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这是诸葛亮的亮相之战,他自然也不能掉以轻心,于是布置了周密的计划。首先,麻痹徐州军的注意,表面上迟迟不到达预计战场,却在暗地里派遣关羽带领人马潜伏至安丰城下,奇袭安丰,又故意放求救的士兵逃到光州始故等地,调动张辽魏延的人马,在半路截杀。虽然张辽治军有方能遇袭而不乱,可毕竟是中了对方的计,只能撤兵始故,到了城下方才发现已经换了荆州的旗号,张辽进退无距,无奈下只有撤兵回到淮南。
又过了不久,魏延带领残兵败将也撤了回来,他所统领的光州一部人马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而镇守安丰的纪灵终于没有回来,他在关羽攻城之时,不备之下,被关羽斩杀。
集合败兵以后,张辽又欲带兵复仇,他哪里知道刘备军在得到诸葛亮以后已经如脱胎换骨一般,反而又中了诸葛亮的计策,连淮南等地也全部丢失,最后又一次困守寿春。
程玉得到这样的消息,只能哀叹老天对自己的不公,为什么诸葛亮早不出来晚不出来,正赶上自己与曹操准备决战,一定是个早有预谋的事情,他却不想自己能有今天已经得到老天多少的眷顾。
不过程玉现在已经无心在出兵,只能老老实实坐下来与手下众人好好的商量一下。
众人听说刘备袭取了淮南,都大感惊讶,一直以来刘备与自己的争斗都是自己这一方占据上风,想不到刘备竟然突然间有了这样可怕的实力。
当徐庶听说诸葛亮已经保了刘备,脸色更是沉重,对程玉说:“主公,如果真的是孔明出山帮助刘备的话,恐怕对方就已经不可小视了。孔明尚在幼年的时候与臣交往颇厚,每论天下大事,常有不及之感。如今多年未见,虽音信不通,但料想其近年定又有所学,恐怕其才智以远在臣之上。”
在座的众人这几年都看到了徐庶算无遗策,威风八面的表现,如今对一个初出山林的毛头小伙子竟然如此推崇畏惧,不知孔明究竟强到什么样的地步。
不过在座却也有比较不服气的,只听刘备身边的庞统说:“徐军师不必妄自菲薄,我与孔明自幼相交,倒也没有感觉他有多聪明,虽然比我强一点,却也不多。近年我在主公身边受益甚多,犹感远不如军师您,料想孔明就算有进步,又能强到什么地方去。”
说实话,程玉听到这话,对诸葛亮更担心了,庞统平日自负才智,除了自己和徐庶以外,还没有见他服过谁,而且他对自己不过是敬畏,对徐庶不过是感激。但他却可以说出孔明比自己强的话,可见孔明在他的心目中确实是个比较强的对手了。
但现在讨论孔明历不厉害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还不如好好想想下一步的对策,于是他将话题拉了回来:“却不知各位对如今的情势有什么样的看法。”
徐庶也觉得自己如此夸赞一个敌人似有不妥,于是首先说:“无论孔明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对刘备都不应掉以轻心,淮南之地接近我青徐之根本,文远将军新败,恐难阻挡荆襄人马,主公应对刘备早加防范,多派兵马支援文远将军,以免动摇我军的根基。”
陈宫却是对此不以为然,他虽然一直与徐庶很少冲突,但也有政见不和的时候,这次他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元直此言是否过于高看刘备?刘备军虽然侥幸取得了胜利,但不过是乘我大军都在北方,而又加以偷袭而已。为了他而劳师动众,错失眼前的良机,让人心有不甘,我想文远文武兼备,又有寿春坚城,抵挡刘备之流,也非什么难事,况且又有江东孙将军的帮助。眼下我们最大的敌人还是曹操。毕竟曹操纵横北方多年,虽然经许昌一败,但实力犹存,如今更抢在我们之前进入了并州,如果将主力南进,又用什么来与曹操争夺并州。恐怕让曹操恢复过来的威胁要比刘备更大!”
