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艳福
中空方式,直通地层深处。通过大气压的压力,石油源源不断的喷了出来,然后点燃,就会一直燃烧,不会熄灭。
“怎么样,下去看看?”一说到探险,聂灵珊的语气里出现几分兴奋的意思。对于挑战,她总是非常的期待。探险,永远是一项让她神往的运动。
“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吧。”杨逍说完,第一个走进了洞口,沿着楼梯朝下面走去。聂灵珊点了点头,跟在他后面一起走了下去。
昏暗的油灯下,两个人沿着楼梯朝着下面走去。这地下宫殿里面静悄桥的、黑糊糊、灰茫茫的,没有一丝声响,寂静的让人发毛。
黑夜,对人类来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一白一黑,一个代表白昼、代表阳,一个代表黑夜、代表阴,这是《周易》太极图中那旋转的阴阳鱼所赋予人类的启示。这个阴阳鱼周而复始地旋转着、循环着,阴阳盛衰交替着,无穷无尽。黑,还代表死亡,代表阴间的另一个世界;而白,则代表尘世中的生命,代表人类生活的阳间世界。
在聂灵珊看来,这时她就好象处在一个黑暗的阴间世界。眼前的景物都是影影绰绰,看不清晰。可这些看不清楚的东西,仿佛都是阴间那一个个厉鬼,张大着嘴巴,露露尖尖的獠牙,朝着她扑来。
“鬼啊!”
害怕之下,聂灵珊赶紧抓住了杨逍的胳膊,靠在他的身边。危急时刻,女人总需要躲到男人的臂膀下,寻求保护。
“没事,没什么可大不了的。只是一些黑影而已。”杨逍轻轻的拍着聂灵珊的肩膀,朝着前面走去。
前面并没有油灯,可仍然有微弱的光芒传来。杨逍的眼力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仍然可以行走自如。
长长的路,似乎没有尽头,一直延伸到远处,杨逍心中涌起奇怪的感觉,尘世间的烦恼忧愁、悲欢离合、恩恩怨怨、情情爱爱,统统都在心中消失。杨逍记不起自己来自哪里,要向哪里去。
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路也没有尽头,前方一片苍茫,似是秋后的茅草地,又似一片干裂的沙滩。杨逍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父母的容颜,并连自己的生存也不再记起,整个身心进入一个虚幻缥缈的世界。似入仙境,又似魔窟,天地一片混沌,阴阳溶为一体,万事万物都成为似有似无,似明似暗神秘莫测、变幻无穷的东西。这种东西组成了一个诱人的世界,让人去寻觅,又让人望而却步……”
突然,杨逍与聂灵珊同时喊道:“地宫大门!”
石破天惊,死寂中响起一声炸雷,幽深的墓道里顷刻响起嗡嗡的回声,让杨逍与聂灵珊两个人都打了一个寒战。
在巨大石门旁边燃烧的油灯的照耀之下,只见两扇洁白如玉的巨大石门突兀而现,高高地矗立在面前。雾气缭绕,光亮如豆,看不清巨门的真实面目。杨逍与聂灵珊只好按捺住要跳出胸膛的心,一步步向前移动、移动。
“有暗箭,快趴下!”杨逍大喊一声,扑在聂灵珊的身上,接连翻了好几个跟头。
嗡嗡的回音渐渐消失,仍无暗箭射来。聂灵珊与杨逍慢慢起身,眼前一片漆黑寂静,连每个人的呼吸心跳声都能听到。
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将视线集中在中央。只见门上镶有两头怪兽的头颅,头颅下悬吊一个圆环。怪兽二目圆睁,正视前方。两头怪兽身旁,布满了圆形暗器,显然只要怪兽发出信号,这圆形的暗器必然纷纷射出,置人于死地……
等到半天都毫无动静,杨逍壮着胆子朝前面靠近。当将功力运到眼睛上,杨逍才看清楚了石门的真正面目。
原来这是用整块汉白玉做成的两扇石门,历经三百多年仍晶莹如玉,洁白如雪。每扇大门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枚乳状门钉,两门相对处的门面上,雕有口衔着圆环的兽头,称为“铺首”,使石门显得格外庄严和威武。杨逍看到的“暗器”,正是这铺首和乳状门钉。由于前面遇到的危险太多,让警觉性很强的杨逍把这门钉误认为“暗器”。
纵横九排八十一枚乳状门钉,在朦胧的光亮里闪闪烁烁,如同暗夜里无尽苍穹中弥布的群星,令人遐思,使人陶醉。九是自然数字中最高的一位,石门上纵横九排乳状门钉,意在象征吉利与权威,是古代帝王‘九五至尊’的具体体现。
“难道我来到了一个古代帝王的宫殿吗?可是这只是小小的巴厘岛,难不成出现了一个皇帝不成?”
