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神决
一、攻防技法的变与连续
二、呼吸与力量强弱的配合
三、间隔距离与气势
以上三顿均为直接决定胜败的因素,须特别注意。
在自由组手时,以什麽站势、什麽架势最合适呢?几乎每一个初学者都会发生这个问题。陈宏宗先生(白鹤门二高纵鹤拳、日本空手协会国际组织IAF台湾分部首席师范、神道梦想流杖道台湾分部首席师范、日本刚柔拳舍中国拳法首席师范)曾说:「空手道没有架式,架式是用来教初学者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学者必须身心兼具,勿徒具形式之意。
空手道的架势要注意的事项:
一、不可仅看对方的架式,就轻易判断其武艺之拙劣而疏忽大意。
二、纵然有完整的架式,如果心中松懈,亦不足为功。
三、尽管对方的架式随便,漏洞百出,仍不可轻敌,应谨慎应付。
四、不可有看对方摆出何种架式,才决定如何攻击的念头。
空手道的精要在于身心的灵活运用,千万不可为敌人的架式所迷惑。也就是说不受到形体上的约束,依自己的战法,摆出适合本身的架式。
正确的实战架式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一、使身体各部与四肢最适合进行下一动作。
二、正确的姿势绝不会使对方洞察自己的意图,暴露出自己的动向。
三、正确的架式仍须使肌肉保持适当的紧张程度,让身体保有最灵活的反应能力,四肢在自
然的状态下而不失其警觉性。
至于适合自己身体特征的架式,可在不停的锻鍊中自然体会。
至于自由组手时的间隔距离则因各人的身高、臂长及步伐的大小而异;一般而言,踏前一步即可击中敌人,退后一步就可避过敌人攻击的间隔是最理想的距离。然而,在比赛进行中,彼此的位置变动不已,要正确的测定彼此隔距,是非常困难的事。通常身体高大的人喜欢保持较大的距离,乘机踏步出击;身材矮小者往往冲进对方怀里,展开肉搏战。总之,不让对手进入适合他的距离,而在适合自己的距离范围内应战,是必胜的绝对条件。不过,初学者应注意:「攻击敌人的可能距离,也就是遭受攻击的可能范围。」
我们常听人说:「攻击是最佳的防御」。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但是死缠烂打的攻击法则不在此例,攻击是贯彻技巧与策略的行动,攻击的要素包含了速度、距离的判断及假动作的应用等。所以,无论做任何连续攻击,第一拳或第一脚总是最重要的,如果第一击就能击中对手是最好的,否则第一击必须能为第二击、第三击铺路,连续攻击的用意并非让自己将力气浪费在空拳上。记住,攻击的准备动作与攻击的实施,虽是二个阶段的动作,但务必要使这两个阶段的动作连贯,才能使动作流畅协调,一气呵成。
至于防御(阻挡对方之攻击)的方式之多,不胜枚举,日本空手协会的首席师范中山先生曾说:「受技是致胜之钥」。有巧妙的防御才会产生攻击的技巧。空手道实技上的防御法,不只是招架;受极一如(攻守一体)可说是空手道的特征。
日本许多武术修行者实战的心得
一眼而足
三胆四力在实战中最重要的四点,以眼观察敌手之动态,以足移步至最利于攻击之位置,出手不犹豫,确定目标大胆施出有力的致命一击(一击必杀)。
悬待一致指悬(攻)和待(守)一致,也就是攻防一体。
三不许对手在以下三种状况时不可放过,务必攻击:
一)对方刚出手时。
二)出手犹豫时。
三)招数出尽时(指对手攻击动作完成,中途停顿的瞬间)。
三先(一)先之先(对方动作将起时给予反击)。
二)对之先(看见对方的动作,在其动作尚未生效时反击)。
三)后之先(使对方的攻击失效,然后夺取先机加以反击)。
兵法四忌惊、恐、疑、惑
三杀法(一)杀其手(破坏其身体武器)。
二)杀其招(封锁对方之招式)。
三)杀其气(挫败对方之斗志)。
止心指不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残心打中敌人时心中也不可有丝毫的松懈。
远山之目付「目付」指眼睛注视之处,意思是指和敌手对峙时,眼精以眺望远山的心情注视对方,不只是看一部分,而是要一览无遗。
空手道的等级和段位
空手道和柔道、跆拳道一样,空手道的等级也是用腰带颜色来表示的,而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等级规则,比如松涛馆流:10~9级:白带(初学者)
