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霸血





  许海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好,如此就偏劳大哥了。” 
  恺撒人的大军不日即将东来,卧龙城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能拖一日是一日。 
  许海风一旦离去,蒋孔明和方向鸣这二位巨头的地位就显得举足轻重,大战之际,最为忌讳的就是号令不一。 
  若是实力不如敌手,还要先来个窝里斗,那么不必等恺撒人来,他们自己就先土崩瓦解了。 
  方向鸣的这一句话,就是表明了将会甘心情愿的服从蒋孔明的调遣。 
  以他的身份,当着许海风的面做出了承诺,自然是一言九鼎,再无反悔之理。 
 
 
 
  
第十一卷 逐鹿中原 第三百一十三章 摊牌(下)
 
  既然得到方向鸣的承诺,许海风悬在心头上的那块大石终于放了下来。 
  在卧龙城中,方向鸣毕竟也是与他平起平坐的城主之一。 
  卧龙城是他们二人所共用之物。 
  蒋孔明就算是再厉害,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许海风麾下的一名谋士而已。 
  若是方向鸣不愿接受他的指挥,那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其实,方向鸣的心中又何尝愿意让出手中权力。他也深深知道,只要自己答应了,那就是让蒋孔明名正言顺的执掌了卧龙城所有的军政大权。 
  换句话说,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将红色海洋做为炮灰来使用。 
  不过,既然是许海风开了口,那么他立即就应允了此事。因为,他所信任的不是蒋孔明,而是许海风,他这个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此外,如今的蒋孔明,风头之劲,非比寻常,在大胜班克罗夫特之后,更是将他的声望一举推至巅峰。 
  在卧龙城,在西方大营,在大汉境内,只要是有消息流传的地方。蒋孔明的名望之高,已经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 
  哪怕是大汉第一名将古道髯,也有人开始将他们相提并论了。 
  卧龙城由谁来任总指挥,其实在黑旗军大捷之时,已经隐隐的露出了那么一丝的苗头。 
  “大哥,这一次真是难为你了。” 
  “都说了,自家兄弟,还需要那么客气干什么?”方向鸣潇洒一笑。道:“何况,蒋大军师确实有这个实力的。” 
  对于蒋孔明,无论他的人品如何,但若论运筹帷幄。料敌于先,确实无人能及。 
  只是,如果他们知道蒋孔明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却是有大半是靠了黑旗军中那几个堪比宗师级数的超级探子地话,心中不知会做何感想。 
  许海风的目光移到了李冠英的身上,他轻轻抱拳,道:“李兄……” 
  “许大将军,末将虽然武功低微,但也不甘人后,愿随将军。前往太原一行。”李冠英脸色肃然,他竭力想要保持自己稳定的情绪,但是心中仿佛有着一股邪火往脑门子里直窜。 
  许海风单独邀请他们三人来此。并将此事与他们开诚布公地相商,其中必有道理。 
  只是,李冠英的心中却依旧忐忑,因为他不知道许海风将要分配什么样的角色给他。 
  是让他随军而行,还是跟着方向鸣固守卧龙城。 
  按照他的本意。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前往太原的。那里,才是他李冠英的复仇之地。 
  许海风眉头一皱,隐现难色。迟疑地道:“这个……” 
  李冠英顿时如坠冰窖,他的手心在这一刻都因为激动而攥出汗来。 
  “许大将军,末将的个人之力虽然没有什么,但太原却还有苍狼军团的五万旧部。若是末将前往,或能劝得王副统领……”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愕然而至。 
  只是他地意思,室中却是无人不知。 
  自从来到卧龙城之后,他日夜所思,尽是杀敌报仇。 
  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舍弃一切。 
  在卧龙城,他能够借助的只有二大势力。 
  一个是方向鸣地红色海洋,但目前的红色海洋却是处于历史的最低谷。北疆一战之后,所存不足四万,想要指望他们报仇,却是有些不切实际。 
  另一个势力,就是许海风的黑旗军。这只部队的鼎鼎大名虽然早就是如雷贯耳,但毕竟没有亲眼见过,是以有些举棋不定。但随着恺撒人地入侵,黑旗军以雷霆之势重创来敌。 
  这一战,让他确定了一件事,这只神秘的部队或许可以帮他达到自己的愿望。 
  许海风身怀异心那又怎样,就连方向鸣都已经在逐渐地转变之中。 
  许海风紧盯着他的双目,良久后道:“既然李兄执意前去,那么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冠英长嘘了一声,刚刚一直憋着的一口气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多谢大将军。”李冠英的呼吸稍为平顺了一点,但是他的话中依旧有着压抑的激动,声音亦是微微发颤。 
