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瑜亮瑶月 txt





酝ㄏⅲ笫驴赏肌2懿儆ε担闩闪艘阎锊惕W谧宀讨小⒉毯屯┙怠?br />   且说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特来投降。周瑜唤入後两人果使出浑身解数欲使他相信他们是诚心投降。周瑜佯装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前部。二人拜谢,以为中计。没想到,周瑜密唤甘宁吩咐让蔡中、蔡和二人通报消息,将计就计。待他出兵之日,先杀他俩人祭旗。要甘宁慇勤相待,就里提防,不可有误。
  鲁肃谓周瑜二人多应是诈,不可收用,却反被周瑜叱回说他们因被曹操杀其兄,欲报仇而来降,并无诈处。还说若鲁肃如此多疑,安能厚容天下士。鲁肃闻言默然而退来寻孔明,具言前事。孔明笑而不言。

  「孔明何故讪笑?」鲁肃见状皱眉问道。孔明笑发更甚。
  「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大江远隔,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窃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正是如此。」孔明摇摇羽扇,微笑解释,鲁肃方才省悟。

  「……孔明。」两人相视半晌,鲁素才开口。他面有难色地说。
  「不要问我。」
  「孔明──」
  「我说了不要问我。」几乎是马上回绝。孔明的声音骤然转冷,因为他明白鲁肃想问的是什麽。
  「不问你我要问谁?去问另一个人吗?」温和的鲁肃难得生气,「你们的行为如此怪异,谁都看得出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知道,但也不代表可以问我。」孔明闭上双目。「至於另一个人是否会回答,这与我无关。」
  「你们到底怎麽了?从你们第一次见面後就很怪,现在更怪。」孔明转头不作声。鲁肃见孔明不愿回答,叹了口气,行礼离开。

  孔明看著鲁肃离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原以为能够因为事态紧张而遗忘,却又更清晰地想起,或是他原本就没有忘记,只是自以为忘却而忽略罢了。
  孔明一声长叹,不知是叹自己的境遇,还是鲁肃的敏感。
  孔明苦笑摇摇头,取出兵势镇图与风土志研究。
  但,已掀起波澜的心要平复谈何容易?
  夜,不知不觉深了。

  周瑜夜坐帐中,支著头看手里的公文,忽见黄盖潜入军中。周瑜放下手里的公文心里生惑,「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教。」
  果不期然,黄盖低声献计道:「彼众我寡,不宜久待,何不用火攻?」
  周瑜闻之心惊,赶忙问:「谁教公献此计?」此计只有我与孔明知,我不会泄漏,孔明更不可能。怎麽会……?
  「某出自己意,非他人所教。」
  「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形势如此,周瑜只得全盘告知,而黄盖因身受孙氏厚恩,愿身负苦肉计以诈降。周瑜大喜,拜谢黄盖,黄盖谢出。

  周瑜看著黄盖离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因时势紧迫使得他没时间花心思在私事上,但心里的沉重不会因为忽略而淡化,反倒与日俱增。他苦笑一下。
  他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事,如同明白孔明心里不会原谅他一样。
  越是忙碌越是想要见他。周瑜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麽了,或许该说,自己的心怎麽了。
  他不知道,就像是他所不知道的一切。他叹了口气。
  走出帐外,仰望满天的星斗好像某人的眼睛,闪烁著光芒。
  风起了。
  风声引导了树叶摩擦的声响,飘落的几片叶片短暂障蔽了他的视线,也障蔽了他的心。一片黑暗,不知何去何从。
  周瑜微微闭上眼,俟待风止後再睁开眼睛,顿时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是他?

