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责
在38年五月末,在抗战一周年时,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那时,他老人家估计也没有料到抗战还要进行整整7年吧。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古老而深刻的话语,是那么的浅显明白。又是那么的难以做到!可以说整个抗战,国共双方对待抗战的态度,已经为以后的历史进程打下了伏笔。
为什么共产党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是“消极”而不是“不抵抗”?对国民党高层,是“不抵抗”而不是“消极”?大家可以去认真品味一下这里面的奥妙。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个结论非常精辟。因为整个抗战,从31年9。18到45年8。15,我们当时的政府,他对日的态度,就是想讲和,这样的想法,除了定义为“不抵抗”,还能定义为什么?而对于侵略者的进攻,就是被动防守,这样的被动,除了定义为“消极”,还能定义为什么?
我们必须承认,整个抗战,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中国军队的官兵们,是真心抗战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着中国最后的堡垒,他们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是不愧于“中国人”这个称呼的,是我们应该永远纪念的英烈。
可是国民政府上层呢?他们和官兵的心是一条心吗?
那么共产党呢?共产党武装,先不说东北抗联的艰苦,以37年为例,八路军(4。6万人)新四军(1。03万人)以当时仅仅是两个国军军级编制,六万人不到的力量,却分散成小部队,深入敌占区,放手发动群众,以合适的方式,主动去打击日寇。面对给养短缺等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斗争手段才能既保存自己,又发展自己。
主动的战斗、艰苦的环境,高超的斗争技巧,丰富的理论知识,无一不是显示出共产党比国民党的优越性。
中国的民众看问题喜欢看结果,海外的华侨看问题也是这样。当初陈嘉庚那一条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提案”的“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就是对国民政府抗战的态度的不满。
国统区中国的民众,海外的华侨,他们看到了什么?是士兵的大量死亡却换来国土的一片片沦丧;沦陷区的民众呢?看到的是军队抛弃他们,政府抛弃他们!
这个时候共产党勇敢地站出来,深入敌后开展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所谓的“抗日根据地”,就是在收复的国土上建立政权!
如此人心向背,对于抗战胜利后的历史进程意味着什么呢?
肖彦梁等人,在沦陷区,以一个普通人的朴素的观点去对抗侵略者,他们的所见所为,他们的观点,莫不沿着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敏感的普通人进行的。
小说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原先的写作思路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只是想写一个“侠客”式的人物抵抗日寇的故事,却这么也无法避开抗战进入第二、第三阶段以后,国民政府的那些“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举动。
人心是有向背的。我同样无法避开这个问题,当然笔下人物也无法避开所要面对的问题。到41年,蒋介石应该是已经看到了历史正在逐步收回赋予自己对整个中国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导向权并且把这个权力转移给了共产党。我甚至可以理解当初他下令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是何等的孤独一掷与绝望!又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我们来看看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总结:
败走台湾,痛定思痛,蒋介石检讨着自己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蒋介石说:“我们在进攻中兵力四处分散,而共军则能随时集中主力,伺机突袭,将我各个击破。”蒋介石认为:“我们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他总结失败原因:①内部不能精诚团结,因之予对手以分化挑拨的可乘之机。②违反国父遗教,大家不以服务为目的,而以夺取为目的。③丧失了革命的党德,不能以个人自由与能力,贡献于革命大业。④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伟大。
蒋介石反思了自己的军队,总结了高级将领们的七大缺点:①本位主义;②包办主义;③大而无当,粗制滥造;④含糊笼统,不求正确;⑤因循苟且,得过且过;⑥迟疑犹豫,徘徊他顾;⑦主观自大,固步自封。
蒋介石又总结了国民党的散漫、腐朽:党内不能团结一致,派系分歧,利害磨擦,违反党纪,败坏党德,以致整个的党形成一片散沙。
1949年8月5日,美国《白皮书》的发表,激怒了蒋介石,因为《白皮书》用相当多的篇幅批评蒋介石的无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目中无蒋”,把国民党的惨败,归为“其领袖不能应变,其军队丧失斗志,其政府不为人民所支持”。
(以上蒋介石的总结采自ylch/sihaigoucen/wen/04_jiangsiwangcao/17。htm)
所以,我理解的“抗战之责”,是有两层意思,第一,面对侵略者,不屈服,不投降,坚决斗争,哪怕以生命为代价;第二,建立富强、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责任”!
写到这里,忽然在想是不是这本书也应该结束了?站在当时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立场,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描述当他面对以下情况时的心情: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蒋介石说,他的“抗战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 以前的原状”。并且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
40年初,汪伪政权成立。
40年8月,八路军百团大战拉开序幕。
41年皖南事变。
41年正式对日宣战,主要理由竟然不是“侵略中国”而是“冒犯了友邦”!