杨逍心中有些疑惑,沉默不语。这大殿的布置,与中国历代帝王的陵墓布置相差无几,按理来说,这小小的巴厘岛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样的地下宫殿。再说,南洋的小皇帝怎么会知道中国皇帝的安葬方式呢?
见杨逍不知道在考虑什么东西,聂灵珊出言提醒道:“想什么呢?看一下你能不能将这个大门推开,我真的有些期待这石门里面有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恩,我来试试。”
杨逍点了点头,双手默运‘天龙神功’,用力一推,只听石门传来一阵咔咔的移动声,这庞大的石门轰然洞开,由于巨石和青铜的摩擦,清脆悦耳的金石之音伴着沉重的嗡嗡声……
第三卷 第012章 地宫(下)
奇迹终于出现,杨逍与聂灵珊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在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希望产生于失望之中。当杨逍与聂灵珊顶着烟雾霉气进入大门之后,一个令他们目瞪口呆的奇迹出现了。
在火炬的照耀之下,三个汉白玉宝座出现在杨逍与聂灵珊的眼前。宝座并排面东放置,中央一个较大,旁边的两个比较小。
中央宝座的靠背雕四个龙头,伸向两端。靠背后又雕一条纹龙,作戏珠状。四周俱浮雕云纹,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两侧的宝座踏板前放置“五供”,中央为黄琉璃花瓶。五供前有一口巨大的青花龙缸,缸内贮油质,油面有铜制圆瓢子一个,瓢子中有一根灯芯,芯端有烧过的痕迹,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长明灯”——万年灯。
在宝座的后面,三个硕大无比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床之上。在大殿的每一处,都散落着金银雕像,玉制工艺品,古董花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在柔和的灯光下,这宝物的光辉让这黑暗的大殿变成了人间仙境。
被眼前的景物所震撼,杨逍与聂灵珊都没有说话,幽深的地宫一片寂静,迷蒙昏暗的灯光里,只有一行行泪水在各自的脸上流淌、流淌……
杨逍首先中震撼中醒悟过来,拍了一下仍然愣在原处的聂灵珊,“我们走近去看一下,或许有新的发现呢?”
聂灵珊点了点头,跟在杨逍的后面,朝着那三个宝座所在的地方走去。看着脚下摆着的成串的鸡蛋大小的珍珠,聂灵珊好奇的拿起一串,想不到这珍珠用手一捏,就化成了粉末。时间太长,这些珍珠都已经变质。
走近摆放长明灯的地方,杨逍仔细观察眼前这盛放万年灯的油质的巨大的青花龙缸。龙缸的颈和底部有莲瓣纹饰,中部绘有云龙纹,云似飘移流动,龙如初入苍穹,二龙一前一后,腾云驾雾,直冲天宇,一种栩栩如生的动感,使整个器物充满神韵。
杨逍摸着这罕见的陶器,心中充满赞赏,突然他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道:“建文帝,我们来到了建文帝的陵墓。”
见聂灵珊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自己,杨逍激动的道:“你看这里,这上面写着‘大明建文年间制’的题款。难怪这陵墓的所有的装饰都那么眼熟,原来是建文皇帝的陵墓。”
“建文帝,这是哪个皇帝啊?”聂灵珊的历史知识比较贫乏,闻言有些疑惑的道。
杨逍马上将脑子中有关建文帝有关的知识告诉聂灵珊道:“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前,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结果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不服,打着便以朝中齐泰、黄子澄等奸臣在皇帝面前拨弄是非为借口,毅然打起“清君侧”的大旗,宣布起兵,以靖“国难”。这场历时四年的叔侄之间的战争被称为‘靖难之役’”
聂灵珊好奇道:“那建文帝与朱棣之间的战争谁赢了呢?”
杨逍道:“朱棣亲率大军离开北平,经过4年的征战厮杀,终于攻克了南京城,打败了建文帝。他自己称帝,史称永乐帝,又称明成祖。”
聂灵珊追问道:“那建文皇帝呢?”
