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凡道
ㄒ坏氖ト耍蹈髅胖骰厝ブ螅疾辉级亟纳裣窆┓钣诖筇茫敫髯缘目勺媸Σ⒓萜肭骞胨幕牡钌踔劣谥V仄涫碌匦迹粲邢那氨驳拇顺鱿郑嵌冀涫游钭鹁吹墓蟊觯朗啦挥肫湮小?br /> 夏后子前辈的事迹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品格无可挑剔,其功绩传颂至今,无论是一代枭雄还是各派宗师均不敢有丝毫不敬之意,每一门派授徒之初都会讲述其人其事,激励弟子发愤图强、苦练道术,希望门中也能出现一位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怎么可能是他呢?”那段悲惨又辉煌的历史在脑海中一掠而过,陈凡的心情顿时激荡万分,良久之后方才问道:“夏后子前辈是修士界的大救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敬、无人不赞,但他又怎么会是罗门的创派祖师呢?”
“唉!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除了罗门的历代门主之外,修士界无人知晓,但夏后子前辈确实就是祖师爷罗羽子。”罗秀生轻叹一声,摇了摇头说道:“祖师爷本就是一位从不出世的隐世高人,视名利为粪土,犹如闲云野鹤,只想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但他老人家高风亮节,慈悲为怀,心念天下苍生,为了挽救整个修士界、挽救千万生灵,万般无奈之下方才出世,事了之后,随即飘然而去,在此地隐姓埋名,直至仙逝也没离开罗湖半步。”
陈凡恍然大悟:“这么说来,他老人家就是在隐居期间创立了罗门?”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罗秀生先点点头,然后摇了摇头:“祖师爷隐居期间收养了五个孤儿,这五人修至丹道后都不忍离开祖师爷,于是在此共同创立了罗门,奉祖师爷为创派之祖,我们也称他们为罗门五祖,五祖中有两人飞升,三人在罗门仙逝,其灵位也与祖师爷一起供奉于此墓。”
“没想到一代奇人夏圣人竟然就是罗门之祖,若是传将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陈凡感慨万分,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祖师爷仙逝前留下遗嘱,严令历任门主不得泄露其身份,否则将会罗门带来灭顶之灾。”罗秀生盯着墙壁上的金龙,默默地说道:“祖师爷道行高深,不仅六艺皆通,而且六艺皆精,说他是修士界古往今来的第一奇人当之无愧。”
陈凡连连点头:“那些劫后余生的丹师都有了不得的修为,每一个都是一代宗师身份,而且道门六艺博大精深,从未有那一位高人做到六艺皆精,对于后来者来说,夏后子前辈是一个神话,一个高不可攀的盖世英雄。”
“华兄所言极是,但不知何故,五祖只得到了他老人家的一些皮毛,那些惊世绝学都随之失传。”罗秀生长叹一口气,幽幽地说道:“祖师爷仙逝前三年亲自动手建立此墓,同时预言三千五百多年后,罗门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会有一位有缘人从遥远的地方前来解救罗门,并继承其衣钵,灵墓建成后他老人家很快就含笑而去。”
“三千五百多年后的有缘人?”陈凡心中剧烈地跳动,喃喃地说道:“难道华某就是那个有缘人?”
“应该就是!”罗秀生连连苦笑,点头说道:“祖师爷在世时曾经预言过三件大事,前两件无不一一猜中,这就是第三个预言,肯定也不会落空,况且无论是出现的时间还是发生的事件都完全吻合。”
陈凡努力平静了自己的心情,然后问道:“难道说老人家在里面留下平生所学?”
“也许是,也许不是,除了他老人家之外,世上无人知晓。”罗秀生忽然拱手说道:“祖师爷有言,罗门弟子不得入内,也不得打探里面的任何消息,罗某在墓外等候。只希望华兄记住,无论结果如何,半个时辰后必须出墓,否则罗门危矣。”说完头也不回的转身而出,大门随即自动关闭。
第四集 五湖风雷 第十一节 血战罗门(六)
看着缓缓关闭的大门,陈凡暗自摇头,罗秀生自视极高,虽对夏前辈敬仰万分,但内心中又隐含一丝怨气,祖师爷的绝学不传罗门,却等候三千多年传授给一个外人,他肯定早已来此试图打开机关,想取出里面的秘诀自行修炼,却失望而归,如今形势逼人,万般无奈之下方才透露此事。唉!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自己也不要有太高的企望,若是一无所获,只当前来瞻仰这位修士界的夏圣人。
“有缘则进,无缘则退,左阴右阳,十息即开。”默念着墙壁上的十六字,特别是后面的“左阴右阳”四字,陈凡砰然心跳,“这四字莫非指自己的阴阳双气?夏前辈又怎么知道我研习过上清宫的机关绝学?”
