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月 作者:火龙
关云飞道:“爷爷说得对!魏忠贤此次必然会经过深思熟虑,到时妄图一举统治武林,我们要赶到少林寺!”
李仙道:“此人身法敏捷,刚才若不是凭着师父的威名,倘若与他单打独斗,还说不定能不能胜过他。少林寺的高僧众多,料想魏忠贤也难已取胜,就怕他耍阴谋诡计。我便不去了,你们赶赴少林!”
杨寻道:“健新,爹和娘也不去了,你便和韩前辈他们去少林寺。”
韩三仙道:“此地离少林寺并不远,一个月便可到达,我们先在客栈养伤,伤好之后便去少林寺!”
于是,众人便在青云金客门养伤,待得八日之后,韩三仙便带着四个小辈赶赴少林寺,杨寻夫妇二人便往梅花山,而李仙还是回到茅屋之中,过她安静的生活……
【第三卷 月牙神镖】
此卷讲述本书第三位主人公“月影女侠”白玉霞的故事……前三卷为故事的开端,请各位书友收藏,以便观看后事发展……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夷群峰水玲珑(上)
福建境内,坐落着一座神秘而又空灵的奇山,此山名为武夷山。
天下千山,变化万千,各有千秋,中华数千年来,山峰楼宇众多,其中不乏名山,大川,无数仁人智士,英雄侠士,尽皆在高山之中演绎着一段段让人难忘的故事。
有雄奇变化的黄山,这黄山集天地之灵气,育宇宙之玄机,承天地之大凡,山中清泉奇松不计其数,高峰低谷此起彼伏。
尤其是迎客松生长于行道之上,让来访的文人墨客,贤士风流,俊才侠士尽皆叹服于这千年不倒的迎客松。
这松似乎便是这黄山的接待人,将四海天下的豪杰名士尽皆吸引到山中,一品黄山的奇特,领略山中奇特瑰丽的景色。
还有峻秀高雅的峨嵋山,山中有着当世难得一见的武学胜地,峨嵋一派在江湖上享誉数百年,曾让天下豪杰竞相佩服。
当年黄蓉黄女侠的二女儿郭襄曾在峨嵋修道,使得峨嵋一派,在当时的江湖如少林派那般让人竖起大拇指!无人不敬,无人不晓!
郭襄武功博杂,身兼郭靖郭大侠,黄蓉黄女侠,神雕侠杨过等人的绝顶武艺,再加之她生性聪慧过人,往往学得了一招半式,便能有所领悟,触类旁通。
当年的峨嵋一派在郭襄郭女侠的带领下,散发着无数光芒,在江湖上久有盛名,成为了当时难得一见的大派,武林人士尽皆佩服。
还有直插云霄的华山,这华山千峰高耸,让人望而生畏,山中亦有当今武林中的武学流派华山派。
华山派虽是后起之秀,但门派武功堪称江湖中剑术最为精妙的一派,当年风清扬老前辈的独孤九剑无敌于天下,让天下习武之人望尘莫及,人人敬畏。
华山一派虽在江湖上也称名了数百年,武功方面也是江湖少有,但历代掌门人似乎皆是奸诈小人,故而江湖豪杰虽敬重他们一派的武功,但对华山派的掌门似乎均有隔阖。
还有一座最为著名的武当山,此山之上,出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出家高人,便是武当一派的开山祖师张三丰。
此人源出少林,但终究由于种种原因,在武当山上,张三丰悟道出家,悟出了一套惊世骇俗的武功,便开创了这武当一派,随后武当派的威名便广播四海,名动江湖。
张三丰的武功以柔为长,他的太极功夫虽然形如无力,但每招每式之中,尽皆充满着无数力道,借力打力,以柔克刚,让对手不攻自破,其根自断。
这门太极功夫在江湖之中罕逢敌手,遇弱则强,遇强则更强,张三丰虽是出家之人,但心胸宽广,心怀天下,对待弟子温顺慈祥,让人生出亲近之意。
他曾率众多次与当年的蒙古铁骑交手,为天下百姓做了不少善事,江湖之中若提到张三丰的名字,无人不佩服,无人不尊敬!
