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独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来吧,贤弟。今天是我们喝的最开心的一顿酒,不知何时,才能有机会再和你尽谈肺腑之言,今日就且一醉方休吧。”
程玉见大哥心意以决,无奈之下,只得陪大哥喝酒,虽然孔融以前嗜酒,但至少程玉没有见到他喝这么多过,两人竟将几坛美酒都喝掉了。等程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在酒桌之上睡觉,对面不见了孔融,桌上的残羹剩酒也都被清理干净,只有身上浓烈的酒气还在说明自己昨天到底喝了多少。
等他有些晃的走出门外,早有几个家人等在外面,见到程玉,一躬身说:“程将军,我家大人请您先到客房去沐浴更衣,然后休息一下,等午后再见面。”
程玉知道孔融现在也应该去醒酒了,于是跟几个家人到了前面的客房,身上的酒味也确实大了一点,连自己闻着都不舒服,不过还好此时的酒大多还是米酒,即使喝多了也不会太伤身体,休息了一会儿,程玉就没有不再感觉那么难受。
直到太阳偏西,才有家人来请程玉说孔融请他书房相见,一见面孔融带着抱歉的表情说:“三弟啊,昨天哥哥一时贪酒竟然多喝了几杯,不过看在以后我们兄弟朝野相隔不能时常见面的份上,就原谅大哥吧。我已经决定了,既然兄弟你已经来了,我也就不等二弟了,明天我就起程去许都。”
程玉还想说点什么,孔融一摆手,径自走掉,只留下程玉呆坐在那里。
晚上吃饭的时候,孔融也没有再请程玉和他一起,只是命人将酒菜送到客房,看来他已经下定决心,不想再让程玉劝自己了。
说起来虽然程玉以前不是很尊敬这个大哥,可是真说知道他为了无力挽救的朝廷甘愿献身的时候,心中不得不升起一股尊敬之情,在想起以前大哥的所作所为,也没有那么多的不满了,隐隐中真的有了一丝留恋之情。气节啊,这就是文人的气节,一个有了气节的人,在形象上马上就提高一节。
这个晚上,都是在程玉对孔融的回想度过的。
第二天一早,孔融请程玉去议事厅,等到了那里,才发现青州孔融管辖下的文武官员都在,孔融见到程玉,示意他在自己上手第一位坐下,虽然疑惑,可程玉还是造做了。
中间坐的孔融环视了一圈,对大厅里的人说:“下官请大家今天到这里来,是有一个消息要宣布,朝廷刚刚任命我为太傅,要我即日进京,可我在此盘桓多日,却没有继任的刺使到来。虽然我想走但是这么大一个州不能一日无主,所以我决定,按这里的官职来看,我想请胶东相莱阳侯程大人代管青州几日,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虽然孔融这里并没有如其他割据势力一样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但在这种年代,长官的话比圣旨都要管用,孔融和程玉的关系,大家又都知道,何况青州官员中又没有什么有野心或者出类拔萃的人材。虽然听了这些话后众人议论纷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表示同意,唯一一个不同的声音却是程玉发出来的。这样的结果也许对他是最好的,但一是他还需要谦虚一下,二来他的心中是真的不希望孔融走。
孔融看了看在座众人,又看了看程玉说:“程大人,何必客气呢?以你的官职名望,这里已经无出其右,我是一定要去京城的,难道你希望耽误我的前程吗?还是你想让青州为草寇所占?哈哈哈!”
所有的人一听,都觉得大有道理,最近听说泰山的贼寇闹的挺厉害,要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管理青州,恐怕真的会变成贼窝吧?于是在座所有人都帮忙劝程玉暂时管理青州。
孔融见程玉以无可推辞,命人将青州的兵符印信取了过来,双手捧下公案,送到程玉的面前:“程大人,你不会叫我失望吧?”
