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我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宛城未来

曹操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自责当中。

当吕布离开小沛出现在汝南地区的时候,他和谋士们就整夜不睡,在作战指挥室里讨论着对吕布的作战策略,一步一步推演着战局的变化。

他预料着吕布到达宛城会和张绣进行一场惨烈的攻城之战,他预料着摇摇欲坠的宛城会向他求援,他的大军会趁机打垮吕布损失惨重的军队,将宛城收入囊中。

他错了,错了这么多,几乎没有一件事和他预想的一样。

假如他不是趁春季来临的时候,在兖州各地开展屯田运动,假如他不是让大军参与了许都的军屯行动,假如他带大军提前一步兵临宛城,假如夏侯敦不是难么笨,可以让吕布的军队受多点损失,那么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

张绣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暗地里接受了他逼献帝下的任命诏书,也表示一定要将吕布拖在宛城,等待他的大军到达时,彻底将吕布消灭。

可吕布到了宛城,未曾交战,张绣已经献城投降。他知道的时候气的将前夜喝的排骨汤一口气都吐了出来。

他这些天食不下咽,睡不安寝,脑中乱糟糟的,一片混乱。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究竟他错在了哪里?为什么形势会发展成这样?

大错已经铸成,无法挽回,曹操将自己关在会议室里,独自呆了整整一天。

从会议室出来以后,曹操的脸上已经没有了任何颓废的神色,他神采飞扬,傲气逼人。

他马上召集军中的将领谋士,直接下达了整军集合,火速进军宛城的命令。

一定要趁吕布刚刚入主宛城,羽翼未丰之时予以扑杀。

紧接着他作了一连串的安排。

给袁术下诏书,让他派兵过新野攻宛城。

给刘表下诏书,要他安分守己,不要没事派什么援兵,以免自取灭亡。

派使者去给张绣送诏书,分化张绣和吕布的关系。

经过三天的整军,大军开拔,直入宛城境内。

只怪宛城离着许都太近,我们收到曹操进军的消息,曹操的大军已近逼近宛城三百里以内。

这时守城士兵报告,城外有一支代表汉廷的使者队伍要入城。

汉廷对我来说也就是历史上的一个名词,对我没有任何的约束力。

可对当时割据的各方势力来说,汉廷是一种象征。

他们名义上还属于汉廷的下属,归汉廷领导。

不管他们怎么样的互相争斗,他们的身份还是汉廷的官员。

听不听朝廷的话那是另一回事,反正他们谁也不会打出反叛汉廷的旗号来。

朝廷来人了,于情于理我应该应付一下。

让士兵将朝廷的使者领到城守府,我和张绣代表宛城的领导层进行接见。

来人是一个太监,也就是宦官,皇帝的跟班。

这家伙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一双三角眼还斜斜的瞅着,走路还一颤一颤的飘着,怎么看怎么别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家伙将手里的诏书一展,尖声细气的来了这么一句。

想是他那双斜眼有点近视,进来以后都没看见我们两人在干嘛,念了一句晃了晃脑袋准备接着念,|Qī+shū+ωǎng|这才发现我们两人正坐在椅子上悠哉悠哉的喝着茶,叼都没叼他一下。

“你们,你们怎么不下跪接旨?”他拉了个破公鸡似的嗓子喊道。

张绣有些坐不住了,看着我想说些什么。

我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我们自顾自的品着茶,都没有吭声。

这家伙急了,跑上前来,用手指着我的鼻子,急切的喘着:“你们,你们敢蔑视皇权……”

呼的一下,我推开椅子站了起来,全身内气外放,瞪着眼睛看着他。

扑通,吓的这家伙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浑身颤啊颤的一阵哆嗦。

“回去告诉曹操,三岁小孩玩的伎俩,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我这有处花园百花齐放,水草优美,欢迎他来下葬。卫兵,马上让他给我滚蛋,别湿了裤子,弄脏了我的地面。”

卫兵趁这家伙没尿裤子以前,拎着就给拖了出去。

我捡起掉在地上的诏书。

张绣走上前来:“将军,这样恐怕不太好吧?”

