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月 作者:火龙
慕容澄斜跨一步,纸扇在手,身形忽动,动若狡兔,袭向魏忠贤,那魏忠贤一脸冷笑,轻描淡写几招,便已将慕容澄的招式尽数化为无形。
慕容澄纸扇飞舞,招式精纯,忽明忽暗,若即若离,大开大合,虎虎生风,一招“潜龙飞兔”堪堪打出,但见慕容澄纸扇如风,进逼魏忠贤周身要害,忽而左掌飞出,直拍魏忠贤胸膛。
魏忠贤侧身闪躲,右掌打出,啪的一声,与慕容澄左掌相触,慕容澄受此一掌,跌撞而退,呼呼稳住身形,心中暗道:“倘此下去,非但战不胜魏忠贤,我的性命也是堪忧,这该如何是好?”
咬紧牙关,纸扇飞出,如风如魔地攻出八招精要绝招,分袭魏忠贤八处方位,魏忠贤掌影翻飞,如风驰电掣,似雨过惊雷,翻动之际,慕容澄纸扇已然毁灭,只剩残渣。
慕容澄大惊,拔剑攻出,直逼魏忠贤。但见慕容澄剑法凌厉,招数精纯,变幻莫测,如风似电,魏忠贤掌影翻飞,忽而一招“梦入黄泉”堪堪打出,一声巨响,慕容澄胸膛被魏忠贤右掌打中,长剑撒手,打飞而出,怦然落地。
关云飞等人上前搀扶,魏忠贤刚才好似并未使力,慕容澄一立而起,暗运内力,只觉毫无异样,暗暗心惊,不知魏忠贤有何意图?
只听魏忠贤道:“慕容澄,若不是看在婷儿的份上,你这条小命早已没了!”莫晓婷脸露担忧之色,虽想上前照看,但碍于义父在前,不敢有违。慕容澄听闻此言,默然不语。
徐冒天看到此处,早已按捺不住,闪身上得太极图正中,与那魏忠贤凛然怒视。
魏忠贤乍见得身前此人,细细打量,忽道:“原来是天山派掌门,久闻徐掌门居于四大宗师之列,老夫倒要好好瞧瞧你的武功!”
徐冒天道:“魏忠贤,你空有一身绝顶武艺,但害人无数,为恶江湖,今日徐某定要与你一战!”
话音刚落,徐冒天身影一动,欺身来到魏忠贤身畔,魂刀掌法豁然攻出,浑然如山,气势威猛,招招进攻魏忠贤要害。
魏忠贤身影灵动,掌影翻飞,拳风如雨,拳掌相交,如风如魔,如雷如电。
二人掌力不分伯仲,浑厚无比,响声大作,徐冒天一招“魂断刀尖”豁然攻出,双掌合十,如同一柄长刀,直劈魏忠贤头颅,双掌下去,暗夹风声。
魏忠贤乍瞧此掌,心念一动,如风后退,双掌一捻一带,竟与徐冒天的双掌相触,徐冒天掌风凌厉,如同刀尖之风,魏忠贤双掌触及,顿觉手掌火辣生疼,隐隐生惧,急忙后退。
徐冒天连环攻掌,将这一路魂刀掌法使得如风如魔,群雄见此俱都目瞪口呆,连连称赞。
魏忠贤功力精湛,手中招式层出不穷,徐冒天魂刀掌法使罢,“八步轮回掌”堪堪打出,只见他步法腾挪如风,掌风如雨似电,连绵不绝,每八步为一轮回,掌影翻飞,进攻不断,使魏忠贤暗暗称奇。
徐冒天掌法浑厚,沉猛如山,招式惊奇,迫得魏忠贤连连后退,叫苦不迭,那魏忠贤乃当世武学奇才,虽然此刻落了下风,但依旧招式不乱,手中掌法守得风雨不透,饶是徐冒天八步轮回掌如何攻击,也竟丝毫近不得他身。
徐冒天暗道:“魏忠贤当此之际掌法依旧不乱,显见他功力非同一般,今日在天下英雄面前,我天山派不可示弱,待我使出紫意游龙掌,与那魏忠贤作殊死拼斗!”
徐冒天如此下定决心,忽而掌风大变,紫意游龙掌如风攻出,招招连环不绝,式式惊天动地,众人只觉眼花缭乱,已然瞧不清徐冒天如何出掌又如何攻敌?
徐冒天掌法精湛,一掌拍出,正中魏忠贤胸膛,魏忠贤猛然后退,暗叫一声:“好强的内力!”
