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阳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3.6.24完结)
“而且,道一选择便不能更改,我尽心尽力为朝廷作事,就算有一二私怨也不损大节,谁没有私心呢?”
“但要是受了你们蓬莱的灵药,再给你们作事,性质就不一样,就是对朝廷不忠不义,你说,会落得什么下场呢?”秋林道官平平淡淡的说着。
“……”这话听了,金林子顿时露出冷汗。
“再说,我还想着死后受敕,为天帝之神臣,再和昆仑斗个三百年,三千年呢!”说到这里,秋林道官哈哈一笑。
听着这笑声,金林子更是渗出冷汗,他听明白这人的意思了,这家伙是准备死后受敕,继续和昆仑势不两立。
看了一眼这人平静的表情,他的寒意变成了惊悸,也不无惋惜:“可惜,以此人的道心和资质,怕是真能成道果的,可惜的是一朝断绝,只有满腔仇恨了。”
天下之大,这种人又有几许呢?
第二百二十六章 殿论
星月照耀,微微可辨,乘着马车抵达了皇城。
皇城大门打开,除了平常侍卫,还有一批甲士默不作声的笔直站着,个个面无表情,手按刀柄。
“是法禁之力!”马车上,穿着道袍的真人都是下车,才一下地,都是一皱眉。
这法禁并非是符阵,本质就是领域,就是龙气占绝对优势而形成的压制。
“诸位真人请进!”宫门辇道左右,就兜,着两个太监首领,带着十几个内侍掌着灯,见着来人就疾步上前说着,并且转身而去,不再言语。
众道人就跟着进了去,太极小内直小奉天门,引着到了一处大殿,就听得鼓乐声大作,大门徐徐而开。
其实道法显圣之后,皇宫的宏伟并不算稀罕,道宫修的金碧辉煌也是正常,只是此时大门一开,庄严肃穆之感弥漫而出。
“众位真人请进!”略站了一下,就有道官出来,含笑引手说着。
众道人这时都一一躬身,亦步亦趋进殿,此殿有着厚重穹宇,地上铺着金砖,殿宇深邃,过道壁上都点着蜡烛,上百支蜡烛使着明亮。
一个穿着青色法袍,戴着明珠法冠,系着白玉腰带,看上去不过中年人,双鬓微白,此人出来,下面道人都知是朝廷道宗正,正二品道官,当下都是稽首:“见过宗正。”
宗正还礼笑着:“众位真人免礼,本次论道,分章论和御论,不知各位真人可有意见?”
殿内当然没有意见上位者的时间非常宝贵,昆仑道脉来了十一支,总计有五十九人,蓬莱有七人。
十二支道脉总计六十六人,皇帝当然不可能听这样多人一一辨论,因此虽言论道实际上也是和科举差不多,先章论选出代表,再在御前论道。
见众人无话,这宗正一笑,一挥手,只见力士就将六十六张考案整整齐齐摆放在大殿上。
这殿宏大深邃阔大,本是殿试时容纳贡士别说六十六人,就是五百人都绰绰有余,王存业依序入座,却不由一笑,心想这感觉怎么和殿试差不多?
而内侍磨墨伺候,一切完毕,就听着宗正宣读:“制曰:朕自承嗣大统,夙夜不惟,当修正道而施于海内,众真人清修玄妙必能使朕分忧,请明著于篇,述于大道,钦此!”
王存业一听,就知道自己猜测的没有错,虽是论道,但皇帝既没有询问怎么样长生不老,也没有询问彼此道脉优劣,却是正经求问经世致用。
这意思很简单,你们道门对我社稷政治又有何用焉?
听到这题目,很多人心里都是一缩,若有所思。
王存业却显得异常从容安详,一砚玄墨香气盈鼻,闻着这些不由笑了。
地球上,朝廷为什么选择儒家为什么道释两家始终都没有上台面,不能受到国家正典祭祀和承认?
有段话,虽是朝廷和官员角度,但说的还是非常明白了。
“道释自有玄妙,非是无验,唯其不是修治天下生民生业的大道,所以朝廷弃置不论,甚至毅然罢斥!”