两个人的见解并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他们都对各自认为的首要敌人有着很深的了解,因此有什么意见偏差是件正常的事情。大家根据自己对两人的熟悉程度,也各有支持的对象,又一次出现了两种想法都很正确,让人难以决断的状况。
审配突发奇想,问徐庶和庞统两人:“徐军师,庞主簿,既然二位与诸葛亮交厚,能否以书信说以厉害,劝说他弃刘备而归降主公呢?”
徐庶苦笑着摇摇头,然后说:“以我和孔明的交往来看,孔明心怀奇志又秉性固执。主公很早就想见见他,我也曾经给他捎过数封书信,希望他能来徐州,但却都如泥牛入海,料想他也不会一封都没有看到,恐怕他是别有志向而不愿来徐州任职。听说他的兄长诸葛瑾深受孙将军重用,他却不肯前往投奔哥哥,却加入了与孙家对立的刘表方,看来这只能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有怎么能说的动。——不过审先生此言倒可以一试,等我回去就给他写信,希望这次他可以不再固执,听一回劝告。”
庞统边听边点头,看来他对诸葛亮的看法与徐庶基本上一致。
突然程玉想起在一边冷眼旁观的郭嘉,想他这么半天不会没有什么想法,大概是因为又涉及到曹操所以缄口不言,不过问问如何对付刘备,这不算违背誓言吧?
于是程玉对郭嘉问道:“奉孝不知对刘备之事如何看待,又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解除刘备之患呢?”
其实郭嘉的心中早就想通了如何对付刘备,他不象徐庶庞统当局者迷,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他自然可以很轻易的看出刘备的弱点,但如果如此做了,岂不是帮助程玉决定去与曹操主公作对?最后斗争了半天,郭嘉还是决定遵守诺言,毕竟自己没有说过不帮程玉对付其他人,于是将这条计说了出来。
他的心里却没有感觉到,其实他心中替程玉思考已经开始比为曹操思考的要多很多了。
其实有时候难题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所有人都会觉得太简单。郭嘉的计策就是如此,他对程玉说:“大司马,其实我们也不必在刘备的事情上费太多手脚,荆州的旧将多对刘备心存怀疑,连刘表也受到这种想法的左右,不然就不会两路兵都失败以后才派刘备打前阵,我们只需要派细作在荆州全境散布刘备欲夺取淮南自立门户的消息即可。荆州的众将定会在刘表面前攻击刘备,别说刘表不信任他,就算刘表相信刘备也架不住这么多的人说坏话。”
“我猜刘表到时会命刘备回到守地,而由自己的心腹接管刘备的战果。如果刘备听命的话,不管他手下人有多厉害,都已经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了。如果他拒命,恐怕他们自己就先内斗起来。到时候刘备绝了外援,而淮南之地又久受大司马恩泽,他就变成一株无本之木,任君砍伐了。”
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郭嘉心头的压力竟然奇迹般的消失。然后他又对程玉继续说:“如果大司马信的过我的话,我愿请命为大司马消除这一后患。”
其实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是远离曹操与程玉的战场,让自己眼不见心不烦。
程玉自然也知道他的意思,不过难得郭嘉都已经主动要求领兵出征了,这不是更进一步了吗?于是点头赞许说:“奉孝之言有理,如果奉孝愿意为我解难,乃是我的幸运啊。”
众人大多是才识卓绝的人,刚才是被已经混乱的徐庶搞偏了思路,如今仔细一想,确实就如此简单,对郭嘉的冷静不由刮目相看。
最后的方案就按照郭嘉的建议决定下来,程玉多郭嘉自然没有什么怀疑,一般才华越高的人就越守信用,特别是关系到他们自己名声大事的。但在助手方面,程玉还是比较头痛的,赵云与刘备他们的关系太好,到时候容易束手束脚,太史慈是自己的哥哥,而且在位列三公,让他去做郭嘉的副将无法说出口,管亥在史实中是死在刘备军之手,纪灵已经没有逃脱命运了,管亥这样的重要武将就更要小心了。
最后程玉终于找到两个比较安全而且本事比较大的人,他命高览张郃两人随郭嘉南下住张辽一臂之力,并且又从徐州汝南抽调了少量兵马来协助郭嘉的支援行动。
程玉对张辽的安危十分在意,而郭嘉又想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两人自然一拍即和,没有两天,郭嘉就带领兵马开赴淮南。
不过就在这两天之内,又有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消息传来。
