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生绛雪玄霜
红衣少女见他出手两招攻势,看来凌厉无比,心中暗吃一惊,左手潜运内力向前一推,把方兆南向后震退了五六尺远,同时自己也飘身向后而退,让开一杖。
她武功虽高,但因很少和人动手,历练经验甚少,目睹对方出手两杖威猛无传,未免有点心慌,不自觉间,把方兆南握住的右腕松开。
言陵甫一击不中,大喝一声,竹杖疾变一招“顺水推舟”直点过去,他功力深厚,这些平平常常的招术在他手中施展出来,威力却强猛异常。
红衣少女放开方兆南后,缓开手脚,不再退让,微微一侧娇躯,竹杖掠着身侧而过,右手拂尘一招“疾风拂柳”,反击过去。
言陵甫神智虽然迷乱,但心中却紧记着那白衣少女相告之言,说偷他“血池图”之人,是一个身着红衣的少女。
是以,他看得红衣少女后,不同青红皂白,举杖就劈。
他武功虽然高强,但那红衣少女反击的一招“疾风拂柳”不但迅快绝伦,而手法十分诡异难测,言陵甫一杖点空,人却被那反击之势,逼的向后退了三步。
两人这一动手,神智迷孔的言陵甫愈发认定那“血池图”是这红衣少女所窃,怒喝了一声,道:“还我‘血他图’来!”
挥动竹杖,全力猛攻过去,刹那问杖风如啸,排山倒海般直罩过去。
红衣少女虽被横里杀出的言陵甫气的怒火高烧,但她在盛怒之下,仍然娇笑不绝,挥动手中拂尘,和言陵甫展开了一场抢制先机的快攻。
方兆南看两人交手数招之后,即行以生命相搏的恶门.打的激烈绝伦,心中暗暗忖道,”我此时若不定,待两人分出胜负再想走,就来不及了。”
一挥臂,捡起地上衣服,转身疾奔而去。
那红衣少女虽然看到方兆南奔逃而去,但因言陵甫竹杖攻势猛烈,无法摆脱那绵绵不绝的攻势,只好眼看着方兆南逃去,不能抽身迫赶。
这一股愤恨之气,一股脑儿全部发在言陵甫的身上,拂尘招数一变,着着都是致命杀手,那柔韧的拂尘,被她用内家真力贯注上面,挥击之间,根根竖立如针,斩脉拂穴,狠辣无比。
但言陵甫的武功,亦非泛泛,红衣少女武功路数虽然怪异,但一时之间要想伤他或是胜他,亦非容易之事。
方兆南放腿向前跑了一阵,突然灵机一动,辨认了一下方向,越山而走。
他有了一次教训,知对方脚程较自己快速甚多,不敢再稍作停留,虽然已易向越山而走,但仍然全力奔行赶路,太阳爬上了积雪峰颠,旭光雪色,幻化出奇丽无比的晨景。
方兆南已跑得力尽筋疲,找了一处大岩石后,盘膝坐下休息。
他原想运气调息一阵,俟体力恢复后,再继续赶路,要知他这一日夜的时间,一直在惊涛骇浪和焦虑之中度过,体力及心智消耗甚大,这一缓气坐下休息,自是难免沉晕人睡。
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醒来已经是中午时分。
只觉腹中饥肠辘辘,甚是难耐。
正待起身去寻找些食用之物充饥,忽听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久闻知机子言老前辈丹道医术独步武林,咱们兄弟这次如能见得到他,想必可得到一点厚赐。”
方兆南心中一动,立时打消了去寻食物之念,侧耳听去。
但闻一个嗓音甚尖的童腔说道:“师父再三告诫咱们,说言老前辈生性甚是怪僻,见他面时,不许有所告求,免得他瞧咱们不起。师兄还是旱些打消得人厚赐的念头,免得到时大生失望之感。”
只听另有一人笑道:“师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师父虽和言老前辈相识,但却从无往来,此次忽然要咱们捷足送这一封机密函件于他,想来这信中,定然是有着极重大的事故,说不定信中所说之事,和言老前辈有着什么重大牵连。”
要是果真如此,咱们这千里传信之苦,当可邀得言老前辈欢心,赐咱们几粒灵丹,岂不是极为平常之事?”
那尖嗓门的重音,重又响起,笑道。‘但愿师兄说的不错。
咱们已经休息了很长时间,是该起身赶路啦!”