程玉看到孔融眼里坚定的神情,只得接过印信,然后对孔融深深的一躬:“一定不辱君命。”
见程玉接下了印信,众人是皆大欢喜,然后孔融又说:“既然我的心事以了,今日就要启程,请各位大人不必相送了。”
众人又怎么肯,等孔融带着早就收拾好的东西来到城门的时候,所有刚才的官员都已经在等候了。众人将他一直送出了城外十里,趁着大家都没有注意的时候,程玉握着孔融的手说:“大哥,您此去许昌一定要小心啊,如果有危险就回来,这青州才是您的家。”
孔融也笑了笑说:“兄弟啊,我以后无论怎样恐怕都不会再回青州了,只希望你不要忘记我说的话,一定要把青州乃至天下的百姓带上正途啊。”然后提高了声音对大家说:“相送千里须别离,诸位,请回吧,以后诸位高升之日,京城再见。”
看着孔融从自己的视线里一点点的变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于视野之外,程玉慢慢收回了自己的心神,他知道,现在虽然看起来青州被自己控制了,但还有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名义上青州的新刺使还是车胄,要么自己用武力阻止他的进驻,要么自己就要放弃青州,后者当然是他不愿见到的结果,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让车胄永远也到不了青州,才不会辜负孔融对自己的帮助。
于是回到城内的第一件事情,程玉就是派一个亲信士兵去联络陈宫部,告诉他如果是他正在阻击车胄部队的话,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并且要尽力将车胄干掉,如果还不是他的话,那就要他对阻击车胄的人马进行支援必要的时候亲自介入进去。
另外他又派了另一个士卒带自己的手令到东莱石虎那里去调集人马,除了维持治安必要的数目,有多少人马都要马上派到临淄来,但他却没有发这样的命令给徐州,毕竟名义上他是以青州官员的身份代理刺使的,如果有徐州人马的介入,从名目上不好说,但他要在徐州驻守的孙乾糜芳要时刻注意青州的动静,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只能先下手为强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自己只能忧心如焚的在临淄等待四方的消息,此时的他可是一点也不敢乱动,如果自己要离开的话,万一什么方面出现问题,青州就不复为自己所有了。
要说泰山现在正在闹的匪患,还真是陈宫他们搞出来的。从孔融借自己等人留在青州开始,陈宫就觉得什么地方不对,继而孔融要自己防守青州的北门户不说,还要自己多留意泰山附近的匪患,这就更让他疑惑了。虽然泰山以前是经常有私人武装盘踞,但现在主要的几股如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稀都已经被程玉收编掉了,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势力存在吗?
就这么呆了一个多月,每天的日子陈宫都是在疑惑中度过的。突然有一个消息传来,青州的孔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即将进京去当太傅,曹操派出大将车胄担任青州刺使,正在赶往临淄的路上。一下子,多日而来的困惑迎刃而解,在他的心中也是十分的感激孔融,以他的智慧自是不难看出孔融有意把青州交给程玉,现在就看自己的反应了,于是只留下一部分人马在济北观察袁绍的动向,顺便替他打一下掩护,主力人马都悄悄的潜回青州,专走山林,避开人烟,埋伏在了泰山附近往青州去的要道之上。
曹操想乘机夺取青州,自然不能让自己的人马大摇大摆的从徐州境内穿过,于是取道泰山郡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这一天,车胄带领人马行到了泰安县,这本是泰山西麓脚下的一个小县,多年受泰山匪患的侵扰,人口已经没有多少,就连县城都已经破败不堪,车胄见城池容不下自己这许多人马,干脆就驻扎在城外。这里还是兖州地界,于是车胄手下的人马都有点松懈,哪里想到竟然在自己的地盘里也会有危险。
