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黑暗时代 作者:刺嫩芽(起点vip2013-01-06完结,末世空间,女强升级)
众人都被这些话惊呆了,半晌,妈妈才说:“你上次叫我卖掉股票时,就这么想了吧。”
张一凡点点头说:“妈妈,我本来应该早些跟你们说,但这些话我恐怕你们不相信,所以我向你们借了钱,就是为了储存食品。”
众人沉默着,都在消化着张一凡这惊人的言论。
过了一会,爸爸说话了:“一凡,你怎么能这么想?如果你说的灾难会发生,国家能不知道吗?”
“可国家知道了又能怎样,能救得了普通老百姓吗?”
张一凡不由地回忆起那声叹息带来的梦境,那梦境就像扎了根一样,隐藏在张一凡的记忆深处,只要张一凡稍一回想,就会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冰封的大地无数的火山喷发,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火山喷发,岩浆吞噬了仓皇逃窜的野马、羚羊;冰岛火山再一次喷发,海水沸腾,浓烟滚滚;日本富士山上空火光冲天;长白山天池的冰水瞬间干涸……人们惊慌失措。地球上空被厚厚的火山灰笼罩,不见日月。大地失去了绿意,陷入了黑暗。温度奇冷,全球性疾病,恐慌、饥饿、骚乱、战乱……绝望!
“一凡,你怎么了?”张一凡一愣神,从回忆中清醒过来,看到杨阳正弯着腰在自己身前,右手向前伸着,想要扶着自己。而爸爸妈妈姐姐姐夫也围在旁边。
“怎么了?”张一凡有些莫名其妙。
“你怎么了,刚才你的样子好吓人。”杨阳不安地说,“你没事吧。”
张一凡摇摇头:“我只是看到了一些不愉快的画面,有些走神了,没事的,坐吧,爸妈,你们都坐吧。”
众人都坐了下来。
张一凡看到大家担心的眼神,摇摇头说:“我真没事。爸,我刚才好像看到了一些画面,有些精神恍惚。”
众人再一次沉默。
好半天,爸爸才开口说:“不管一凡说的真还是假,有一点她没说错,现在大家都在抢购粮食,我也存了4袋米,2袋面,够吃一阵了。一萍,你们家向来不爱在家吃饭,没有存粮,也该准备点。”
张一萍一个劲地点头。
“唉,就这样吧,我们回去吧,杨阳,你和一凡歇着吧,这搬家收拾房子也累够呛,我们也没帮上忙。”爸爸的声音透着无奈。
杨阳急忙说:“爸,借了你们那么多钱,暂时还不上。不过一凡和我商量好了,如果没事,明年就把房子卖了3处。”
一直没说话的姐夫董志鹏接了话:“杨阳,你也不要着急,这真要发生灾难,我们全都得投靠你们,钱的事,再说吧,不着急。”
看着众人要走,张一凡站了起来:“还有一件事,爸、妈、姐、姐夫,这个房子我希望你们对外保密:如果有在灾难了,这是我们活命的地方;如果没有灾难,我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
大家对视了一眼,都点点头。
这时,张一凡的外甥董润恒和杨泽嘻嘻哈哈地跑过来,董润恒比杨泽大三岁,此时跑得一头汗:“小姨,你家太大了,我都要迷路了。”
杨泽跟在后边说:“我经常迷路,还找不着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在哪个屋子。妈,我要对讲机,给我买个对讲机!”
“小姨,你真得有个对讲机,不然你要是找我姨父,得走多远呀。”
张一凡和杨阳互相对视了一眼,点点头:“嗯,明天就去买。不过润恒,小姨家要对外保密,可不要对别人说呀。”
董润恒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说:“我知道,小姨家不能对别人说,别人会说小姨家有钱,会来抢的,对吧。”
大家都笑了:“对对,是这么回事。”
气氛被缓和了,张一凡和杨阳送大家出了门,同时约定,每天都要通一次电话。
张一凡终于可以放松地躺在床上了。杨阳与她并排躺在一起,好半天说了一句:“万事俱备,只欠末世了。”
张一凡被逗笑了,翻过身来,用下巴蹭着杨阳的胸脯说:“你希望有末世呀?”
