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上程玉带领的轻骑,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所以混战的时候没有赶到战场,不过他一旦赶到,情势就马上发生了变化。
曹仁部因为主将不在很快就被冲散,而赵云在抵挡了一阵以后也杀了回来,两军混战一阵,曹军才真正的退走,但徐庶四下却找不到主公,还好在混战之中有人看到程玉落荒下去的方向,就顺着痕迹追了下来。
路上恰好遇见了刺杀程玉的美女,凭借着令牌将他们带到程玉所在的地方,想是他中箭以后引发贫血,才会这么容易晕倒,加上对方大概点了他的什么穴道,虽然血止住了,但直到这时才醒,已经昏睡一白天了。
程玉听完这些,有点不好意思的对徐庶说:“今日不听元直忠言,方有此败,真无颜再见先生。”他这么一说,让旁边的庞统更加惭愧,是他一力主张主公去追杀曹操的,如果主公出了什么危险,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徐庶只能尽量安慰程玉:“主公也不必过于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主公一直神机妙算,今日本来也可建功,听曹军的俘虏说曹操本来是要急速撤回许昌的,可不知道为什么行到这里以后突然命令部队停下来部了这个局,想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过他。”
还真让徐庶猜对了,要说这局还得从夏侯敦那里说起。
夏侯敦屯兵许昌之外,攻了几次城,但太史慈带的新式武器不止攻城能用的上,守城的时候一样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何况就连出城作战夏侯敦都不能占到一点的便宜呢,太史慈高顺徐盛都是虎将,又有陈登这样的高手坐镇,夏侯敦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恰好这时贾诩也轻骑赶到了许昌,会合了城外的人马,直接就留在这里出谋划策,不过根据他对曹操和程玉的了解,他为曹操定了一计,就是伏击程玉这一手,曹操何等聪明,一见到贾诩的信马上终止了撤退,在原地设伏。虽然此役没能杀了程玉,也足够挫动对方锐气,让自己平安撤军了。
正文 第十七章:混战天下
程玉这次受的伤不轻,自己已经不适合继续在前线作战了,只得回到徐州养伤,把兖州的事情交给徐庶处理。曹操带领兖州兵马回去以后,任城山阳等地也没有什么大将镇守,以徐庶的能力,夺取这些地方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这时,其他几路边境也多多少少有了点风吹草动。为了曹操的空头支票,袁氏兄弟又一次联合起来,带领全部兵力又从高干那里借了些人马杀到了青州,张郃高览只能放弃对东平的进攻,防守黄河沿岸。
他这里的对手比较弱还好说一点,南边张辽的压力可就大了。刘表这些年来一直没有过什么太大的损失,早就野心勃勃,想做出点什么事情来,这次曹操一任命他为扬州牧,终于让他找到了借口,蔡瑁张允为一路,文聘王威为一路,刘备兄弟为一路,三路人马齐攻淮南。
也亏了是张辽在此,趁着敌军还没有会合以前,先劫杀了蔡瑁部一次,挫动了敌人的锐气,然后在三路人马夹攻之下死死的守住了淮南。
程玉现在三面受敌,虽然想帮,却也帮不上什么,只能又派人去江东请孙策出兵,反正这个亲戚是不用白不用,每次孙策出兵也都能拣到点便宜,倒也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
周瑜虽然更倾向于趁此机会去进攻程玉,但他心中也知道大哥的脾气,孙策一生,以义为先,这样无义的事情恐怕会遭到他的呵斥,只能放下这一想法全力想在荆州占到点便宜。
即使曹操亲自进攻,但在徐州军的协力防守之下,却也很难攻进许昌,毕竟许昌的防守是曹操亲自布置的,如果不是徐州兵突然拿出了那么多的攻城武器,恐怕就算围攻几个月也没有攻进去的希望,现在这些完好的工事反倒成了曹操进军的拦路虎。
眼看冬天将至,曹操军的给养又有点跟不上了,无奈之下只得兵退洛阳,然后又一次将都城迁了回去,这是曹操一生中最无奈的时候
