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这下曹彰可没有躲开,被利箭直插后心,当场倒在马背之上,连压制多时的鲜血,也终于吐了出来,昏迷当场。
且喜他跨下马已经略为受惊,没有管背上的主人,径直跑了下去,魏延追了一程,距离却在曹军士兵的干扰下越来越远。
虽然不能将曹彰的首级取回,不过既然已经射中了曹彰,想必不死也是重伤,也不必非和他纠缠下去,干脆就放弃了追赶,专心的在敌营内破坏。
就算不知道曹彰营中是囤积粮草的地方,尽凭程军自己到处放火,给曹军照成的损失也不小。而很多曹军在营内被往来冲突的骑兵击杀或者重伤,更有甚者于熟睡中就被烈火带走了生命。
这边火光冲天早就惊动了南面的李典等人,他们可是知道粮草就存放在曹彰的军营,见此情景以为敌军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是一次有目的的行动,忙带领兵马前去救援。
等他们杀到曹彰的南门,突然有个偏将眼尖,对几人喊道:“那个不是二公子的马吗?”
果然曹彰的马就散放在营门边,离它不远,围了一群曹兵。李典见此情景,知道事情有所不妙,赶过去一看,果然曹彰正趴在地上,身边围着一群不知所措的士兵。
李典一见曹彰的伤口,真真的吓了一跳,因为没有盔甲,羽箭也不知道没进肉里几分,整个后背的衣服都已经被鲜血染红,别是已经不行了吧?
当把曹彰扶起来一看,李典的心提的更高,曹彰面色蜡黄,嘴角正在不停的流血。忙吩咐手下人将他先抬回自己的营寨,马上找人治疗。
虽然赵云魏延两个人不知道曹彰军营中屯放曹军粮草的事情,但四下放火又有什么区别,大部分的粮草在火焰中化为灰烬,无数的曹兵刚刚出离营帐就被徐州军击杀,甚至有人发现的晚,被活活的烧死在帐篷中。
有了李典等人的支援,也不能很快的稳定形势,徐州军虽然兵不满千,但都是骑兵,在营中来去如风,一触既走,不与曹军硬拼,就算曹军数倍于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而每当有落单的曹军被碰到,就只有死路一条。
李典见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传令下去,命士兵集结起来,压缩徐州军的活动空间,北面的韩浩也带领兵马赶到,两面夹击之下,终于将形势稳定下来。
赵魏两人已经在营中会合,见到四面的敌军已经逐渐控制了环境,交换一下意见,目的已经达到,干脆撤兵回城。曹军见敌人退去,也没有时间追赶,忙着抢救剩下的粮草,其实就算他们追也不会有马跑的快。
不过此时就算抢救,也没有多少粮草给他们留下来,毕竟粮草都是干燥的东西,稍微有一点火星,就会将一片都引燃,这一场偷袭,曹军囤积的粮草损失掉一大半,士兵也有数千人的死伤。而徐州军不过损失寥寥数十人而已。
清点过损失之后,李典乐进都有点承受不住,一夜的战斗而已,夏侯敦曹彰两员主将都受了重伤,士兵粮草都有重大损失,军心已经涣散,再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两人一商议,干脆向曹丕请示撤兵回去。
曹丕本在军事上并非所长,如今引为支柱的夏侯敦又身受重伤,自然以大家的意见为主,于是一面派人向曹操报信,一面下令撤军。
终于曹军放弃了对魏郡的围困,由李典亲自断后,开始向西撤退。城内的赵云得知曹军退走,尚想追杀一程,但一见曹军后队的军容,也只有放弃这个想法,其实说来也是李典不想再节外生枝,不然很可能又有什么埋伏与反埋伏,追袭与反追袭的事情发生。
魏郡之围一解,冀州震动,附近郡县的袁军降将更是开始动摇,有心改换门庭。赵云确定敌军以后远离之后,开始四下骚扰,连曹军的夏侯敦部都败在了他的手上,地方上的军队又哪里有信心抵抗,反应快的不过是闭门迎敌,反应慢的就被一鼓而下,或者举城投降。
不过十数日的功夫,魏郡附近的县城已经大半落入了程玉的手中,赵云这一路奇兵也招降纳叛实力大增,曹军的冀州据点整个陷入了混乱之中。
我因为宿醉有些头痛,但很快曹操就比现在的我要头痛很多。他从来没有想过南面的形势会发展到这个程度,自己本希望可以凭借南面的胜利给程玉军一点压力,但没有想到这个压力竟然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果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当初一定会先彻底消灭敌人的骚扰部队再北上的。
但现在需要的不是后悔而是补救,曹操正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军兵进来报告贾诩荀攸求见,曹操知道这两个人一来,必是对自己有所指教,忙说了个“请”字。
一见两人的面,曹操也不管什么礼仪,迎下帅俺,拉住两个人的手说:“两位先生快帮我想个办法。”
贾诩一向阴冷沉静,对曹操说:“却不知道主公想的是进是退呢?”