杨逍补充道:“燕军入城后,朱棣立即派出人马,前往皇宫捉拿建文帝朱允炆。
这时,皇宫突然起火,烈焰冲天,混乱中却找不到建文帝的踪迹。朱棣闻讯,急忙下令紧闭宫门、城门,派人四处搜寻。
一连数日,叛军一无所获。朱棣把一些没死的太监和宫女找来询问,一位大胆的太监指着一具烧焦的尸体说这便是皇帝,其余内侍也随声附合。于是朱棣命人把这具尸体当作皇帝盛殓起来。至于那是真皇帝、假皇帝抑或是一名太监宫女,却无从证实。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众说纷纭,难辨真伪。有人说他出逃后先到神乐观暂避战乱,之后三人相伴浪迹江湖,行踪遍及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江苏等地,并在国外度过了后半生……各种传说已无确切文字史料记载,至今仍是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聂灵珊感叹一声,然后道:“那建文皇帝应该没有被他叔叔杀死吧。”
杨逍点了点头,指着眼前的龙座道:“看来,建文皇帝后来应该逃掉了追杀。看这里的铭文,他应该葬在了这个地方。没想到一代皇帝,竟然跑到巴厘岛这样的小地方终老。”
聂灵珊走到龙座前,却发现这椅子上摆着一卷黄色的东西。轻轻的拿起这块步,只见上面写着圣旨两个字。原来这个东西,是建文皇帝的遗诏。
杨逍将这道圣旨打开,只见上面写着蝇头小楷,记载着这一段曾经尘封的历史。这上面的字迹清秀,是那位只当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的真迹。原来,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
当年,当金川门失守的消息传至皇宫后,建文帝长吁短叹,徘徊前庭,打算自尽。这时一个老太监猛然想起了太祖朱元璋的遗嘱,便急忙拿出一个铁皮箱递给皇帝,说是太祖临终前交给他收藏的,太祖特意叮嘱:“遇大难,启之。”
建文帝打开铁箱一看,里面有三张度牒,分别写着“应文”、“应贤”、“应能”三个名字。有三副袈裟,僧靴僧帽,一把剃刀,十锭银子。另外还有太祖朱元璋亲笔朱书一封:“应文从鬼门出逃,余人从御沟出走。”
刚巧建文帝身边的两个太监一个叫杨应能,一个叫叶希贤,两人读罢朱书,像是心有所悟,解开了“天机”,便自愿与朱允炆一起落发为僧,按朱书所示,分头逃离京城。
这三个人当中的杨应能,竟然是天龙门的弟子。在危难之时,他想到了向天龙门求救。为了保护建文帝以及自己的子弟,天龙门发动全体门人,保护建文帝。天龙门在江湖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可是参与到这夺嫡的皇权斗争之中,也是非常的险恶。
建文帝本想雄心勃勃收复失地,光复帝位。只可惜朱棣也是一代明君,迅速的将朝中局面安定了下来。不仅如此,朱棣称帝后,确实派出许多心腹查访过朱允炆的踪迹。大臣胡节到处巡游就领有这一旨意,后来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就曾肩负这项重大使命,其主要目的就是打探建文帝是否已逃往海外并建立新的政权。
为了保护建文帝不被杀害,天龙门的精英损失惨重,只留下了杨应能等几位武功高强之士。被逼无奈之下,建文帝取出预先留下的一笔巨大的财宝,制造了几艘大船,在杨应能与叶希贤等忠义人士的保护下,远渡重洋,来到这巴厘岛上。
巴厘岛上本来有一群原著民,尚未开化。这时,那个姓叶的小太监拿出自己拿手的把戏,训练野兽,宣称建文帝是所谓‘巫蛊教’教主,要众位教徒臣服。在他露出了几手小小的神迹之后,这些原始民都开始臣服于这个教派之下。
为了躲避追杀,建文帝特意开辟了一片原始森林,设置了很多的陷阱,就是眼前的这片‘死亡丛林’。
这时,建文帝已别无所求,开始建造自己的地下陵寝,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厚葬。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之后,他终于建造了这样巨大的地下宫殿。
可是,这时为了‘巫蛊教’的立下汗马功劳的叶希贤,不希望这样一大笔财宝埋藏于地下,与建文帝发生了争执,渐有不臣之心。由于叶希贤擅长于这些‘巫蛊’之术,在教中渐渐培养出了大批亲信。
这时,为了保护建文皇帝不被杀害,杨应能所在的‘天龙门’与叶希贤的‘巫蛊教’的信徒发生了大火拼。最后,这两个人皆死于这场火拼之中。
这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