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责
庞乙恚笸及?06师团接出重围。
薛岳发现27师团动向后,命令从瑞武路转来的李汉魂所部向柘林以北地区转移,阻击27师团。5日,李汉魂作战部署完毕。令91师,新编第13师、预备第6师为第一线阻击部队,防守右起杨家,亘城门山、洼山、蒋家坳、排楼下、螺墩,左至河浒一线;令第142师(欠第725团)及第60师为预备队,控制于彭岗、上卢地区;令第725团防守路马岭、龙腹渡一线警戒阵地,并掩护左侧背;令第187师及第19师各1个旅及第139师1个团为第二线防守部队,在墨赤山、乌龟山、田家、柘林一线构筑预备阵地。
与此同时,106师团接到冈村命令,急忙行动,但在这紧要关头,松浦淳六郎和他的参谋竟然犯了低级错误——难于识别地图!这次武汉会战日军所使用的五万分之一比例地图,是1926年冈村从孙传芳那里窃取来后,由参谋本部印刷发至部队,里面多有不准确之处。而特设师团的高级参谋和幕僚的军事素养殊为有限,无法比照参照物予以纠正。他们试图借助指南针标定方向,可当地又有磁铁矿藏,指南针失灵。在山中冲撞一两日,处处遭到中国军队阻击,也未找到一条生路。106师团似乎注定在劫难逃。
10月5日、6日两日74军等部在长岭、背溪街、张古山、狮子岩等处与106师团激战。106师团在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和陆军第3飞行团的掩护下,集中全力猛攻,但在守军沉着应对下,收效不大。6日,薛岳认为歼灭当面日军的时机已到,13时,下达作战部署:令吴奇伟指挥第66军、第4军、第74军向右堡山、万家岭、箭炉苏、长岭、雷鸣鼓刘一带之敌包围攻击。令李汉魂部死守阵地,切断27师团和106师团的联系,并与7日14时向敌佯攻,相机向左侧背转移攻势;第18军副军长陈沛指挥第60师、预备第6师及142师的725团竭力迟滞永武路之敌,掩护左侧背;炮兵一营又1连在棋田以北地区占领阵地,以主要火力压制敌炮兵,以一部协同友军向万家岭、田步苏攻击。攻击时间及详细部署由吴奇伟规定。
吴奇伟于6日15时下达命令,命令各军于7日12时前完成进攻准备,16时开始总攻;第66军重点向石堡山攻击,得手后于第4军及第74军协力将万家岭、田步苏之敌歼灭;第4军派兵一部掩护66军右翼,军主力确保现有阵地;第74军向西北攻击,防敌向南突进。
但由于日军顽强抗击和日机轰炸袭扰,各部队并未按时展开进攻。第66军以第195师及160师一部展开于金蛾岭、公母岭一线,17时才完成攻击准备,随后向石堡山攻击前进。74军则直到21时,该军第51师方才就位,开始攻击。日军前日长岭北端和张古山最高点,并迅速增加兵力到2000余人,凭险据守。51师在师长王耀武指挥下,数度攻击无效。305团团长张灵甫提议组织一支精干的小部队,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后山绝壁上进攻,得到王耀武同意后,张灵甫亲率部队出发,在友军的支援下,经过白刃格斗,占领张古山主阵地。拂晓后,日军拼力反扑,一度夺回阵地。张灵甫率部死战,腿部负伤,仍不下火线。张古山顶一时尸山血海。
截至9日,各部经过激战,进展范围虽不大,但大量杀伤了日军,特别是日军基层军官伤亡惨重,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加强力量,这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蒋介石命令薛岳,务必在9日24时前全歼该敌,作为“双十节”献礼。
15时,薛岳命令各部队选拔勇壮士兵200至500人组成奋勇队,担任先头突击。同时各部长官一律靠前指挥,薛岳自己也亲临一线。18时,炮火准备。19时,奋勇队出击,各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向箭炉苏、万家岭、田步苏、雷鸣鼓刘、杨家山等地全线攻击。各部队前赴后继,踏尸猛冲。经一夜血战,106师团的防御阵地彻底崩溃。激战至10日晨,第66军收复万家岭、田步苏,第4军收复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炉苏以东高地,第74军收复张古山,第91师收复杨家山东北无名村,第142师收复杨家山北端高地。战斗中,第4军前卫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第106师团司令部附近不过百米,因天色太黑,加之自身也伤亡重大,未能及时发觉松浦中将。据战役结束后一名日俘供认:“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米,师团长就被俘或者切腹了。”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为此次会战中最大的遗憾。
天明后,日军最后一次组织剩余兵力,在空军掩护下发动反击,终被击退。11日,106师团残部退守雷鸣鼓刘、石马坑刘、桶汉傅、松树熊等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固守待援。12日, 伤亡也很重大的66军和74军向不足千人的日军残部攻击数次,由于日军依仗空投粮食弹药,并缩小了防御正面,因此火力并未有太多减弱,这一最后的攻击未能奏效。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与日军最弱师团的战斗力相比,特别是在士兵的战斗素养方面,仍有不小差距.
