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梦飘香曲
氏寿八百有余;黄帝轩辕氏寿至三百而御女三千;另有一彭祖亦寿至八百无疾而终……(后面还有一大串长寿之人,寿命最短的也有两百来岁)。
据说那老科学家看了这些资料,几年之后仍自嘘唏不已,虽不望能活个七八百岁,最起码使自己身体再强健一些,娶个老婆之后也不至于生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之虞,这样也不枉来这世上一遭嘛!后来他这希望不知怎地传了出去,成了同行们的一大笑料,也成了这位一生治学严谨的老科学家的一大糗事。不过我们这位老科学家倒也可爱,犹自搬出一句据说在东方那个古老国家流传了几千年的至理名言,红着脸据理力争:“食色,性也!”
习武既然有着这么多的好处,所以那条法规一出台后,就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欢迎。顿时,各种武学院犹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不到几年的功夫,武学院就遍布了整个人间界,这其中有联邦出资兴办的,但更多的则是私人出资建起来的,因为办武学院还是有利可图的。当然这武学院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办的,院长还需有一定实力才成。有了那么多的武学院,武学教师一时成了最供不应求的职业,许多武学院都到东方去挖掘武道高手,毕竟东方乃是武学的故乡嘛!
几百年来,武学的发展速度,丝毫不亚于科技的发展。很快武学研究便与科技研究并驾齐驱,成了人间界的另一大主流。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人间界形成了几个声誉卓著,实力雄厚的武学院。其中有是两个位于炎黄区域的麒麟武院和蓬莱武院,这两个武院一西一东,是炎黄武院的最高学府。另外还有几个,一个是印林区域的蒙盟,一个是梦列斯区域的梦东来武院,还有一个是美拿区域的塞微武院。这五个武院一直以来都是习武之人做梦都想进去的,特别是位于武术之源炎黄区域的麒麟武院和蓬莱武院!
作品相关关于“太极秘境”
作者:潇湘水月
声明:下面的这几小段文字纯属资料性质,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不用看的!
本书楔子中所写之“天然太极”确有其处,它位于四川省彭山县的仙女山一带,这个小弟也是在前几天偶然看到一本旧书才知道的。本来想将这“太极秘境”随意安插在中国的某一个地方,但既然它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小弟也只好将它安在仙女山了。
仙女山一带的地貌山势从高空看去,就像是一个极大的圆,而中间却被一条“S”形的凹陷低谷所分隔为二。被分隔开的那两条山脉一条上行,一条下行,那上行之山恰似太极图中之阳鱼,而那下行之山则为太极图中的那条阴鱼,所以两山一合,就很像一个天然的太极。
由于此山的独特地形,所以那山中便形成了一个很强的气场。每当云雾缭绕或者风吹树摇之时,登上此山,便很快就会产生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另外,此山还是修炼气功的绝佳之地。自唐代以来。这里就成为佛、道二家建筑寺观的圣地,而且还有许多古人练功留下的痕迹。有不少当今国内外的气功大师和易学专家,一到此山,便对它赞不绝口。
小弟书中所写虽然有些夸大了“太极秘境”之功用,但玄幻之书,本为虚幻,小弟姑妄写之,各位朋友也就姑妄看之吧!