  虽然距离甚远,但周瑜明白伫立江边小舟上的人是孔明,那抹清丽脱俗的身影他是不会忘记的。
  也许,是因为他伤害过那抹身影,而促使他想忘也不能忘。
  人哪,伤害别人之後有时会因为亏欠而忘不了对方,这或许也是人性本善的一种表现吧。毕竟,原谅自己与原谅别人是同等困难的。
  周瑜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但他可以猜测得到,即使他不愿去猜测。清清楚楚划分情感或责任不会减低苦痛,只会更加痛苦以及增加自己的忿忿不平和难过罢了。
  周瑜定定地看著他,孔明则是察觉了周瑜的视线後回望。两人就这麽对视著,没有任何的动作。
  他俩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远,但周瑜觉得心的距离更远、更远,远得让人见不著、寻不到、触碰不了。
  周瑜知道他们之间越来越没有交集,他也明白他有权利去找孔明;只是,每当他看向孔明的小舟时,双足就变得如千斤般沉重,感觉上,彷佛有著什麽莫名的力量阻止他前进,抑或是他心里的歉疚与自责在隐隐作祟。
  周瑜望著孔明的眼神中饱含著想望,而孔明看著他的眼里却徒存淡漠。周瑜有史以来首次觉得世间充斥著不公平。
  半晌,孔明微微行礼後退入舟棚,周瑜连回礼的机会都没有。他苦涩地笑笑。罢了,真的罢了。

  若这是天数,虽有大力也是莫之敢逆的。

  周瑜投以小舟一抹复杂的神情,转身回帐,解衣就寝。
  今夜,又是难眠。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於帐下,孔明亦在座。孔明的出现著实令周瑜大吃一惊,当时拜托鲁肃请孔明来时原以为他不会答应的。
  周瑜偷偷瞥向一旁的孔明,心里不知惊还是喜。
  
  周瑜的目光惹来孔明的冷瞥,周瑜心里尴尬,孔明是在责备他不识时务呢。他赶紧说曹操引军百万,联络三百馀里,非一日可破。令诸将个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迄黄盖就进言即使是三十个月的粮草也不济事。若这个月能破便破;若这个月不能破,只能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孔明闻言心里暗笑。公瑾是在造戏呢。果然,周瑜明知众将会劝,始故意摆出勃然之色,更下令斩黄盖之首,黄盖为了服人,更大怒而回语。周瑜盛怒不可言,喝令速斩。甘宁的劝言更被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替黄盖求情,但为了苦肉计,周瑜仍是给了黄盖五十脊仗,说是以示薄惩。

  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亦昏绝数次。动问之人无不大恸,除了替黄老将军抱不平之外,也对周瑜的行径有所疑惑。
  孔明坐在一边看著事情的发生,虽然知道这是用计,可看见黄盖伤重痛苦的模样也有些不忍。他手不自觉揪紧衣袖。
  周瑜再佯怒哼一声後退回内室,孔明也回了小舟。
  
鲁肃慰问过黄盖後来至孔明船中,略为责备地说:「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子敬欺我。」孔明避而不答,微笑著说。
「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鲁肃闻言皱眉稍不悦道。
「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孔明脸上仍旧露著微笑。「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通报其事矣。」鲁肃方悟。孔明心里笑著。子敬果是厚实之人哪。

「这麽说来……」鲁肃想了想说,「你也欺我喽。」
「够了。」孔明脸上的笑容敛去,冷冷地说。
「当初是我请你来江东相助的,若你心生不悦,骤离江东,那要我如何交代?」鲁肃道,「见你与公瑾不睦我也很难过,你知道吗?」
「子敬放心,我不会这样就走的。」孔明的笑容只维持了刹那。「我与公瑾的私事不会影响大局的,所以请子敬休管。」
「你……!」鲁肃为之气结,「你是要我袖手旁观?」
「你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鲁肃言哽,他只得叹口气离去。

  鲁肃入帐见周瑜,问了毒打黄盖之事何故,周瑜果言此事为计。鲁肃暗思孔明高见,却不敢明言。

  黄盖卧於帐中,众将皆来动问。黄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来问,黄盖请入卧内并叱退左右。阚泽经一问之後,确信黄盖与周瑜乃是用计,黄盖见阚泽聪敏觑得先机,便请他望曹营献诈降书。阚泽去献诈降书时差点功败垂成,所幸他见机行事、聪慧机灵,始让曹操相信投降,并解除了一场危机。曹操後见蔡中、蔡和两人送来之消息,对於阚泽言语更是颇有喜色。阚泽心里大喜,领将曹操言语後回了江东。

