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虻奶也还潜阋肆似渌硕眩巯轮鞴枰芫蚋龃虬苋匆膊荒苷婢腿貌懿僖货瓴徽瘢灾挥斜阋肆讼暮钤ê退窒碌牟糠秩恕!薄?br /> 听徐庶这样解释,太史慈才恍然大悟,低声咒骂了一声夏侯渊的好运气,然后和徐庶一起整顿兖州城的防务。
夏侯渊完全不知道自己只是程玉棋盘上的一粒棋子而已,他行的甚快,也没有遇到从兖州城逃出来的曹军,完全不知道兖州现在的积蓄九成都被徐州军掠夺。
不过也就是几天的时间,曹军已经接近了陈留城,却不知为什么,荀攸总觉得一路上风平浪静的似乎有点过火,他对夏侯渊说:“真不应该让大将军派来的人先回陈留去,不然有他带路,一路上我们也可以知道徐州军的虚实,现在我总是感觉敌人似乎在什么地方等待我们。”
夏侯渊听他这么一说,忙说:“其实我也没有见到送信人,想来是他将书信送到城内就先回去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着急。”
听到夏侯渊这么一说,荀攸的身躯一震,问道:“这怎么会,难道大将军就没有什么话让他转告,谁是当时值夜的将官,快叫来问问。”
问过当日守卫的低级军官,荀攸才知道书信是由外面射上来的,荀攸“哎呀”一声:“不好,妙才,我们中计了,这是敌人的圈套。”
夏侯渊还有些将信将疑:“可是我认识元让的字,应该是他的亲笔书信。”
“唉呀,书信是真的,但是恐怕现在元让也要有危险了,只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
虽然现在荀攸的心中已经知道自己难逃中计的结局,但还是只有坚持下去一条路,因此曹军丝毫没有降低行进的速度,一路向陈留快速挺进。
可惜哨探的士兵回来,完全打破了他们心中最后的希望,现在的陈留城上已经遍插徐州旗号,看来夏侯敦的兵马也已经遭到了败绩。夏侯渊心中一片迷茫,现在自己该何去何从,敌人究竟会在什么地方等待自己,自己又能不能将这数万儿郎带回到雍州去?一切都成为了疑问。
倚着夏侯渊的性格,现在无非是进攻陈留,但却被荀攸阻拦:“右将军大人——”他特意提了一下夏侯渊的官位,然后继续说:“眼下我们最大的任务是将这些兵马平安的带回雍州,而不是逞血气之勇,去攻打陈留不过是自取灭亡而已,我们现在决不可这么做。”
一边的于禁也还没有失去理智,跟他一起劝阻夏侯渊:“公达先生说得正是,我军现在不宜与敌人硬拼,最好马上绕过陈留城,保存力量要紧啊。”
哪知道他的想法也被荀攸一口否定:“现在绕过陈留也不可行。”见于禁也不理解,他解释说:“眼下敌人一定也知道我们要绕过陈留回去,一定在附近的险要地方埋伏了人马,就算我们一路搜索过去,以现在的士气恐怕也很难战胜敌军,如今之计只有先挥军北上渡过济水,让敌人猜不到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才有更大的希望平安撤离。”
夏侯渊虽然方寸以乱,但对荀攸也有着很大的信心,既然他这么说,自己造作就是,于是兖州逃走的曹军竟然渡过济水北上。
这一着虽然也被陈宫算中,不过因为这样一来曹军可以走的方向太多,因此上程玉并没有埋伏下人,不过派出人马坠着曹军,要将他脱垮。
来回走了上千里路,程玉都不得不佩服荀攸,如果自己的目的是围歼敌人的话,恐怕还真有点难度,不过现在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虽然没有和曹军打过一仗,但曹军人马在这个行军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人开了小差,非战斗减员十分庞大,眼见已经去了一半人,荀攸都在考虑是不是要和敌人决战,免得兵马都损失以后更没有一搏的机会。
程玉见火候已经差不多,故意卖了个破绽,才让曹军逃出包围圈,然后又装模做样的追杀一阵,占领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直到接近虎牢关,方才收兵回去。
自此兖州战役彻底结束,曹操丢失了剩余的全部兖州,不过程玉因为长途奔波良久,已经没有力量继续扩大战果,只有收兵回朝,又重新将人员安排了一下,将张郃高览调回冀州为下面的战斗做准备,改田畴为鲜卑校尉辽东太守,利用他在少数民族中的声望去稳定辽东的形势,至于空缺下来的乌丸校尉则由田豫担任,想来历史上他干得那么出色,到自己这里应该不会缩水吧?
