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示大度一回。可是弥衡搞出的烂摊子也实在让人难办,现在的他如果让此事就这么过去,岂不是将奸臣的名字彻底坐实?最后与比较信得过的幕僚一商议,只好冒险以退为进,上表请辞。
其实程玉从来就没有不干的想法,现在的他已经被推上历史战车,只要心存一点退缩的想法,就一定会被碾个粉身碎骨。好在他朝中的隐藏势力大,连皇帝都是他的忠实拥戴者,最后所有人一商量,为了表示对程玉的歉意,皇帝亲自带领百官至程玉府门再请他出来主持大局,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事实上也是对程玉最近功劳的封赏以及响应邺城的吉兆,皇帝下旨封程玉为齐王,所有仪仗全都比照天子,可以代替天子发布圣旨,由他发出的旨意与皇帝同效,终于程玉如愿以偿成为汉代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异姓王加奸臣。
对于封王这件事情就算有很多人心怀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皇帝为了促成此事,接连斩杀了几位反对的小官,杀鸡给猴看,不同意就只有让你不名誉的死。
程玉虽然有些不忍心,但今天的一切毕竟都是他自己早已经计划好的东西,最后强咬牙关,在推辞了几次之后,“勉强”接受了这个提议。
机基于一种崇拜者的心理,汉帝似乎觉得这些都不足表达对程玉的爱戴,正好得知铜雀台这个政绩工程正在修建中,于是下令动用国库招揽民夫,一定要在明年春天之前将铜雀台建好,他要亲自去祭告天地册封程玉。本来孔融对程玉的封赏就已经有些不以为然,不过是出于希望可以继续保持让程玉臣服下去的想法,才勉强默许了汉帝封程玉为王的说法,但是听说竟然要动用国库去修建什么铜雀台,终于忍受不住,怒气冲冲的去找程玉,抱着宁可兄弟决裂也要阻止这件事情发生的想法。
程玉却还是被蒙在鼓里,他要是得知最后铜雀台的修建会牵连这么大的话,恐怕在当初审配提出意见的时候便已经否决掉,如今竟然因此而被大哥当面指责,未免心中有些委屈,最后总算得到了大哥的谅解,两人一同入宫请汉帝收回成命。
这次皇帝倒是铁了心要拍程玉的马屁,不给他机会看来他还会有不高兴的表示,总算好说歹说,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人的启发,他突然觉得以国库的名义来休铜雀台确实有些不妥,孔融和程玉刚刚舒了一口气,接着他就说要削减皇宫内的开支,以内府的钱来帮助修建铜雀台,而且再不听两个人的劝说,大有再说话就是看不起他这个皇帝之势,反正又没有给百姓国家造成负担,程玉也就干脆乐得送他个顺水人情,不再与他纠缠。
果然有了中央了一声令下,效果就是不同,其实也多亏因为程玉的休养生息原则,在徐州军时机控制的地面上,人口要比历史上的曹魏时期稍微高上那么一点,加上他所设计的铜雀台远没有曹操那么宏伟壮观,因此工期比想象中短了很多,第二年的仲春,便已经可以落成剪彩。
作为新汉朝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项工程,此次的开业仪式特聘大汉朝皇帝刘赦作为嘉宾主持剪彩,而另一重要的人物就要说主角程玉,后人认为,这次剪彩仪式极大的破坏了徐州正常的工作秩序,——在朝的文武官员差不多都作为嘉宾被邀请。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难免让我们的齐王程玉有些踌躇满志的感觉,他几乎想写上一篇激昂的《铜雀台赋》,后来想了想,自己的这点水平还是不要拿出来丢人比较好,何况自己根本就记不住曹植曾经写过什么,想抄袭似乎都没有希望,要不等将来统一中华后,将曹植抓来补写一份便是,现在吗,还是不要其他人写那些歌功颂德的东西了。
至于曹操大宴铜雀时候举行的射箭比赛,因为程玉手下稍微有名的一点的武将现在几乎都在四面为他守卫国土,根本凑不成局,想到这里,程玉的心中多少有些愧疚,自己现在封王日后篡位,难免使风光一片,对手下的臣子一点表示都没有,岂非太没有良心,想到小说里刘备即为汉中王,大封五虎上将,虽然是小说家言,但却不得不说是一桩美谈,自己如今也是即位王爵,不妨就将“五虎上将”变成事实。
