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霸血
然而,他地目光在那二十名白马军团的匈奴人面上一扫,顿时想起了一件事。
褫多是哈密刺的独子,他与自己携手同时进入大漠,如果出去地时候,只余下自己一人。
那么,无论是什么理由,只怕都无法取信于哈密刺了。
这位执掌匈奴大权数十年的国师大人。并不是个仁慈的老者啊……
“好,就依褫多兄所言,此人就交给你发落了。”阚止收刀还鞘,后退一步,道。
“多谢……”
褫多转过头去,然而他依旧感受到了后脑之上的灼热目光,他的心中一动,这条狼是养不熟了。
大步踏前,他来到若有所悟地张子华身边,蹲下身去,轻声问道:“张子华先生?”
“褫多将军。”
褫多微微一笑,虽然他们从来没有照过面,但是对于彼此的资料并不陌生。
“唉……先生高义,褫多佩服。”
“哪里。”淡淡的,张子华轻声道。
“先生可愿降否?”
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可笑地事情,张子华的表情在那一瞬间变得极为有趣,他豁然放声大笑,直到最后一口气岔入气管,顿时连声咳嗽不已。
对于他的这番表现,褫多毫不动火,只是慢慢的说着:“其实我早就知道先生的答案,只是,不问一遍,褫多实在难以甘心。”
收住了笑容,张子华看向他的眼神多了一份感激,突然,他低声问道:“太子殿下怎么样了?”
沙哑的声音有着一丝难以压抑的激动,这已经是他唯一还在挂心的事情了。
“不知道,我们没有找到。”褫多实话实说。放下了心中最大地石头,张子华笑道:“多谢了。”
“嘘……”
一声长叹发自于张子华的身边,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低头看去,刘正中已经闭上了双眼,他的表情安详平和,在听到了自己最想知道的答案之后,这位统领大人终于咽下了他数十年人生之中的最后一口气。
张子华握着他的手紧了一紧,嘴唇更是微微的颤抖了一下。
“唉……”褫多叹了口气,正要站立起来。
“褫多将军。”张子华突然抬首,低声叫道。
“什么?”对于张子华的意外表现,褫多耐心地询问道。
“将军如此待我,按理来说,张某应该感激不尽,只是……”
张子华的眼睛突然张大,看向褫多右侧,那里正是阚止所站的方向。
褫多心中一惊,迅疾回头,只见阚止莫明其妙地看着自己,突然间也是惊讶莫名的看着自己,那眼中的的神色颇为复杂,既有惊惧,又有着些微的犹豫。
不好,褫多的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了这一个念头,他的身体像是安装了弹簧般飞一般的向后弹出,同时手中爆出一团璀璨耀眼的光芒。
他的腰带一松,他的肌肤甚至于已经可以感受到一丝冰冷的锋利。
然而,仅仅是那么一线,一线的距离,张子华颓然倒地,他仅存的左手齐肩而断,那颤抖不已的手中握着一把闪烁着湛蓝光芒的匕首。
丝丝冷汗沿着背心流淌下来,只要方才的反应稍慢一步,此时躺在地上的,就不是张子华,而是他褫多了。
褫多手握马刀,踏前一步,然而他定眼看去,只见张子华满面狰狞,断臂之处,血流如注,更是惊心动魄。
“你为何要这么做?”下意识地,褫多问道。
张子华摇摇摆摆地站了起来,他的手臂血流不止,连带着整个人看上去都是苍白一片。
“你是哈密刺的儿子,唉……可惜啊。”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直至微不可闻。
张子华用尽了最后的一丝力量,他抬头望天,天空之上依稀多了几片云彩,淡淡的云团在湛蓝的空中变幻无常,他似乎看到了一张朝气蓬勃的面容,那是一张十五岁孩童的面庞。
“先生,你为何要辅助孤王。”
“因为你是唯一能让学生有所期待的皇子。”
云团继续滚动,几片深深的云彩裹了上去,似乎在那张面庞之上添加了少许的阴翳,使其看上去在一瞬间长大了许多。
“十年之前,殿下仅有一十五岁,但天资聪慧,气度过人,立志远大,已见一代明君之初兆。是以臣投身门下,只求尽一绵薄之力,辅佐殿下登基,日后诛灭匈奴,为我大汉开疆扩土,成就千古霸业。”
寒光一闪,一剑劈下,鲜血四溅,染红了他的衣袍,更加染红了二个人的心。