压下心头的疑虑,他将左手放置于金龙的右眼,右手放在左眼,同时吐出阴阳双气,左阴右阳,真气进入龙眼后犹如泥牛入海,瞬间消失。
十息刚过,收回双手,墙壁随即向上升起,到达两米高处嘎然而止,前面出现了一个二十米长的通道,左右两壁各自镶嵌着一颗夜明珠,跨入通道后,后面的墙壁又降回地面。
通道的尽头也是一面光滑的墙壁,正中间是一个长宽均为五、六公分宽的凹槽,深度有半公分左右,凹槽外的边缘处刻有一行小字:“九龙玉牌、此门即开。”字体与金龙墙壁上面的十六字完全一致。
“九龙玉牌?”陈凡一下子愣住了,这八个字已经说得非常明确,唯有将九龙玉牌放置凹槽之中方能开启此门,可是自己对九龙玉牌闻所未闻,不由连连苦笑:“看来我并不是什么有缘之人。”轻叹一口气之后转身离去。
走到金龙墙壁前,突然灵光一闪:“难道它就九龙玉牌?”连忙解开衣服,将挂在胸口的那块玉牌摘了下来,此牌原为百慧生所有,他死于丁方子之手后,陈凡无意中从他的胸前发现。
看着上面的九条飞龙,不由喃喃自语道:“难道百慧生与夏后子前辈之间有些神秘的联系?唉!事件似乎越来越不可思议,他们两人相距三千多年,风马牛不相及,也许百慧生是无意中得到此牌,也许其中确实隐藏着惊天秘密,也许百慧生的神秘行踪确实与夏前辈大有关系。”“多思无益,先抓紧时间解开夏前辈的秘密。”回到墙壁处,他将玉牌放入凹槽之中,尺寸完全吻合,与墙壁齐平,几乎看不到一点缝隙,看来它确是九龙牌。
不一会儿,墙壁缓缓上升,玉牌随之落下,收入怀中后,前面又出现一个通道,与现在的通道一般无二,对面还是一面墙壁,上面刻着四句诗文:
三皇恩泽九州,
五帝教化万民
夏禹平定天下
暴 亡于商汤
字字大如漏斗,占据了大半墙面,古朴工整,气势磅礴,既有一种气吞山河的豪迈胸襟,又有一股气度高雅的隐士风范,由此可见,夏后子前辈确实是一位了不得的绝世奇人。
不知为何,此诗最后一行第二个字空缺,陈凡的脑海中立即冒出“桀”字。
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诗中所指三皇五帝、夏禹、商汤,甚至于空缺的暴桀都是夏国的上古帝皇,均为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华夏始祖,在夏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但在厚土这个外星球却是无人知晓,怎么会在这里出现他们的名字呢?夏前辈又怎么知道并将他们写成一首诗呢?难道他曾经去过地球?
“夏前辈为何将此诗刻于墙壁?为何空缺一字?”片刻之后,他平静下来,心念转动,忽有明悟:“也许他需要有缘人将其补齐。”随即运起功力,挥起右掌在空缺处填上“桀”字。
随着碎石“簌簌”落地,陈凡一气呵成,一个同样大小、同样字体的“桀”字赫然出现,与其它的大字几乎完全一致,整首诗顿时完美无缺、浑然天成。
“看来我平日的功夫没有白废,嘿嘿!关键时刻还有大用。”正当他颇感得意之时,余光一撇,却见右侧的墙壁不知何时悄然出现一道门户,里面还传出一丝光亮。
跨入大门,只觉眼前一亮,但见此处是一座数百平米的大厅,顶高十来米,上面镶嵌了十几颗龙眼大的夜明珠,隐隐闻到一丝异响,他的目光首先投向大厅的右侧,那里摆放着一座平台,平台高达三米,长宽各有五、六米,上面盘坐着一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人,头扎发髻,身穿青袍,双目微闭、面色如常,栩栩如生,形同真人般大小,隐有出尘之势,似乎是刚刚入定。
陈凡福至心灵,知道这就是夏后子的神像,连忙走过去跪在平台前面的一个蒲团上,然后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说道:“后生晚辈陈凡拜见夏老前辈。”
等待半刻,却没有任何动静,抬头一看,却见平台边缘同样雕刻着一条九爪金龙,其形态与外面的一模一样,两眼也是一黄一绿两颗夜明珠,心中不由一动,伸出双手按在龙眼之上,与此同时输入阴阳两气。
十息之后,金龙的下方忽然露出一个五、六公分宽的凹槽,他立即将九龙牌镶入其中。
仅仅过了片刻,凹槽处缓缓地冒出一个小平台,首先跃入他眼帘的是两张信笺,纸张洁白如玉,第一张上面书写着几行文字,第二张却是一片空白。
迫不及待的拿起第一张信笺,他看到第一行时立即震撼当场,因为上面写着“字留来自地球故国有缘人陈凡”。
“地球故国?难道夏前辈也是夏国人?他又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怎么知道我要来此地?”愣了一会,他接着看下面的内容:“陈凡小友,老夫虽与你相隔数千年,但天生有缘,希望小友能够继承老夫衣钵,成为修士界一支奇葩,日后飞升仙境,完成老夫未竟之志,如若有意,磕拜之后方可观看第二张信笺。”
放下信笺,陈凡毫不迟疑地跪在蒲团上连磕三个响头,嘴里说道:“徒儿陈凡拜见师父!”
