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责
在游击战区的地图上:五台、太行、吕梁、太岳、都是共产党、八路军的根据地。后来增加的冀察(八路军)、鲁苏(鲁:八路军的泰山根据地;苏浙: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中共军队的地域。
然而,片中却说:“蒋委员长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明确地说:要以三分之一的国军,配备于敌军后方担任游击。事实上,当战事一开始,华北情势逐渐恶化的同时,军事委员会就已经令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八等战区,分别在绥远、山西、豫北、鄂、皖等地据险建立基地,展开游击战了。”
好家伙,这一下将所有中共军队的作战地域都划归国府名下了,在这些地域的中共战绩自然也归了蒋委员长。末了再骂一句:中共游而不击。篡改历史的恶劣程度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只是不好解释的是:为何抗战胜利之时,这些地区的县级政府全是共产党的?这些地区的军队也全是共产党的?以至到平津等地接受日军投降,需要从后方空运军队?
只有中条山是国军的游击根据地。在1938年至1941年初的四年中,日军曾先后八次大举进攻中条山,企图打开这道黄河北岸的防线,向黄河以南进犯。日军的八次进攻都碰了个鼻青脸肿,惨败而回。1941年6月10日中条山失守。
“七七之后,他们几经演变,而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继续作战。直到战争结束,还保有十至十五万之多。其中以赵尚志、杨靖宇、周保中等人实力较为雄厚。可惜赵尚志和杨靖宇都在作战中壮烈殉国。只有他们英勇的故事还留存于白山黑水之间。”
在片中提到了东北抗日联军,却隐瞒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主力都是共产党的部队。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中共满州特委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军长兼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为中共党员。
第一军于1932年7月,辽宁省磐石县成立,初时有8支步枪,3枝手枪,几十棵手榴弹。3/5是朝鲜族人,2/5为汉族人。
1932年11月,中共满州特委派杨靖宇来,被推举为军长。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共3000余人。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共2000余人。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成立,赵尚志任军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共6000人。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海握尾恐魅危ùO孪?个师,共1500人。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共700余人。
以上各部为中共满州特委所直辖(即在军中建有党组织),主官全为中共党员。非中共满州特委所直辖的部队如下:
第四军,1936年3月编成,军长李延禄(吉林延吉人。16岁投入东北军,1931年入中国共产党。),政治部主任黄玉清,下辖3个师,共2000余人。
第五军,1936年2月编成,军长周保中(1927年7月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副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胡仁,参谋长张建东,下辖2个师,共700余人。
第八军,1936年9月编成,军长谢文东(投日叛变),副军长滕松柏,政治部主任刘曙华,参谋长于光世,下辖6个师,近1000人。
第九军,1937年1月编成,军长李华堂,参谋长李向阳,下辖3个师,共800余人。
第十军,1936年冬编成,军长汪雅臣(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副军长张忠喜,政治部主任王维宇,下辖10个团,共700余人。
汪雅臣是东北胡子出身,他的队伍是由反日山林队联合组成,汪雅臣在带领队伍与日伪作战的同时,发现在各种抗日队伍中,只有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斗争中越打越大,越打越强,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最坚决。他于1935年春,找到了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负责人冯仲云等。汪对冯仲云说,我坚决接受中共的领导,你快把我的部队收编了吧,最好能把我们收编为你们第3军的一部,我跟你们一起抗日到底。冯仲云等经过认真考虑后答复他说:你还是回到五常南山那里去,我们把你的部队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的第8军,你看怎么样?汪雅臣说:你们说咋办就咋办吧,我相信共产党。
1938年开始,日军调集巨大的兵力(70余万,其中围剿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兵力达30万人)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扫荡”,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极端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和封锁。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进入艰苦的阶段,许多优秀将士先后牺牲,部队遭受严重的损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的统治,抗日游击战争的形势更加恶化。为了保存实力,坚持斗争,中共满州特委决定把抗联缩编成一个旅,旅长周保中,副旅长李兆麟,下辖4个教导营和一个通讯营,全旅约1700余人,转入中苏边境地区进行整训和学习。
以上来源《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dbkl。china1840…1949
这里提到东北抗日联军的赵尚志(三路军)、杨靖宇(一路军)、周保中(二路军)
我将这几位的简历整理如下:
杨靖宇 :中共满州特委军委书记。
生于河南确山。1923年到开封读书,期间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组建农民武装。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0月组织刘店农民秋收起义后,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领导开展游击战争。
1932年秋奉命到南满,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编、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任政治委员。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起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在抗击日伪军讨伐的作战实践中,总结提出了〃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不打〃等〃四不打〃原则和〃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