杨阳枕着自己的手臂,将头略抬高些说:“一凡,你把我们买的东西藏哪了?”说着目光落在张一凡颈上的骷髅头项链上。
张一凡狡黠地笑笑:“都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你不用担心。对了,你什么时候和你哥说说,我可给他们留了一套房子呢。”张一凡不露声色地转移了话题。
杨阳瞅着项链,想了想说:“先不要说,说了他们也不信,反倒麻烦。倒是你,还准备瞒我多久?”
张一凡有些心虚地问:“瞒你什么呀?”
杨阳看着张一凡颈上的项链:“你这个项链有好久不离身了吧,睡觉、洗澡都不摘下来。”
张一凡张了张嘴:“这些小事你都注意了?”
杨阳说:“小事?你从不爱带首饰,你连戒指都不带,这么天天带着它。”停了一下,“我记得你让我看过中间那个骷髅头的眼睛,从那天起你就变了,天天担心末世的到来。又弄出这么一大堆事来。莫非这个骷髅头项链……”
说到这,杨阳住了嘴,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张一凡。
张一凡伸手解下项链,托着三个骷髅头并排在手心里,凑近杨阳:“杨,你挨个看看它们,看看。”说着将手递过去。
杨阳欠起身,用胳膊肘支着身子,看过去。
“慢点、慢点,一个个看。”张一凡殷切地说,她真希望杨阳也能从骷髅头里看出什么,尤其是那两个小骷髅头。
杨阳一个个看过去,半晌,摇摇头,沮丧地说:“我什么也没看出来。你看出什么?”
张一凡盯着骷髅头的眼窝说:“原来我还能在眼睛中看到黑色的漩涡,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心里加了一句:这可是实话。
☆、014 前兆
014前兆
“十一”的七天长假刚刚歇过,局势就变得紧张起来。新闻里不断强调安定团结,社会和谐,可私下却流言四起,纷纷传言世界末世就要到来。电视上专家不断在辟谣,在安抚民众,可小道消息在网上飞速传递开。
张一凡最关心的还是长白山的天池,网上有消息说,天池脚下的有户人家早在2年前就变卖家产,举家迁至沈城,跟着有网友证实说,天池附近近两年地震不断,虽都强度不大,但地震过于频繁,让当地民众恐慌。
随后专家再一次解释,说这是正常现象,又举例某岛国的某某火山,已发生这种现象若干年,却安然无恙的事例来证明,长白山的天池是正常的,安全的。不过民众已不再相信,恐慌在东北蔓延。
张一凡在九月开学时就请了病假,杨阳还照常上班,单位也是人心惶惶,每天带回的都是不太平的讯息,物价不再上涨,只是食品、药品紧缺,不过大部分家庭已经抢购过食品,治安还是很好,杨阳不再开车上班,因为还在营业的加油站屈指可数,且汽油凭票供应,普通民众已经加不到油了。
街上除了公汽,很难见到私家车,张一凡有汽油也不敢开着车乱晃,干脆给儿子杨泽也请了病假,自己在家教了起来。
十一月初的一个周末,张一凡的姐姐姐夫带着儿子回了趟抚源市的父母家,同时带来了最新消息。张一凡和杨阳带着杨泽回去时,他们正在客厅里谈着。
张一凡的父母住在和平小区高层,也是两室两厅,张一凡夫妇进了屋,客厅里的气氛不那么紧张了。两个孩子自顾自地玩去了,大人们坐在一起。
张一凡看到孩子们玩去了,坐到妈妈身旁,见到大家一脸严肃,急忙问:“姐,姐夫,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张一凡的姐夫董志鹏是沈城省报的副主编,能接触到一些机密,这次带来的消息就是岛国的富士山火山有喷发的迹象,长白山天池脚下已开始疏通人员。张一凡在电话里就听到了,此时看到他们表情这样担忧,以为又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
张一凡难见地收起了笑容,看看杨阳,又看看张一凡,才说:“一凡,杨阳,是这样。电话里你也听说了,富士山和天池已有喷发的迹象,我们沈城和抚源到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最多是空气不好,出门受到影响。但你姐夫昨日接到京城一个朋友电话,电话里大致提一下欧美的几个地方,没什么主要内容,可关键是那个电话是用的公共电话。”
“公共电话?”张一凡一愣不禁接口道,“现在谁还打公共电话呀?”