话音刚落,魏忠贤揉身而上,“大罗天罡神功”如风如魔使出,二人斗在一处,宛如两头雄狮,恰似两条青龙,声势浩大,内功袭人,风声震动四方,群雄呐喊助威,均为天山派掌门徐冒天的绝顶武功连连称道。
徐冒天和魏忠贤斗得不亦乐乎,二人拳脚相交,掌风相触,不知不觉已然斗了上百回合,却依旧难分伯仲。
第五百一十七章 易筋神功战魔头(上)
徐冒天“紫意游龙掌”大开大合,掌影飘忽不定,掌风呼呼作响,招式精纯之极,那魏忠贤“大罗天罡神功”包罗万象,如影随形,如风变化,似雷似电。
徐冒天突施一招“龙游万里”,但见其双掌翻飞如雨,幻化为一团烟雾,虚虚幻幻,若影若梦,掌风之中隐隐然暗夹无穷内力,大袖飞舞,激荡如风,一招下去,蕴含着千般小招,龙游万里,神驹千里之行,掌法连绵不绝,招招攻敌要害,迫得魏忠贤迭连后退。
魏忠贤双掌飞舞,脚下驰动如飞,二人掌影翻飞,斗得如风如魔。魏忠贤暗运真力,一掌豁然拍出,于万分难料之际呼呼打出,此刻徐冒天双掌已然打到中途,掌中力道劲急,万难后撤。
魏忠贤此掌打出,便已有十分把握,心中窃喜,众人只听得一声巨响,那徐冒天胸膛正中其掌,身子斜飞而出,一口鲜血吐将出来,瘫软在地,脸色惨白。
徐婉儿、白梦真等人突见如此变故,心中一凉,急忙奔近徐冒天身畔,但瞧徐冒天身受巨掌,兀自气喘吁吁,倒在地上,双眼呆滞,郭浩天上前把脉,不一会儿只听得郭浩天道:“无碍……无碍……徐掌门内功精湛,魏忠贤的这一掌虽然内功浑厚,但也不致命,徐掌门休养几日便可痊愈。只是眼下魏忠贤趾高气扬,连胜多场,我等均难胜他……”
郭浩天只是摇头,心中愁苦,百思不得解决之法。群雄眼见天山派掌门徐冒天也竟被魏忠贤一掌打败,更是惊恐不已,面色惨然。
那魏忠贤站在正中朗声哈哈大笑道:“江湖无人……江湖无人啊!老夫功盖群雄,必做这武林盟主之位!哈哈哈哈……”
笑声凄烈,传遍万里,群雄更加愤怒,然则魏忠贤武功实在高强,群雄个个心惊胆战,不敢与之相斗。
正当群雄面面相觑、无可奈何之际,突见一个粉衣女子飘然而出,只一瞬间的功夫便已欺身来到魏忠贤面前,身法之快,匪夷所思,群雄眼前顿时一亮,这女子便是芙蓉静斋的斋主杨梦仙。
杨梦仙俏立当处,长发披肩,粉装淡雅,群雄见得如同天降仙子,如梦如幻。
那杨梦仙幽幽道:“魏忠贤,小女子芙蓉静斋斋主,虽武功不如你精纯,但为了天下正义,今日不得不与你一战!”
魏忠贤冷笑道:“芙蓉静斋的也敢与我为敌?你也不过二十出头的丫头,和我的婷儿一般大小,素闻芙蓉静斋有四门绝技,传闻杨姑娘已然全数学会,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日趁此机会,老夫当要领教杨姑娘的高招!”
