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频塾幸坏惴炊裕撬男睦锘故怯行┎蝗沸牛匠逃穸嗌儆行┺限危桓矣胨彰妫然氐匠悄谝院螅逃袢词且坏阋裁挥械⒏椋砩辖胝酝跤盅芯苛艘槐檎庑┦虑椤!?br /> 出来以后,他又去拜访了以孔融为首的朝中重臣,也都大概了了解了所有徐州官员的想法,既然连孔融这样的人都被说服支持赵王称帝,程玉至此不再抱有任何的反对意见,也全力筹备赵王登基大典的事情。
神武五年夏七月,公元207年,徐州监国的赵王刘赦在朝中大臣的拥护下,在泰山设坛祭天,诏告天下,尊刘协为太上皇帝,“自己”进位为帝,改元新元,对手下的百官也多加以封赏,自此,大家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现在已经有了皇帝,他们这些人就不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人物了。
赵王这个皇帝名分坐实以后,马上就将封赏程玉的诏书也传达了下去,虽然程玉装模做样的推辞了两次,不过最后也就那么接受了,毕竟自己的目标早就定下,早晚是要当奸臣的,只要最后作个好皇帝就可以了,何必现在争这些虚名呢?于是程玉终于取代曹操成为汉朝末年的第一个大奸臣,当然这也是后话不提。
却说程玉现在最担心的是天下各处的反应,要说曹操刘备那里,他想也不要想,就算自己真的当一辈子忠臣他们也不会对自己有一点敬佩,现在他最想知道的是自己治下百姓豪强和江南孙家的反应。
其实百姓的反应已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倒不是程玉有多狂妄,而是这么多年,他已经看清了人心背向不过是生活二字而已,只要能吃饱穿暖,平民百姓又有谁会去管当皇上的是谁,如果自己愿意的话,很快就会有刘赦是天上什么什么星下凡拯救世人的各种不同版本出现,不过现在倒不着急用,以后自己还有那么一次呢。
而豪强的意见基本上和朝中的官员却是一至的,即使程玉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现在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豪强的掣肘,自己所能做的不过就是在豪强里扶植一部分比较开明比较正直的人出来,短时间之内,是不要想打他们的主意。
而江南孙家的消息却是久久不到,在以往孙策当家的年代来说,凡是有任何事情。孙家都是第一个响应的,如今换了孙权,却不知道对自己的态度如何。
让程玉这么牵肠挂肚好久,终于孙权那里的有使者到来,程玉一听大喜过望,虽然不知道是吉是凶,但判决下来总比拖着自己要强上很多,于是命令将使者请来,哪知这时身边的徐庶却对他说:“主公,这东吴使者乃是来恭贺圣上登基的,先来见主公似乎有些不妥啊。”
程玉一凛,提醒的是,自己现在还不应太过招摇,免得受到别人的诟病,于是干脆命徐庶先陪同两人入朝去见新皇帝,自己还是排到后面吧。
过了约莫两个时辰左右,徐庶才又回来见他,一见面却先对程玉说:“主公,这两个使臣您可一定要留住啊。”程玉觉得有点奇怪,怎么徐庶还会对什么人有这么大兴致吗?