冬天果然是个好时候,大多数的战争都悄然中停歇,当然程玉的所有扩张行动也都需要收工。
这次进攻许昌虽然没有抢回献帝,但也不是劳而无工,至少完成了程玉的最低目标劫持一个皇室,何况这个皇室还不是刘备刘璋之流的旁系亲戚。
这个赵王名叫刘赦,乃是伏皇后的儿子,虽然伏完参加了“玉带诏集团”但因为各处的诸侯都是他单线联系起来的,倒还没有败漏,因此这个皇子一直还算安全。汉献帝以他聪明伶俐准备立他为太子,却一直没有得到曹操的认可。
等将赵王刘赦接到徐州城,程玉一见到这个孩子也非常喜欢,——其实他自己身上的孩子气也不比刘赦小多少。于是又将原来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当然这样的会议暂时还不适合郭嘉参加,因而这里能来的不过是一些程玉的心腹。
“虽然这次太史将军未能将圣上救出来,能夺下许昌却也是大功一件。可只要圣上还在曹操控制之下,恐怕很快就会借着圣上的名义讨伐我们,这样实在被动,我想请大家来看看有什么办法。”
陈登早在接到程玉命令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猜的出他的想法来,知道了,自然就样帮腔,于是首先站出来说:“主公,曹贼横行不过是借天子之名,如今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他欺上瞒下,矫旨横行,又有天子的密诏为证,我看不如我们尊天子为太上皇,另立赵王为天子,先除曹操根基再兴兵讨伐。”
徐庶一听,微微沉吟了一下,对程玉说:“主公,我看此事略有不妥……”
“徐军师,哪里有什么地方不妥了?”还没等徐庶说完,管亥首先跳出来说话,“别说是另立天子,以主公现在的实力,就算是划地称王,甚至干脆称帝天下又有谁敢说一个不字?”
他这话一说出,连程玉都觉得是有一天夸张,要说称帝实在是不可能的,现在天下还靠着汉帝的名义来置衡,如果自己称帝的话,恐怕也会象袁术一样遭到天下的围攻吧?不过要是此时称王,恐怕还有点可能。突然间程玉醒悟过来,自己的思路都被管亥带骗了,于是轻咳一声说:“不要乱说。还请军师明示。”
徐庶缓缓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主公献帝虽然在曹操的控制之下,可是毕竟名义上是天子,如果我们妄行废立之事,在天下人眼中又与董卓何异?怕到时反而让形势更加险恶。”
“难道我们就继续任由曹操假借天子之名来对付我们吗?”程玉问道。
“非也,虽然我们不可另立新君,但仍可继续将天子的诏书散发四方,揭露曹操胁迫天子,所有政令皆非天子本心,然后请赵王监国,以绝奸臣弄权之路,我想天下之人接受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其实这个计划和程玉所设计的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名义上稍有一点不同,自然和程玉没有什么冲突。程玉仔细想了想,确实这样做的把握要大一点,毕竟废立天子是一件很让人忌讳的事情。
程玉又环顾了一下四周,看看大家的反映,不过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对程玉的事业有所帮助,自然没有人提什么反对意见。但徐庶自己又提出了一点异议对程玉说:“虽然如此,可是还有一点欠缺的就是我们拥护赵王还是缺乏一点号召力,如果有几个名臣能够起来支持的话,恐怕影响会更大一点。”
“哈哈哈哈。”陈登一笑:“说起来还真的有一个人很适合。主公,我们这次夺下许昌,还救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孔太傅。”
一听这个,程玉连话题都忘记了:“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你是说我大哥被你们救出来了吗?”
“正是,那天曹军撤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孔大人,想来是忘记了,另外许昌城里还有不少官员因为种种缘故,没有被曹操带走。”
“真是天可怜我兄弟!”