“孤在此立誓,只要先生能醒来助孤,孤定不负先生所望。”
他的神智已然逐渐模糊,双脚再也无力支撑。他的身体摇晃了几下,终于缓缓地向后倒去。
消瘦的身体重重地砸在沙地之中,激起了一片尘埃。
只是,自始至终,他的双膝也不曾有过丝毫的弯曲。
“孤定不负先生所望……”
“不负先生所望……”
那个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响,直至他的耳中,他的世界中再也容不下其它的声音。
“不负所望啊……”
他的嘴唇喃喃地挪动着,一抹如释重负的微笑渐渐的洋溢在他的脸上,纵然是那满面的尘土亦遮挡不住那开心的笑容。
第十一卷 逐鹿中原 第二百九十一章 欢庆(上)
鼓声如雷,军歌嘹亮。
城卫军们昂首挺胸,他们踏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从卧龙城南门长驱直入。
一路之上,百姓们夹道相迎。
自从第一个城卫军进入南门之时,百姓们的欢呼之声就没有停歇过。
而当许海风端坐于乌云之上,出现在城门的那一刻,百姓们沸腾了,无数的人在疯狂的呐喊着他的名字。
天空之上,飘洒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鲜丽。
微微抬头,许海风的脸上是最为自信和睦的微笑,他的目光深邃莫测,任何人接触到了,都会以为他在凝视着自己,顿时再度引起一阵雷鸣般的欢呼。
殊不知,许海风的眼中并无焦距,他只是随意的看着正前方而已。
在他的心中,对于这场盛大的欢庆仪式十分反感。
若是按照他的本意,这场仪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举行,或者说,最起码,也不应该拖他下水。
但是,蒋孔明的一封加急书信,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妥协的方式。
因为,他同样知道,这场看似劳民伤财的仪式其实也是鼓舞士气和安定民心的最好办法。
恺撒人尚未打退,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更加强大百倍的敌人在虎视眈眈。
这时候,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必须保证极强的凝聚力,否则。在实力相对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是有败而无胜。
那么,这场热闹的庆功典礼就势在必行了。
胯下地乌云深通人性,根本就无需他分神驱使。此时的他,耳中自动的过滤了那些高声的呐喊,他地眼睛随意的注视着空中飞舞的花朵。
玫瑰,向日葵,荷花……
他无聊的数着。
豁然,他的眼睛张大了那么一点,长长的花儿在半空中摇啊摇的,象一片羽毛般荡漾而下。
这竟是一朵狗尾巴花。
轻飘飘的,鲜红的过了份的花瓣飘落在他地肩膀之上,竟是感觉不到一丝重量。
纸花。用红色的彩纸折叠而成的假花。
不用问,这一定是某位军师大人地杰作了。
此时,许海风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出使匈奴的路上。那时候,不也正是自己下令,摘取了方圆十里的所有奇花异草来讨好那几位千金小姐的么。
他脸上地笑容愈加温馨了起来。
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臂,向着周围地百姓们挥动着。
他的这番类似于煽情一般的动作,立即引来了近乎于山崩海啸般的欢呼浪潮。百姓们的情绪在这一刻攀升至巅峰状态。
※※※※
远远的。城中的一处私人住宅,高大的建筑显示了屋子主人的不凡身份。
“好一个许海风啊……”
高楼之上,一位头发花白地老太太轻声叹道。
在她的身边。是一位年纪相若的老人,若是许海风在此,定然能够认出他们就是方老太和路鼎盛。
“老姐啊……这里毕竟不是我们的地盘呐。”路鼎盛的笑容中有着一股无奈的感叹。
这里毕竟是卧龙城,原来的吐番国都临安。
