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路
程玉探手握住她正在为自己揉肩的手,对她说:“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我只是想找一个能去长沙劝降刘琦的说客而已,但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这不是什么很麻烦的事情,你不用为我担心。”
无瑕本就是随口问问,希望为程玉分担一下忧愁,如今就又随口说了一句:“不知道荆州的降将能不能去做呢?”
程玉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也顿有所悟,但感觉无瑕似乎有所指,于是问道:“难道你知道有哪个降将可以去做这件事情吗?”
“前几日我在营中闲逛,发觉降将中有一人谈吐文雅,语带珠玑,又像您一样都是些什么治国的大道理,似乎是个不错的人才。”
“喔?”程玉有点奇怪,难道有什么荆襄名士正混在自己军中吗?却不知是什么人,于是问道:“那你知道他叫什么吗?”
“好象别人叫他伊先生吧。”
原来是他,果然是个合适的人选,史载又一次伊籍到吴国出使,孙权问伊籍说:“你侍奉无道昏君辛苦吗?”伊籍回答说:“不过是一跪一拜而已,有什么辛苦可言呢。”机锋敏捷,让孙权也为叹服。似乎是个能言善辩的人,据说与刘琦的关系又相当融洽,如果他肯作为使者的话,想必能说服刘琦投降。
于是程玉派人去请伊籍来,却没有想到使者回来报告说伊籍一路劳顿生了病,不能过来。程玉不知伊籍病情如何,忙亲自去看望。
不过等他看到伊籍的时候,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原来此时的伊籍正在与几个亲信聊天。
突然间见到程玉,伊籍也多少有些尴尬,他认为程玉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想见自己,他对程玉的看法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让手下人找了个借口回绝程玉,没有想到自己的新主公竟然会亲自来看望自己。
虽然程玉心中有点不满,但想想伊籍的为人,自己是作为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来到荆州的,伊籍会有什么抵触也就难表奇怪。
既然伊籍没有事情,还是先说正事吧。但程玉多少有些火,干脆用了一个辩论式的开局:“请问伊先生,为政者为一己之私而让百姓流离失所是对还是错呢?”
伊籍心上虽然惭愧,可嘴上去不愿失了荆州的脸面,于是说:“为政者应心怀天下万民,以仁指暴,却不知道程司马现在是否还再为政?”
程玉听伊籍竟然反言相讥,心中更是生气,但冷静和风度还是要保持的,顺着伊籍的话就势说了下去:“仁者,心怀天下大同,我自从做了朝廷的官,就时刻在想如何扫除割据,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先生身为有智之士,应以百姓为念,却如何能只顾一人的名声,罔顾苍生祸福,不为百姓出力,任天下糜烂而沾沾自喜于我曾经为我的主公做过忠臣呢?”
一句话说的伊籍的脸色顿时通红,半晌才喃喃说:“司马所言极是,您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尽管说,我百死不辞。”
程玉见伊籍对自己的态度已经改观,这才对伊籍说正题:“虽然我也厌恶战争,但割据势力没有扫除,就不会有真正的安定,现在虽然荆州已经重归朝廷的管辖,但刘公子却在长沙不肯听从朝廷的命令,我知道先生与他的私交甚好,希望您可以去说服他归降朝廷,免得动起兵来让其辖下的百姓受苦。至于他个人的方面,你尽可以告诉他,只要他不再与朝廷作对,朝廷不会忘记他们父子曾经为百姓做的贡献,一定可以让他安乐富足的过完这一世。”
伊籍想也不想马上答应:“大公子宅心仁厚,如果能对他说明道理,他自然会归降的,既然大司马让我去做,我准备一下马上就可以动身。”
程玉对他人品还是非常信任的,勉励他一番以后命令手下人,伊籍有什么需要的话,尽可能的满足他,然后告辞回去,静等伊籍的好消息。
刘琦知道徐州军就屯兵城外,紧张的不得了,虽然自己有必死的决心,但只要能多活一段时间,谁又会反对呢?突然间有个士兵进来报告说城外有荆州伊籍求见他,刘琦马上命令:“快将伊先生请进城来。”
身边的刘磐告戒他说:“大哥,荆州已经归降程玉多日,徐州军现在就驻扎在城外,恐怕伊籍是个奸细,不应当让他进城,就算让他进来也不须如此的客气啊。”
刘琦摆手止住兄弟的话:“贤弟,你是常年在外,不清楚机伯的为人,机伯正直而又聪慧,与我的私交甚好,这些年要不是他在父亲的面前替我说好话又时常为我开脱,恐怕我早就被父亲废除继承人的身份了,如今又怎么能与你坐在这里呢?”
