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穿入聊斋 作者:南朝陈(起点vip2012.10.28完结)
鹦蜗罄础颊颉窖棺⌒拿牛鞣佬哪ё躺?br />
陈剑臣修习《三立真章》,〖镇〗压心门的却是这么一尊儒巾青衫的人物形象,正贴近读书人的理念。
不知道过了多久,听到稍公的叫唤:“公子。金山寺到了。”
陈剑臣缓缓睁开眼睛,但身子并没有挪动原来金山寺的钟声,并不是人人都能听得的。怪不得皇甫员外根本不敢靠近,只怕他来到,钟声一起,他就要原形毕lù,避之不及的话甚至会hún飞魄散。
好厉害的钟声,飞来钟的钟声,这才是真正法宝的厉害之处吗?
而寻常的释家信徒,他们来金山寺烧香拜佛,听那钟声一点事儿都没有,反而有益,能洗涤身心,mí途知返,心旷神怡,是谓“晨钟幕鼓”的真正含义所在。但对于异端,对于异道,这钟声却存在致命的杀伤力。
陈剑臣修儒家之道,心中无佛,不信仰,不敬奉,对于释家而言,便属于异道者。
道释儒三家,各有理念观点,体系原则更是存在迥异,其中不乏冲突之处,至jī烈时,乃至于不共戴天。
有时候,观念之争,并不亚于杀戮之仇。党同伐异,本为常态。
立场决定态度,而态度决定行事方式。
想到这一层,陈剑臣茅塞顿开,之前诸多不连贯处尽皆连成一片,霍然明达,开始拥有了独自独立的个人认识架构。
“子曰: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脑海传出一声长叹,那尊儒巾青衫的磊落人物形象终于完全的分明起来,身形井岸,衣衫猎猎,他虽然仍是背立,可能看见其右手握住一支笔。
辟邪笔!
陈剑臣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原来辟邪笔就在此人的手里。
问题是,他到底是谁?是哪一位古代的圣贤?而或其就是《三立真章》的创立缔造者?
许多问号在心头盘旋不散,他如今虽然mō清了凝练正气的窍门,方法,但对于《三立真章》本身的奥秘,始终还隔着一层浓浓的mí雾,无法看清楚。
这一切,绝非偶然……
陈剑臣如斯想着。
“公子,金山寺到了。”
稍公见陈剑臣久久没有出来,有些不耐了,又叫了一声。
“我不下船了,你再送我回苏州吧。”
陈剑臣的回话让稍公一愣,不禁问:“公子你不是要到金山寺烧香拜佛的吗?”
“我早说过,我不是来烧香拜佛,而是来见佛的。
稍公搞不清楚拜佛和见佛的区别,懒得分辨,就道:“嗯,那你不见佛了?”
陈剑臣淡然道:“兴致已尽,不见了……”
一古有雅士三更半夜突然兴致大发,冒着大雪乘舟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拜访好友:然而好不容易等船到好友的家门口了,雅士却又命令舟子划船回来,解释道:“兴起而来,兴尽而返而已。”
这种行为说好是“雅士风范”往坏方面说却是“犯抽了”。
现在陈剑臣来这一套,但其实,他是见不得。
或者对于天统王朝的其他许多读书人,书生秀才而言,他们能够毫无阻滞地进入金山寺里烧香,在佛前许愿。但陈剑臣不能,飞来钟的钟声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他了,他不能、也许其他普通寺庙陈剑臣可进入无阻,然而不是金山寺。
也罢,见与不见,陈剑臣并不在乎,他虽然没有见到拂晓和尚,但听到了飞来钟的钟声。和拂晓见禅和听飞来钟的钟声,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既定目标已然达到。
所以,他没有走出乌篷,没有看一眼闻名天下的金山寺一哪怕,近在眼前。直接就见稍公回航,返回苏州去。
那稍公走这条航线久矣,一年到头不知送过多少人来金山寺烧香拜佛,可没见过诸如陈剑臣这样的,这不折腾人吗?