等到这里一切的事务都安排妥当,程玉又一次班师会朝,他每一次虽然都惊险万分,却也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得不说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是百分之一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运气。
哪知每次他一回徐州就会有惊喜给他,这次也不例外,还没有踏入徐州的领地,突然手下有人跑来报告说:“禀告大将军,有圣旨到!”
程玉心中一阵疑惑,圣旨怎么会到这里,难道曹操接连失败,长安那里发生了兵变?具体情况看来只有接过圣旨才知道,于是程玉下马整理一下盔甲,步行上前接旨。
等程玉见到使者的时候也不觉吃了—惊;原来来人赫然是素识的徐州官员何夔,何夔字叔龙,本是袁术家的亲戚,但却一直不肯辅佐袁术,数次躲避,后来袁术被平灭以后方才回乡居住,徐州小朝廷建立以后,孔融四下搜罗人才,竟然凭借他的声望将何夔给召了出来,在徐州朝廷中担任大行令。
何夔见到程玉亲自迎接出来;也是受宠若惊;徐州的官员名义上是为赵王打工;实际上他们自己的心里都有数谁才是主子;虽然不至于做为钦差主动给程玉行礼;却也满脸堆笑主动迎了过来。
到了程玉身边;一拱手对程玉说:‘恭喜国公爷得胜还朝;倍受圣上殊荣。‘
见程玉似乎还有不解;他却也干脆不再多加解释;卖个关子说:‘圣旨下;汉司马兖州牧徐公程玉接旨。‘
程玉虽然心有疑惑却也只有先耐心听旨。于是众人呼拉拉跪倒一片;这才听何夔宣读圣旨上的内容。
这圣旨上的内容本是十分喜庆的东西,但程玉却觉得听得越来越沉重。
原来,圣旨的大意是说:“自孝灵皇帝以来,汉朝的国运日渐不顺,先有黄巾作乱,后有董卓曹操弄权,当今皇帝虽然名义上贵为天子,但却为曹操所胁迫,难以表述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汉朝已经危在旦夕。多亏上天怜惜他在下界的子孙,派下程玉力挽狂澜,先扫平各方的黄巾余孽,后有数次打败了奸贼曹操,阻止了他的野心,袁术公孙度有不臣之心,被他尽数剿灭,四方的蛮夷也都对他敬若神明,吕布袁绍这些不听从国家号令的人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皇室最危机的时候,他不顾自身的安危,由逆贼手中救出了我。国家不可以一日无君,虽然我的父亲现在仍然健在,他却为贼人所劫持,只好由我来代替他行使天子的权利,可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在百官的苦苦哀求下,我决定牺牲自己的名节,继任为汉朝的新一代皇帝,尊称父亲为太上皇,并且即将挑选吉日祭天举行典礼。在这个时候,程玉能够击败曹操正说明了我们这一方是受上天保佑的,可是程玉已经是最高级的官员,为了表彰程玉的功绩,我决定给他以下荣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天子以子侄之礼侍奉,尊称为上父如太公管仲故事,赐给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等九锡,帮我监督天下的臣民。希望您可以继续为国家的兴衰尽心尽力,来帮助您的子侄。”
程玉心中的惊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在自己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马上就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的程度,所以一直没有考虑过让赵王称帝的事情,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会失控,现在赵王一旦正是称帝的话,自己恐怕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天下各种势力的围攻。另外一个方面,在自己的印象中,被授予以上这些过分荣耀的人大多不是后来篡位就是后来被诛杀,先不说是否现在赵王已经完全洞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手下的群臣和百姓对此恐怕也都充满了敌视。自己一定要在这件事情还没有既成事实之前阻止他发生。
何夔也已经发现了程玉的脸色变得不是很好,但他却不能完全理解程玉现在的想法,在他的心目中,这些都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誉了,作为臣子,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这样的殊荣有什么意见啊。可是程玉却一直不接他手中的圣旨,让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对程玉温声说:“大司马,徐公,上父,您快点谢恩接旨啊。”
程玉却伏在地上说:“如此的殊荣不是我可以接受,希望赵王可以收回成名,这些事情我会去向他解释,但是这份圣旨我却是不能接。”
现在何夔更加尴尬,他不知道程玉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难道他是想让皇帝多次恳求他,抑或是他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他现在不称圣上而叫赵王是什么意思?