还有泰山,天山,嵩山,恒山,衡山,五台山,玉山等多处名山,这些山皆是奇妙莫测,或是以山见长,或是以水见长,或是以武林门派见长,或是以名人墨客见长,千山有千般不同,万种姿色。
而这武夷山,却集千山特色于一体,不仅有“奇、秀、美、古”之称,而且山与水结合,山水融为一体,便似天生的兄弟一般。
山和水是武夷山的精灵,这山与水的结合,便是武夷山的奇特之处,山水相合让武夷山有了无穷的神奇。
在千峰万水之间,演绎着无数经典的故事,展现着自然的无穷奥妙,让人感受到山的静秘,水的灵动。
当你傲游于群峰峻岭之间,便会感受到山间的灵动之气,深呼一口气,便能神清气爽,舒活筋骨,似乎一身的烦恼,都随着山和水流逝了。
徜徉于树林之间,听着山间野兽,群鸟的乱鸣,便是另一番滋味,大自然的语言,时刻让人流连其中,不能自已,这声音便似魔鬼一般,让人无法排斥,只能随着它使自己的心迷惘……
仰望天空,天上一片蔚然,晴空万里,殊无浮云,偶尔有几只大雁飞过,洒下几声哀鸣的叫声,让人听之难过。
当年朱熹曾在此山著书立说,他在武夷山中生活五十余年,将这山中的大好景色尽皆映入眼帘。
或许天下之人再也没有人比朱熹更了解武夷山了,光他五十年的居住,便可让天下之人望而生畏,不敢相比。
朱熹在这山中睡着茅草屋,吃着山中野味,望着天上飞鸟,俯瞰山下丽景,别有一番情趣,他将朱子理学发扬光大,成为后来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学大派,散发着无数光芒。
武夷山,不仅有自然的神奇美妙,而且有人文景观的秀雅与深邃,这武夷山神奇而又深幽,飘渺而又变幻。
清泉,飞瀑,山涧,溪流,穿流于群山峻岭之间,山环水转,水绕山行,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结合,风情万种。
这里是山的世界,是水的天堂,山水相合,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情趣,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造物的神奇。
抬头可览奇峰峻岭,低头可俯山间清流,山峰连绵不绝,上下起伏,一层接着一层,一山连着一山,山中绿水常流,山泉叮咚作响。
这清泉细流使人心中隐隐觉得似有一个轻小的物体在拍击着自己,这心的跳动,让人和这山泉轻拍白石相合,声音已混到了一块,辨不出是心声还是水声。
但这声音幽转而又绵长,静静地,让人遐想,声音清脆,如梦如幻,“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是山与水的天堂。
群峰万种,犹如星罗棋布,有的如万马奔腾,有的如直插云霄,有的似傲视苍穹,有的似翠屏垂挂,有的雄踞傲立,有的高峨威猛,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气势滂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山麓峰颠,岩隙壑峰之间披着绿色的植被,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将群山掩映其中,这山似乎成了具有灵性的精灵一般,富有情趣,使人幻想。
九曲溪,蜿蜒曲折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似泉歌鸟语,浪遏飞舟,篙点褐石,绿树红花,流水游云,浮云飞鸟,云绕山嶂,雾锁峰腰,雨罩群峰。
身临于武夷山中,望着九曲溪穿梭于群山峻岭之中,有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横亘于万仞山峰之间,弯弯曲曲,如蛇飞舞,使人不觉感生出一股亲近自然之意。
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若往若还,若即若离,烟霞翠岭,飘飘欲仙,腾云驾雾,别有一番滋味。
这九曲溪长年溪水不断,淋淋淙淙,如一条深邃的大海一般,抚育着山间的一草一木,使得这山绿意盎然,犹如仙境,这九曲溪便是功不可没。
溪水清澈无比,流淌于山间,山水掩映的白石,便能一眼见到,白石衬着溪水,溪水掩映着白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使得这静谧的山有了一丝灵动,有了一丝清新之气。
武夷山中有处天游峰,这天游峰直入云霄,似乎便要穿破云层一般,从山下仰望峰顶,盛气凌人,高高的峰顶如同一个巨人一般,直冲九霄。