于是程玉向刘赦进言,刘赦本来就对程玉言听计从,何况这件事情听起来确实不错,于是下诏手下的官员公议大汉五虎上将的人选。最后根据功绩和地位,众人公推如下五人:大将军青州牧莱公太史慈第一,车骑将军豫州牧颖阳侯张辽第二,前将军安国侯赵云第三,镇北将军张郃第四,管亥第五,虽然也有一些武将的官职要比他们中的某人为高,但是大多久不上战阵,功劳也比不上这五个人,也算是众望所归。
这五个人也大多都在程玉的意料之中,黄忠魏延的武功虽高,但现在他们不过是低级将领,唯一一个比较让程玉不好意思的是高顺,他跟随自己也有许多年了,但常常都是担任守卫大本营和训练新军的任务,竟然将这样一个无敌猛将闲置起来没有立功的机会,愧疚之下,程玉也特意赏赐高顺不少的礼品,作为补偿。
当皇帝册封五虎将的诏书下达的时候,能够上榜的人难免会有些激动,下面的官兵也都为主帅可以得到这样大的荣誉而自豪,当然也并非一点其他的想法也没有,比如管亥等人,心中最想得到的其实就是程玉的册封,不过看眼下的形势,在没有平定天下以前,主公也应该不会想到禅位的问题,干脆还是先帮他将统一九州的大任完成。于是众人纷纷上表请战,要继续对曹操发动进攻彻底讨灭汉贼。
这样的表章最后全都被程玉压下了,他并非是看曹操刚刚打败马超得到汉中而怕他,也不是对曹操没有趁火打劫与孙刘两家联合瓜分自己而感激他,在程玉的心中,现在最重要的敌人当数正在围攻荆州的孙刘两家。
冬季是一个天然的休战期,不知为什么,大家总喜欢在这个时候进行休息,现在荆州的形势也已经稳定下来,程玉虽然命令庞统可以在关键的时刻放弃荆州,但作为自己的家乡,庞统还是有些不忍心,最后翻来覆去不知想了多久,他还是决定放弃江陵,全力防守江夏——理由很简单,庞统是江夏人。
刘备和孙权都是个怀鬼胎,每个人又都得到了一郡额土地作为补偿,下面的战斗都希望对方作为先锋与敌人硬拼,好让自己坐收渔利。结果互相观望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动手,一个屯兵长沙,另外一个屯兵于江陵,对峙到了春季。
眼见就是兴兵最好的下级——可以随时在敌人的土地上抢粮食,两军中实力比较强的刘备率先发动了进攻。
当然他也没有那个消耗自己兵力的兴趣,其实他有一块非常好的问路石,就是西凉马超。
就在程玉带兵南下的时候,曹操终于得出手来对付心腹大患的马超。他除了防备程玉,预备随时偷袭对方的必要守卫兵力外,将所有的人马都带到了长安之下。
说起来司马懿也确实不简单,凭借那点微弱的兵力竟然将马超拖在长安城下这么长的时间,如今曹操大军终于到来,也让他舒了一口气,再曹操论功行赏之时司马懿又为曹操举荐了一名守卫长安的功臣,此人乃太原人士,姓郝名昭字伯道,自幼熟读兵书战策,尤其一部《墨子》更是烂熟于胸,守城之学,以近进窥天道。
曹操听司马懿对之如此推崇,亲自考较,果然对答如流,于是大喜之下,越级加封其为安西将军。
既然大军赶到,司马懿也不用再隐忍,向曹操进言破敌之策,马超向来不重谋略,总以为可以凭借士兵的强悍而一扫天下,百折竟然不悔,终于还是为曹操所破,急急蹿回汉中,哪料曹操竟然已经派人联结汉中豪强,竟然闭门不纳,马超虽然愤恚,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剩下的人马南下投了刘备。
刚刚还是盟友的两人,竟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变成自己投奔,马超的心中多少有些不自然,没有想到刘备待他依然以诸侯之礼,对于他手下仅剩的数千人马不但没有动,反而又给他数千凑成万数以益其兵。
于是马超的心中怎能不感动不已,此次进攻荆州,他更是主动要求为刘备做前部,当然心中是否又其他企图众人便不知了。
这边马超刘备一起兵,也派人通知了豫章的孙权,孙权本欲自行反攻建业,隐隐以成为他最大心腹的陆逊星夜由长沙赶回,劝他说:“主公,如今程玉之势以成,非一家一地所能敌,三家各自为战,不过是徒然让他各各击破,不如和三家之兵力与其决战与荆州,尚有一线生机。”
如今孙权心中方才悔恨不该与程玉开战,但木已成舟,也只有如此,于是孙家也集中主力兵发荆州,眼见荆州竟然就要成为逐鹿中原的最后战场。