经过一问才知道,这次孙权竟然派出了东吴最高规格的外交团队,两个使臣竟然是张纮华歆,却不知道孙权派出这么两个人来究竟对自己有什么企图。——再听徐庶说下去,两个人见过新皇帝以后,小皇帝哪里有什么主张,既然程玉在徐州,干脆把这个皮球给他踢了过来,“命令”他负责招待两个使臣的事情。正好程玉也想了解一下东吴对自己的看法,于是请二人书房相见。
等见过这两个人之后程玉才知道,孙权这次派人来要见的主要人物是自己,不过又有一件让他十分气愤的事情,孙权竟然公然写信向自己讨要官职,说虽然有心帮助自己但他无名无分根本无法镇住江东,希望自己可以册封他为吴侯,也就是承认他对江东的实际控制。
以程玉的脾气真想当场就发作,孙权这样做简直就是趁火打劫,而且也表现出了他的不臣之心,既然当上了吴侯,难免哪天他会想当吴王、吴大帝。可是他想发作的时候,下面的徐庶发现他状态不好,又止住了他,程玉疲惫的请两人先下去休息,然后想听听徐庶对此的看法。
徐庶当然不会建议他现在就与东吴决裂,毕竟现在新帝初立,正需要寻找几个盟友,曹操刘备两家已经成为自己眼下的敌人,如果再将孙权也推到敌人那边去,恐怕程玉自己心中的大计就无法实现了。
不过他对程玉也有一个建议希望程玉现在就开始削弱孙权的实力,并对他做好防范,免得哪一天突然翻脸被打个措手不及。
程玉想想,现在也就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当天晚上大宴群臣,顺便拉拢两位东吴的使者。虽然程玉尽量想让这次宴会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可是当程玉手下的众位名士得知孙权竟然一改孙家以前的作风,厚着脸皮向向程玉讨爵位的时候,自然就有人表示不满,于是竟然唇枪舌剑在语言上向张华两人发起攻击。
张华两个人也是毫不示弱,虽然不至于将这种交锋提高到一个什么程度上去,但也不肯堕了丝毫东吴的脸面。程玉见话锋越来越不对,慌忙阻止众人。这种必输之仗打之无益,就算能够让两个人下不来台,也无法阻止自己册封孙权的需要,反而伤了彼此的感情,还不如干脆给他来一下狠的。于是程玉尽力挽留两个人在徐州,甚至可以说是硬将两个人劫持在徐州,对于送给孙权的册封诏书,最后程玉干脆在宫中选择了一个宦官,孙权如果也想学自己尽管就让他劫持去,正好可以帮他组建自己的后宫。
虽然在孙权这里得到的消息让程玉气闷万分,但是这总比孙权公然发表反对自己檄文要强,起码短时间之内他还和自己绑在一条线上。不过这样的情况下,程玉已经无法再对江南保持着强大的信心,他也开始考虑是否要对孙家做一些防范。
战乱时代的天空没有一天是晴朗的,公元207年依旧不是风平浪静的一年,曹操经过兖州一役虽然元气大伤,对他来说也并非一点好处也没有,至少他可以将自己的全力都放到修养生息上面来。
不过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好的涵养了,益州的刘备在挫伤孙家以后,将目标放在了整个荆州上,毕竟刘备在荆州地域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人脉,如果随便放弃实在是有一点可惜。于是刘备亲自领兵出三峡,顺长江而下,又命诸葛亮带人马北上渡江,两路夹攻。
当庞统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紧张,这是他自己第一次独当一面,而要面对的却是自己求学时的伙伴,想起来自己对诸葛亮难免说心中会有一点阴影的存在,少年时候自己无论在形势分析还是军阵演绎上都要比他低上一筹,几乎差一点点就要成为自己心中的阴影,时隔多年,虽然自己受到主公和徐大哥的不少教益,但能否胜过他还多少有些疑虑,因此庞统竟然一改自己平素大胆张狂的性格,完全摆开了一副守势,在长江边设下防御阵地阻挡益州军的脚步。
刘备本身也是大将之才,做事自然十分小心,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之前也不敢太轻举妄动,在江北小心的安下营寨,等诸葛亮的到来。
庞统听说只是刘备到了,心中还稍稍安定一点,虽然刘备也是个厉害人物,但毕竟主公与他交手无数,多多少少对这个人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此人无论武艺谋略都不过是中上之姿,只要小心一些,定然不会吃什么亏,倒是可以先考虑在他身上先得点甜头,也给孔明添添乱。
虽然他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却也不敢太自作主张,因此将身边能寻觅到的人都聚集起来商量个对策。说起来也是程玉对荆州的重视,他手下的实力并非很弱,黄忠依旧留在这里,另外尚有文聘徐盛这样的大将,不过话也就是这么说,在荆州这一亩三分地上,名义上官职最高的还是文聘等荆州旧人。
这些是武将方面,至于文官他这里就更是以荆州本地人为主了,就连当初对程玉成见很深的伊籍也被留在荆州稳定地方形势,庞统甚至都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将伊籍这样的人也请来,最后为了安定团结,还是也请他们都列席会议,反正军权还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不了自己加强一下荆州的警戒防备他们背后下刀子就好。
