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亏,所以特意下来拣便宜,文丑因为在界桥曾经被赵云打败过,所以见他害怕。
高顺带着程玉军一路追了下来,目的是要重创文丑带来的河北兵,因而跟到这里,但因为他们需要保持体力,所以路上休息过,这才被袁绍军拉开点距离,而颜良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袁尚和文丑进攻青州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袁绍怕他出问题,特意让袁谭带着颜良前来支援,正好碰到文丑的溃军。
两面的兵马又是狭路相逢,所以还是老样子一场混战,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保留了点实力,所以打的伤亡都不是很大,到了中午就各自撤下去了。
高顺见了老朋友臧霸怎么能放过,非要拉着他去见程玉,虽然臧霸也是吕布的人,但见连高顺都跟了程玉了,自己的泰山人马又都已经投降程玉,于是也就跟着来了,高顺又坚持请赵云也一起来,赵云本来和程玉有一面之识,自己又确实没有地方去,也就默许的跟来了。
此时的程玉正在后面几十里等消息,听报说高顺回来了,忙出来看,等他一眼看到赵云的时候竟然呆住了。
赵云自己的回想一下,自己身上也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啊,如果有大家应该会提醒自己的,为什么程玉会有这种表情?突然程玉冲了过来,紧紧的抓住了赵云的手,把赵云都吓了一跳,只听程玉欣喜若狂的说:“子龙,子龙,你可是想死我了,今天终于可以又见到你了。”
赵云被他抓的有点不自然,好象自己和他的关系还没有那么好,但也只能装做亲热的说:“无瑕兄一向可好,小弟赵云这里有礼了。”说完要行礼,却被程玉一把拉住,嘴里还说:“不敢当不敢当,能再见到你,我就很高兴了。”
一边的高顺这时过来行礼说:“主公,末将无能,因敌军援兵赶到,未能击溃文丑,请主公处置。”
程玉忙说:“没关系没关系,你把子龙带回来就是大功一件了,至于文丑这样的跳梁小丑,就算是逃了也无妨。”
此时的赵云,名气也就一般,程玉手下的众将对此都有点不明白,但他们对主公的话一向是万分信服,也就没有谁表示什么不满。
高顺又把臧霸也拉了过来说:“主公,这是原来吕将军手下的大将臧霸臧宣高,刚才和子龙将军在一起,也被我带来了。”
程玉一听更高兴了,虽然没有打掉文丑的部队,但一次有两员武将,而且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可以说这次的收获颇丰,于是也对臧霸客气了几句:“宣高将军乃是泰山最大的豪杰,今天能有幸见到将军,真是程某三生之幸,如果宣高不嫌弃,可否和我一同回去一叙?”
臧霸见程玉挽留自己,自己的朋友又多在程玉的军中任职,于是也说:“如果主公不嫌弃在下是往日仇敌的话,在下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程玉对手下的人是不厌其多的,何况现在自己手下的人才是太少而不是太多,有臧霸加入自然是最好的,客气了几句又把头转向了赵云,毕竟他的心目中,赵云才是自己这次可能得到的最大收获。“子龙将军,不知您为何会在此地出现?”