方兆南探头向外瞧去,只见两个身着青色道袍,背插长剑的少年,已起身向正西方向走去。
他因没有瞧到两人,无法分辨两人的年龄。
两人步履十分迅快,方兆南略作忖思,该不该叫回两人,告诉他们言陵甫遭遇之事,两个道人已走的没了踪影。
他缓步走出大岩石后,仰脸长长吸一口气,心中暗暗付道。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两人来历不明,如若好心相告他们.反而惹出一场麻烦来,那可是大不划算之事。”
方兆南这数日之中,连遇奇变,心中早已生出警惕之心,不愿再生枝节,而延误救师妹的时间。
正待继续赶路,忽闻衣袂飘凤之声,来自身后,不禁心中一惊,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灰色长袍老者,和三旬左右中年汉子,急奔而至。
这两入的身法虽快,但却满脸风尘之色,那灰袍老者瞧下出什么,中年大汉却现出了满脸困倦之容。
显然,两人是经过长途的赶路。
两人相距方兆南五、六尺处,突然停下脚步,四道眼神,一齐朝向方兆南,上下的打量。
半晌工夫,那老者才一抱拳,笑道:“借间兄台一声,可见过两个身着道装的人走过去么?”
方兆甫心中暗道:“看这两人行色,分明是追踪那两个道装之人,看来这其中定然有着什么事情。”
他一时之间,不知是否该告诉两人,沉吟良久,答不上话。
那中年大汉看方兆南久不肯答话,心中已感不耐,一翻腕,拔出背上的判官双笔,指着方兆南,厉声喝道:“你这人耳朵聋了不成?问你的话听到没有?”
方兆南灵机一动,暗道:“这两人来势汹汹,如若追上那两个道装之人,只怕要有一场火拼,眼下好恶难辨,倒不如给他装聋答哑,含含糊糊的应付过去。”
当下故作聋哑之状,偏头瞧了两人一胁摇摇头,转身缓步而去。
他曾见过那聋哑的黄衣少年举动,是以学来十分相像。
灰袍老者虽是久走江湖人物,但见方兆南的举动之间,确似聋哑之人一般,毫无装作的破绽,不觉一皱眉头,道:“这人看去十分英俊,一点不像聋哑之像,怎的竟是一个聋哑之人?”
那中年大汉暴喝一声,道:“这小子那里会是真聋,分明是故意装作,我去把他揪回,给他两耳光,他就会讲话啦!”
灰袍老者一伸手,拦住那中年大汉,道:“如是装作之人,岂能瞒得过我一双眼睛,此刻寸阴如金,岂可把这宝贵的时间浪掷在身有残缺之人的身上。”
中年大汉似是甚畏惧那灰袍老者,见他伸手相阻,竟不敢强行出手。
但他口中却大声说道:“我就不信他真的会是个聋哑之人,看他眉宇间英华蕴敛,分明还是个身有武功之人……”
那灰袍老者冷笑一声,截住了那中年大汉的话,接道:“不错,他不但身怀武功,而且你还未必是他敌手。但身有武功之人不见得就没有聋哑残缺之疾,我走出几十年的江湖,难道还会走眼不成?”
中年大汉见那老者脸上隐现生怒之色,不敢再多接口,翻腕又把两支判官笔插入背上。
但他仍然不肯相信方兆南是身有残缺的聋哑之人,两道眼神,一直紧盯在方兆甫背影之上,想瞧出一点破绽。
只见他不快不慢的缓步向前走去,直到背影消失不见,始终来回头望过两人一眼。
那灰袍老者傲然的一笑,道:“老夫终日打雁,还真能让雁儿啄了眼珠不成?你此刻可相信老夫之言么?”
中年大汉目睹方兆南走去的沉着神态,心中亦不觉活动起来,暗自付道:“此人如非聋哑,怎么能走的这般沉着?”