在中国军队猛攻106师团的同时,冈村宁次严令各部不惜代价,增援万家岭。10日,第27师团102旅团在战车第五大队的配合下,突破725团阵地。11日,华中派遣军调驻屯苏州的第17师团步兵旅团长(该旅团为三联队制)铃木春松少将率第54联队的第1、第3大队,第53联队的第3大队及野炮兵第23联队增援106师团。同日,102旅团及战车第5大队突至杨家山附近。
13日,日军第17师团的步兵团到达武开路,与第102旅团会合,并肩向第60师、预备第6师等阻击阵地猛攻。鉴于基本歼灭106师团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而各部队伤亡均极惨重,薛岳命令各部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永丰桥、郭背山、柘林一线。随后,薛岳电禀武汉军委会:“此次敌穿插迂回作战之企图虽遭挫折,但我集中围攻,未将该敌悉歼灭,至为痛惜。”
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彻底歼灭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遭灭顶之灾,在历史上从未有过。106师团遭此歼灭性打击,已彻底失去战斗能力,即在南浔路北段担任守备任务,进行休整补充,原定与101师团进攻南昌的任务被迫取消。
国共双方都十分推崇的一代将星叶挺将军如此评价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作品相关 汪精卫叛国“艳电”
古往今来第一叛国文章
*************************
汪精卫叛国“艳电”
1938年12月29日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人所以忍辱负重与倭国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
自去岁7月芦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顷读倭国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
第一点,为善邻友好。并郑重声明倭国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无赔偿军费之要求,倭国不但尊重中国之主权,且将仿明治维新前例,以允许内地营业之自由为条件,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俾中国能完成其独立。倭国政府既有此郑重声明,则吾人依于和平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如此则吾人遵照宣言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实为应有之决心与步骤。
第二点,为共同防共。前此数年,倭国政府屡曾提议,吾人顾虑以此之故,干涉及吾国之军事及内政。今倭国政府既已阐明,当以日德意防共协定之精神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则此种顾虑,可以消除。防共目的在防止共产国际之扰乱与阴谋,对苏邦交不生影响。中国共产党人既声明愿为三民主义之实现而奋斗,则应即彻底抛弃其组织及宣传,并取消其边区政府及军队之特殊组织,完全遵守中华民国之法律制度。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之最高原则,一切违背此最高原则之组织与宣传,吾人必自动的积极的加以制裁,以尽其维护中华民国之责任。
第三点,为经济提携。此亦数年以来,倭国政府屡曾提议者,吾人以政治纠纷尚未解决,则经济提携无从说起。今者倭国政府既已郑重阐明尊重中国之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并阐明非欲在中国实行经济上之独占,亦非欲要求中国限制第三国之利益,惟欲按照中日平等之原则,以谋经济提携之实现,则对此主张应在原则上予以赞同,并应本此原则,以商订各种具体方案。
以上三点,兆铭经熟虑之后,以为国民政府应即以此为根据,与倭国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倭国政府11月3日之声明,已改变1月16日声明之态度,如国民政府根据以上三 点,为和平之谈判,则交涉之途径已开。中国抗战之目的,在求国家之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以上三点,为和平之原则,至其条例,不可不悉心商榷,求其适当。其尤要者,倭国军队全部由中国撤去,必须普遍而迅速,所谓在防共协定期间内,在特定地点允许驻兵,至多以内蒙附近之地点为限,此为中国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所关,必须如此,中国始能努力于战后之休养,努力于现代国家之建设。
中日两国壤地相接,善邻友好有其自然与必要,历年以来,所以背道而驰,不可不深求其故,而各自明了其责任。今后中国固应以善邻友好为教育方针,倭国尤应令其国民放弃其侵华侮华之传统思想,而在教育上确立亲华之方针,以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同时吾人对于太平之安宁秩序及世界之和平保障,亦必须与关系各国一致努力,以维持增进其友谊及共同利益也。
谨引提议,伏祈采纳!
汪兆铭,艳。
正文 第一章 劫后重生
“好痛!”
肖彦梁苏醒后的一个感觉就是一阵阵钻心的疼痛。
他吃力地从水里爬上岸,背上的刺刀伤和胳膊上的细铁丝不断提醒他必须要赶紧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大哥,若不是你拼死弄断铁丝,我肖彦梁已经是死人一个了。”
趴在江岸边一块大石头下的肖彦梁一想到那个国军士兵的脸,就不由得泪水长淌了。'
肖彦梁本是南京下关的一名巡警队长,年28岁,日本鬼子12月13日破城后,就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当时已经换上了平民服装,却依然被鬼子抓住和数千青年人一起被押往下关江边。
鬼子用细铁丝把他们栓成一串,以防止他们逃跑。肖彦梁的后面栓着的是一个中年国军士兵,身材魁梧,胡子拉茬,脸被硝烟熏得漆黑。
“兄弟,鬼子要杀掉我们。”那个中年国军忽然小声对肖彦梁说道。
“啊?”
肖彦梁大吃一惊。他本以为鬼子只是抓他们去当苦役,想到时找个机会逃出来他自幼习武,个子不大,一身功夫却也了得,尤其是轻功,两三丈高的屋檐,一根竹竿什么的,一撑就上去了。
“你看四周,凭白无故地把我们押到江边干什么!会水么?”中年国军一边继续说,一边开始来回弄着铁丝。
肖彦梁往四周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江水在身边哗哗地流着,眼前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他们也是被细铁丝栓着的怎么也不象来作苦役的。
肖彦梁没有答话,立刻学着中年国军的样子来回弯铁丝。
铁丝很细,没多久,肖彦梁和中年国军两个人就与其他人分开了。
当他们正弄着两着之间的铁丝时,四周围突然爆响起炒豆般的枪声。
枪声响起的一刹那,中年国军猛地一下把肖彦梁扑倒在地,他魁梧的身子几乎把肖彦梁完全遮住。
“听着,小子,不管。。。。。。。”
声音忽然断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