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虽然是一场大胜利,最后的俘虏也不是很多,大多数的敌人已经乘坐战船逃走,而剩下的敌人杀掉了一部分,又跑散了一部分,最后被徐州军连水手大约能抓到两千人左右,都又被押回到岸上,程玉本来是想上船接收一下战利品的,但还没有爬上去,已经被船身的颠簸搞的头晕目眩,只得悻悻作罢。
这次战斗最后共缴获了五艘海船,其中一艘在打斗过程中不甚引燃了什么东西,变成了一把大火炬,剩下的船中,有一艘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大船,剩下的就是数百人的“小大船”。
对于这种战利品,程玉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自己连能在江河上纵横的水军都没有,就更不要说海军了,要说有了这几艘船确实可以马上将建立海军的事情提上日程,但现在起码要有人可以将这些船由水上驶回到港口或者是江河里去啊。
最后无奈之下,程玉只能先部分放弃了这几艘海船,命令手下人将主要的制动装置拆卸了几个下来,其实他也不太明白,最后将帆桨都由船上卸下销毁,这些东西以后再配就来得及,现在先让船跑不了再说。
然后他又立下营寨,一边派太史慈会东莱去稳定形势,一边让这些俘虏先干干苦力,就在海边搬运石块,先简单的建立起一个石头营盘和烽火台再说。
这里的建设工作完成,程玉才将手下和俘虏一起带回到东莱郡城,只留下数百人在这里监视状况,其实现在烽火台建设也不过是个摆设,这种东西如果不是隔一段就有一个的话根本没有办法传递消息,不过反正以后是要建立的,现在有这么可恨的免费劳动力不用岂不是太可惜。
等程玉回到东莱城的时候城内的形势早就被太史慈稳定下来,不过辽军撤走之前的一把火实在讨厌,现在的东莱城已经有很多地方是残垣断壁,每个东莱的居民见到押解的辽东俘虏都忍不住要吐口唾沫,踢上两脚。
程玉想到自己原来的郡守府去,结果到了那里却也只看到一片废墟,原来杨祚在东莱城的时候就一直住在程玉原来的府第,放火的时候最重的自然也就是这里,虽然有人抢救,也已经来不及,程玉无奈又黯然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故居,然后向路人打听了太史慈现在驻扎的地方,又向那里行了过去。
还没有到地方,太史慈已经先迎了出来,早有守城门的军兵通报他大司马回来了,他也是向城里人打听了几次才找到程玉现在的位置。
等两个人回到太史慈待的地方之后,太史慈对程玉介绍了现在东莱的情况。在他们两个带兵杀过来的时候,其他几个县城分散的敌军就已经都向东莱集结,所以那天晚上的一战,实际上已经打垮了辽东军在这里的主力,不过在追杀的过程中有不少逃散的敌军,这几天也给地方上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应该还要几天才可以清剿干净。
徐州军第二批支援的部队也已经赶到恶劣,这次是由徐庶亲自带人过来的,人数在一万人左右,已经驻扎在东莱城,徐庶现在正带领人在四处搜捕辽军余党,一会儿应该就可以回来。
对于抓获的辽军俘虏,太史慈的态度有点强硬,他建议程玉干脆就可以将他们“坑杀”之类,以示报复。
说来太史慈平日并非这么残暴,都是一路上见到太多辽东军的恶行,而东莱又是他的家乡,才让他如此生气。不过程玉毕竟是个文明人,要让他杀俘虏可是一件很难作到的事情,何况他看到东莱郡的状况有一个更好的用途需要这些俘虏。
太史慈有些不解,问道:“主公,这些禽兽还有什么地方会用的上他们?”
程玉微微一笑:“东莱是他们破坏成这个样子的,就需要他们赔偿,如今正好将他们编为苦役,重修东莱城,而且东面海边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建烽火台,这些都是他们的工作。如果有悔过的人,我们可以给他机会让他从新做人,如果他们总也不悔过的话,就让他们干一辈子活吧。”
太史慈想了想,这样也达到了自己解气的目的,于是再无反对意见。
徐庶很快也由外面回到了这里,听说主公也在,急忙来拜见,程玉将自己的意思说给他听,他也毫无意见:“主公能有这样的好生之德,已让元直敬佩万分。说来这些贼虏作恶多端,正当有此严惩。不过……”徐庶沉吟了一下。
程玉最喜欢的就是听不过后面的内容,也连忙追问:“徐军师还有其他什么意见吗?”