那边的马超却没有等孙权的兵马赶到就发起了进攻,他的心中想报刘备的恩情是一个方面,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也急于找到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刘备那里又如何不会防备着他,只是孔明根据马超这么多年的表现来看,就算让他有了一席之地危险也比程玉要小,何况凭借他的实力能否战胜荆州州尚有很大怀疑。
却说马超引领手下万人,离开江陵,却没有选择汉阳或者乌林渡江,而是远远的绕到了巴陵附近,这也丝毫没有奇怪的地方,马超这么多年一直都纵横于西北,虽然也有大河,但与长江一比较,却都只是浅水沟而已。况且马超手下连水军都没有,还是选个稳妥的地方渡江为妙。
庞统现在的兵马虽然不少,但还是只有先保持守势,当他得到马超作为前军首先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对这场仗的规模有了个粗略的估计,基本上已经可以肯定回同时面对三家,因此他尽量抓紧时间做最后一次战争动员和准备。
没过几天,马超已经带领人马兵临城下,庞统知道敌人的兵马并不是很多,可是既然已经下定防守的决心,就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手下的武将们却没有这种信念,纷纷要求主动出战,歼敌于城下。
庞统听大家这么说,连连摇头:“诸位不可小视马超,此人虽然屡败于曹操之手,可是大家也不要忘记了他曾经几次逼的曹操几乎没有逃生之路。我们荆州军虽然精悍,但西凉军也是号称雄冠天下,这样的对手千万不可轻心。”
可惜荆州的众将已经因为程玉的战无不胜多少有些错觉,认为像曹操之流都是屡战屡败,马超恐怕就更不值一提,当然也有异类,就是老将黄忠,他的骨子里不过是对马超的武勇声名敢兴趣,想与之一战,却还是装出一副考虑全面的样子,进言说:“大人,虽然西凉军凶悍,但想来应该并非不可战胜,如果我们闭门不出,难免会让他小看了我们,更有必死一战的决心,倒不如称此机会先与敌人一战,无论胜败,旨在挫动敌人锐气,当然,最好是在后续的敌军没有会合之前消灭了他们,这样对我们以后的战局恐怕更有利一点。”
以庞统的聪明如何就看不出黄忠心中的真实想法,不过也不能说黄忠所说一点道理都没有,确实连一点接触都没有的话,敌人的气焰难免会越来越嚣张,自己人不遇到点挫折的话也会小视天下英雄,更重要的是,自己过度压制,恐怕他们会作出傻事来,还不如顺其自然。
于是庞统顺水推舟说:“黄老将军之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样吧,明日就与敌人一战,但大家都要奋勇,且不可失了我荆州的声威。”
众人这才心满意足,各自回去准备明日出战。
当然,第二天竟然又让大家失望了,马超军又一次抢在了对手的前面,首先到城下挑战。虽然庞统并不赞成此次出兵,但是他怕没有人控制,情况会有变化,干脆自己也亲自上城楼为之观阵。
不要说庞统这样的年轻人,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西凉铁骑,难免有些感兴趣。不过大家看过后的第一印象都是,西凉铁骑绝非浪得虚名。此时马超军早才阵前扎住阵脚,任凭空旷的大地上阵阵风吹过,却除了旗帜以外再没有其他动的东西,一动一静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反差。
不过有一点非常让庞统奇怪的事情,眼前的西凉铁骑虽然空有一个名号,却看不到一点骑兵的影子,整个部队竟然都是错落有制的步兵和战车构成,要是程玉见到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原来马超军容竟隐隐有西方之风,所布之阵,更是非常接近西方的方型阵。
众人虽然见到了比较奇异的事物,不过却也不太放在心上,毕竟战车在中国已经使用了上千年,在很多地方被认为是过时产品,至于手持巨盾的步兵,想来也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