等到了三更,一批身批黑衣的人马悄悄的接近了车胄的大营,为首的正是臧霸,本来泰山这里的地形他就是最熟悉的,经过他和陈宫的商议,决定将伏击地点安排在这里。第一,这里是兖州的地界,敌人的警惕性会比较低,而且有了问题曹操又没有办法怪任何一个人;第二泰安县是兖州到青州的最快途径,按照曹操想形成既成事实的想法,一定会让部队走最快捷的路线;第三,这里靠近泰山,隐藏部队简单,敌人又不会有什么太险峻的安营地点,当然是最理想的伏击之所。
等手下的人马已经聚集了很多,臧霸将自己的面巾带上,然后向车胄营地方向一挥手,手下的士兵纷纷冲了过去,早就准备多时的弓箭手将手中的箭矢点着,对着对方的营寨就射去。
此时车胄带来的人马大多在熟睡中,哪里料想的到在自己的家里都会遭到袭击,一阵火光燃起以后,顿时整个营地乱成一团,徐州的兵马喊杀连天就冲了进去。
车胄此时也已经熟睡多时,听到外面杀声镇天,忙一骨碌起来,连盔甲都没有来得及穿,挑开帐门一看,整个营地已经都变成了火海,一群群穿着黑衣的人马正在到处杀人放火,忙又回到帐内匆匆的套上甲胄拿起兵器就又赶了出来。
毕竟车胄也是一员大将,连砍了几个袭营的人马以后,他的身边已经聚集起一点人来,突然,对面有一只冷箭射来,擦着他的身边射中了身后的一个士兵,把车胄也吓了一身冷汗,向那个方向看去,见一员武将全身裹黑,手中大刀就向自己而来,身后跟着一队的人马,正是臧霸。
车胄带着手下这点人慌忙应战,但人数上就差了一大截,加上臧霸虽然武功不是很高,但也是一员大将,在这样全面占优的情况下,和手下的士兵将车胄杀的手忙脚乱,眼看着就可以杀掉车胄完成这次的目标。
说来也巧,每当这种时候就一定会有意外,正当车胄岌岌可危的时候,突然军营中又有一员武将带领一哨人马冲了出来,加入了战团。只见这员武将,头带乌金流云盔,身上乌金甲——所谓乌金就是铁制,用镀的方法在上面加上了光泽,跨下白马,三十多岁年纪,一双粗眉斜插至鬓,鼻直口阔,双目有神,下巴上留了几寸长的胡子,略微有点连鬓落腮,手中一口双刃大斧,这斧子的重量也轻不了,少说也有五六十斤。
车胄一看这个人过来,忙喊:“公明,快来助我杀贼!”
来人也不说话,一催跨下马就迎上了臧霸,原来徐晃此时也在车胄军中,他知道有敌人截营,早就出来四处截杀,无奈徐州兵悍勇,怎么杀也杀不退,只得带着手下的人马先来保护车胄正好碰到臧霸。有徐晃这样后来魏国有名的“五子良将”上阵自然不同,二十多个回合臧霸就已经不行了,不过他也聪明,见打不过拨马就退出战圈,指挥手下的兵马围了上去。虽然徐晃英勇,但手下的兵马即没有对方多,又没有对方战斗力高,左支右绌,无奈之下只得保护车胄退走,臧霸带领人马一直追杀败兵到退进了泰安城,虽然这样的城池矮小残破,但毕竟也是一座城池,此次带来的不过是轻装人马,怎么能去攻城呢?于是臧霸只是收兵回去占了车胄的营寨,然后去接陈宫不提。
车胄等撤到了泰安之后大怒:“想不到在兖州之内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气死我了。公明,今日被贼人侥幸得逞,明天天亮我们整顿人马,一举扫清这股贼寇。”
徐晃进言说:“将军不可小看这些人马,恐怕他们不是一般的蟊贼,而是别有用心的人派出来的正规军队,我见他们交战之时,进退之间颇有章法,又兵甲精良,如果一般草寇,怎能如此,恐怕他们不是徐州兵就是青州兵,而且还是徐州兵的可能性最大,我们最好还是上报朝廷,请大将军定夺。”此时他所说的大将军,就是曹操。
车胄一听不以为然:“哪里有那么复杂,我看,不过是泰山的贼寇。何况就算是青徐的兵马,我消灭他又有何难,如果此等小事都要向大将军禀报,还要我们何用?”
虽然徐晃心有疑虑,但对方的官职资历,乃至和曹操的关系都要比自己好,自己又有什么能说的呢?只能暗自小心。
第二天,徐晃和车胄一同出兵去攻打这些冒充山贼的徐州兵马,等他们出城一看,徐晃心头的疑虑就更深了,对方不过是一夜的功夫,就已经将大营修缮完毕,而且看某些地方重新做的改动,竟然比车胄原来的还要高明,如果这只是一般的山贼的话,那么这股山贼未免太可怕了一点。
不过一交战,对方却不再像昨天晚上那么厉害,两军缠斗了一阵,就已经支持不住,撤回营寨去了,再要挑战,对方干脆就闭门不出,车胄哪里能满足这样的结果,于是带领兵马猛攻,不过对方防守方面还是没有一点漏洞,虽然进攻了一天也没有结果,于是车胄只得退兵回城。
接下来的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