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星
个天才了。想到这,谈新权接着说:“其实,棋力不是最重要的,棋品才是关键,棋品,如人品啊。”
看着谈新权的表情,蓝煜星知道他还没说完,静等他说下去。
谈新权问:“工作的时候,没大跟领导下过棋打过牌吧!”
“是,我刚参加工作,和领导的接触不多。”蓝煜星说了一半的实话,在S市,谈新权已经是和他正面交流过的最高的领导了。
“在机关工作,领导打牌下棋,不凑手了,拉身边的工作人员上来是很正常的。告诉你一个规则,和领导在一起打牌下棋,要注意两点。”
“谢谢谈叔叔指点,哪两点啊?”谈新权愿意说,蓝煜星也想听,便适时捧哏。
“第一,你不可有太强的上下级观念。工作归工作,玩归玩,如果你总觉得对方是领导,玩起来缩手缩脚,那做领导的会觉得很无趣,还有的人因为想巴结领导,明明自己实力强,偏要故意相让,其实这是对领导的不尊重,人家一旦看出来,会怀疑你的人品;当然,也有些做领导的不能够自知自明,感觉自己真的干什么都天下第一,被捧得晕晕乎乎,甚至会因此喜欢你,但是,你是得不偿失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同事会把你当成马屁精的。”
蓝煜星受益非浅,老实说,工作这么多年,他凭的都是自己的能力和悟性,何曾受过这样亲近的指点,便追问道:“那第二点呢?”
“第二点是不可有太强的胜负观。玩就是玩,又不是比赛,别把输赢过分地放在心上,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也是不对的,显得太小气,没有肚量。以前我碰见过这样的事。一个领导没事找个部下陪他下棋,这人好这一口,胜负心很重。下着下着,走错了一步,便说,悔一把吧,下属不让;领导又说,让我悔一把吧,还是不让;最后说,悔一把!还是不让,这人当时就气得把棋枰给掀了,大家不欢而散。你想想,领导也是人,领导也爱面子,他第一次说,是随意的、下意识的,不让他悔,他又要求了一遍,已经是恳求了;可这个下属太倔,领导最后只能用命令的口气,到这里,做下属的已经很失败了;可他还是不开窍,不欢而散就是自然的了。说到底,第一次不答应无所谓,大家是平等的;第二次是不给他面子,第三次就是不尊重的他权威。最后大家都不开心,其实,不就是一盘棋吗?何苦来。”
一番话说的蓝煜星暗自心惊,原来,谈新权和自己下棋,根本不是玩这么简单,他是通过这个来考察自己的人品棋品和修养,怪不得要给自己一个抽车的机会。
这时,谈新权又说:“不过,小蓝啊,从今天的这盘棋来看,你表现不错啊,胜不骄,败不馁,以你的年龄,有这份悟性,算是难得的了。”
“谢谢谈叔叔夸奖,主要是谈叔叔棋下得好,我一门心思下棋,没想别的。”
“嗯,那也不错了。”谈新权对蓝煜星评价算高的了,这让蓝煜星长出了一口气。
谈新权还没完:“咱们再说下一个话题,喝酒。”这让蓝煜星又是一惊,今天到他家来,共计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下棋,还有一件就是喝酒,这喝酒里面肯定也大有文章啊。
“你以后在机关工作,酒场也是避免不了的。棋品如人品,这酒品也如人品。酒是个好东西,可以增进感情,融洽交流;酒又不是好东西,酒能乱性,酒后很容易暴露出人的缺点。你的酒量不大,今天喝个半斤基本上已经是你的极限了,这时候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当然你的表现不错,自我控制能力很强……”说到这里,谈新权又给了蓝煜星一个肯定的评价,让蓝煜星放心不少,看来,自己今天的表现是基本成功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啊。不少人平时看起来还不错,但几杯酒下肚,问题就出来了,胆子也大了,话也多了,平时不敢说的这时候敢说了,平时不敢做的,喝完酒也敢做了。在机关工作,个人的涵养非常重要,所谓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特别是你,还是个刚入门的办事员,在单位,除了业务上的事领导要问你,其它的场合没你说话的地方,要少说多做,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说到这里,谈新权已经不是在聊天,而是谆谆教诲了。
“关于喝酒,其实,在机关里做事,酒量不大虽然无伤大雅,但总是一个欠缺,需要你顶上去的时候你顶不上去,也是很麻烦的。今天,我也给你说一说我的体会。”
“嗯。”蓝煜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
