水。
陈剑臣作揖道:“姑娘也是清雪书院的学生吧,怎么会在这里?”
此女敢于登高临江,显然颇有胆识,不同一般的弱女子。
女子回答:“心觉烦闷,所以到这里吹吹风。”其声娇脆,宛如黄莺初啼,听得非常舒服。
陈剑臣正要开口,嗖的,那女子竟然身轻如燕地从五尺多高的地方跃下,干脆利索,落地似乎无声,稳健得不得了。
此女居然会武功?
这一下,完全超过了陈剑臣的预料。
看着他脸上闪过的惊讶之色,女子似乎有些得意,拍拍手掌,显得英姿飒爽。
不过陈剑臣很快就稳定住情绪,道:“想不到姑娘竟身怀绝技,失敬失敬。”
他说的是真心话,会武功,并且练得还不弱,这样的女子在天统王朝可是很罕见的。
“小倩,原来小倩你在这里!”
吴文才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很快,他跑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名强壮的仆从。
“咦,陈剑臣你怎么也在这?”
看见陈剑臣在场,在和小倩搭讪的模样,吴文才顿时脸色一沉,半点礼仪都不顾了,直呼其名。
原来,她就是聂小倩,可惜仍然无法一睹庐山真面目……该念头电光火石般闪过,陈剑臣淡然道:“我只是来看江景的。”
吴文才哼了声,他对于陈剑臣殊无好感,对其身上的神童才子之名更是觉得不爽,只是现在不好发作,只顾来到聂小倩身边,殷勤地道:“小倩,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边来了,若有什么闪失,那将如何是好?”
聂小倩却下意识地避了一步,道:“能有什么闪失?你是手无搏鸡之力的秀才,我可不是。”
言语之间,毫不客气,却是个直爽的性子。
说完,沿着路径回去榕树那边了。
吴文才连忙跟上去,一个劲地说好话,但聂小倩只是不咸不淡地回了几句。
——王复的情报貌似不准,吴家聂家固然为世交,但聂小倩和吴文才之间却并无什么瓜葛,敢情是吴文才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已。
不过,那又如何?
聂小倩的身份贵为江州知州的掌上明珠,陈剑臣却是典型的穷书生出身,双方岂能有太多的交集?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却是见半面。
其中的很多事情,原来和想象中存在太多不同。
陈剑臣解嘲地一笑,看着四下无人,一个运劲,腾跃上先前聂小倩所站立的石头上——别忘了,他也是会些武功的。
立石远望,见江面壮阔,波涛滚滚,果然别有一番豪迈情怀。
突地江面上游有一叶小舟漂流而下,舟头立着一名汉子,身形昂藏,头发简单地束成一个道髻,满脸虬须,刚硬如针。他脚踏芒鞋,身穿麻衣,身后背负着一口巨大的剑匣,长约三尺,于肩头处露出了黑沉沉的剑柄来。
陈剑臣还想看得真切些,但那叶扁舟漂流的速度很快,不过眨眼工夫便冲了下去,化为一个黑点,渐渐消失在大江之上。
陈剑臣心中惊疑不定,只可惜刚才惊鸿一瞥,却没有办法确定对方的身份来历。
“留仙,留仙你怎么还在这里,联谊就要开始了。”
王复跑得有些气喘。
陈剑臣哦了声,把烦乱的思绪收回来,同样嗖的从石头上跳下,倒吓得王复一大跳。
见状,陈剑臣哈哈一笑,瞬间竟隐隐捕捉到了先前聂小倩突然跳下来的小心思,敢情这女子也是想藉此吓一吓自己?
莫非是怪自己突然出现,打扰了她的观景性质?
有意思!
这一跳,让陈剑臣从侧面了解到聂小倩的性格特点,浑不似寻常循规蹈矩、慎言谨行的大家闺秀,倒像个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的女侠客般人物。
……
两大学院学员联谊之处却不在鉴江滩,其实鉴江滩只是打前阵的一个景点,拜完神树,女生们请了些许愿囊后,一干人浩浩荡荡就坐上马车直奔笔架山。
按照准备计划,正式的联谊交流地点就在笔架山的顶峰凉亭中。
笔架山高而峭,只有一条石阶路上去,不过山麓之下,有很多做肩舆生意的劳力,一人坐一趟上去,二十文钱。
绝大部分学员都选择了坐肩舆,更不用说上了年纪的先生了。
毕竟要他们用孱弱的身子深一步前一步地爬上山去,委实有些艰难。
到了最后,选择步行的竟只有两人,陈剑臣,和吴文才的那个健壮仆从。
对于他人异样的目光,陈剑臣毫不在意,迈开大步,率先走到众人的前面,健步如飞,一路上去,中间不用休息片刻,到了顶峰,连粗气都不用喘。
笔架山顶峰上被修葺成一片平坦的空地,四周皆建立有各式亭子,供游人憩息。除此之外,其上还开设有一间简陋的茶店呢。
竖四根柱子,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