(附宣战全文:“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当八路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的时候,国民政府的高官却在花天酒地。
我不知道肖彦梁他们那时的心情会怎么样,但我知道他们绝对不会满意这样的政府!或许昆仑关和远征军的胜利会给他们安慰,或许张自忠将军的杀身成仁会给他们以鼓励,可是,面对豫湘桂大溃退,他们又是怎么样的欲哭无泪!
等等,等等。
我到底该如何往下写?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啊!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我一下子冒出本书应该结束的念头。我到底该不该结束?我很矛盾。在写完本章后的一整天时间里,我都在犹豫,甚至在上传文章的时候,情绪都在不定的波动之中。
从2002年3月到现在,3年时间写了116章60多万字,我也觉得挺累。中途不知道有多少个时候想结束,甚至TJ;却每每让一种声音,一种力量所鼓舞!各位让我想一想吧。如果下周一(8。1建军节)没有按时更新,那我就不写了。
感谢各位读者对本书的支持。
写于《抗战之责》116章结束。
作品相关 最是寂寞纪念日
最是寂寞纪念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无人知晓
诺曼底登陆”6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是哪一天?很多人会告诉你:6月6日。又叫D日,最漫长的一天。各大网站和报刊纷纷开辟专栏,纪念这个日子,说它是伟大战略反攻的开始。如果再问你,欧洲胜利日是哪一天?不少人也能告诉你:英美法是5月8日,俄罗斯是5月9日。法国、俄罗斯等国每年都有隆重的庆典,这些国家刚刚举行的59周年纪念活动也被媒体广为报道。那么请问,与英美法俄一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卓越贡献,并因而与它们一道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我们的祖国,她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呢?不少人只能猜了:8月15日。不对?那就是9月2日了?
翻开无数的日历,上面有中国的各种节日,西方的诸多洋节,还有无数的世界某某日,但你就是找不到这个纪念日。这怎么行呢?很多人呼吁甚至联名写信,要求予以设立。但这个纪念日是存在的,1946年国民政府就曾设立过,1949年新中国的政务院也设立过,并于1951年作了修改后沿用至今。这个存在的纪念日是哪一天?笔者是一名重点中学的历史老师,问了所教高中6个班的学生和所在办公室的老师,结果无一人答对。
这个纪念日是9月3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翻开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制定,1951年修改),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列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等纪念日只有6个,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纪念日都没有列入,但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却列有3个:“7·7抗战纪念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9·18纪念日”。可见,对于抗日战争的纪念,国家是重视的。对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确定,又特别慎重。1946年,国民政府以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底,新中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进行了修改,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办法”中沿用了这一修改后的纪念日。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从程序上讲,这才是正式的投降,日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正式向中国投降。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因此,历届中国政府将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是严谨的。
但在今天,这个纪念日是寂寞的。用百度的简体中文搜索“诺曼底登陆60周年”,有网页14900个,上万;“卫国战争纪念日”,有网页1110个,上千;“抗战胜利纪念日”,仅有910个网页,不足一千。《中国青年报》在网上作调查,得出“九成中国网民知道抗日战争是二战东方战线”的结论。笔者推断:知道“9·3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恐怕不到一成。即使纪念抗日,人们说的更多的是“9·18纪念日”,是“7·7事变”日本的全面侵华,是南京大屠杀。
而“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最应该纪念的。与世界任何国家二战纪念日相比,它具有同样的纪念价值,彰显同样伟大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与尊严必将不屈奋斗;不管敌人是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战胜;人民有能力赶走侵略者,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作为世界民族的一员,在反抗侵略的同时,能付出巨大的牺牲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他民族;饱经侵略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的民族,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且,与任何西方国家二战纪念日相比,中国的“抗战胜利日”还具有特别的纪念价值:因为抗战,我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因为抗战,我们废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光复了台湾;因为抗战,我们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国成长为世界承认的强国;因为抗战,我们从民族苦难走向了民族复兴。
胡总5月4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三十万同胞的白骨前,我只能说这些。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了,我们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请相信国家和政府!
还记得一战后的中国吗?我们作为战胜国高兴地参加了巴黎和会,列强却将德国的侵华权益转交给了日本。国内掀起了五四运动表示强烈的抗议,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而列强根本不为所动。仅仅20多年后,同样是在欧洲,中国没有参加的波茨坦会议却发布了一个美中英三国联合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即,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必将实施”。这一切都是因为全民族抗战,我们用自己的团结与坚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