“天以儒为正统,宛然日月,又譬如五谷养生育人,道释宛然星珠,又譬如药石,可以小术辅佐治道。”
“至于以道士和尚之流,偶有神通,不过视为绯优罢了。”
所谓绯优,就是戏子婊子之类。
实际上本质就是形成不了一套行之有效自圆其说的统治学,自然就无法上得台面,道法显圣后,无论是天庭,道门,都获得了强天的力量,力量的确是至高无上,可以使天庭和道人获得真正尊重。
但符合天庭或者道门的统治理论是什么?
暴力可以夺取政权,却不能治理政权,总不可能就是“清静无为万物自化。”或者不得不搬造被打倒的儒家这套?
这就是“大道。”是切实关系天庭或者道门统治世界的合法性。
但受到历史局限性,以及时间太短暂,这在场的道人,绝无可能在这殿里,凭空形成一套完善的道之治政学,使仙学或者说天庭有着治理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一开始,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想到这里,王存业紫竹管笔,轻轻一动,笔尖在宣纸上流动,典雅小楷就流淌而出,字字清晰。
“国之本,舍制气无以也”
“观万物之行,其气洋洋,故贵贱都秉于气乎……,气有薄厚,可以伏取,过之,火生于木,祸必发焉,少之,木克于土,基必溃之……知之而制,谓之圣人⒒…,”
“夫天地古今,万民万朝,各有其法……,或亲睦部族,以示广恩,或礼法位定,以示化成,或轻赋税,劝课农桑……,”
“……,每于朝而论利弊,都有取舍,而过百年皆不能安其业,国危矣……”
此殿深邃,众人都在考虑,却见着王存扼要执笔就写,自汇聚一种奇妙韵味,不由人人脸色微变。
王存业脸色平静:“……论贤,论礼,论仁,圣贤论之,而吾独论其气。”
“万物有气,吾观之而论,贫贱者气浅,富贵者气深,无闻者气薄,广名者气厚,何也,夫气依实物而有之。”
“……,请纵观之,有定业者有气,匹夫授一田而得养之,益……,乡宦今夺其业而观之,损……”
任何理论都必须有个立足点,王存业就是以“气”来当这个立足点,在卷子里,他精当写着,气不是凭空而来,是占有的资源,以及影响力的反应。
资源和影响越多,其气越多,反之就越少,并且气会反作用影响着生存和发展,这还是地球位面,而在这个道法显圣的世界和时代,气运的作用更可直接视为能源,视为命脉,视为力量。
王存业抓到这点,就可以说抓住了天庭,道门,甚至朝廷的核心,至于怎么样证实,现在道法显圣,能观气者不计其数,随便找个人出门观看下就可证实。
由于气的这种“准确对应性。”因此就比任何统计数据都清准,百姓必须保持多少色泽,多少气,才能活下去。
各利益阶级,又要怎么样分配才算合理,这一切都建立在气的制衡和流动上。
道法显圣三百年,原本统治理论都过时了,有危机感认识到弊症希望找到新的大道的人很多,但万物都有发展过程,加上与邪神的战争,导致这点时间还不足以诞生一套新的理论,王存业乘这个机会,写出来必可传扬天上天下。
王存业在结尾处,写着:“是故治政之要,在于气之损益。”
写完最后一个字,自然没有什么百圣齐鸣,字字迸射,大放光明之说,一切都是力量和利益,哪家圣贤会跑来认可新说?