山峰高耸入云,在云雾缭绕的峰顶俯瞰山下,犹如身在天上宫阙一般,云雾渺渺,这茫茫的云海便似大海中的波涛,翻滚升腾,变幻莫测,如仙如醉,宛如身临蓬莱仙境,遨游于仙山湖海。
峰顶有一座一览亭,亭子濒临悬崖,高踞于万仞之颠,凭栏远眺,云雾环绕,如梦如幻。
如若第一次登上这峰顶,立在这亭子之中,眺望万里河山,恐怕便会有一种如临仙境身在梦中的感觉。
群峰悬浮于茫茫云海之中,九曲蜿蜒,竹筏轻荡,从一览亭向下望去,这武夷山的风景便尽收眼底,一处不剩,令人心旷神怡,陶然望归,似乎便要将这山当成了自己的栖居之所。
当年徐霞客曾游遍中原各地,将中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饱览了中国的群山细川,大河古迹。
徐霞客是个奇人,他不仅游遍大江南北,还能用文字将他一生的游记全数记下,著成了厚厚的旅游传记,成为无数江湖人竞相模仿的人物。
当年徐霞客曾经游历武夷山,他曾有一句“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描述的便是这天游峰。
由此可见,这天游峰被称为“武夷第一峰”,那便不是虚名了,怪不得众多名士风流皆称赞武夷山雄奇精妙。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夷群峰水玲珑(下)
这天游峰中,曾有一段故事,当年武夷派的开派祖师,便在此峰深居十数年,足不下山,与世隔绝,外人也无从知晓。
这位前辈名叫赵如烟,赵如烟是个武学奇才,当年拜在少林寺神僧莫言大师手里,莫言大师是当年武林之中的佼佼者。
他身居于少林寺中,足不出户,却能洞悉天下大事,他的武功博而杂,杂而精,身兼十二项少林派绝技,在少林一派中,是名副其实的一等一高手。
然而少林一派自从建寺以来,便是江湖上公认的武学大派,这名莫言大师的武功可谓是冠绝当世,无人能及,在武林之中人人称他为武功天下第一。
许多人去求他学艺,有的人甚至变卖家当,特意出家,要拜入这位神僧的门下,以学得他十二般少林绝技中的一招半式。
然而莫言大师似乎古怪至极,越有人来拜他为师,他却偏不收。
他曾言道:“尔等为了学武,却抛开了自己的家事,抛却了自己的心,为了学武,竟然特意出家,这种人,学了武又能如何?
我们学武,难道便是为了称雄称霸,害人害己?你们回去,好好想清楚这一节,突破了这一节,你们便能来拜我为师了……”
许多人都愤愤而去,有的人暗地里骂他,还有的甚至连少林寺也一块骂了。
当年在人群之中要拜莫言为师的,便有赵如烟在内,他那时一身白衣,风度翩翩,手摇羽扇,实为一个难得一见的少年公子。
赵如烟向莫言拜师,也是为了能够在武功上能够有着惊人的造诣,然而当他听到莫言大师的这番话时,也是疑惑不解。
但莫言是得道高僧,料想他的话必有深意,故而回去,思索了七天七夜,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明白了莫言大师所说的话。
于是,赵如烟便到少林寺求见莫言,莫言问他:“你明白了吗?”
赵如烟道:“大师,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
莫言点点头,笑道:“好孩子,我有生之年能够收你这样的徒儿,我已经无憾了,从此之后,你便是我的徒儿了。”
在场的众人尽皆呆了,赵如烟只说自己明白了,却未说明他明白了什么,这莫言大师却当场收他为徒,这使得众人个个目瞪口呆。
这其中的种种疑团,无人知晓,直到现在,江湖上这件事仍然是个迷,永远也解不开的迷。
从此之后,赵如烟便拜在了莫言大师的手下,随他学武,将莫言大师的武功尽数学会了,然而他并未剃度,当他学满之时,莫言大师便叫他离开少林寺,没有人知道莫言为何要让自己的徒弟离开少林?
赵如烟从此便在江湖上消声匿迹,无数江湖豪杰,黑道白道,都在寻找他的下落,然而没有人能找到。
赵如烟十余年来一直居住在这天游峰顶,这天游峰高踞半空,一般人决难到达。
赵如烟在天游峰上过得逍遥自在,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突然灵光一山,参透了天下至理,于是便开创了武夷一派。
赵如烟广览门下弟子,将这武夷派弄得犹如名门正派般让人惊讶,直到他下得天游峰的瞬间,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这十数年里到了哪里?
当武夷派的威名响彻大江南北之后,才有人记得武夷派的开山祖师便是当年莫言大师的关门弟子赵如烟。
这武夷派或许是因为祖师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