  许海风向他一笑,道:“李兄客气了。” 
  刘俊书微微地闭上了双眼,李冠英的表现他看在眼里,只觉得一种悲哀,刘氏皇朝的气数是真地尽了。 
  许海风的目光掠过了方向鸣和李冠英,他凝视着这位昔日的皇朝权贵身上。 
  “剃兄……” 
  “大将军有何吩咐。”刘俊书淡淡的回应着。 
  “创兄年纪虽轻,但却是黄龙军团中独领一营的副统领。太原之役,刘正闽刘统领若有意外,不幸理国,你可有把把握接手黄龙军团?”许海风突地问出了这个让人心悸的一句话。 
  刘俊书脸色大变,仿佛一个错觉,许海风的声音突然响亮了起来,就在他的耳边如轰雷般的响了起来。 
  刘正闽身体健壮,虽是在二军交战之时,但除非兵败,否则又怎会生出意外。 
  莫非他许海风的意思竟然是…… 
  刘俊书的神色极为复杂,无意中,他的目光瞥向了方、李二人。 
  他们二人正全神贯注的盯着自己。 
  刘俊书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明悟。 
  这句话,许海风是蓄谋已久, 
  许海风是在要他做出最后的选择。 
  与此同时,许海风的心中也不平静。 
  二年了,这二年。他在卧龙城全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迄今已是颇见成效。在他地麾下,就算不计黑旗军,也掌握了不下于四万的精锐兵马。 
  但他毕竟是根基尚浅。比不得四大世家这等享誉数百年的老牌豪门,更不如五大军团之中那雄厚的储备能力。 
  虽然他地士官们都经过了军校考核,但是这样远远不够。 
  他缺少一个可以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高级将领。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是永远无法想象战场之上那云谲波诡的种种变化。 
  再高明的军校也教不出能够一步登天的绝代将领。 
  就算是蒋孔明,那个孤芳自赏,持才傲物的蒋大军师。在他第一次指挥黑旗军在大草原上与褫多的军队交战之时,当他第一次指挥数万大军与恺撒人针锋相对的时候。 
  一样也是夜不能寐,他会详尽的与许海风探讨每一个细节和可能性。以及种种地应对之策。 
  当他在下令出击之前,得到了猴孩传递而来的情报之时,也会喜不自胜的雀跃欢呼。 
  只是。这种种不符合他蒋大军师身份言行地举动,都不曾为人所知而已。 
  在外人的面前,他始终是一副胸有成竹,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的蒋大军师。 
  黑旗军是不需要名将的,或者。没有任何名将能够指挥的动这只凶悍至极地冷血部队。 
  但城卫军不同,他们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来带领他们更上一层楼。 
  就在许海风为之头痛之时。刘俊书来了。 
  他的到来,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解了许海风地燃眉之急。 
  不过,随着时日的推移,刘俊书那种堪称是桀骜的态度愈发显得刺眼和突兀。 
  当其他的将领都对许海风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在他的面前连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口的时候。刘俊书却表现的如此独立特行,无疑是一种对许海风手中权力的变相挑战。 
  没有任何一位君主能够容忍臣下这样的举动,许海风虽然还不至于这么小心眼。但他也一样有所顾忌,若是人人都有模学样,那么对于他现在,还有以后地统治将会带来极大的麻烦。 
  所以,际此出发之时,他要与刘俊书做一了断。 
  要么是真心实意的效忠与他,要么是离开卧龙城,离开许海风的势力范围。 
  四道仿若实质的目光在刘俊书的脸上徘徊,仿佛要直接看透他的心灵。 
  刘俊书面无表情,但他微闭的双眼,以及颤抖的身躯,却显示出他此时激动的心情。 
  长辈们的淳淳教导,同僚们的肝胆相照,仕途上的勾心斗角,以及先帝的音容样貌,都在他的脑中逐一闪现。 
  他豁然抬头,就要义正严词的加以拒绝。 
  然而,他的眼睛因为抬头而迎上了许海风。 
  在那里,他看到一丝期待,给了他一丝熟悉的感觉。 
  刘婷——他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那抹绝艳的倩影,就在昨日,他才入宫相见,离别之时,他注意到了,在刘婷的眼中也有着一丝期待的神情。 
  “大哥慢走,记得来看小妹呀……” 
  那二只动人的双目瞬间占据了他的心头,所有的一切都被他抛之脑后,只余下了那双充满了希冀的目光。 
  “主公有命,敢不相从。”深深地弯下腰去,这是刘俊书第一次对许海风叫出了“主公”这二个字。 
  刘俊书的声音有着一丝颤抖,但他的语气却是无比的坚定。 
  方向鸣的身子轻轻一震,继李冠英之后,刘俊书终于也做出了选择。 
  如果……如果许海风的黑旗军真的在太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 
  那么,他——他的家族又该做何选择呢? 
 