赵云听问,将自己和公孙瓒兵败的经过以及自己流落到这里的过程说了一遍。程玉听完,也感慨了几句,然后问道:“不知子龙将军有何打算啊?”说完,紧紧的盯着赵云等待他的宣判。
赵云想了一下回答说:“我家主公被袁绍打败,我想回去帮忙却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在这里骚扰一下敌人,现在还没有定出下一步的目标,正在迷茫。”
程玉忙说:“那你和我们一起与袁绍作战好了,正好可以变相的支援公孙大人。”
赵云又思考了一会儿,才说:“也好,我就先在程大人手下帮帮忙,有机会再回北平吧。”
虽然这个结果不是程玉想要的,但毕竟赵云现在肯留下,这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毕竟这样以后还有机会把赵云彻底的留下。现在要做的,就是和他好好的套套交情,等公孙瓒玩完他就是想走也不好意思了。
这里的事情全都决定下来以后,程玉为了安全起见,又后退了三十里,才安下营寨,等待袁绍军的报复。
可是这种无意义的等待竟然持续了近一个月,程玉都等的不耐烦了,还好这段时间他总算有点事情做,就是处理俘虏。这次战役共抓到了三个重量级的人物,除了自己抓到的袁尚以外,还有军兵抓到的审配和受了伤没有被带走的张郃,这两个人还是让程玉很感兴趣的。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一审问之下竟然跪地请降的是袁尚,而张郃和审配对自己理也不理,让他觉得索然寡味。只得将他们好好看押起来并让医生为张郃治伤。
太史慈也带着其余的人马和几个军师过来这里的新军营,而孔融本身不是什么上战场的人,带来的只能是一句问候而已。太史慈倒是也亲自去审问过一次张郃,不过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虽然没有能劝服张郃投降,但他们两个却成了朋友。
太史慈还交了另外好一个朋友,就是赵云,本来他对赵云如此受三弟器重还是很不满意的,但等他看到三弟向赵云讨教枪法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赵云绝对不简单,枪法竟然比自己还要好,以前在北海徐州的时候还真的小瞧他了。他是个直性子人,又好武成痴,一旦发现了对方武功好,自然就缠上了,不过赵云对他的看法也相当好,和他们两兄弟竟然成了朋友。
不过虽然程玉这里一切都还不错,但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就是对面的袁绍军为什么一直不动,就连几个军师也猜不出敌人有什么诡计。他却哪里知道,对面没有什么诡计不说,还在搞内讧。
原来这次带颜良来支援前线的乃是袁绍长子袁谭,但他和三弟为了继承权的事情一直不和,这次父亲又要他来到前线以后一切都要听袁尚的,让他心里非常不痛快,等他听说袁尚生死不明之后就盼望着袁尚能够死了,还写信把一切兵败的责任都推到了袁尚的身上,这里的众将都心照不宣,倒也没有谁反对。
可是等听说袁尚还活着的时候,矛盾就出来了,颜良文丑还是一心忠于袁绍的,强烈建议和程玉开战,想办法把袁尚抢回来,但袁谭巴不得袁尚死了呢,也就一直推三阻四,阻止出兵。
就在这么僵持着的时候,邺城方面又来人了,等袁谭一看到这两个人时候,心就死了,原来袁绍派了二公子袁熙和逢纪过来。这两个人都和袁尚比较亲近,一见面就对袁谭表示了袁绍的斥责之意。
正文 第九章:二战淮南
当袁谭信上说袁尚一意孤行,将大军带进了敌人埋伏的时候,袁绍还真的有点生自己这个宝贝儿子的气,但袁尚的人还有逢纪在朝里,向袁绍进言说三公子文武双全,怎么会如此轻敌冒进,想来是郭图不听主帅号令才导致兵败。袁绍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三儿子,听了逢纪的话也就相信了,等过了几天又收到前敌众将联名发来的书信,说袁谭驻军不前,不肯去救袁尚。袁绍对自己这两个儿子争权早有耳闻,听了这样的话,更是深信郭图是受到袁谭的唆使,故意让袁尚兵败的。于是大怒,准备派和袁尚关系较好的袁熙和逢纪去接管前线的军权,并让他们想办法将袁尚救回来。
可是两个人还没有出发,却听说公孙瓒又聚合起兵马蠢蠢欲动,这可把袁绍吓了一跳,在他的心目中公孙瓒可是比程玉重要很多的敌人,于是命令两个人马上到前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和程玉讲和,并把兵马带回来,于是就有了刚才的一幕。
袁熙虽然和袁谭不对付,但是又不敢真的把大哥怎么样,只是用父亲的话训斥了几句就算过去,但对郭图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命令手下的士兵将郭图捆起来,用囚车送到冀州去接受袁绍的处置。等这里的事情解决完以后,他又把现在后方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准备派人去和程玉讲和。
现在在河北军营里主事的都是袁尚一系的人,中立的又都是武将,何况救人这么重要的事情又怎么能假手于与自己不和的人呢,于是经过商议,由逢纪去和徐州军讲和。