我拍拍他的肩,把手里看都没看的诏书交给他,说道:“放心,他是给曹操办事的,皇帝那边不会怪我们的。”

皇帝?一个小毛孩子,手无缚鸡之力,我认识他是谁啊?

我得潜移默化的教导跟前这些死心眼,这天下是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不是那皇帝小儿说了算。

张绣把诏书打开从头到尾细细的看了一遍。

无非是用来分化我们关系的,我都不用看。

“曹操雄才大略,野心不小,他视天下英雄为无物,肆意操控朝廷,代天子发号施令,欲让各方势力臣服。归顺他,我们自身或可幸免,可我们手下这些儿郎都将成为他手中的工具,血染沙场,横尸荒野。今天我们同舟共济抵抗他,为的就是宛城这近十万将士的未来,让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服着张绣,同时我也在说服着自己。

曹操是个好战分子,一生戎马,历经大大小小上千仗。虽然他最终只统一了北方,可他至死都在教导他的子侄,一定要统一天下。

正因为他这种四处发动战争,不断吞并弱小,战胜强敌的做法,令中原地区一直处在战乱当中,数百万的平民流离失所,数十万的战士死在了战场之上。

假如没有了曹操,三国将会怎样?

起码有刘表这样注重治下人民生活质量的领导者,可以保证人民可以自由安乐的过完一生。

三国没有少了曹操,现在又多了一个我。

我能改变些什么,现在还不知道。

眼下我实实在在的要为宛城的将士百姓寻找一个新的未来。

我不是曹操,我不会让将士死在没有意义的争斗当中,我会让他们找到希望,找到生存在乱世中的希望。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破敌良策

张绣听完了我的一番话,也看完了诏书。

哦?我好奇的望着他,这怎么还有一份?

啊?还有这么一回事?我更加好奇了,我示意他继续。

“这是一份任命我为宛城太守的诏书,要我在宛城拖住将军的部队。”

“那这一份呢?”我指着刚刚送来的那一份。

“任命我永镇宛城,后代可以世袭宛城太守之职,只要我献上将军的人头,可以领万户侯,封朝廷二品镇武将军。”张绣又说道。

我一咋舌,世袭太守,厉害啊,宛城不就成了张家的私人领地了。

曹操还是不明白张绣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回想起来,我还是一阵的心惊。

假如我不是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合作的态度,只要一开战,那我在三国也就混到头了。

假如张绣不是象历史上一样,珍惜他手下弟兄的生命,那我一样悲惨。

曹操以己之心度别人之腹,他又一次错了。

不是所有人都看重荣华富贵,看重高官厚禄,不是所有人在强权面前选择顺服。

我不是,张绣也不是。

想让天下所有人安乐的不是只有曹操,能统一天下,给中华大地带来和平的也不是只有曹操。

历史已经改变,我们一起努力会创造一个更好的三国时代。

我和张绣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从心底我们都传递着一种信任。

一瞬间我们心底有了必胜的信念,这次曹操必败。

我和张绣分开,各自集合自己的军队,准备迎接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

这场即将来临的战争,是我带军从小沛离开以后,面临的最大的一场战争。

也是我来到三国以后面临的最大难题。

这种需要正面决战的大型战役,很难再投机取巧,很难再有所保留,不作出牺牲根本就别想取胜,何况我们还处在弱势的一方。

我和高顺,张辽,陈宫坐在军营大帐中,探讨着对敌的方案。

“历来守城,不战为上,出兵为中,守城为下。这次曹操有备而来,志在必得,想要说服他撤兵无异于异想天开。能威胁到他的袁绍正忙于和公孙瓒的决战,无力顾及其他。袁术刚刚和刘备经过一场大战,还在整军修养。且我军夺了他的汝南,跟他结下了仇怨,要说服他进攻不弱于他的曹操,也是难比登天。所以这不战已经是无法实现。”我开始依据情报对整个形势作个简单的分析,这情报的来源就是已经渐渐成型的情报营。

陈宫的办事效率那是没话说。我带着军队一路转移,少有停留,在这样艰难的形势下,陈宫还是把我交给他的任务完成了大半。除了云南和海南那偏远的地方没有传回信息,中华上下都有情报传回。