程玉身后的徐庶见场面有些尴尬,忙出来打圆场——他和太史慈的兵马与程玉回师,现在一同班师会徐州:“钦差大人,既然大司马他如此谦让,这些事情我们再从长计议,现在先请您和我们一同回军营去休息一下吧。”
程玉也不想让场面太过于难看,于是也就这么谦让了几句,众人一同回到军营。一路上徐庶发现程玉的脸色一直都不善,他也能大概想到程玉心中的想法,看来看去现在军中够得上资格与程玉来讨论这些问题的也就是自己这么少数几个人了,也只有自己来劝劝他,于是悄悄凑到程玉身边,挥手示意身边的卫士都散开一点,然后对程玉说:“主公为何闷闷不喜啊?”
程玉见是他,叹了口气说:“元直,我心里想些什么你还不知道吗?现在还不到赵王称帝的时候啊,至于给我的这些封赏,简直是害我一样,真不知道徐州现在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我一定要阻止赵王称帝。”
徐庶一听却说:“主公,这件事情您千万不要阻止,再说您为什么要阻止呢?”
程玉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周遭尚有这么大的割据势力在,现在就称帝,不是成为所有人反对我们的借口吗?”
“话也不能这么说啊,主公。虽然现在外面还是有曹操刘备等人各据一方,但是即使赵王千岁不称帝的话,这些人也不会听命于我们,也不会放弃对我们的敌视态度,至于那些真心向着主公的人,就算赵王称帝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的。——毕竟每个人都有攀龙附凤的想法,虽然现在大家都可以跟在赵王身边,可是如果一旦您将当今皇帝由曹操手中救出来以后,您又准备怎么办呢?让赵王归还朝政吗?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啊,这些人都怕到时候他们所做的一切会为皇帝所仇视,包括您在内,如果当今皇帝重新掌权的话,他能容的下您吗?在您最近咄咄胜利的情况下,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只有出此下策啊。”
程玉细细的品了品徐庶说的话,越来感觉越有道理,确实,就算自己救出汉献帝以后难道就能容忍他继续做皇帝吗?到时候自己又要怎么做?起码现在的赵王称帝以后,自己控制起来会比汉献帝要强一点吧?
其实徐州之所以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果然就如同徐庶所想的一样,徐州的众官员并非都是大公无私的,他们听说程玉越打距离国都越近,恐怕再有两年一定可以打到长安去了,那个时候自己等人如果再拥立赵王的话恐怕就会成为叛逆而遗臭万年,所以还是先下手为强,等将皇帝救出来的时候,赵王已经在他的位置上坐稳了,自己的荣华也才能保住,他们又怕程玉有什么反对意见,所以才在程玉回来之前,在小赵王面前极力促成了这件事情,至于后面的对程玉的封赏,全是程玉当年安插的亲信所极力教唆出来的结果。
可是程玉似乎对这一项也很不领情:“那么元直,这九锡之类的有怎么说?我怎么感觉这似乎将我归到了奸臣的一类?”
徐庶听得哈哈一笑,不过在这种事情上,即使是他这样的身份却也不能多说一点,于是只能隐讳的说:“周公为圣人,重华也同样为圣人,九锡之礼,本不见好坏,此中分寸,自由主公掌握。”然后就不再对此置一词。
经过徐庶这么一番劝说,程玉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虽然仍然没有马上接受,但已经不再抱有十分坚定的反对意见,很快到了徐州城下。老样子,又是赵王和孔融带领满朝文武迎接出来,虽然手下人大多对小赵王说程玉不会对他称帝有一点反对,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确信,见到程玉多少有些尴尬,不敢与他照面,等回到城内以后,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