回头对那灰袍老者笑道:“成兄究竟是见闻广博之人。一眼之间就能辨出对方是聋哑之人,实叫在下佩服。”
那老者听得中年大汉的颂赞之言,脸上却毫无喜悦,轻轻叹息一声,道:“咱们得快些赶路,如若被那两个小道士抢先见知机子言陵甫,咱们就算白跑这一趟了。”
说完话,振袂向前奔去。
原来他目睹方兆南夫时的从容神情,心中突生疑虑,但因那中年大汉的几句颂赞之言,又使他不便改口承认自己看走了眼,只好借赶路之事。应付过去。
方兆南故装聋哑,缓步走过一个山弯之后,陡然加快脚步。
一口气跑出了六六里路,才停了下来。
经过这一阵奔跑,腹中饥饿更甚。
放眼四外看去,尽都是绵连不绝的山势,别说借食之处,就是可资充饥的山禽走兽,也看不到。
他虽是练就一身精纯的武功,但一夜间未进一口食用之物。
又连番经历凶险奔走,体力。精神,都已感到不支。
饥饿疲累,使他不能再强撑赶路,缓级席地坐下,闭目运气调息。
忽然问,一阵乌羽划空之声,掠顶而过。
方兆南警党的一跃而起,随手捡起一块山石,运足了腕力。
一抖手,疾向一只振翅而过的飞乌打去。
他本是暗器能手,出于认位奇准,飞石破空订去,一只雪羽健鸽应手而落。
他折集了一些干草枯枝,摸出千里火筒,燃起干草,又捡起地上健鸽,正待放入火中烧食。忽然心中一动,暗道:“这等荒山之中,那来这只孤自飞行的白羽健鸽?常闻人言,江湖之上,有飞鸽传书之事,莫非今日被我遇上不成?”
心念一转,分开鸽羽,果然在那白羽健鸽的左翼之下,找出一个小指粗细,寸许长短的竹筒,用着极细的白线,系在鸽翼之上。
这竹筒异常细薄,随手一捏,立时裂成两半,一卷白纸,应声而现。
方兆南展开纸卷一瞧,只见上面写道:“天风道兄清鉴:手示奉悉,弟因要事,不克即时应召赴约,六日后当兼程赶往,绝不误大会之期,谨此奉复。”
下面并未暑名,却书着一个太极图样。
方兆南在江湖上走动时日虽然不久,但因天风道长的名头太大,大江南北武林道上,无人不知其名。
方兆南虽未见过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剑之首的天风道长,但却常听人谈起此人之名。
他虽是遁身世外,跳出五行的三清弟子,但他乃天生侠骨之人。常常伸手管些不平之事,隐隐被誉为江南七省白道领袖。
他垦着手中纸柬,心中忽生不安之感,暗自想道:“天风道长被武林誉为一代大侠,武林中人,个个对他敬仰,这飞鸽传书信,自不能等闲视之。
这复书之人既和他称兄道弟,想来定然也是极具声望的武林高人,书中所说的大会之期,看来是一场十分重要的聚会……”
心念及此,突然又想到适才所见那一大一小两位道人,以及那灰袍老道和随行的中年大汉,跋涉急追两个道人之事,此中蹊跷,似非单纯。
这一联想,只觉其间事非.纠结贯穿,互为因果。
他本是极为聪明之人。一念所及。百感顿生。
但觉那两个传书道人,和那灰袍老者及中年大汉,深入九宫山来,不只四人之间互相牵缠,而且都可能和“血池图”有着关连。
只是个中详情,错综复杂,局外人,纵有非凡才智,一时间,也难猜想得透澈。
他只顾用心推想那两个道人和灰袍老者中间是非牵缠之事。
忘了把打落的白羽健鸽投入火中去烧烤。
待他想起腹中饥饿之时,那点燃的干草枯枝,早已烧完熄去。
正待起身,再会捡折一些枯枝干草,忽觉一只手掌,紧紧的按在自己背心之上。
同时,身后传来了一个冷冷的声音,道:“快些把手中纸柬交付于我,如若妄图抗拒,我只要一吐掌力,立时震断你的心脉。”
对方手掌接着之处,正是人背心上”命门”要穴,方兆南被势所迫,只得举起手中纸柬,交于身后之人。
就在他举起手臂之时,突觉后肩处“凤府”穴一麻,顿时失去知觉。
昏迷中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醒来时满目漆黑,耳际间车轮辘辘,手脚却是动弹不得。
原来他已被人绑了手脚,勒着双目,放置在一辆马车之中。
听蹄声急响,和身躯颤动,已知那马车正迅快的向前面奔驰着。
他暗中运气,行集两臀之上,奋力一挣,想把捆绑双手的绳索挣断。
那知刚一挣动,突觉脸上一凉,身侧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朋友放识相点,如果妄图挣断绳索,可别怪我心狠手辣,挑断你手上的筋脉了。”
敢情这马车之中,还有人看守着他,方兆南心知难以抗拒,顿消挣脱缚手绳索之念,暗自叹息一声,不再挣动。
他双目被人用黑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