作品相关关于彭祖
作者:潇湘水月
声明:下面那几小段都属于资料性质,只是给大家参考参考,若不感兴趣,可以不用理会的。
由于本书在后面的章节还会出现彭祖,所以小弟收集了一些有关他的史料与传说,略为介绍一下彭祖。
彭祖原名笺铿,是五帝中之高阳帝颛顼的后代。颛顼部落原在今四川西昌地区的雅砻江畔(雅砻江在洪荒时代又被称之为若水),后颛顼顺江而下,从雅砻江到达金沙江,再从金沙江进入岷江,过平羌峡,入彭山。颛顼曾以彭山作为其进军中原的基地,彭山也成为其部族的一个繁衍发展之地。
颛顼到彭山不久后便生下老童,老童又生吴回,吴回生陆终,而彭祖便是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彭祖还未出生,其父便已去世,而其母在他三岁左右时也离开了人间。
彭祖据说从尧舜时代一直活到了周朝初年,寿长至八百余年。他曾当过殷朝之官吏,受殷王之命攻打徐州,大获全胜,人们都尊称他为“彭伯”。当时的徐州又称邳,所以历史上又有了“彭伯克邳”之记载。
彭祖战胜有功被殷王封于邳,而邳也被他改为彭城,又叫做大彭氏国。从此彭城便成了彭祖的采邑。
彭祖一生精研医药之术、巫术而传诸于世,但他更加厉害的确是气功。殷王很想从彭祖口中得知他的练功秘诀,彭祖当然不肯将自己的绝技告诉无道的殷王了。但殷王却很不死心,暗地里地派了一个叫采女的女巫接近彭祖。彭祖见采女也算是巫界中人,一时不察,将自己的功夫悉数传给了她。
殷王得到了秘诀之后,原形毕露,想要诛杀彭祖,幸得彭祖一家事先闻知,重新遁入彭山一带。彭祖的最后几百年基本是在那里度过的。
在晚年的时候,彭祖将其气功之术进行整理修改,而使其更加完善精深。他自身的修炼也达到了返朴归真、万法归宗的空空大道之至高境界。
史传彭祖寿至八百无疾而终,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子的呢?我们后面自见分晓。
小弟也是收集了很久才搞到上面那么一些资料的,其中肯定有许多还不完整,还请大家见谅!
作品相关何谓巫术
作者:潇湘水月
下面的都是一些资料,由于后文将会出现相关的东西,所以在这里略为解释一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它忽略不计。
巫术在古代又被称为祝由之术,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它曾经是轩辕黄帝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祝由之术的招式主要有下阴、入魔、念咒和舞作等。这些招式在现代经常被人们认为是迷信,但从气功的观点看来并不全是迷信。所谓的“下阴”只是一种高度入静的表现,而“入魔”则是入静中的观想。许多气功修炼者都会将其看作是一种意念的方式。
祝由术以其最基本的招式,结合人体千差万别的生理特长、修炼方法,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特异功能,如遁术,飞腾之术等。修炼祝由之术能够将人体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
正因为它有这么多神奇的地方,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对这些东西一直抱着否定的态度,但联邦时代的孙二如还是孜孜不倦的对它进行研究。
作品相关纳气之道
作者:潇湘水月
纳气就是采气,采天地万物之精华灵气而收纳于自身体内。天地宇宙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气,而这些气都是游离于空气当中或物体之内的能量,吸纳、炼化这些游离之气为己用,是提高自身修为的一种最好方法。
纳气的方式虽然可以辅助一些必要的动作,但它的过程主要是依靠人的意念来完成的。吸纳的气体可以从身体的某一个穴位进入体内,如百会穴,劳宫穴,但从穴位吸气只是纳气之术中的一个最低层次的境界,稍高一点的则应该用全身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来完成这个吸气的过程。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十分的困难了。若没有恰当的方法和极高的悟性,恐怕穷其一辈子的光阴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
纳气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身已与天地融为一体,意发气至,根本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那些游散的气体就自然而然的会依照你的意念行事。但要达到这一境界能够彻底地领悟天地自然之奥妙,领悟天地自然之玄机,只有明白了天道自然为何物,才能幻化幽冥,而遁入天地之间,达至长寿之境。
本书中的彭祖可一说是这方面的大宗师,而天琼风虽有一点点小成,也只是在那最低层的境界中徘徊罢了。但人生之际遇往往是出人意料,说不定转机就在不久的将来呢……
作品相关彭祖武学(一)
作者:潇湘水月
彭祖一生以武学和巫术纵横天下数百年,虽门下弟子众多,但世人却仍然很少了解其武学。
彭祖武学最主要的方面就在于他的气功,而其武学的基础则在于“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从古自今,从各种途径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或许有不少,但从气功这条途径达到的却很少了,而彭祖正是开创修炼达至“天人之境”这条途径的鼻祖。
彭祖结合导引、吐纳和行气等各种修炼法门,创造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神奇的气功武学,是武界中的一项辉煌成就。
气功为的就是开发生命的最高潜能,以突破人体的极限,达到寿世永恒的目的,当然所谓的寿世永恒指的是人的意念、神识,肉体的寿命再长也是不可能与天地相比的,不见黄帝还须脱下那皮囊而乘龙飞升吗?