“你以后难免要陪领导出入一些场合,这就需要你把握住火候,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该喝,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要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蓝煜星问了一句。
“呵呵,这个词我用得过了一些,总体来说就是这么个意思。一个宴会,刚开始的时候,是礼仪性的,是领导表现的场合,和你没什么关系,你只要不失礼,应付过去就行了。真正需要你表现的是后面的阶段。咱们中国人酒风不太好,喝酒都希望对方多喝,而且喜欢抓住对方的主要领导,这个时候,你不能让你的领导孤立无援,必须挺身而出。到这个时候,无论你怎么喝,只要不出丑,甚至是出丑了不让桌上的人知道,领导对你只会欣赏不会怪罪。因为,你陪对方多喝,就是减轻他的负担和压力,如果你周旋得当,甚至可以反守为攻,领导会觉得很有面子的。”
说到这里,谈新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满意地放在了桌子上。他膝下无子,只有晶晶这么一个女儿,性格却并不适合在仕途上加以培养,不过,女儿找的这个男朋友不错,是块好材料,基本上挑不出什么毛病,好好调教一下,前途应该是有的;品性也不错,把女儿交给他,谈新权比较放心。
~第四章 良师~
谈新权和蓝煜星二人聊得甚是投机,话题也越说越是深入。这时,谈新权起身说:“小蓝啊,第一次来,我也给你个见面礼。”长者赐,不敢辞,这个道理蓝煜星还是懂的,任由谈新权走进书房,等他回来以后,却看到他手上拿着一本书,书上包了牛皮纸的封皮,显得甚是爱惜。
蓝煜星起身,双手接过,打开一看,却是一本《徐光启传》。
“徐光启你知道吗?”谈新权问道。
“知道。中学课本历史上就学过,徐光启曾经翻译过《几何原本》,是最早把西方数学引进中国的人。”
“还有呢?”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蓝煜星坦率地承认。
“那这本书你就可以好好看看。”蓝煜星翻开看了一下,书已经很陈旧,很普通的印刷版本,不足为奇,却被划了很多横线,有些地方还有批注,看得出来,谈新权看书是很用心思的。
“这本书我很喜欢,徐光启我也很佩服,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徐光启吧。徐光启是上海人,不过,那时候上海还只是一个县,属南直隶松江府。世人对徐光启的了解,多是因为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在科学上,徐光启涉猎的范围很广,精通西方数学、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非常突出。正像你所说的,他是最早把欧洲数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和《勾股义》等;在天文历法方面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奠定了近300年历法基础。军事学方面徐光启也不含糊,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问》、《选练百字括》、《选练条格》等。不过,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的还是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著有《屯盐疏》、《种竹图说》、《宜垦令》、《农政全书》等,以《农政全书》影响最大,全书60卷,分农本、田制、水利、蚕桑、牧养、荒政等12门类,引用历代著作300多种,是科学的重要文献,刻印后不久就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农业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光启是一个世界级的大科学家。”
听了谈新权的介绍,蓝煜星暗自佩服,五十多岁的人,记忆力还是这么好,说起来如数家珍啊。
“但是”,谈新权说到这里,却是话锋一转:“徐光启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科学家那么简单啊,他也是一个很成功的政治家。”他是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中的进士,字子先,号玄扈,明思宗崇祯五年做到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兼文渊阁大学士。你知道明朝的时候,大学士相当于什么官吗?”