  阚泽一回江东便来见黄盖,具言前事,之後去寻甘宁,欲以言语探蔡中、蔡和消息。蔡中、蔡和见阚泽与甘宁均有反意,将两人诈降之实摊出,更愿为阚泽、甘宁献书曹操,与黄盖相约同降。阚泽、甘宁两人心中暗笑。於是四人同饮,共论心事。二蔡即时写书密报曹操,说甘宁与某同为内应。阚泽令自修书,遣人密报曹操。书中具言黄盖欲来,未得其便;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而来者便是。

  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欲派人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情。蒋干道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曹操大悦,即时令蒋干上船。蒋干驾著小舟,迳到江南水寨边,便使人传报。

  周瑜听得蒋干又到,心生喜情。遂嘱咐鲁肃请庞统夜半望山中草屋与蒋干言语,一面坐於帐上使人请蒋干来。蒋干见周瑜不来接,心中疑虑,教把船於僻静岸口缆系,入寨见周瑜。周瑜作色埋怨蒋干将他书窃去,误了他事。周瑜便教左右江蒋干往西山庵中歇息,待他破了曹操再渡他过江。

  蒋干再欲开言,周瑜已入帐後去了。左右取马与蒋干乘坐,望西山小庵前进,更拨两军人伏侍。蒋干在庵内心中忧闷,寝食不安。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後,只听得读书之声。信步寻去,见山巖畔有草屋数椽,内射灯光。蒋干往窥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诵孙吴兵书。蒋干思此人必为异人,扣户请见。其人开门出迎,仪表非俗──确是庞统。

  蒋干与他略谈後,见他有投曹之心,便与他连夜下山,至江边寻著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既至曹寨,蒋干先入见,备述前事。曹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请教破蜀吴联军之计。庞统果献连环计,绝可抵抗上下浪潮。曹操大喜,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庞统见计已行,假意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游说周瑜投降。曹操应诺,便让庞统回了江东。庞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庞统骂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而他又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又道庞统等人拿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他不得。庞统吓得魂飞魄散,定睛细看,原来是徐庶。庞统见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顾左右无人後始细谈此计。徐庶说他感刘备厚恩,未尝忘报。曹操逼死其母,他已说过终身不设一谋,今日怎会破兄良策?更请庞统教他脱身避祸。庞统依附在徐庶耳边略说数句。徐庶露出喜色,拜谢。庞统别却徐庶下船,自回江东。

  徐庶当晚密使人去各寨中暗布谣言,道是西凉州韩遂、马腾造反,杀奔许都来。曹操果真大惊,此时正当南征,虽是谣言却不可不防,便集聚众谋士商议。徐庶果乘此机离开许昌。

  曹操自遣徐庶去後,心中稍安,环视旱水寨後下令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时建安十二年冬十一月十五日。
  曹操坐於大船上,见随侍近百人,锦衣绣袍,荷戈持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曹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观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大宴於长江之上,更表其蔑视周瑜、鲁肃、刘备、孔明之情。曹操胸怀日月千里之豪情傲气顿时表露无遗。

  且说江东,庞统献计成功之事早有细作报之周瑜,周瑜笑了笑道:「曹操啊曹操,今朝定要灭你如灭蝼蚁。」语毕,又是三声大笑。

  此夜万籁俱寂,孔明坐於船首,看著略有小波兴焉的江面,略有所意地一笑。就快了吧,三度烧曹军的日子就快了吧。

  只是,自己好像高兴不起来?为什麽?

  孔明摆了摆头,露出苦笑。别胡思乱想了,我来的目的是为了蜀汉,不是其他啊。
  心里出现的莫名怅惘是怎麽回事,他不明白,也无法剖析。他叹了口气。

  取出木笛,飘飘悠悠地吹了起来。清脆嘹亮的笛声诉说著绵绵不断的千古佳话,温柔而纤细。孔明的笛音像是在低语,也像是在倾诉,低低的声音彷佛溪河夜里轻声流漾,泠泠水声清澈好似能流入人心里,却又夹带著强烈的迷茫。

  突然,一阵若行云流水般流畅的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