曹操愣了一下,但既然贾诩问了,他也没有隐瞒,说:“我当然是要进了。”
“那么主公要往何处去呢?”
曹操更是奇怪,怎么自己问计,贾诩反而盘问起自己来了?但他对贾诩十分重视,于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按照我的想法,我应该去夺回魏郡。”他知道后面还要问,干脆将答案全说出来:“可以留一员上将在这里抵挡徐州军,本相亲自带领兵马南下,只要打通魏郡一线,这危局就解开了。”
贾诩反驳道:“主公,如果程玉不在这里与您对峙,您又要怎么办呢?西面的赵国,东面的清河都已经落入徐州军的手中,如果主公贸然南下,敌军如果求稳,可帅军东行,绕过广平郡,邀击主公于魏郡城下。”
顿了一顿,用更严重的语气说:“如果敌军再走西线,先截断退往壶关的道路,再于我军背后发起攻击,那主公这数万人马就要全数损失在冀州了。”
曹操听完身上也出了一身冷汗,忙对贾诩说:“那么如果我分兵防守这几个地方呢?”
贾诩摇了摇头:“主公,我军与敌军相比,兵力上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如果分兵,不过是徒然给敌人各各击破的机会,于大局无益。”
曹操的心这回彻底凉下来了,对他们两个人说:“难道此役已经注定了我的失败?”
一边的荀攸也说话了:“非也,主公,此时论成败尚早,关键看您有没有断腕的决心。”
曹操是何等聪明的人,荀攸这一提醒,马上明白他说的意思:“你是说,要我放弃冀州?”
“如今广平已经是我们在冀州保有的最后一块土地,三面受到敌军的包围,只有西面还是一个险要的壶关口,如果被敌军扼守住,那么我们这数万兵马进退无距,即使能够强行突围,损伤也定然惨重,不如修养军力,等待时机。”
虽然曹操有点不甘心,但两个人都这么劝他,让他不得不冷静的考虑一下,确实现在他的形势十分尴尬,如果不能尽快的做出反映,怕是全军覆没的可能也十分大。
经过一夜的思考,最后曹操还是忍痛做出了十分不甘心的决定,撤军回并州。
贾诩又为曹操定下了阻挡敌军的策略,大军这才缓缓撤离。
当程玉听说魏郡的夏侯敦部败绩,就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做准备,不过他也知道,往往撤退的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很多古代战役的胜负,都是在进退之间分出的,自己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忙派探马四下打探。
果然有探子回来报告说北面山中隐隐有旌旗炊烟隐藏,怕是埋伏了不少敌人,程玉一听,不由露出了笑容,曹军果然不甘心就此撤退,还想再搬一句,这种调兵夺城的把戏,自己不知用多少回了,又怎么能轻易的上当呢。反正自己的目标也不是全歼敌军,干脆等曹军主力走的稍微远一点,就将这一小股敌人吃掉,看看曹操会不会心痛。
他既然已经打下了这样的主意,命令三军只是备战,却不出发。不过等了数日,却不见曹军有什么动静,程玉的心中渐渐有些觉得不对劲。此时不止是他,身边的徐庶更是发觉不妙,忙求见程玉,请他派一只人马去将山中的敌人驱赶出来。
于是,程玉派太史慈亲自带领人马去剿灭敌军,但事实证明,程玉果然中了敌人的计策,等太史慈到了山中士兵所指的地方一看,满山遍野不过漫插旌旗,隔一段距离有一片烧过的灰烬,却是一个敌人也没有。
听到二哥回来向自己报告,程玉只能长叹一声,不过是这样一个虚兵之计,就让自己错失了痛击曹军的机会。再派人马下去打探,敌军却早已经快到壶关了。只能大兵出发,为曹操送行了事。
曹操经此一役,虽然没有伤到元气,但短时间以内已经无暇东顾,只能死守壶关。程玉虽然击败敌军,同样不想这么早就与曹操战略决战,也乐得班师回徐州,修养生息。