“不过,听主公说里面有一些水手,主公能否不派去做苦役?我想他们还有其他用途。”
程玉一听,徐庶真是自己的知己,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想用他们帮助建立水军呢?”
“正是。”徐庶回答:“主公果然聪明睿智,这些人既然能够在海上操纵船只,如果在江河之上更是可以纵横无敌,如果只是用来做苦役的话,未免有点浪费,不如将他们编入水军为我所用。”
“哈哈哈哈!”程玉大笑,“我也正有此意,不过不仅仅是个水军。”
这下可就是连徐庶都难以理解的东西了:“主公,不是水军又该是什么呢?”
程玉却也没有不现实到想建立远洋海军的程度,他的想法是在近海建立一个近海海军,平时遇到海上来的危险,可以提前一步发觉,而且这只军队更将是进攻的利器,毕竟中国还有那么漫长的海岸,许多从陆路上来看是雄关险寨的地方在海面上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平常的港口而已。
他这么一解释,徐庶就明白了,说白了还是水军吗,但是徐州一直以来连可以在江河水军都没有,又怎么能让人直接驾船到大海上去呢?他将自己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
程玉嘿嘿一笑说:“这就要看我们这些宝贝俘虏的拉,我们可以两只水军一起建,荆州原来就有水军,我们可以在军中选一些会水的士兵编入荆州水军,并将他们原有的编制打散,由我们的人担任将校,至于水军都督吗,还是由蔡瑁来当好了,不过我们一定要给他配备一个可以信任的副将和监军,至于海上的水军吗,随便找点原来在海边打过鱼的士兵,在辽东军俘虏里挑选一些老实的教他们远航之法,至于剩下的就统统都去将功赎罪,重修东莱吧。”
打败了公孙度派来的人马以后,程玉本来想直接北上报复公孙度,可一看时间已经是初秋,此时北上怕不到辽东先到寒东,虽然青徐人马比较起南方人已经十分耐冷,却也难以事情关外的真正冬天,于是只得等来年春天再说。
没有想到他不北上,公孙度的海军却常常来骚扰青州沿海,此时青州尚没有完全将岸防系统建立起来,对这种骚扰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气的程玉暗暗咒骂公孙度,等到了春天不把你灭了以后就不姓程。
其实这次他完全冤枉了公孙度,虽然人马还是那些人马,他们却已经不是代表公孙度的辽东势力了。在杨祚逃到海面上之后,原本还想回辽东,但后来一想,自己不但损兵折将,连用来打点关节一点象样的金银珠宝都没有带回去,公孙度可是有名的寡情薄恩,自己回来定然没有活路。最后他和手下人一商量,干脆占据了东海上一片荒岛做起了海盗,这才经常性的骚扰青州海滨。
还好到了冬天海岸的情况平静了许多,也许是海盗们在秋天已经储备够了过冬的粮食——事实上,他们跑到朝鲜过冬去了。加上渤海的很多港口都是结冰的,所以不必担心有敌人出现,这个时候正好是执行徭役的最佳阶段,于是整个渤海和东海的海边适合登陆的地方,建立起了很多了望台和烽火台,用于观察海面,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原来被程玉认为是后方的这些地区的防备。
等到了春天的时候,青州已经不怕海盗再来骚扰了,事实上现在的海盗根本没有时间骚扰,杨祚带领人马在朝鲜半岛上玩的很开心,在这里他终于又恢复了战无不胜的信心,已经在考虑是否干脆就在这里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不过因为太靠近公孙度的底盘,心里有点不敢。
不过程玉不知道也对这些没有兴趣,他现在就是想一举击溃公孙度,让他以后再也没有机会骚扰自己的后方,也可以无后顾之忧的与曹操作战。
徐州军队已经经过了一整年的休息,长期都在紧张状态的神经已经修养的差不多,但程玉还想让他们再休息一下,决定只带领少量人马出征。
无瑕的孩子早在冬天的时候就已经生了下来,程玉给他起名叫做程征,本来程玉决定用征儿的名义将无瑕留在徐州,没有想到刚刚出兵没有几天又在帐中见到了男装打扮的无瑕,对于一个已经是夫人身份却还是这么孩子气的老婆程玉也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只得就当是自己默许她胡闹吧。