小弟在后面将会陆续介绍一下彭祖的武学。虽是小弟自己胡编的,但还是能够找到其中的武学根据的。
另外小弟介绍其武学也是为了避免在正文中介绍而引起不必要的繁杂冗长,这点还请各位兄弟多多谅解。
还有一点,小弟打字速度太慢,而上网所须费用太高,所以每个章节的字数有点偏少,这点也还请各位大大多多谅解!
第一章彭蒙之祖
作者:潇湘水月
苍宇之中并非只有一个空间,而是由无数的空间所组成,只是人类并没有发现而已。在这些空间里面,生活着与许多外貌与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他们演绎、创造着属于自己空间的独有文明。有的空间通过一种特殊的通道而与另一个空间相联系,要到达另一个空间层次,这条通道是必经之路。但这些通道并不是人人都能过去的,而且也不是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空间、这么一个通道存在着。
但有些空间的充满了野心,他们不满于现状,时时想着入侵其他的空间,这便导致了一些空间之间的世代纷争。
而各个空间最为安宁的莫过于人间界。人间界虽然有过长久的战乱,但都是些内部之争,并没有涉及到异界之间的纷争,所以生活在人间界的人类来说,是最为幸福的一个民族了。
不过人间界的居民却并不知道,在数千年前,与人间界相连的“天罗界”曾经酝酿过一次入侵人间界的巨大野心计划?也没有人知道,阻止了这场浩劫的就是后代人类长期称颂的创立“气功武学”的一代宗师——彭祖。
彭蒙山脉,连绵起伏,重岩叠翠,秀丽清雅。群山高峻而玲珑,壮观而不失柔美。两条江河蜿蜒奔流,贴着山麓而过,滋养得山色佳美,而佳美的山色更染得水色清如碧玉。二水交汇于彭蒙山脉,形成了彭蒙山独特得山水风光。
整个山脉仿佛笼罩在一层神秘而幽深的充满灵气的面纱之中,处处透出一股玄秘莫测的勃勃生机,带给人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
彭蒙山内,一脉山埂自谷底微微隆起,渐隆渐高渐大,蜿然直上,最后隆成一座高大的山峦,便嘎然而止。高高的山峦之下,又有一脉山埂微微隆起,渐隆渐高渐大,与上升之山脉互为环抱,蜿然而下,最后隆成一个硕大的山丘,又嘎然而止,刚好与上升之山脉微微隆起的尾部相接。这两座山便是彭蒙山脉中的仙女山与寿泉山,两山的奇特形状恰好为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形,这就是彭蒙山中最为特殊之处。
仙女山中,万木苍翠之下,有一个开口朝东的山洞,洞口全部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那些石块砌得并不平整,看似豪无章法,但仔细一瞧,每一石块都与山中的一草一木都极为契合,似乎已完全融入了天地之间,没有一点瑕疵。由此可见,布置这个石洞的人定然是一位深悟天地自然之至理的大师,常人是不可能将一个山洞布置成这般隐含玄机的。
洞内布置得也极为朴素简单,看不见任何的装饰,只有洞内的东墙上斜挂着一柄样式古朴的剑。洞的正中放置了一个表面雕刻着许多怪异图案的小铜鼎,鼎壁上也刻着四个篆体大字“混元丹鼎”。这时鼎内正冒出阵阵白烟,向四周飘散开去,散发出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淡淡清香。
那“混元丹鼎”的旁边盘膝端坐着一位须发皆白,面如童子的老人,正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从鼎内飘出的白烟。
这老人完全看不出他的真实年岁,既可说他有一两百岁,也可说他只有六七十岁。说他年逾百岁吧,他除了头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