 
 
  
第十一卷 逐鹿中原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万家生佛(上)
 
  皇宫侧门大开,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在十名骑士的拱卫下缓缓的驰了出来。 
  京师失陷之后,太原和卧龙城就分别成了大汉臣民心目中新的首都。 
  相比于刘政廷安居太原,手持玉玺,登基为帝。卧龙城就显得异类的多了。 
  不过,在此乱世之中,真正能够坚持正统的,却也并不是很多。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时刻,大多数人的首选,是能够保住他们性命,提供他们温饱的绝代强豪。 
  数日之前,黑旗军大发神威,一举歼敌数万人,打得恺撒第四军团溃不成军。五万大军,能够安返明蹬城的尚且不足半数。 
  消息传开,西方大营周遭尚持观望态度的各地权贵,纷纷前往卧龙城,向许海风和方向鸣这二位城主大人宣誓效忠。 
  这几日,城中外来的人数骤然增多,随手一抓,颇多权贵,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们所带着的门下食客也不在少数。 
  这十余人的护卫虽然不少,但是放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并不起眼。 
  大街之上,罕有人向他们瞄上一眼。 
  “主公,那三位将军怎么说?”蒋孔明在车内慢悠悠的问道。 
  露出了会心一笑,许海风伸出右手食、中二指。 
  这个学自于蒋孔明的独门手势明确地显示出他此时高兴的心情。 
  “如此甚好,只要汉人之间,自己不拉后腿,那么再也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得倒我们这个民族了。”蒋孔明幽幽地叹了口气。道。 
  许海风微微点头,内斗,或许正是汉人最大的嗜好。手中的权势越大,这种心态就愈发浓厚。上至庙堂。下至商贩,无不如此。 
  如果能够做到同心同德,匈奴人……他们还会成为大汉数百年来地心头大患么? 
  街面之上的人群并不如往日之多了,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景象不复存在。 
  在蒋孔明的刻意安排下,城中妇孺小儿已经逐步撤往西方大营。 
  这个工作原本甚是艰难,一个不好,反而会引起百姓愤怨。 
  然而,林婉娴在这时候却发挥出了极大地作用,凭借着这位天之娇女的不懈努力。大撤退的任务完成的出乎意料的好。 
  特别是这几日,许海风在凯旋而归之后,立即加快了撤离的速度。以他此时的声望。如此登高一呼,亦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对于许海风为何摆出了一副弃城而逃的架势百惑不解,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无条件的执行了来自于最高层地命令。 
  现在的卧龙城,走在大街上的,多是些精壮汉子。 
  除了那些外来人。他们要么是主动留下协助城卫军守城地志愿者,要么本身就是城卫军的一员。 
  马车的前进速度并不慢,很快就在城南的一家道观前停了下来。 
  他们二人下了马车。扣门而入。 
  里面还是一样的简朴无华。若是让那些习惯于奢侈铺张地世家权贵看了,他们绝对不会相信,居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