神武四年春三月,公元206年,因辽东太守公孙度纵容手下劫掠青州沿海东莱等郡县,监国的赵王下旨命大司马兖州刺使徐公程玉带领三万人马会盟乌丸等国,围攻辽东公孙度。
所说的等族,其实也就乌丸一族而已。其他几个北方的民族,比较大的已经被公孙度征服或者和他是盟友,比较小的不敢明确表明立场,只是一心等看到结果以后才选胜利的一家表自己的忠心。
不过乌丸却是真的支持程玉进攻辽东,他们与辽东公孙家的摩擦不断,虽说已经得到了中原的牧场不必再为北方的土地打个头破血流,但心里一直还是不服气,希望找机会可以教训公孙家一下,这次正好借程玉北伐的机会也为自己泄泄私愤。
这个年头消息虽然闭塞,但程玉出兵塞北的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各势力,最大的影响就是曹操开始蠢蠢欲动,他命令现在兖州的夏侯渊部作好出击的准备,自己也在长安附近集结人马,准备伺机而动。
不过还好江南的孙策听到这个消息,只是一笑了之,甚至还对程玉发来了慰问信,毕竟他与程玉是连襟,对程玉取荆州而南下的意图也彼此会心,干脆就按他画下的道来,整顿兵马,准备西进。
其他各方暂且按下不说,先说说程玉带领的人马配置,因为是北方作战,大多是骑兵冲击,所以程玉带了一万的骑兵,因为和乌丸的关系良好,战马已经不是主要问题,骑兵的数量和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然赵云带来的白马战法也是骑兵精悍的主要原因。
赵云作为徐州骑兵的主要统领,也随程玉北上。其他将领方面程玉考虑到水土原因,除了管亥以外,大多带的是河北降将,无非是高览张郃吕旷吕翔等人。
随军的军师,程玉本来想带徐庶,——他实在是怕郭嘉在这样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再犯熟悉的毛病,可郭嘉却坚持要随军北上,他曾经在北方居住过一段时间,对北方的各民族势力也都非常了解,至于程玉跟他提到身体原因,他不过是一笑说:“生死由天,非人力所能改。能够上扶社稷,下安黎庶是我的心愿,怎会因为一点潜在的危险,而放弃自己的志向。”
程玉听到他的话,不仅想起一句名言,口中喃喃的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郭嘉闻言,脸上神色一肃说:“谢主公褒奖,奉孝定将此言铭记心中。”
出于林则徐的这句名言对每一个封建年代的士子都有着强烈的共鸣感,包括郭嘉在内的每个文人都将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军马刚行到幽州地界,镇守幽州的沮授父子已经迎接在边界上,随同他们同来的还有乌丸校尉田畴,看到他也来到这里,自然也是非常高兴,对于北方的情况,不会有人比他更熟悉了,有他在,正好可以作为向导。
不过见到他的第一件事情,程玉还是先询问了一下乌丸现在的状况,自从程玉允许乌丸人进入中原以后,有大量的乌丸人已经搬到中原去居住,但还是有比较恋家的留在北方的草原上,因为人口减少,相对来说资源的占有量也高了很多,生活应该说是比原来富足。中原有不少的商人也经常到草原上与乌丸人进行交易,甚至有一些就干脆定居在草原上。
作为人来说都是比较乐于接受先进东西了,已经开始有一些乌丸人在学习中原的文字礼仪和语言,恐怕用不了很多年,大多数乌丸人和中原的汉人就看不出什么区别了。
等程玉随沮氏父子进入幽州城的时候,也要说他们确实要比袁家强,街面上的状况比自己上一次来的时候要好了很多,处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感觉,街面上的商铺也较过去要明显的多,甚至能看到身着乌丸服装的商人,看来徐州一向的经济策略在沮授这里的推行还是不错的。
其实虽然沮授代表的也是封建势力,但他属于比较开明的部分,对以商富国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