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
比如以前在东乡时,傅三江最大爱好就是蹲在街头巷尾,用他锐利目光欣赏大姑娘小媳妇的姿容,而现在,傅三江更多是将目光落在她们金银饰品上。
一个普通人打劫或许需要仔细策划安排准备,对于江湖中人,就没那么多罗嗦,伸手就行了。
屠杀官兵如割草的傅三江更方便了,他不认为武昌府的衙役捕快们会给他造成什么麻烦。某种意义上说,傅三江内心渴望遇见马头镇杨理宋虎那样的人物。
一千年武林世家的传统光辉,是一高耸入云端难以轻易愈越的高墙!它阻止了傅三江单纯为钱使用武功抢劫的念头。
以行侠仗义为主,顺带解决一下个人危机,显然是不违背大原则下的有益变通,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有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吗?有欺男霸女鱼肉乡民的豪门世家吗?有横行霸道草结人命的贪官污吏吗?
不怕他们势力有多大!后台有多硬!武功有多高明!只要他们罪行确无疑,傅三江就可以惩罚他们,当然,他们收敛的钱财不能少。
堂堂一个武昌府,这样的人物怎么会少?
关键在于去哪儿找他们,傅三江脑海里慢慢有了一个对整个武昌城上层人物都存在致命危险的想法。
以柳林范马头颜家为例子,傅三江认定,但凡为富不仁者,多半追求气势排场,府宅一定够大够奢华。先找出武昌府最大最华丽的府宅来,再打听一下他们主人的品性,选个目标下手!不,不,行侠仗义,劫富济贫!
傅三江想得很远,甚至为了表示行为是真正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他准备一动手,没一千两银绝不罢手,其中一小部分拿出支付衣食住行和樊悦治病费用,大多数用来接济贫穷人。
想到就干,傅三江雷厉风行,在武昌城大街小巷转悠。
啊!
武昌有钱人真多,没一个时辰,傅三江找到了十几个目标,如何选择,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想着心事,傅三江脚步难免有些随意浮动。
“啪啪!”
几声清脆的马鞭,一骑似飞一般在街道上疾奔。
比飞骑在武昌大道肆意疾奔,更让人惊讶的是,街两边商贩用惊人的速度收好他们原本乱摆乱放的货物。
身子一个侧旋,傅三江让开铁定会被飞骑撞开的位置,回头看是什么人。
一映入眼帘,傅三江恍然大悟。
锦衣卫的校尉,难怪如此!
与特务机构三厂相比锦衣卫不仅在京城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地方上也有强大实力。单纯以力量分析,锦衣卫所拥有力量几十倍于三厂。不过,江湖中人提起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时,往往称为三厂一卫,锦衣卫排在了最后。道理简单的很,分散在天下的锦衣卫们从来是相互争斗制约抗衡拆台对立打斗,根本没有形成过整体的力量。就算今日号称拥有锦衣卫大半实力的统领宋扬虎,实质上所控制锦衣卫在京城都达不到三分之一。
与三厂针对江湖势力各级官员地方豪雄而行动的宗旨,锦衣卫更多是在地方上飞扬跋扈敲诈勒索蛮横霸道,它们的职能集中体现在维护加强官府对百姓的盘剥欺压掠夺上。
因此,虽然三厂荼毒天下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大多数黎民百姓却对三厂不太反感,毕竟冲到四邻八舍里抓人的除了衙役捕快,就是锦衣卫。当然士子乡绅眼里,三厂就如洪水猛兽般可怕。
“中官吃人不吐渣,锦衣灭门不见血!”这二句流传已久的民谣直指出了天下百姓最痛恨的人物。
中官又称黄门,一般指皇帝特派到繁华之地要害之所担任监督巡视的太监。倚仗皇帝宠信,阉人们利用手中权势将所在之地无不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生理上有缺陷的阉人们对待黎民百姓几乎根本没有将他们看作人的概念,一味得施展残暴手段镇压屠杀。天下大恶,首推中官!
