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在这一瞬间还是设想的事情到了下一瞬间已经成为现实,大家各自武器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刀、枪,其他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武器都在空中翻飞,目的只有一个,消灭眼前的敌人,并且保证自己能从战场上生存下来。
骑兵的战斗可以说是具有最高的观赏性,如果没有眼前这么多的鲜血,大多两马相交就会有一人倒下,战场上的老天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他的庇佑只赐给勇者,这是每一个在沙场上讨生活的人必须知道的真理,徐州的大多数士兵都是勇者,所以他们的生存几率更高一些。
敌人是在仓促中发起的进攻,虽然人数上,地形上的优势依然存在,在士气上却无法再占一点便宜,何况大家的心中都存在着保存实力的想法,遇到顽强的徐州军更是尽量躲开,所以人数上的优势,现在反而成为他们失败的诱因。
正文 第二十九章:威压辽东
郭嘉也很有一种想上战场的冲动,其实他在小的时候也曾经抱有将来可以在墓碑上刻上扶波将军的心愿,不过苦于身体素质的原因,他只能学文,但他的骨子里还是想扬威异族,所以他才会对这些草原民族有着如此多的兴趣。
虽然现在他在众多士兵的保护下没有可以上战场的机会,他却一直都在观察着战场上变幻的形势,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带来胜利。
很快,他就在敌人的阵型中发现了弱点,却苦于程玉此时正冲杀在前面,无法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他,恰好管亥被分配到自己身边保护自己,于是请他去将程玉叫回来,管亥知道主公对郭先生的器重,何况自己也觉得主公这样冲杀在前实在危险,也乐于让他呆在安全的地方,于是领命而去。
其实程玉这样身先士卒也并非是鲁莽,他知道草原民族大多骁勇善战,自己虽然没有中埋伏,可毕竟已经被敌人包围,士气难免会低落,这个时候主帅不在最危险的地方,又怎么能鼓舞起士兵最大的战斗力呢?果然士兵见自己的主帅都亲自上阵杀敌,气势更是高涨,在接触的地方反而隐隐有优势的感觉。
当然程玉冲锋在前只是相对而言,他起码也能分辨出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送死,而且赵云与亲卫部队都紧紧跟在他的身边一步也不敢离开。
程玉正在与敌军搏杀,突然身边又有一杆长矛如虎入羊群般将敌军杀散,他回头一看正是管亥,心中有点不悦的说:“管将军,你怎么过来了?我不是让你跟在奉孝的身边保护他吗?他是个文生,在这样混乱的战场上出点什么事情怎么办?他可是我军的宝贝啊。”
管亥听主公问责,怕他生气连忙说:“主公,我是奉孝先生派过来的,他请您先过去一下,说发现了破敌之策要与您商量。”
程玉听是郭嘉找他,向来都不敢怠慢,何况管亥说郭嘉已经有了破敌之策,他一向不喜欢正面搏杀取得的胜利,认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称之为胜利,只有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才是一个真正将军应该做的事情。于是他忙杀散身边的几个敌军,将阵前督战的事情交给了赵云,自己拨马回转。
等穿过军马,已经可以看到正立马土包之上的郭嘉,纵马也来到那里。郭嘉挑选的地方倒是果然不错,虽然这个地方不是很高,却已经可以将战场上的情形一览无余,能想出什么破敌之策,绝对不只是靠什么灵光一闪之类,需要细心的观察。
到了郭嘉身边,两个人相互行礼客气了一下,郭嘉给程玉行礼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程玉为了表示对郭嘉的尊重,见到他的时候也常常主动行礼问好。