我接着说道:“我们只有出兵迎战了。刘表不会轻易的派出援军,想要打赢这场战争,我们还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你们有什么迎战的策略,说出来,看看是否可行。”

到打仗,我是个完完全全的新手,汝南夺城那是未见刀兵,纯粹以势压人,火烧博望也是我借了孔明先生的智慧结晶,才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我只能借重高顺这样的沙场老将来坐镇指挥,依靠陈宫这样的计战大师来出谋划策,依靠张辽这样的勇猛先锋来破阵杀敌,这也是我最初组建三叉戟核心的本意。

坐镇指挥我会晕头转向,出谋划策我会神经崩溃,破阵杀敌我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主公放心,我军现在士气高昂,且武器装备一应俱全,正面对战,我们未必就输给曹操。”

高顺老实,习惯在战场上跟人比拳头,谁硬就谁胜。

“破敌上策还是烧其军粮,杀其主将,攻其必救,我们还得从曹操的弱点下手。”

陈宫深明曹操的性格习惯,依此来定策极其有胜算。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我们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且兖州会战期间,曹操已经吃够了军师计谋的苦头,此次前来当是小心万分,怕是计谋难成啊。”

张辽不无担心的说着。

我接着他们的话说道:“用计是必然的,我们势弱,和曹操硬拼不起,只是这如何定计我们得考虑周全了。”

使计当有几个要点,一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二是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三是一击必杀,直接决定胜负。

能保证这几项,那么这个计策就是完美的计策。

我示意陈宫来继续发言。

“曹操为人喜欢用计,常断人粮草,所以打他粮草的主意比较难。他必是虚实不定,让我们难以找到他囤粮之处,更会在暗中派重兵守护。”

陈宫缓了一下继续说:“曹操本人颇具武勇,身边也是死士成堆,战场之上通常是武将环聚,高手簇拥,想要将他秒杀难如登天。”

顿了一下陈宫又说:“此次曹操前来,大军准备完善,将士养精蓄锐多时,又是从许都短途而来,士气正旺,精力正足,难寻弱点。”

“说来说去,他都没有弱点,那我们还定什么计,直接出去打好了。”高顺着急了。

我笑着示意高顺别急,军师的话还没说完呢。

“曹军本身没有弱点,纰漏,那么我们就给他们打出弱点来,造出纰漏来。他们现在是铁板一块,我们就给他打成筛子,拆成碎块。”陈宫狠狠的说出这番话来。

对呀,吕布的军队可不是好欺负的,要来惹我就先掂量掂量,是不是够秤。

“曹操已经错过了消灭我军的最好时机,这次他是赌气而来,气不顺,打仗也不会太顺。况且宛城是我们的地盘,我们想在哪跟他决战都行,占尽地利之便。我们这次不打的他满地找牙,也得让他灰溜溜的滚回许都去。”我豪情万丈的对他们说道。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迎战曹军

十万人那是什么概念?站在一起,黑压压的能占满方圆十里。

行军过处,驱逐平民,遍立岗哨,预防我军绕道抄其后路。

我带着制定完成的作战计划书,来到张绣正在整军的大营。

和我一起到达张绣军营的还有被我软禁多时,已经消磨了锐气,一个个如同乖宝宝一样的原军队将领。

这帮家伙按我原来的意思,不能杀就赶到蒙古那边去放羊,让他们一辈子都回不来。

可陈宫总说做人要厚道,人家曾经立过军功,奉献过青春,又流过鲜血,这也没犯错,怎么就不依不饶呢?

这帮家伙的家人,托门子,走关系,一直求到了高顺的门前。可怜高顺这个老实人,被磨的实在没办法了,跑来和我说情,让我给他们一个即使没有过错,也能自新的机会。

不能怪我不仁不义,谁让他们在历史上叛了吕布,投了曹操。

也别怪我不讲道理,换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小命,早把他们都咔嚓了。

这回放他们出来,重新启用,也是看在他们被关期间,认真刻苦的学习《吕布语录》,《吕氏春秋》,《吕布精神永不倒》的份上。

反正进了张绣的大营,他们就别再想回去,将他们打包送给张绣,得了张绣的感激,还去了我心头之患。

将我们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