8级:黄带7级:红带6级:橙带5级:蓝带4级:绿带3级:紫带2~1级:茶带(分茶带二段和茶带一段)。
白带:入门后,与道服配套购买
黄带:体能、基本功、五本组手、平安一段
红带:黄带所有内容、三本组手、平安二段
橙带:红带所有内容、三本组手(正反)、平安三段
蓝带:橙带所有内容、一本组手、平安四段
绿带:蓝带所有内容、一本组手、平安五段、三人实战、破板一块
紫带:绿带所有内容、一本组手、铁骑初段、五人实战、破板三块
茶带:紫带所有内容、一本组手、自由型两套、十人实战、破板五块
黑带(入段):茶带所有内容、十一套型、二十人实战、破板十块
白带是和道服配套购买的,然后就看各人的努力程度了。
世界空手道联盟WF升段所需年资表:
初段:(必须16岁以上)
二段:取得初段者(必须16岁以上)
三段:取得二段者(必须16岁以上)
四段:取得三段后、3年以上经过者(30岁以上,年资11年以上)
五段:取得四段后、4年以上经过者(35岁以上,年资16年以上)
六段:取得五段后、5年以上经过者(41岁以上,年资21年以上)
七段:取得六段后、6年以上经过者(48岁以上,年资28年以上)
八段:取得七段后、7年以上经过者(58岁以上,年资38年以上)
九段:取得八段后、8年以上经过者(60岁以上)
十段:取得九段后、9年以上经过者(70岁以上)
只有为空手道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空手道大师才能获得黑带四段以上段位!
总结
不管你是一个亚洲武术的弟子还是美国武术的学生,你要想学习实战功夫,那你就必须掌握以上六个基本要点。
你必须努力去学着使用连续斩功夫去逼迫敌人屈服。
你必须尽量避免使用高腿踢功夫,要把注意力放在练习踢敌人腰部以下的地方。
你必须学会朝准敌人的最脆弱的部位攻击。
你必须要把攻击性的和防御性的搏斗功夫揉和进你自己的功夫中去,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忍者
忍者「NINJA」(にんじゃ),与寿司「Sushi」、艺伎「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
忍者的雏形是中国的类似于情报部门的间谍,专门窃取情报同时兼有暗杀职能,多于夜间出没,均穿黑衣。唐朝时被引入日本,其职能基本没变,但日本人口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大名来说,这部分人员具有更高的价值。尽管如此,其最主要的作用仍然是情报的窃取和军力的体现。忍者的地位起初很低,随着时间推移才渐渐有了类似于等级的职位并受到上层的重视。
无论是正宗日本人,还是学忍术的外国人,对忍者的形象认识都比较一致。人们心目中忍者的通常形象是:全身黑色装束,能飞檐走壁、跳墙越城、呼风唤雨、移星换斗,使用各种奇形怪状的暗器。
忍者名称的沿革】
忍者这个称谓正式使用是在日本江户时代,但忍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据说在日本首次派遣“忍者”完成任务的是圣德太子。在当时,忍者普遍被称为“忍”(shinobi),同时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对忍者也有其特有的称谓:如飞鸟时代称为“志能便(shinobi)”,奈良时代称为“斥候”,战国时代叫法很多,其中流传最广是“乱波”,由武田信玄命名,而江户时代使用的就是和今天一样的“忍者”。
江户时代是忍者这一名称正式确立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在德川家族统治下和平时期的开始,这导致忍者失去了活动的舞台,作用越来越小,终至于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忍术也因而失传。关于忍者活动的最后记载,是1637年的“岛原之乱”,忍者作为幕府的部下参与了这场战斗。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为主君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后援基地等种种谍报活动。忍者在世时必须隐姓埋名,与黑暗为伍,也不能留下只言片语,以免日后东窗事发。因此,关于忍者的历史记录寥寥无几,目前只发现忍术秘本中记录了圣德太子身边的一位忍者,忍者的起源也成为一个历史难题。