不像中官们可以捞一把就走,锦衣卫要长久留在地方上,故手段温和的多。只是,根深地固的锦衣卫无孔不入,很少有商贾富户能逃出他们盘剥搜刮的魔掌。同时,由于锦衣卫负有维护地方稳定保护官员镇压百姓骚动职责,在老百姓眼里,锦衣卫就是一个老虎嘴,挨上了碰上了,多半就性命不保了。
在相互倾辄争斗中,中官一直处在上风位置,道理无非是他们有直奏皇上的权力。四川贾阎王贾森尤为突出,他一手遮天,垄断蜀地所有军政大权,让锦衣卫沦为了他的走狗。贾王治下的蜀中百姓被他敲骨吸髓到处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地步,小规模的骚乱大规模的暴动从未间断过。
贾阎王是一个特例,他曾是皇帝最宠信的太监,深韵皇帝的爱好,且为人手段残忍凶狠,被派到四川后极力搜罗各种奇珍异宝并美女寡妇取悦于皇帝,并大为培植个人势力,隐有取代已死的西厂主事王常,成为新的“四大阉”之一的趋势。
比较普遍的中官们和锦衣卫面和心不和的合作,中官有中央权势,锦衣卫有地方优势,双方大多数情况下合作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至于对黎民百姓,将是怎样的毁灭性灾难,中官锦衣卫才管不了那么多。
对于黎民百姓眼里灾难的化身三厂一卫中官们,出身于武林世家的傅三江从不放在眼里。
对付三厂一卫最好的办法,一向以温和多礼和气著称的范白衣如此说,找个没人处,咔嚓!
做了个抹脖子动作后,范白衣意犹未尽说,有多少杀多少,就当杀鸡好了。
锦衣卫的飞骑耀武扬威疾奔过来,前路如同被清道一般。
突然,一个肮脏的小乞丐不顾一切猛扑向滚到路中间的一个桔子上。
“危险!”
两边百姓大叫。
小乞丐发现了危机,躲闪不及,蜷成一团,想从马蹄中逃生。
锦衣卫飞骑狞笑的神情让围观者无不知道他将下毒手。
以敏锐观察力,傅三江见锦衣卫飞骑微调了马的步伐,让原本会错过的马蹄,将正踏在小乞丐身上。
一名镖师模样的壮汉,身体极灵活得扑出,拎住小乞丐衣领一拉一甩。
小乞丐被他从路中间甩到了路边。
“啪”
锦衣卫飞骑极为不悦,在疾奔的马上一鞭恶狠狠朝镖师打过来。
镖师刚挺起身子,无力闪避。
受镖师义举感动,傅三江身体向前一扑,结结实实替他挡一鞭。
“啪!”
锦衣卫飞骑打完一鞭后,马不停蹄,扬长而去。
哇!
奇重无比的鞭劲,差一点震散护体的“和怒真煞”,伤到了内脏,傅三江惊讶,这就是他挨,换了傅搏群傅击浪,恐怕这一鞭都得受伤,至于镖师性命定成忧。锦衣卫飞骑是下了毒手,成心要人命啊。
有些后悔,傅三江觉得早知是这样,就不挨这一鞭,直接将他从马上踢下来,宰了!
~第五十三章杀人劫财~
“这位兄弟,多谢救命之恩!”镖师转过来,非常诚恳说。
“客气了!”傅三江笑了一下。
“兄弟伤…”镖师转过来看傅三江伤势如何,他不禁怔住了,哪里有伤,连衣服都没破。
“没事,这家伙看来是没吃饱!”傅三江无意纠缠在这一问题,快走两步,上前察看小乞丐情况。
小乞丐一点事情没有,正剥桔子在吃。
走四方的镖师立刻断定傅三江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别人不清楚,他可完全感觉到了锦衣卫武昌三恶兽狮刀龚全和那一鞭充满了劲气。一个镖师,这点眼力也没有的话,趁早改行。
“这位兄弟,大恩不言谢。”镖师诚意说:“别的不敢不多说,还望兄弟赏个脸,让我做个东道,上醉太白喝二杯。”
找不出什么理由拒绝,况且肚子里实有点饥饿。傅三江正愁午餐没着落,不假思索点点头。
镖师兴奋了,带傅三江去醉太白楼喝酒。
走了五步,傅三江知道他是个健谈之人。
走了十步,傅三江又知道他是个豪爽侠义之人。
镖师姓卓名向东,山东沧州人,自幼好武艺,家贫拜不到师父,东拼西凑学了一点拳脚功夫,因为长得高大不失灵活,再加上动手起来凶悍不要命,所以在当地闯出些小名气。
仰慕传说中的侠客行为,卓向东爱打抱不平,很快就得罪了当地权贵,对他加以迫害。
放了他娘的一把火,烧了那权贵的半边宅子,卓向东开始在各地流浪。
讲到放火时,卓向东咽了一口口水,吞下一些话。
放火必杀人,傅三江估计他只怕没少杀人。
卓向东后来遇到一个江湖高手(傅三江估计柳林范随便都能拉出来的水平),看见他人善良侠义,传了他两手武功。
苦练觉得有所成的卓向东成功将自己从趟子手提拔到镖师地步。
普通镖师的地位让卓向东很是满意,略有不足的是,他在镖局里无法接触到江湖中传奇般的高人侠客。
醉太白楼是一个高档酒楼,卓向东为了请救命恩人很舍己,一餐要吃到他五分之一的收入。当然,有机会和救命的高手一起,钱算他娘什么东西!