这里的百姓十之八九都是原吐番臣民,虽然此时,卧龙城已并入大汉版图,但要想取得他们的忠心,却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方向鸣与许海风同为卧龙城之主,但是。城中百姓对他们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
这并不是说许海风的人缘就比方向鸣要好,而是因为,许海风有一个好夫人。
林婉娴,这位吐番皇室硕果仅存的公主殿下。
虽然,她平日里深居简出,也不曾抛头露面过几次,但就凭她的名声和她的身世,就已经是一笔极大的政治财富。
特别是在这卧龙城中,她的影响力更是无与伦比。
声誉是怎么来的,按照蒋大军师的话,声誉是吹嘘出来的。
在他的推波助澜之下,英雄救美的故事早就在城中广为流传。
对于这位将公主殿下从恺撒人的魔掌中拯救出来的许大宗师,百姓们的心中是甚有好感。
随后,伴随着一系列各种优惠政策的出现,更加使得城中百姓尝到了初步的甜头。城卫军的二次扩充,吸纳了大量的卧龙城附近居民,利益相关之下,许海风在城中的根基日渐深厚。
直至今日,他携大胜之威,浩荡入城,尽显王者之气。
百姓归心,那也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罢了。
相比之下,来此暂时定居的各大世家就逊色多了。
正如路鼎盛所言,这里毕竟不是他们的地盘,没有落得个水土不服的下场,就已经很不错了。
“鼎盛,你们路家有何打算呢?”方老太看似毫无心计的问道。
耸了耸肩膀,因为年老而消瘦的身体抖了一抖,似乎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不胜负荷了:“随波逐流罢了。”
“随波逐流?这可不象昔日鼎鼎有名的鼎天将军说的话啊。”老太太的语气中有着一丝淡淡的讶然。
“鼎天将军?”自嘲地笑了笑,路鼎盛道:“想要鼎天而立,又是谈何容易,就连董大哥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又如何胆敢妄为之。”
“你也老了。”方老太瞅了他一眼,唏嘘不已。
“是啊。”路鼎盛叹道:“自从董大哥一族沉沦之后,我就知道凡事不可逆天而行,鼎天将军。那时候就已经死了。”
室内沉默了起来,只余下从窗外不断传来的阵阵欢呼之声。只是,这个代表了喜悦的声音为何此时听来却颇为刺耳呢?
二位老人家的目光在下方游戈,无数地百姓之中夹杂着许多身材魁梧的汉子。他们的口中虽然一样的高呼着,但是他们地目光却在四处不停的巡视,仿佛在监视,寻找着什么。
方老太的目光停留在一个汉子的身上,摇头道:“城中的探子不少呢。”
听方老太的话,似乎颇有感触,路鼎盛顺着她的目光向下一望,顿时失笑道:“再多的探子也只能看到些表面的文章罢了。”
微微地一笑,对于路鼎盛的评价,方老太并不反对。
就如今日。他们二人在此相约碰头,那些探子们就无法知道任何消息。
他们二人经历过四十年前地北方六郡之乱,经历过董家覆灭所产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能够平平安安地活了那么多年。没有什么大病大灾固然是主要的,但自身的本事却决不容忽视,又岂是几个小小的探子能够追踪得了。
“老姐啊……你看好程家么?”路鼎盛突然问道。
闻言一呆,方老太的脸色极为复杂,良久。她方始叹道:“就看太原一战吧。”
路鼎盛无声地苦笑。
太原之战,不但关系到匈奴和大汉,这二大势力的命运。更牵扯着无数颗跳跃的心。
方老太抬首望天,方、程二家关系错综复杂,若是没有程家地引狼入室,方令天就不会身死京师,方令德更加不会战死沙场。
如此算来,他们与程家的仇怨之大,已是不共戴天。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如今的程家,才是名副其实的大汉第一家。
自从控制了刘政廷这位傀儡皇帝之外,程家已经名正言顺的接掌了那五万黄龙军团和五万苍狼军团的十万精锐将士。
随后,张晋中率领八万天鹰军团的勇士们星夜赶至,再加上程家整整培养了数十年地十万私兵。
近三十万大军的强大实力堆积在太原,他们正在等待匈奴人的到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