目前,日本各地虽有无以计数的忍术流派,但追根究底,忍术的源头都要上溯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两者祖出同缘,多有亲戚关系。但若彼此的雇主(主君)处于敌对关系,他们便不得不同室操戈,甚至兄弟阋墙。
另一方面,为了使忍术世代相传,他们之间也不得不频繁通婚,因此两者可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也不难理解,生长在该地的男女男女,为了守住家族的秘密,是不可能同异乡人结婚生子的。而且男忍者的妻子通常也是忍者。她们自幼便对忍者耳濡目染,忍者身上发生的一切她们已习以为常。试想丈夫哪天突然不辞而别,普通女人是难以忍受的。
忍者世界中,有四项基本戒律:不准滥用忍术(只能用在公事上)、舍弃一切自尊(逃命要紧)、必须守口如瓶(即便为此失去性命)、绝对不能泄露身份(这条最为根本)。忍者在以下三个时代最为活跃: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末的源平时代、十三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十四世纪中旬至十五世纪末的战国时代。其中战国时代也可以说是忍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忍者级别】
5世纪到16世纪末的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也可以说是忍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忍者又分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称『智囊忍』,专门策划整体的作战步骤。『中忍』,是实际作战的指挥头子,当然,忍术也得超然出众才行。『下忍』,又称『体忍』,相当于现在的特战部队,是在最前线作战的实际忍者。三者之间有等级关系的泾渭分明,“下忍”对『中忍』唯命是从,『中忍』对『上忍』俯首帖耳。
忍者装备
装束】
忍者通常在新月或阴天夜晚潜入敌方城楼与宅邸,如果全身黑色装束,轮廓反而会更显突出,因此,基本装束颜色是深蓝。碰到月明星稀的夜晚,便换成灰色或是茶色装束。
至于内裤,当然是日本传统的兜裆布(一条细长白布)。只是,忍者的束法同一般人不同,长度也比较长。他们将兜裆布从脖子缠到胯下,最后绑在腰际。如此,可以随时从脖子后抽出兜裆布,当做绷带或绳子应急。上衣里头有许多口袋,放一些不能淋湿的火药、缝衣针、救急药(包括安眠药、毒药)等;腰带里头则放一些日用杂物。手套与绑腿,通常藏着一些暗器。
武器】
为了蒙混国境关卡守关人员的审问,忍者在旅途中,通常是农夫打扮。因此,所谓的忍者暗器,往往是改造自农具、日常必需用品、园丁道具等。这些武器,大多是自己发明铸造,只有自己深知其用法,因而在旁人眼里看来,跟一般日用品没什么分别。这也是忍者武器失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人从各种忍术秘本中,所得知的忍术武器有:『手里剑』(syuriken)(或shuriken)、『撒菱』(makibisi)、『忍刀』(shinobigatana)、『吹矢』(hukiya)、『忍杖』(sikomidue)、『手甲钩』(tekkoukagi)、『水蜘蛛』(mizugumo)、弓箭(bow)、『苦无』(kunai)、『闻金』、『坪锥』、『问外』等。
『手里剑』类似我国武林中的飞镖,十码之内可百发百中。一般有八方手里剑、六角手里剑、十字手里剑、三角手里剑以及“卍”字型手里剑,这些手里剑掷出去后,在空中会围绕其几何中心旋转,因此轨迹稳定,在近距离能够保证一定的精度。多角型手里剑主要依靠锐利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