“明朝的大学士基本上就是文官之首了。”对这一点,蓝煜星还是知道的。
“不错!”谈新权点了点头,“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一职,避免皇权旁落,不过,这样一来,全国军政大权就集于皇帝一人,皇帝的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所以,他又设了殿阁,殿阁的组成人员就是大学士了,作为顾问,但是,这时候的大学士只是高参并无实权;到了明成祖的时候,阁臣渐参与机务,协理朝政,慢慢的就形成了内阁制度。再往后来,徐光启任大学士的时候,内阁的权力已经很大了,几乎相当于丞相。而且,徐光启还任礼部尚书,这是一个负责全国典礼、教育、科举的官,也算是权倾朝野了。”
听了谈新权的介绍,蓝煜星有所感触,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人的成功无非是做生意,做学问,做官,学问做得好的人就不能做官,官做得好的人就不能做学问,徐光启在做学问上的成就整个明朝可以与之相比的屈指可数,没想到从政也是这么成功。蓝煜星又想到,当初谈新权在河西村的时候,自己画图纸,兴水利,办工厂, 这老头不会是以徐光启自居吧。
“其实,刚才我对你说的都不是重点,我想告诉你的是徐光启的一些特质。徐光启很聪明,做秀才的时候他就南北游逛,在广东遇到了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一聊起来,十分融洽,徐光启开始知道了天主教是怎么回事。这年他34岁,对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宗教精神早已沉浸很深,否则,他后来也考不上进士。但是,他并没有把刚刚听说的西方宗教当作西洋镜一笑了之,也不仅仅作为一种域外知识在哪篇著作中记述一下而已,而是很深入地思考起来。他并不想放弃科举和仕途,4年后赴北京应试,路过南京时认识了欧洲传教士利玛窦,询问人生真谛。以后又与另一位传教士罗如望交给,并接受他的洗礼,成了一名天主教的教徒;洗礼后第二年,徐光启考上了进士,成了翰林院庶吉士,这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来说已跨进了一道很荣耀的门坎,可以安安心心做个京官了。但徐光启还是不安心,老是去找当时正在北京的利玛窦,探讨的话题已远远超出宗教,天文、历法、数学、兵器、军事、经济、水利,无所不及。其中,他对数学兴趣最大,穿着翰林院的官服,痴痴迷迷地投入了精密的西方数学思维。不久,他居然与利玛窦一起译出了一大套《几何原本》,付诸刊行。当时还是明万历年间,离鸦片战争230多年。”
这个徐光启真够复杂的,蓝煜星暗想。
“徐光启最显著的特质是善于处世,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左右逢源,不断受到皇帝重用。《几何原本》刊行20年后,他做了礼部侍郎,不久又成了礼部尚书。获得了那么大的官职,他就正儿八经地宣扬天主教,提倡西方科学文明,延聘重用欧籍人士。徐光启死后,崇祯皇帝还“辍朝一日”,以示哀悼,灵柩运回上海安葬。可以这么说,徐光启至死都是中西文化的一种奇异组合。他死后由朝廷追封加溢,而他的墓前又有教会立的拉丁文碑铭。我送你这本书,是想让你好好揣摩徐光启这个人,他开通、好学、随和、机灵,传统文化也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也敢把西方那些很陌生的新知识、新文明吸纳进来。与他同期的官隶,和他对比最鲜明的是袁崇焕,一心保家卫国,最后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杀死他的,恰恰是他所忠于的朝庭。能够明哲保身,又能够建功立业,这是真正的聪明人啊。为官者,学学徐光启,没有坏处。”
对谈新权的话,蓝煜星是有保留地接受的,他说得很有道理,所谓金过钢则易折;玉过硬则易碎,自己以前的确是有些锋芒毕露了,以至于招惹了那个灾星的绰号,被人悬赏暗杀,如果不是有此奇遇,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还差点连累了小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珍惜现在这种来之不易的机会才是,以后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