“就算他真的从徐州军营来,也必然是有见教于我,而不会是奸细,我反而觉得没有能出去迎接他,是我的失礼了。”
刘磐对刘琦的话,自然是十分信任,见他如此推崇伊籍,就不在多说,只是陪刘琦在这里等待。
不大的工夫,伊籍已经在几个士兵的陪同下到了厅外,刘琦听到外面的声音,呼的站了起来,亲自迎接出去。
还没有出门,已经迎面看到伊籍。伊籍见到刘琦在这里,毕竟是多年的朋友,一揖到地:“大公子,终于又看到您了,当日听说江夏兵败的消息,让我为您担心了好久,如今见到您安然无恙我就放心了。”
刘琦也弯腰扶住伊籍的双臂,将他扶起说:“我也以为再也见不到机伯,如今能又见到您的面,就算死也无憾了,来快请到厅上,我们好好叙一叙别情。”边说边微弓着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人一边客气一边一起来到厅上。
虽然伊籍和刘磐不是很熟,但毕竟都是素识,相互客气了一番,分宾主坐下,这里的主人已经变成了刘琦。
虽然这里是长沙,但韩玄此时还没有被任命为长沙太守,这里的太守不过是刘表手下的人,因为两位都是公子,才让真正的主事者变成了刘琦,他反而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在自己的府中闲居。
都客气过以后,刘琦也十分好奇于伊籍来这里的原因于是问道:“机伯先生一直都在荆州,不知道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我听人说二弟已经在蔡瑁的怂恿下投降了程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您又如何来到这里的?”
伊籍已经觉得自己做的是光明磊落的事情,对刘琦也就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于是将荆州刘表病死,蔡瑁等人矫命立刘琮为主,以及刘琮后来投降程玉的事情说了一遍。
刘琦听到父亲病亡的时候,也是悲痛了一阵,后来听到蔡瑁立自己的兄弟为荆州新主,却没有什么太大的表示,虽然自己有些不齿蔡瑁,但毕竟刘琮还是自己的兄弟,对他还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感。
说来说去,伊籍终于说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上:“如今我随程司马的军马来到城外,受他的命令,特来向大公子说明利害,希望大公子能够归降大司马。”
正文 第二十七章:东莱之乱
刘磐刚才听伊籍一直称程玉为大司马,就十分不爽,如今见他竟然直接说出劝降的来意,勃然大怒,从身边抽出配剑,戢指伊籍骂道:“好你个匹夫伊籍,亏大哥对你如此推崇信任,想不到你还真是个奸细,我先杀了你。”
刘琦虽然听伊籍是来劝降自己的,心中隐隐有些失落,但他还是很尊重伊籍,忙拉住刘磐的手说:“兄弟,你这是干什么,不管机伯是来干什么的,他都是我的朋友,何况你连话都没有听人家说完,你急什么?”
伊籍虽然见到刘磐一副要吃人的表情,却是面不更色,等刘磐在刘琦的好说歹说下,终于回到座位上以后,才不慌不忙的对刘琦说:“大公子,我们多年的君臣,有些话说出来请你不要在意,现在荆州真正在您控制下的地方不过是长沙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您所有的兵力也不过是老主当时给您的几千兵马,加上前面败仗的损失,恐怕也剩余不了多少了,而且您的手下也没有可用的将材,比起当年的袁绍,定然是大大不如。而程玉这次举倾国之兵,手下能征惯战的将士无数,可以说这场仗还没有打就已经注定了结果。您又何必再坚持下去呢?我知道您心存仁慈,又怎么会看着百姓遭遇兵戈之灾,还是投降吧,据我看来,程玉并非是奸诈凶恶之徒,他也答应过说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为了长沙的百姓,我看您就先将个人的荣辱放下,我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百姓来求您了。”
听到这话,刘琦感觉口中有种苦涩的感觉,确实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些人连给敌人填牙缝都不够,自己还在坚持,不过是无路可退的结果罢了,可是程玉真的能放过自己吗?