年近三十的卓向东依然孤身,可能他对武功和酒的兴趣远超过了女人,或许是他命中的女神未出现的缘故。
镖局管吃管住报酬不低,卓向东仍身无余财,一半吃喝掉了,一半随手接济穷人了。
和卓向东在一起,任谁都不会郁闷,心情无法不开朗。
连喝了二杯,酒量不大的傅三江随便编了个身世敷衍卓向东。
江三出身于浙东沿海富裕渔村,本名江强,排行第三。因为靠海而居,屡受海盗倭寇骚扰,故柳林范曾在他们村子里传授过武艺。十二年前,父亲和两位兄长在海上捕鱼,遇见柳林范与海匪作战,他们奋不顾身上前援助,因而战死。柳林范为此,特接他去柳林堡居住并传授武功,因他不爱习武不愿做江胡人,且限于天赋骨骼武艺难有所成,柳林范家传授了他一门特别内功心法,易学易练,就是没什么作用,只能抗击打,但对他足够了。前几年,他就悄悄离开柳林范,一是不想寄人篱下;二是想四方走走看看。
一半的亲身经历一半的薛思故事,卓向东听得感慨万分,击碗而叹。
原来编故事如此容易,傅三江飘飘然想,这个个人出身故事简直无懈可击,除非去柳林范调查,否则无法找出破绽。
柳林范八荒傅沿海传艺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
每每海上与倭寇海匪战斗,只要附近有渔民,八荒傅柳林范都会获得他们不同程度支援帮助,其中直接加入战斗的并不少。
为帮助支援八荒傅柳林范而牺牲的渔民,都受到了两家最大程度的照顾,将他们遗孤亲人直接收入八荒柳林,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这些人极大多数都成了八荒傅柳林范的中坚骨干力量,且融入了八荒柳林血脉之中。自然,薛思一类人虽不多,却有一部分,特别是柳林范。
醉太白楼的酒菜都是一流的,卓向东和傅三江俩人几杯酒些许菜下肚,惺惺相惜的意思出来了。
两个武林中的人话题绝离不开武功。
卓向东有意无意狂侃了些江湖传闻,大多数早传得面目全非的丽水江和洛阳花会上的一些消息。
傅三江只觉好笑,怎么这些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几乎挨不上一点边呢!
卓向东试探性提出了几个很浅的武学问题。
八荒傅的武功经过数百年实战锤炼,已非常讲究实用有效。纵使象傅三江这种不成才的弟子,亦接受了最严格的单兵训练搏杀,并被驱赶上战场进行实战验收,反正大海上有的是小股匪盗,尽可以拿来练兵。
若是论怎么和傅搏群范依林比武决斗,傅三江可能讲不出什么来,但要教导卓向东这样水桶里才垫了点水的人,恐怕仓云道长都不一定比得过傅三江。
为了避免这个江字房晚辈一上阵就被倭寇轻松宰了,八荒傅众长老可没少花时间训练傅三江。问题糟在,傅三江对逃命之学甚有兴趣,以强凌弱对付小股海匪,表现亦不差,可就是不上心不努力不争气甘于平庸!以至于众爷爷暴打之后,仍无法解气。傅三江真愚蠢到无法习武,他们反不会如此了。
人总是好为人师的,傅三江觉得他那半桶子水也没什么保留的,对卓向东问题逐一详细解释,并用很多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和说明。
杂七杂八学了部分八荒傅武功的傅三江,厮杀中从不在乎什么招式,往往是本能反应加快速动作,再多点就是部分实战经验。这些恰恰和卓向东类似,他掌握的武功招式套路都有限,与对手对阵,靠的就是以勇敢精神贴身搏斗,用玩命斗志震撼对手,以强健身体拼垮对手!一般面对稍懂武功的人多半会奏效,普通武林门派弟子偶尔也能拼个两败俱伤,要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