“是呀,”董志鹏接着说:“我这个朋友是给京城一个领导当秘书的,忙得不得了,怎么有空到公共电话打电话呢?况且又没什么事,只是寒暄一下,大致提了国外的几个地名,说以后有机会和我去旅游。放下电话我就奇怪,这个朋友绝不会无缘无故地给我打这个电话的,我就上网查了一下那几个地方,发现那几个地方确是是旅游的好地方,最吸引游人的就是周围的死火山。”
“死火山?”
张一萍说:“志鹏下班回家和我一说,我们都意识到这个电话不同寻常,志鹏的那位朋友恐怕是怕自己的电话不安全,特意找的公共电话。联想到最近的局势,我和志鹏都认为你前段时间说的有可能会发生,所以今天我们回来,一是告知你们这件事,二是我们准备把润恒留在你这,三是我们认为爸妈也应该搬过去和你们一起住,这样我和志鹏才放心。”
说着把目光对向杨阳:“杨阳,你认为呢?”
杨阳用探究的目光看了眼张一凡,杨阳在张一凡的娘家人面前说话一贯注意,从不抢张一凡的风头,见张一萍不问一凡而是问自己,明白大家的担心,急忙保证说:“我认为行。一凡一直没上班,杨泽也不去上学,正在家闷得慌,爸妈和润恒去了,正好有伴,也省的一凡成天惦念。”
张一凡急切地说:“正好我们今天都在,一会,爸妈就随我们回去。”说着转过头来,对着父母说:“爸妈,就这样定了吧,一会就去。”
张一凡的爸爸张浩然,听了两个女儿的话,看到女儿的目光,欣慰地笑了,说:“我和你妈知道你们孝顺,一凡买了那么大的房子,也给我和你妈留了一套,你们不缺我们住的地方。不过这也不能说搬就搬,总得收拾收拾吧。这搬过去也不好说住多久,除了吃的,还得合计合计拿些什么?”
妈妈谢玉哲也不住地点头:“看你们说的样子也不像只住几天,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么多,是得几天收拾。再说,我们不在家住,这要进小偷怎么办?”
张一萍急着说:“妈,我和一凡今天都开车了,你们只带着最重要的,把证件什么的带上,再把吃的装上,其他的,以后有时间让杨阳和一凡慢慢给你收拾。”
杨阳看了眼一凡,嘴里带上笑,虽然不知道一凡是怎么办到的,但杨阳知道,这搬家是难不倒一凡的,果然一凡说:“好了,搬家的事就不用你们操心了,姐,你和姐夫还上班啊?”
一萍点点头说:“我和你姐夫这班还得上,我们你到不用担心,只是你看,我和你姐夫原来没相信你的话,也没储备什么粮食。”
张一凡打断了姐姐的话:“我从你和爸妈这刮了那么多钱,你以为我只准备了房子呀,吃喝早替你们预备了,是用你们自己的钱。”
一萍拿过自己的包,翻了一下:“你姐夫利用工作关系,弄到点油票,这些油票一张能加三十升油。”一萍点一点,“这有十张,你们拿着。”
一凡没有接:“姐,我们不缺油,你和姐夫还要来回跑,油票自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还有,我的意见是直接把油票换成油,不定什么时候,有油票也加不着油。”
大事商量好了,大家都动起来,一凡、一萍和父母一起在厨房忙乎,两个姑爷摆桌子摆碗,一凡娘家从不曾有男主内女主外的思想,做饭做菜向来全家一起动手,只是这个传统到两个女儿这没发扬光大,两个姑爷为了远庖厨更愿意下饭店。
张一凡在厨房搭手时,看到父母这只有寻常的土豆、胡萝卜,冰箱里放了几天没舍得吃的韭菜,排骨是早就做好的,也放在冰箱里,心里有些自责:忘记了父母手中没有多少钱了,父母节省惯了,最近吃得肯定不大好,假说自己刚从市场过,车里带着菜,下了一趟楼,从空间里取出一把芹菜、菠菜,还有芸豆。
看到青菜,父母都很意外,妈妈絮絮叨叨地说着如今市场的青菜可不大多见,就像70年代那样,这一周父母天天到市场,可青菜不是贵,就是没有,买回来还不经放,听得张一凡和一萍都有些心酸。
父母这一代人是吃苦最多,享受最少的了,经历了解放,大(跃)进,特殊时期,如今刚刚苦尽甜来,却又赶上这天灾。
这顿饭吃得有些沉闷,只有两个孩子看到有自己喜欢的炸鸡柳,就开心地不管别的,一凡注意到父母菜吃得很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