伊籍看出了刘琦眼中的疑虑,对他说:“大公子,我的话您应该是相信的吧,根据我的观察,程玉绝对是个可以信任的人,既然他已经答应了您,就不会再有什么意外,现在您投降,不但可以在程玉那里留下一条后路,而且百姓和军士们也都会感激您,不是比硬抗下去,兵败身辱要强上很多吗?”
刘琦的脸色变换不定,最后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对伊籍说:“既然是机伯这么说的话,那么好吧,我愿意出降,请您回去转告程玉吧。”
“非也,大公子,现在您想投降的话,就不要等他的军马来了,我想如果您自己亲自到他营中请降,应该是更好一点。”
刘磐下面连忙反对:“大哥,不可以,到了他的地盘上就真的什么都要听他的了!”
刘琦苦笑一下:“难道现在我的命运就由我自己掌握了吗?好吧,机伯,我听您的,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越快越好。”
刘磐见大哥既然已经都铁了心,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但一再表示要和他一起去,死也要死在一起。
此时在军营中的程玉倒是一点也不着急了,刘琦的人应该是比较软弱的,何况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和自己抗衡的本钱,在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应该不会非和自己死拼的,因而他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好好休息一下。
果然,伊籍出去不过是一日的工夫,军士就回来报告说他已经带着刘琦刘磐回来了。
本想将几个人请进营来,但传令兵还没有走出营帐,又被程玉叫了回来,既然刘琦都已经投降了,自己就给他一点面子吧,何况还有黄忠在呢。因此程玉虽然没有大合众将,却也带着身边几员护卫和亲随迎接了出来。
刘琦等人正在外面等候程玉的传唤,虽然伊籍一再保证,可他的心里面说起来还是有点忐忑,没有想到程玉竟然亲自迎接了出来,这可让刘琦受宠若惊,慌忙跪倒行礼。
对于已经投降的人,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程玉还是很有礼貌的,亲手将刘琦搀扶起来,又开解了一番,然后一行人才进入营中。
等大家进到营内以后,刘琦将代表长沙权利的兵符印信交给了程玉,程玉为几个人准备了盛大的宴会,虽然没有看到黄忠的身影,但对肯归降自己的人,都是要加以优抚的,何况上回在战场上看刘磐的武艺还是不错的,能为自己所用起码要比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人要强很多吧。
在这样的气氛下,刘琦也终于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包袱,盘桓了一夜以后,他随程玉的大军出发,一起回到了长沙城下,见到主将亲自来叫门,那些守卫的小兵还有什么犹疑,随着城门大开,长沙城也成为程玉的领地。
进了长沙的第一件事情,程玉就是要去看望黄忠,毕竟刘磐已经投降,自己和黄忠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对立的关系,如果不把握这个机会反而让别人占了便宜的话,那可是谁都对不起了。
为了保障说服工作的顺利进行,程玉特别请刘磐与自己一起去,好在刘磐是个比较简单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嫉妒之类的想法,当自己投降以后,反而希望黄忠能够得到程玉的重视,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黄忠这些天都在养伤,知道徐州军马已经到了城下,希望自己可以能帮的上刘磐,听到敲门声,不知是何人,在卧室内坐起,喊了一声:“请进。”
猛抬头见程玉与刘磐一前一后走了进来,黄忠伸手探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还没有热怎么就看到幻觉了?他这几天深居简出,又怎么会知道伊籍来劝降的事情,等看到刘磐对程玉恭敬的样子,他总算想明白刘磐是已经投降了。
程玉见黄忠在那里发愣,干脆自己先打招呼吧:“黄将军近来可好,可是把我想死了。”
刘磐也是根本不知道黄忠上次被擒的事情,听到程玉竟然这么心平气和的主动和黄忠打招呼,也有点转不过来。
黄忠不知道程玉的话是讽刺还是真心,只是把头歪向一边,程玉知他有所误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