准确地说,是折腾自己。
不过稍公倒没有多说什么,反正只要陈剑臣付足船费,他也没有什么可不满的。于是划着船桨,开始掉头,悠悠地又划回去了。
北风呼呼,吹动了滔滔江水,吹寒了姑娘们的俏脸。但哪怕严寒之时,前来金山寺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也不少,偌大威严的金山寺山门前,千级石阶之上,一看看去,都是人。有的人,还一步一叩首地跪拜前行着,要用最虔诚的态度期盼佛祖保估。
金山寺建筑辉煌,庙宇重重,除了正中的主庙堂外,周边庭院层层,佛塔成林。其中一塔,有百层之高,高高而起,简直就像一片灌木丛中的一株巨大乔木,木秀于林,远远一望,就能看见这一座八角高塔直刺入云霄般,非常的雄伟高峻。
黎明搭!
这就是金山寺最出名的一座建筑物:黎明塔。该塔不知在风雨中屹立了多少的岁月,饱经沧桑,看上去,自有一股悠远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塔名“黎明”源自其高,登高可观黎明日出。
塔顶之上悬挂一口大钟,通体金黄,沉甸甸不知多少斤重:而钟身之上密密麻麻铭刻着无数的梵文,以及各种各样的影像,非常的繁琐精密,别有意蕴在其中。
此时,塔顶之上,不胜寒的高处,拂晓和尚就立在上面,丝毫不以凛冽的寒风为意,居高而望远,他的目光,恰好就落在苏州河上。
苏州河上,各sè舟船来往漂流,一如岸上的马车。
拂晓和尚的目光就落在其中一艘乌篷船上,仿若能穿越时空的障碍,能把那艘船上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他走了……”
似乎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另一个和尚说话。
那和尚垂垂老矣,一张老树皮般的脸面,皱纹折折叠叠的,形成无数的沟壑沟壑深不见底。他实在老得不成样子,胡须稀稀疏疏几根,双眼昏huā浑浊,竟如失去了视力,已看不见这世界万象。
拂晓言语,老和尚依然一动不动,如同连耳朵都失去了听力,成为聋子,只茫然地坐在塔顶上,一如老僧入定。
拂晓继续道:“是个聪明人呢,知道进退取舍嘿嘿,身怀正气,却不知是祸是福。”
老和尚仍然不动,本来还开一条缝的眼睛此时完全扣合起来了,浑然yù睡。
拂晓终于把视线收回,落在老和尚的脸庞上,打量一番:“大师兄,你的苦禅功夫越来越到家了,心门如死。只是,师弟还是当年那句话,你走的路,是错的……”
说完,并没有等老和尚回答就飘然离开了塔顶,下塔而去:“那里还有两个狐狸精呢,其中一个小的被压住了天劫,但是,有些事情是压不住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儒像
上得岸来,陈剑臣换乘马车,直返胡庄。坐在车上,他凝神静气,一直在感应泥丸宫里的魂神世界——那尊儒生形象自从在钟声的敲打之下浮现,就一直站立在那里,恍如静止,凛然不动。虽然只是背面,但也能领略到个中风采,不像那些道祖的飘然出尘,不沾丝毫烟火味;也不像佛祖的满面安详,慈悲都堆积在脸上;而是青衫磊落,萧然独立,背立望远方,心有忧患,留给陈剑臣一个瘦削而坚挺的背影……
有儒像的存在,先前被钟声敲碎的浩然养吾剑很快就又恢复成原貌,漂浮在虚空内,不过颜色有了几分黯然。
陈剑臣深信,如果那儒生形象没有及时出现的话,自己绝对会在飞来钟的钟声中大受创伤,浩然养吾剑想要恢复过来,起码得三月之久。
自己的心门,被一位儒生形象镇守着……感觉非常玄妙,有一种相伴之感,再不复昔日的孤寂无助。
对于《三立真章》,陈剑臣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入一层。先前之时,嗤嗤嗤,文章之上一排列的字体依次点亮,看上去,巨大的篇幅之上,已有不小的篇幅字样全部发亮起来。
一百一十五字!
仔细数落下来,数量已达一百一十五字,字字珠玑,熠熠有光,远远一望,璀璨耀目,好像天上的星辰。
——突破神速,这速度之快就连陈剑臣自己都大感意外,但转念一想又觉得释然了。不管修道或修佛,他们境界的提升绝非单靠打坐冥想就能够达到的,更需要一定的实战,或者特殊情形下的催生,才能突破瓶颈。
《三立真章》应该也如此。
被飞来钟的钟声重击,神魂受伤,甚至呕吐出一口鲜血来。可也正因为如此,钟声惊动了隐藏在泥丸宫世界的儒生形象,得以现身出来。
儒像现,正气生!