程玉这几天正呆的无聊,每天除了和赵云等人论武喝酒以外,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恰在此时听说袁绍那面派人来求见自己,程玉忙让军兵将来人带到偏帐休息,自己把手下的重要人物叫过来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虽然徐庶等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也要有条件可分析才可以,因而大家都不知道对方此来的目的,不过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敌人很有可能是为了求和而来的,最后的决定还是先见一下对方,再见机行事。
等大家都在中军帐准备好了,才派军兵去请了逢纪过来。逢纪虽然人品上有缺陷,但作为只是一个使者应该还是合格的,见到程玉,还算是不卑不亢,先行了一个礼然后才开始说:“在下河北逢纪,见过程将军。今日求见将军非是为了别事,只因两家交恶,劳民伤财,长此下去,纵使程将军兵精粮足,也是糜费甚多,我家主公不愿见双方两败俱伤,特意派我从冀州来请求将军,就此息兵养民,方不失仁者之心。”
一见面就先把来意说的一清二楚,但程玉还不知道对方的底牌是什么,不想先开口,于是对下面的人一使眼色,陈宫看见了,接口道:“我家主公非是好战之人,但袁公无故兴兵,犯我青州,大违藩臣之道。我主为民请命,兴师抗暴,乃是人臣之责。如袁公果有悔误之心,就将兵马从青州撤出,我主以仁德为本,自不会计较什么。”
逢纪一听,撤退本来也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自然不会含糊了,于是一口应承:“这个自然,我军自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大军所经郡县,会完璧归还,但三公子是我主爱子,因其顽劣,不听主公号令,竟然在青州不知所踪,不知程将军能否帮忙,我家主公想将其带回,加以申斥,请程将军相助。”
程玉心里有数了,原来袁绍是想把自己的儿子要回去,这就没有那么便宜了,何况袁绍军北下占领的地方都已经基本被自己控制回来,怎么能作为条件呢?按照袁绍的性格来看,如果没事是不会急着派人来讲和的,恐怕是急于脱身,如果不敲一笔竹杠实在是太可惜,可这层意思要用眼神表达太复杂了,于是程玉还是决定自己开口:“袁三公子就住在青州这里,但好象暂时还不太想回去,等我派人去询问一下他自己的意思,如果他住的乐不思蜀的话,我也难以强求他什么啊。”
逢纪一听,这里和蜀地又有什么关系,心知这是摆明了想讹诈,于是也试探着问道:“如果程将军能帮我家主公说服少主的话,我们自然是感激不尽,只要将军有什么需求自然会尽力办到的,还请将军不要客气,明示一二。”
程玉想了半天,他知道敲竹杠需要相当的技巧,如果敲的太狠,把对方逼到绝路上,会狗急跳墙,但如果敲的不到位的话,可是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了,最后权衡一下说:“如果先生能做主的话,能否请袁公撤出河南之地。”
逢纪吓了一跳,对方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虽然他没有机会见狮子,但他可以想出类似的意思,这河南之地说起来可是相当大的地方,当时青州主要被两条河分开,北黄河,南济水,其中孔融原来控制的是济水之南,约占一半,济水之北的青州都是为田楷所有,等田楷投降袁绍之后,这些地方就已经成了袁绍的实际控制区域,程玉这一下子就是要袁绍占领剩下部分中的一半,说来还真的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事情。
见对方吓蔫了,程玉忙加一把火:“本来我是想让袁公将整个青州交还给孔军侯,但想到袁公经营河北以久,那里还是由他治理比较好一点——唉,可惜三公子文武双全,如果不能继承袁公的大业,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这话简直是无赖般的威胁,就算是颜良文丑这样的粗人恐怕也能听出来,何况是逢纪这样的聪明人,此时他真想甩手就走,但对方的威胁对自己还是很有效果的,可以想象,如果袁尚最后回不了冀州,由袁谭继承位置的话,自己这些跟随三公子的人会受到大公子什么样的打击,可是如果自己要真的答应对方这样的条件,恐怕回去以后就会被袁绍活剐了吧?
程玉早想到他心里的疑虑,其实他在提出条件的之前已经把下面的步骤做好了规划,于是笑着说:“我看不如这样吧,我帮你劝三公子回去,然后你再劝三公子向父亲进言,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袁公这样的仁德之主,定会了解三公子的苦心。”言下之意很明显,就是黑锅由袁尚背,按照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