程玉来这里可并非只是为了和郭嘉客气,礼节过后,程玉马上迫不及待的问道:“刚才管将军说先生已经有了破敌之策,不知是什么,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郭嘉也理解程玉的心情,于是对他说:“大司马请看。”边说边用手一指敌军,“您看,敌人虽多,却明显的分成了几片,进退之间并没有什么默契配合,我想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敌军也并非只是公孙度一家,而是几家的联军,,其实您从他们的衣服上面也能看出一点端倪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多没有旗号,所以郭嘉是在阵型和衣服上看出的区别。
程玉仔细看了一下,确实能发现这样的问题,但不知道郭嘉的破敌之策是什么,他虽然着急却不好问,只能耐心的等郭嘉的下文。郭嘉也知道他的心情,见到程玉已经看过,马上继续自己的话题:“敌军不只没有统一的指挥,似乎他们之间也并不团结,彼此都暗藏着各自的心思。您再看——敌军每次与我军接触都是一触即走,虽然场面上看起来很凶,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敌人真正在与我军硬拼,我想这些敌人都应该是公孙度附近几个小国的人马,他们都不想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才有这样出工不出力的场面。所以我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最弱小的势力作为突破口,优先对这一股敌人加以猛攻,如果我料想不错的话,他定然会撤军逃走,一旦有一只敌军逃走的话,其他所有敌军的士气定然都受到影响,我们可以由小及大,只要有几部分敌军撤出战场的话,我想剩下的敌人定然会轰然而散。”
郭奉孝发言,定数精品。这是程玉对郭嘉的一向印象,他的分析还没有全部说完,程玉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再结合战场上的形势加以判断,果然就是这个状况,于是对郭嘉一拱手说:“谢谢奉孝先生提点,今日如能取胜,全是先生功劳。”说完下去整备兵马。
虽然双方将近十多万的人都汇集在这个战场上,实际上却还有很多人没有与敌人接触,辽东军本来准备在程军半出山口的时候发动袭击,没有想到因为被程玉和郭嘉发现而被迫提前发动了战斗,所以战场变成了一个喇叭口型,虽然辽东联军的战线拉的很长,徐州军却只有前面的一片能与敌军接触,还是可以轮换作战。这也正好方便了程玉,他很快就在身边聚集了数千人马,向郭嘉刚才指出的那股最小的势力发起了进攻。
这股敌人是属于辰韩的一个小属国莫卢国的,因为与辽东接壤,迫于形势,才派了千余人加入联军,当时三韩多小国,这些兵马已经是他势力的很大一部分了,自然小心万分,突然遭到徐州军的全力攻击,莫卢王连想哭的感觉都有了。这些人马本来就少,战斗力在各国中也不是很强的一个,遭到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攻击,一会儿的功夫,就损失惨重,辽东的联军本就是各怀鬼胎,其中几个与他有领土接壤的小国都是乐于看到他遭受损失,好能有机会吞并掉他,哪里会有人来帮忙。
勉强支撑了一阵,莫卢王见再这样下去定然会全军覆没,自己没有了兵马公孙度又哪里会再看重自己,还不如保存实力尚有一线生机,于是慌忙下令撤退。
徐州军的目的也不是消灭这样小的敌人,只是为了瓦解敌人的联军,见莫卢王撤走也不追赶,正好趁着他让出这一线的空隙,转而攻击他身边的令一股人马,这只人马也是辰韩的一个小国爰襄国,刚刚还在看莫卢王的笑话,没有想到转眼之间遭受攻击的人就变成了自己,既然已经有了先例,他还能怕什么,虚意抵挡了一阵,马上也命令撤军。
一会儿的功夫,周围的几个小势力就都由于同样的原因撤退,辽东联军的战线已经被扯开了一个大口子,刚刚与这些小国战斗的人马都聚集在程玉的身边,程玉又把目标转向了稍微大一点的敌军。
公孙度并非什么太愚蠢的人,已经发现了敌人目的,连忙命令各处的军马一定要协同作战,可是他现在再说已经晚了,因为这些小国的撤退,其他实力并不是很雄厚的国家都是人心惶惶,一心只想逃走,又哪里有什么勇气在与敌人拼命?所以他的命令是命令,却没有人真正去执行,甚至有的小国还希望敌军的目标指向自己,反正已经有了先例,就算自己为了保存实力而撤走,将来公孙度发泄的时候也找不到自己的头上。
有了这样的想法,战斗还怎么打。不过就是一个多时辰的功夫,辽东联军的非战斗减员已经达到数万,号称的十万联军现在也就剩下不到七万人还在战场上,而这些人还都在想着撤走。如此的军心虽然人数上还接近徐州军的一倍,却再也发挥不出什么效果。