军马行至魏郡,赵云领魏延胡班沮鹄等到城外迎接,让程玉等人让到城内。等程玉一见到魏郡的城池,不得不赞叹魏郡之战的惨烈。整个城池的城墙到处都有破损烧焦的痕迹,四处的民居也有很多被拆毁用于城防,如此的艰苦却没有百姓发起叛乱之类的事情,可能也多靠沮家在此地的威望,但为了感谢本地的百姓,程玉还是下令出钱帮助百姓重修房屋,并免此地一年赋税。
当地的百姓听说这个消息,都感恩不已,对百姓来说,房屋既然能帮助重盖就算拆了也没有关系,至于一年赋税,就纯粹是大人的恩赐了,都对程玉交口称颂。
到了城内临时的议事厅,赵云不敢再上座,先将程玉请到了居中坐下,然后为程玉介绍几个人。程玉对胡班沮鹄大加赞扬,当场加封胡班为奋武校尉,随军听用,加封沮鹄为中郎将,随沮授镇守河北。
不过到了魏延这里,程玉却多少有些为难,魏延本是来河北领罪来得,虽然也立下了大功,但有过不罚难以服众,最后决定将魏延功过相抵,继续发还郭嘉手下听令,不过程玉还是在众人面前表示了对郭嘉的建议也就是他的决心:“以后告诉郭先生,将在外,君命又所不受,前方的事情,他尽可自专,以后但凡有违反军纪的,可任意处置,免得送到这里来给我留下一个治军不严的名声。”
其实他这么说自然没有怪罪郭嘉的意思,只是想魏延等人表达一下郭嘉的权威。
安排过这里的事情以后,程玉又在魏郡修养了数日,然后兵马起程回到徐州。
其实他不在的时候,徐州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当年所颁布的政令早就已经受到百姓的认可,虽然屡次有官员进言说要恢复汉朝旧制,但都被孔融等人压了下来,一来二去,这些事情已经没有人再想的起。
听说大将军班师回朝,赵王殿下也突然间有了雅兴要亲自出城迎接,任凭孔融等人如何阻拦,他是已经打定了主意,无奈之下,孔融只得派人通知程玉,并亲自准备赵王出城迎接的礼仪。
程玉听到这个消息多少也有点受宠若惊,这几年自己一直征战在外,竟然还能受到赵王如此的重视,其实这都是他选派这些伴读少年的功劳,这段时间的潜移默化,已经在赵王的心中形成了一个英雄大将军的形象,如今这个英雄凯旋归来,又怎么能不亲自去迎接呢?
等到程玉真正归来的时候,迎接的场面比想象的还要热闹,城中的商贾百姓听说程玉的大军归来,也都自发的出城迎接,加上各种官员以及维持秩序的士兵,人流直排到十里长亭。
远远的见到程玉的军马到来,最前面的赵王和百官由路边的草亭之内出来,亲自在大路之上迎接,程玉的战马到达近前,见赵王果然恭敬的迎候在路上,慌忙下马行礼,行过君臣大礼之后,赵王在前,文武百官在后,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徐州城行去。一路上,路两边的欢呼声不断,在百姓的心目中,程玉现在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虽然程玉觉得和这些官员贵族在一起很有迷失自我的感觉,但这是封建年代,该有的应酬还是有的。在酒席上,孔融为程玉介绍“朝廷”里新任命的官员,果然是“物以类聚”,弥横已经在孔融的推荐下入朝为官,现在作为御史中丞,既然是孔融当政,其他人自然不敢说什么。
程玉对这个人的印象很一般,觉得他为人太狂傲了点,不过作为御史,他的臭嘴正好可以发挥所长,尽情的批评。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比较吸引程玉注意了,原来,新任命的官员里还真有比较难得的人物,陈群不知从什么地方被孔融翻了出来。说起来程玉在青州的时候也曾经寻访过陈群,不过却一直无缘相见,他可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