耶二说新约,旧约的人恨之入骨,硬是钉死了他。
某释说释法,印度旧天宫动摇。
符合了圣道又怎么样?先人不杀不罪已算万年难闻了,至于喊着:“超越我者必此人也”
跑来奉承简直是天下笑话。
也许日后这篇文章被亿万人注目,被天庭朝廷实行,才会汇集海洋一样的伟力,显出众多异相,但此时不过是微微闪着青气罢了。
当然这篇还没有这分量。
王存业写完,示意完成,就有官员上前收王存业的卷子,说着:“真人请出殿休息,自有人伺候。”
王存业到这时,不过一刻时间,许多真人都还没有开题,都是有些目瞪口呆。
玄嵩这时正提笔写着川,…夫大道也,在人主清静,清静自安,而万民自化,万民自化而圣德自生……”
见着王存业已经完成出去,莫名其妙,心中不由一沉,不过这人到底是道心坚定,定了定神,又提笔下去:“……,故人主要治大国,必崇天道,去奢华,回朴素,归内命……”
满殿俱寂,只有王存业远去的脚步声,隐隐传来…
到了侧殿,还不是午宴时,就有侍女迎接,请着坐了,奉上茶。
王存业自顾坐着,喝起茶来,对面的少女看上去十五六岁,肌肤白皙,面容秀丽,后宫女人还是有点丽质,连这个看上去低级宫女都不错,不像地球上的清朝,故意不选美人,据说是怕皇帝沉惑女色。
因此形成了奇疤,清宫女人,特别是后期女人,个个都在平均线以下,甚至多有胖挫平。
王存业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想着这些,上品茶叶的清香随着水汽氤氲上来,沁入心神,使人微醺,也许就是这样想到的吧?
靠着背,王存业若有所思,这次辨道结束,就要立刻晋升地仙。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按照科举来说,仙道里人仙就是童生,鬼仙就是秀才,虽有功名却还微不足道。
但地仙却已经是举人,晋入此阶,名分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按照道门臣服天庭时的契约,地仙在受道门道箓时,还会受一张天庭天箓。
别小看这点,这说明不仅仅是道门的人,也是天庭的人,就基本上出师了,具备一定程度的自由权。
道门可以处置,但也必须按照规矩来,这就是一张护身符。
第二百二十七章 当众吞纸
奉先殿
此奉先殿不是先祖的意思,是先贤的意思,就是在奉供先贤的殿堂里提拔新科进士,此时道论也是这里提拔。
六十六份考卷不必弥封,直接由内阁大臣观看,并且在场还有两位地仙真人。
这时殿里香烟袅袅,七位内阁大臣开始阅卷。
六十六卷多不多?
不多,一场正规殿试经常有几百份,更加不要说道士追究不是进士,在内阁大臣眼中,这些文章都非常粗鄙,一扫就能看清。
内阁首相吴子哲坐在椅上看卷,脸上带着笑意,其实仔细一看,隐藏着冷鄙。
六十六位真人的道卷,至少有三成抄袭道经,完全不知所云,可谓无知无能,又有三成迂腐可笑,大谈玄之又玄,实无一字能有益社稷。
还有三成言之有物,不过都是清静无为圣德自化的老套,没有任何新颖,也落实不了社稷,有的虽用词典雅花团锦簇,也脱离不了这圈子。
“哼,道士低鄙,果不其然。”吴子哲冷冷的想着:“要经世致用还是必须我儒家,天运流转,不会不变,只要回到原来,我道还是必兴!”
想到这里,他随手又取出一篇,第一眼看去:“咦,此子书法还算称得‘佳’这一个字!”
对朝廷大臣来说,真人的书法也多是薄鄙的对象,王存业已经算不错了。
不过才看下去,笑容就敛去。继续看,越看越心惊,拿着卷子的双手都在颤抖起来,脸色更是铁青。
一种冲动督促着他:“撕了它,撕了它!”
不过就在这冲动就要实施时,下面参知政事见首相惊怒,不明所以。问着:“相国,有什么不妥嘛?”
吴子哲白眉一动,古井一样深邃的眼凝着不动。怔了良久,才坐回椅回,默不作声把这篇文章交给了左丞。
参知政事张南信见了。不动声色接过阅卷,一刻时间读完,只觉心血潮起欲喷,同是脸色铁青,知道为什么首相会这样失态。
这个世界也曾有过诸子百家,许多思想都是真知灼见,深刻启示,但都形成不了一套统治理论。
以道门来说,虽道法显圣后具备足够力量,但核心思想还是泛泛的小邦寡民。清静无为,离用为体,这些当嘴炮是可以,要真实用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