公孙度见战场上的形势实在已经不由自己掌握,再这样下去恐怕所有的盟国都要跑光,到时候自己可就只有与敌人硬拼了,干脆还是趁没有被打散的时候先下令撤退为妙。
战场上的这些人早就在等待这一刻的到来,一听催进的鼓声变成了锣声,这回执行命令的速度可是一流,马上如同绝堤的洪水般退了下来。开始公孙度还准备有秩序有节奏的撤退,可是他的话还哪里有人会听,一见情况实在不妙,干脆他自己先率领人马快跑,也不管是谁在最后,反正自己能跑掉,谁跑得慢就留下来断后吧。
这样一来,撤退又演变成了逃跑竞赛,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逃窜,全然将后背留给了敌军。
徐州军对他们可是毫不客气,现在不多杀伤点敌军,说不上什么时候又会和自己在战场上相见,在后面紧追不放,一直追杀出十余里,见自己的阵型都快散掉了,这才作罢,就在当地安下营寨,治疗伤员。
这一场战斗下来,虽然损失也不是很小,有千余人战死沙场,另有数千人或轻或重受了点伤,不过比较起辽东联军的损失,这点损失确实还是微不足道的。
辽东军此役有数个小国就直接逃回到了各自的领地,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再出现在两军的战场上,另外一些人数不多的小国虽然没有逃走,却因为受到重创而无法再形成战斗力,这些大国里面也大多各有千余左右的伤亡,还有数千人被徐州兵所俘获,总体加起来,联军方面减员万余人,受伤也有万人,可以说是惨败而归。
既然已经见到敌人的面,程玉终于可以放慢推进的速度,修养了两天以后,连同所有受伤的人和俘虏在内,徐州军又整个开始向前推进。
却说公孙度由战场上大败而回,心中也是郁闷万分,自己现在可是最鼎盛的状态,十万军马要在以前给自己的话,周围的势力哪堪一击?现在这样强盛的军力竟然在战场上惨败而归,难道自己招惹程玉真的是个失败的选择?
郁闷归郁闷,他对自己的防守现在可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自己当初选择在医巫闾山阻击敌人自然又自己的想法,这里可以说是辽东玄莵两郡的门户,一旦这里被突破剩下的路上确实没有什么更加险要的地方了。但现在既然自己已经吃了败仗,只能说再重新考虑一下自己防线的布置问题了。
最后,公孙度撤兵到辽阴,另派自己的弟弟公孙恭镇守辽阳,至于剩下的联军兵马,他却是想不出该怎么处理,让他们进城,自己怕会有什么不测发生,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还是将各国各族人马分散在辽阴周围,为自己守卫外围。
在这种年代的战争大多只有一种胜利方式,就是占领敌人的城池,所以程玉带领兵马也向东进发,行了一半,听说公孙度的军力布置,不过程玉还是对辽东的情况一无所知,只能再将田畴请来为自己详细解说一下。
辽阴辽阳虽然听起来名字差别不大,事实上却属于两个郡,辽阴在辽东郡,而辽阳在玄莵郡,都在辽水支流小辽水的边上,古人有“山南水北谓之阳”的习惯,所以辽阳在北,辽阴在南。让程玉比较高兴的事情是两座城都不大,连襄平的规模都比不上,所以夺取的难度并不是很高。
对于这两座城的处理,沮授提出了一个意见,他认为应该困辽阴,取辽阳,对公孙度的防线造成一点压力,迫使其主动找徐州军决战,众人对这个提议都没有什么异议。
楼班听说要分兵,主动要求带领乌丸人去进攻辽阳。其实程玉知道他的意思,他与自己一同进攻公孙度,主要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徐州的主力部队一分开,自然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不过程玉却同意了他的意见,玄莵那里除了毗邻高句丽与夫余,有这么两个势力牵扯楼班,料他也做不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来,只要自己能够控制住昌黎郡,就算楼班将玄莵占了最后不还是要乖乖的吐出来。
这边程玉自己带领的人马还是要继续前进,如果自己不能牵制住联军主力的话,分兵计划就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了。没有想到他的军马到达了辽阴,还一仗没打就先将辽东联军镇住了,不管他怎么引诱,就是没有人肯出来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