其实这个消息只和程玉一个人有关,而且要从标准的分类来看,应该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原来这个消息的来源却是貂禅,那天散帐以后,程玉正在自己的帐中规划下一步的行动,却突然有徐州的使者快马到来,让程玉紧张了好一阵,如果现在徐州再出点问题,可就真是让他焦头烂额了。
但他一看到使者,竟然是自己府中的家人,他们来又能送什么样的消息呢?程玉有一点疑惑,程玉一直没有娶正室,他府中的事情现在由貂禅做主,这封信就是貂禅传来的,程玉一看,脸色说不出的难看。
此时无瑕正在帐中,她与程玉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又有女孩子通用的好奇心,也悄悄的凑过来看,等她读完上面的内容,真是不知道怎么说程玉好。
貂禅的通篇都是恭贺程玉做了爸爸。——虽然程玉一直很想做个好男人,但毕竟在这样一个花花世界里能守身如玉只能是童话,他在某些貂禅不方便的时候,也会打打野食换换口味,不过没有想到一直小心之下,竟然也会“幸运中奖”,而且生了个儿子。
其实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计划生育,如果按照古代的惯例,你生了孩子搞不好政府要奖励你呢,但其实程玉心中一直有一点心病,——他希望等自己有了正妻以后再考虑要孩子,让自己的长子就是嫡子。既然都已经决定不回去了,在这个年代要是说按照现在自己的状况不称王称帝的话,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既然已经作好了有野心的准备,程玉可不想史册上记载着由于自己的儿子争权,王朝二世而灭,自然嫡兼长子是还算最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以后会出现的夺嫡之争。如今,这个意外的长子让自己该如何面对?
程玉烦闷的一转身,想走一走,却正好与在身后的无瑕四目相交,万分尴尬,不知道该和自己心爱的女人说些什么才好。
无瑕倒是一点没有生气的感觉,这个年代出个私生子之类的事情太平常了,她也还没有考虑过将来会有什么后宫争宠,子嗣夺嫡之类的问题。于是促狭的一笑,对自己的心上人说:“恭喜你做父亲啊。”
关心则乱,现在的程玉人又变的笨笨的,会错了心上人的意思,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失望生气的成分在里面,喃喃的说:“其实我也没有想到过会这样,我本来想和你要第一个孩子的。”
无瑕突然间听到这样的话,脸上飞红,忙低下头躲到了一边,神情倒是十分可爱,可惜程玉没有时间去注意这些,只能为他自己的问题头痛。
这样的问题后悔也没有用,他需要好好的理清一下头绪,也许放开还算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他也就不再去思考这些,只是回信请貂禅先照顾她们母子,等自己回去以后再决定怎么处理吧。
程玉先放下心中一切麻烦的事情全力备战曹操,而郭嘉已经带领军队向淮南行去。
军马虽然还在路上走走歇歇,但间谍却早已经到达了荆州,刘备要割据淮南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遍荆州。
当伊籍得到这个消息可是震撼不小,他虽然潜意识比较倾向刘备,却不愿意将刘备想成会有这种想法的人,于是马上写密信将这里的流言转告了刘备。
荆州兵已经进攻寿春月余,张辽自从吃了诸葛亮一个暴亏以后,已经决定了坚守待援的方针,任诸葛亮千般妙计,也是无可奈何。
张辽在驻扎淮南的时间里,不但治军有方,百姓也深为爱戴,几乎把张辽当成了自己人,刘备马此次到达这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百姓对刘备军的事情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别说帮助,还没有捣乱就是很给刘备面子的事情了。
一段时间下来,刘备的粮草已经略有不足,只好先放缓攻击,等待荆州方面的支援,伊籍的书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到达了刘备的手中。
此时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已经建立了威信,事无巨细都有他一手掌握。刘备看过书信,皱着眉头将信转交给了孔明,问到:“军师,荆州突然出现这样的流言,是什么人散布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仔细看了一下伊籍的书信,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结果,回答说:“主公,我想这个消息恐怕自徐州来。我刚刚得到消息说徐州的程玉派郭嘉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