拜完之后,耳中传来一阵天籁之声,乐声中隐含喜悦,紧接着大厅异香扑鼻,浓烈异常,只觉全身舒坦无比,犹如身处仙境之中。
几秒钟后,乐声与异香忽然消失得无影无终,陈凡心情舒畅,拿起第二张信笺,上面已经显现密密麻麻的文字,细看之后顿时目瞪口呆,脑中一片空白。
第四集 五湖风雷 第十一节 血战罗门(七)
良久之后,他拿起信笺重新细读一遍:
“陈凡吾徒:
为师来自地球九州之地上古夏国,乃大禹第十三代嫡系子孙,父帝赐名履葵,字羽。
先祖受命于尧帝,治水救民,历经十三年而功成,万民敬仰,九州共贺,尧遂禅让帝位,又历时十三年,平定黎苗,天下大治,立国大夏。
吾虽生于深宫,长于阳翟,自幼立为太子,但不喜俗务,醉心修道炼丹,研习六艺,十六修至先天化气,六十到达合气后期。
弱冠之年,父帝驾崩,吾继承大位,不思政务,常想托国事于朝中诸臣,孤身出宫游历天下,远离红尘,寻仙访道,逍遥于天地之间,快活于山野之中,却被母后所阻。
从此以后,吾郁郁寡欢,性情愈暴,不思进取,自抛自弃,不修政德,沉醉于酒色,热衷于武力,对子民横征暴敛,对臣工喜怒无常,对诸侯东征西讨,致使民怨沸腾、天下大乱。
汤兴于孟诸,吾知其心有反意,召而囚之于夏台。汤声泪俱下,长跪反思,对天发誓,世代忠于大夏,并献世子为质,吾信其所言,不慎放虎归山。
汤回归孟诸,随即号令天下诸侯共讨大夏,天下响应如云,吾顿成孤家寡人,大败于鸣条,放逐于南巢。
大夏已亡,商汤为帝,日月更替,乾坤颠倒,吾日夜反思,夜夜噩梦,在位五十余年,天怨民愤,自知罪孽深重,不由心如死灰,奄奄一息,却因祸得福,弥留之际大彻大悟,跨入丹道,履葵已死,劫后重生的只是夏后子。
汤知吾神勇过人,担心大夏再次复辟,派丹师前来灭吾遗族,九弟罗劝吾带领遗族远遁避祸,自己却代吾赴死,罗于吾乃同生一母,相貌酷似,汤不疑有它,乃谥吾“桀”,即后人所称“夏桀”。
吾知夏亡于民,非亡于汤,天意不可违,为保夏禹血脉,率遗族隐于厚土,定居阳城,草建大禹村,自称夏族,不求复国,但愿族人能够繁衍生息。
到达厚土之后,为赎大罪,决心洗心革面,发誓挽救百万生灵,于是化身千万隐于民间,走遍千山万水,救万民于水火,百年后顿悟灵道,一夜即成灵身,忽闻修士界大劫已至,唯有挺身而出,扭转乾坤。
劫难虽解,为师却身受重伤,无奈返回大禹村,但见村中房屋腐朽,杂草丛生,空无一人,震惊之余却感功力渐失,并隐居此地,感于九弟之恩遂以罗为姓,自号罗羽子,其间授徒五人,五徒后创立罗门。
为师早年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