其实就算伊籍对刘备的印象比程玉要好上一点,现在的他也不会轻易的作出有悖自己清誉的事情,毕竟自己已经投降了程玉,甚至还帮他说服了刘琦,如果没有什么借口就心存二心的话,在自己那里都无法说通,岂不受到天下人的蔑视。
军情虽然不用庞统说在座的人已经大多由自己的亲信眼线之流得到了消息,不过庞统还是命手下负责侦察的官员为大家又简单的介绍一下眼前的形势,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就连所有的民主政体都有一个通病,高级人员意见对决定的左右太大,何况这里又不是什么共和国之类,如果不是庞统的表情一直都很专注,大家都会怀疑他有没有具体听听众人的看法。即使这样,在了解了大家的看法以后,他还是端出了自己的计划。
“诸位,虽然此次刘备军声势浩大犯我疆界,其势虽汹,却也非无懈可击。其为益州之新客,却反为主人,其中隐情,恐不为外人道,新旧之将难免别有心思,此其弊一;刘备自得益州,四处劫掠,麾下之兵,多未获一刻安宁,其势以衰,如遇挫折恐难持久,此其弊二;刘备两下分兵,却未能相互呼应,手下的谋臣猛将又多在江南,自己身边不过是一群散兵游勇,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此其弊三。有这样的三个弊端,眼前的敌人虽然看来如同猛虎,事实上也不过就是待宰牛羊而已。”
他这么一说,很明显就是有与眼前敌人正面交战的意思,这样的想法,自然得到军方人物和少壮派的支持,他们的想法中,一切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
不过大家更感兴趣的是具体对刘备军的作战方略,很快庞统就为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这点疑惑。大家听过庞统的安排,对他这个计划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异议,不过现在大家都在怀疑刘备是否会中了这个圈套。其实根据庞统对刘备几次行动的分析,这个计策也是有了七成以上的胜算才被他提出来的,毕竟这是他个人指挥的处子秀,为了自己以后的威望,还是要多动动脑筋的。
刘备军在距离荆州城很远的时候就登陆上岸,毕竟刘备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指挥陆军,骑步之类的战法他还算熟悉,对于水战可就是绝对的门外汉了。
不过他却不知道,他登陆的地方,正是一个巨大巧合,这个巧合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不会很顺利,原来他恰好选择了夷陵作为登陆的地点。
不过显然庞统还没有作出放火的准备,即使此时放火,也不会产生一点效果,毕竟刘备也算是老兵油子,史上陆逊也是对峙了好久才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机会。
却说刘备,登陆以后并没有急于推进,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情况,其实就是庞统分析的三条弊病,他未尝就步了解,不过人总是对自己信心十足,以为既然自己已经发现了问题,就不会再在这个方面摔跟头。
其实对于庞统,他却不像手下众将那么陌生,诸葛亮得知庞统受命镇守荆州以后,马上就为刘备恶补了一堂关于庞统的课,在言语中也一再透露不可对此人过于小视的意思,因此刘备也多少加上点小心。
但这种紧张的心情也就维系了几天,当刘备听说庞统竟然逆江而上,将营寨向西推进了数十里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些不解,这个小子也搞的什么花样,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是两路进兵吗?这么一动,岂不是将偌大的长江尽数留给孔明他们?何况就算他迎战自己难道就有必胜的把握不成?这个人恐怕也是名过其实,或者这些年在程玉手下呆的迟钝了很多。
因为庞统这一招不知根底的昏招,刘备对他略微放松了一点警惕,人马的行进速度略微加快了一点,不过还是步步为营小心推进。
两军的距离如此之近;就算是推进的话也用不了多少的时间;很快刘备军就可以看的到对方的营寨;就这样两军遥遥相对各自建起军营。
静极思动;虽然刘备军没有休息多长时间;却也很想试试旁同到底怎么样;于是刘备排除手下的偏将邀战。此时就与敌人交战并非是庞统计划中的部分;不过既然与既定的计划没有什么冲突;庞统也乐得教训一下刘备军;说不定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尽遣精锐列队迎战。
刘备虽然已经逐渐过了上阵冲杀的年纪;但为了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徐州军的虚实也特意亲自披挂上阵。当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