1934年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40年1月在所部遭日伪军重兵围攻的险恶形势下,组织指挥部队分散突围。在得不到任何粮食补给的情况下,在冰雪山林中只身与敌周旋五昼夜。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遗体被日军割头剖腹,发现胃里只有棉絮、枯草和树皮。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被命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以资纪念。
题外语:本片那几位自称游击战士的人,谈到当时的生活如何苦,可是没有一人提到吃草根、树皮。然而吃草根、树皮几乎是每一支中共游击队都发生过的事。
赵尚志
1925年2月;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习。
1932年春,曾先后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1936年6月;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但因错杀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山东曹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到党内严重处分。
1942年2月12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周保中(1902…1964),原名奚李元,字绍黄,白族,大理市湾桥村人。周保中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总指挥,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1917年2月,年仅15岁的周保中毅然从军,参加〃靖国护法〃战争。
1922。11…1924年他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
1926年他到广东参加著名的〃北伐战争〃。
1927年3月,周保中担任程潜第六军五十六团副团长。
于1927年7月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他担任六军十八师副师长,在湘、浙、豫等省从事兵运和联络工作。
1928年底,党派他到苏联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194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赴东北参加抗联领导工作。
从1932年1月到1946年的14年中 ,周保中作为东北抗联的著名军事指挥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曾5次受重伤,有一次肚子被子弹打穿,肠子流出来,他忍痛用手把肠子塞进肚内,又继续战斗。他曾用刮刀刮去被子弹打烂的皮肉,在不用麻醉的情况下,让人用铁工钳子把子弹拔出来,惊得部下目瞪口呆。他以自己的英勇行为,身先士卒,赢得抗联将士对他的无比信赖和爱戴。
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周保中历任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绥宁反日同盟军军长、党委书记,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中共东北委员会委员、书记,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
1950年2月,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省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常委,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统战部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校长等。
1952年底,他调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部长。
1954年后,周保中相继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在中央〃八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并担任全国政协一、二、三届常委,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委员。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将军逝世于北京,终年62岁。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白杨嘴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同陈达帮结婚。1928年她一人回国,于春节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宁儿”,此后一直带着孩子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的秘密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遵照党的的指示到东北开展工作。
1935年秋,赴珠河游击区工作,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中共珠河区委书记。同年秋兼任抗联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
1935年11月15日在同日伪军作战中负重伤,22日被捕,被捕后第10天,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敌人对其进行严刑审讯,她坚贞不屈,拒不吐实,因她伤处化脓严重,敌人不得不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看守警察董宪勋,女护士韩勇义,都是有正义感的青年,她向他们讲述抗联战士的事迹,争取她们逐渐由同情,羡慕到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她伤势见好后,她们共同筹划逃离医院,奔赴抗日游击区, 经过周密准备,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顺利地逃出哈尔滨, 29日上午7时,伪警务厅得知这一消息,当即跟踪追击,30日晨5时,伪骑警队在离抗联游击区不到20里的阿城县金家窝堡,追上了她们,3人被押回敌警务厅,1936年8月3日于珠河(今尚志)小门外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1岁。
赵一曼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另外一封这样写道:
亲爱的我的可怜孩子啊!……母亲死不足惜,……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两份遗书字迹刚劲清秀(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里)。赵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