群雄欢呼,曾几何时杨梦仙的手中已然多了一根笛子,这一根笛子通体碧绿,荧光闪闪,乃是芙蓉静斋的镇派之宝,魏忠贤乍见得这一根玉笛,心中顿时一惊,暗赞这根玉笛子精妙无比。
杨梦仙玉笛凑在薄唇之下,轻启薄唇,幽幽吹起笛子,笛音婉转飘出,若即若离,如行云流水,似沧海泛水,虚虚幻幻,飘然灵动,此笛声正是芙蓉静斋的不传绝技“芙蓉流音笛”。
杨梦仙心灵澄澈,悟性极高,这芙蓉流音笛历来便是芙蓉静斋的绝顶武功,历代斋主均难尽数领会其中奥秘,而杨梦仙天资聪慧,却在小小年纪便已将这门惊世骇俗的武功练得出神入化,远超前人,成为江湖上一段佳话。
此刻杨梦仙笛声悠扬,若梦若仙,如芙蓉出得绿波之间,似千里歌声传遍五湖四海,余音绕梁,婉转若梦,时缓时快,若明若暗,若即若离,空明澄澈,宛如天籁之音。
笛声飘飞之处,可控制人之心脉、情绪,端的是出神入化的武功,与韩三仙的绝琴之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梦仙薄唇微张微合,轻轻吹动,音律佳美,再衬托着她那超凡脱俗的绝美容貌,群雄尽皆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宛如身陷琼楼仙阁。
那魏忠贤乍闻此笛声,微微一惊,心知这笛声乃是以极强的内力发出,倘若不以自身内力相抗,必遭重创,心下想处,暗运内力,万般笛声侵袭而来,魏忠贤便如铜墙铁壁一般,这笛声虽然诡异万分,但也未能冲破魏忠贤的深厚内力。
杨梦仙笛声陡变,先前柔缓似水,此刻却是激扬澎湃,如山沉猛,似雷雨电,狂风呼啸,海水翻滚,内力倾透于笛声之际,倾泻而出,如万丈深渊,包罗一切,似乎便要将魏忠贤吸入深渊之内。
那魏忠贤内功精湛,双掌平摊胸前,双脚下蹲,全身内力滚滚翻腾,饶是杨梦仙笛声如何猛烈,也竟丝毫奈何不得魏忠贤。
魏忠贤一脸冷笑,好似胸有成竹,毫无惧怕之心,杨梦仙笛声越来越激烈,待到中途,宛如天崩地裂,气势惊人,魄人心魂,那魏忠贤一声大喝,一股极强内力透体而出,杨梦仙笛声忽然受制,被魏忠贤这股极强内力压得毫无声息。
但她依旧苦苦支撑,魏忠贤内力更增,杨梦仙一声惊叫,笛声陡变,手中玉笛脱飞而出,被那魏忠贤的极强内力震出数步之外,眼冒金星,浑然不觉是何变故?
杨梦仙凝定心神,欲要使出幻影芙蓉掌,正当此时,魏忠贤哈哈大笑道:“芙蓉静斋的武功也不过如此,老夫以内力相拒,可以将贵派芙蓉流音笛尽数破解,今后江湖之中可还有人敢称芙蓉流音笛能够制人心魂?江湖之中无人敌我,老夫天下第一……天下第一……”
这“天下第一”四字气势豪迈,传遍四方,震颤苍穹,群雄尽皆目瞪口呆,惊恐不已,那杨梦仙右掌停在空中,不敢出招。
正当此时,突听得一个沉猛苍老的声音在少林寺山门之内响起,这声音若远若近,若即若离,众人乍听得此般诡异万分、内功精湛的声响,俱都面面相觑,作声不得,均不知是何高手藏在少林寺之中?
第五百一十八章 易筋神功战魔头(中)
只听那神秘之人以一股极强内力口宣佛语:“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魏施主武功高强,自可领导群雄,但魏施主心地不洁,一心称霸江湖,这未免妄自尊大了……我佛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魏施主始终躲不过最后一苦,魏施主想求这武林盟主一职称霸武林,但天下英雄均放你不过。魏施主武功卓绝,单打独斗无人能敌,但若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你纵然有登天之能,也必回天无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魏忠贤静心细听,但听得这一股声音浑然充沛,蕴含着无穷内力,心中不禁暗自惊异,真难猜想少林寺之中还有何人有此等深厚的功力,那魏忠贤沉声道:“别在这装神弄鬼!老夫可不是被吓大的,阁下若是个得道高僧,何必这般偷偷摸摸?”
那少林寺之中的神秘和尚听闻此言,并未发怒,只是淡淡道:“我少林派最厉害的绝学便是一部《易筋经》,魏施主虽然想尽办法偷学了我派七十二绝技,但这易筋经神功魏施主定然还未学得罢,老衲便将这《易筋经》全文说与你听罢……”
那魏忠贤听闻此言,心中一动,这易筋经他是想尽办法也未曾得到,如今这和尚竟然亲口诺言,说出易筋经全文,这让他大是惊喜,心中暗自窃喜。
群雄更是面面相觑,瞠目结舌,少林寺各位高僧也竟然脸色大变,毫不知觉少林寺之中竟然有此等通晓《易筋经》的高僧。
只听那和尚藏在少林寺深院之内,缓缓道来:“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
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
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
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筋者,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