直接凝练出六十五道正气,如今之下,那浩然养吾剑的形体已然粗若婴儿手指了。
“公子,胡庄到了!”
车夫在外面提醒道。
陈剑臣从冥想中脱身出来,付了车费,下车入庄——
“先生,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见到陈剑臣,胡庄的仆从都惊讶地问道。
陈剑臣道:“没了兴致,就回来了。”
听到消息,皇甫员外和娇娜都相继走出来,娇娜好奇地问:“先生,莫非你吃了闭门羹?为何短短时间就回庄了?”
陈剑臣一笑置之,忽道:“员外,小生有事和你商量。”
皇甫员外老成持重,立刻知道事非寻常,请陈剑臣入自己的书房里去,娇娜当然也跟了进去。
“员外,小生并没有进入金山寺,只听了几声金山寺的钟声就回来了。”
皇甫员外眉毛一扬:“感觉如何?”
“很聒噪,令人讨厌!”
闻言,皇甫员外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陈剑臣将金山寺飞来钟的钟声定义为令人讨厌的噪音,实在妙不可言,从他的立场看来,当浮一大白,大快人心。
陈剑臣又道:“员外,拂晓禅师肯定早已知晓你们的身份,虽然不知道为何他没有找上门来,但此地不宜久留。”
皇甫员外撸一撸胡须,沉声道:“老夫知道,所以早打定搬家的主意,相信留仙你前脚走,我们后脚就要离开。”
陈剑臣微一沉吟,忽道:“小生决定明天就回江州。”
皇甫员外眼睛一亮,随即如常,心里却明白了他的心意,缓缓道:“既然如此,明天老夫和娜儿也离开此地吧。”
娇娜问:“先生,爹爹,为什么要那么急呢。”
皇甫员外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娜儿,世间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
娇娜侧着脑袋想了想:“爹爹你是怕那和尚会打上门来?”
皇甫员外道:“这是其一;其二,爹爹近日总有些心神不宁,觉得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我认真想过,如果还有什么大事发生,那定然就是你的应劫之事了。”
妖类修炼到金丹之境,要变化出人形时就会产生天劫,受雷霆之威的洗礼。但昔日因为担心女儿修为浅薄,又不曾读书识字,不懂理则,所以皇甫员外不惜牺牲修为,用秘法封印住娇娜身上的气息,藉此拖延天劫降临的时间。
这个时间并无准数,如果受到天地灵气的左右,或者娇娜本身的原因,天劫到来的时间随时都会发生不可测的变化。
当下皇甫员外再无隐瞒,把此事原原本本告诉了陈剑臣。
关于天劫,陈剑臣自是门外汉,好在皇甫员外讲述的比较仔细,他才得以初窥门径——所谓天劫,本质上说白了就是一项天地法则。这法则属于双刃剑,如果应劫者安然度过,本体阴神即可获得充沛的雷霆刚阳之气,壮大起来,就像小孩子吸取到了特殊的营养补品,能在短时间内茁壮成长,获得更强大的力量;但若是渡劫失败,自是魂飞魄散,化为灰灰了。
需要注意的是,天劫仅针对于道门修炼阴神的法门,而释家所讲的“无量劫”却属于另一种概念范畴,和天劫无关。而陈剑臣修习的《三立真章》里也隐晦点到,儒修亦有劫,谓“人劫”。
人有三衰,分别为“身衰”、“家衰”、“运衰”,正从反面印证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句名言。这三衰,融合起来讲,就是“人劫”。
听完皇甫员外的讲述,陈剑臣也从侧面了解到一些情况——皇甫员外的修为本来比现在是胜出许多的,只是对女儿实施过醍醐灌顶,又耗费巨力替她压住气息,以争取充足渡劫的时间,这才导致修为大幅度倒退,法力衰减,元气大伤,哪怕修养多年也没有恢复到巅峰状态。
天劫,那一天的冬雷风雨,陈剑臣就隐隐感受到天劫之威。如果娇娜的天劫到来,发生地点在胡庄的话,那事情真得一发不可收拾。
商议完毕,双方都决定明天就离开胡庄,各奔东西。
晚饭十分丰富,因此很可能这一顿饭后,他们就将远离而去了。至于善后之事,皇甫员外也早就交代清楚,而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