其实不是天可怜他,而是荀彧可怜孔融,虽然他和孔融的政见不同,但彼此都知道对方是真心为了这个汉朝的人。知道如果带他一起走,曹丞相定然会迁怒于他,因此特别没有去找孔融,当然这些就不是程玉等人知道的了。至于其他的官员,则纯粹是由于种种原因来不及带走的。
听了这个消息,徐庶松了一口气说:“如果孔太傅肯出来联合官员主持大局就好办的很多。”
听说大哥的消息让程玉多少有点激动,也有点自责,他在进攻许昌的时候竟然把这个大哥完全的抛在了脑后,如今一经提醒,惭愧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他向众人表示请孔融出面的事情就交由他来完成。
但徐庶又一次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公,虽然现在四方还算安定,但毕竟许昌是我军和曹操争夺的地方,如果发生什么危险,连救援都来不及,何况这里还有许多事情等待主公的决断,我看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将道理说给孔太傅听,他应该会同意的,如果不成主公再亲自前去也不迟。”
程玉虽然很想亲自去见见大哥,但这么久以来自己一直处处和徐庶作对,这样下去,恐怕真的要将徐庶气跑了,在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就全听徐庶的也无妨,因此也就点头同意。
最后定下由陈登再回到许昌去请孔融出山,当然他还有其他任务,比如说将太史慈替换回来。陈登也真的不负所托,果然将孔融请了出来,而且将其他滞留在许昌的文武都“请”到了徐州,说“请”也不是很绝对,还有一些简直是绑架来的,太史慈也跟着这只人马一起回到了徐州。
当程玉听说孔融太史慈回到了徐州,亲自迎接出了城外数里。终于,已经可以看到远方而来的队伍,程玉不由的更紧催战马。等能看见孔融面容的时候,程玉的心中不由一酸,现在的孔融已经没有自己刚见时候的意气风发,脸上消瘦了很多,也黑了很多,而与之相反的是头发却有些灰白,距离上次相见的时间也没有多久,看来他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程玉的马和孔融太史慈两人还有几步的时候,就已经跳了下来,紧跑了两步,跪倒在大哥的马前:“大哥,您终于又回来了。”
孔融看着程玉的眼神中有些迷离,不知道是欣慰,还是其他的什么,但也下马扶助了程玉,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程玉的肩头重重的按了一把。
等回到徐州城以后,所有的官员都出来迎接孔融,毕竟他是一品大员,在这个城里除了皇子赵王,就数他的官职最高。挨到了没有外人的时候,孔融的面色突然一沉,对程玉说:“程大将军,听说您把我找到这里来是为了拥立赵王的事情?您不是也想做下一个曹操吧?”
听到孔融又用了敬称,程玉知道孔融又认真起来,但是他问的问题实在尖锐,程玉一时间也不知怎么回答。
孔融看着他的脸色变化,略略闭了一下眼,然后对程玉说:“程将军,我反对曹操,正是由于他一直不尊重天子,我更不会容忍另一个人在我的帮助下把天子变成傀儡,只要有我在一天,这种情况就决不能让他发生。”语气越到后来越强烈。
“大哥……”程玉还想解释。
孔融却打断了他:“你不需要解释什么,如果你真的是拥护汉室,我可以帮你,但如果你也只是想借汉室的名义,我是绝对不会帮你的。你要想清楚,只要你拥立赵王监政,就必须真正的将权利交还给赵王。”
听到大哥的话越来越坚决,程玉也有点不知所措,虽然自己的野心不是很重,但要自己去做一个即将消亡事物的保护人,多少让他的心里难以接受。更何况如果自己今天接受了这个条件,又如何能保证未来的日子里,这个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小朝廷又不会被人利用来对付自己呢?
最后程玉咬了咬牙,走一步算一步吧,反正这个朝廷也没有什么实力,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反对自己,自己也有把握对付他,何况如果是孔融当政的话,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就对自己有什么害处吧?就当是自己欠了孔融那么多,以这个作为补偿吧。于是他对孔融说:“大哥说的话,小弟一定会听。我请赵王来监政,就是希望你们这些朝廷的忠义之士来管理国家,而不是让大权落在曹操的手上。”
一边说这话,程玉一边还骂自己违心,如果自己真的不行的话,恐怕宁愿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也不愿汉室真的复兴,毕竟一个王朝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就已经算是死亡了。
孔融听到这样的回答,他多少也是有点意外的,他和程玉说这番话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也不对程玉抱多大幻想,却没有想到程玉竟然真的答应了这个条件。不过既然程玉都答应,他就更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