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侠传奇_替换
去……
现在明叔突然来了水月宫三位武功奇高的人,不由敏感到是不是与已故的少夫人有什么关系,为少夫人而来。当然,他再也不会怀疑自己的女主人了,只是疑心少夫人与水月宫的人结下了什么恩怨。
公孙不灭愕然:“他们问我母亲干吗?没有呵!”
明叔又透出了一口大气:“那就好了!看来他们是因其他事夜经充山,跟少爷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公孙不灭好奇的向:“明叔,水月宫是哪一处的道宇庙观?水月宫的人是些什么人?”
明叔神色有如谈虎色变,向外张望了——下,轻声的说:“少爷!你没有在江湖上行走,不知道武林中的情况。水月宫并不是什么和尚、道士们的庙宇寺观,而是武林中一个神秘的门派,江湖上一个可怕的集团,没人知道它在哪里。最近听人传说,水月宫宫主是位风华绝代、秀丽无比的女子,武功奇诡、奥妙,行动快如鬼魅,莫人能见其武功招式。而水月宫出来的人,一个个行为怪异,武功极高,杀人不问情由,只在一时的喜怒之间,少爷,你以后千万不可去接近、招惹他们。”
公孙不灭和小丹听了愕然不能出声。公孙不灭想起那两个少女莫名其妙的行动、说话,无端端的跑采捉弄人,害得自己差不多就要跳崖而死,现在想起来,仍感到一颗心怦怦的乱跳。的确,水月宫是江湖上最近几年间崛起的一个武林门派,初时没有人去注意,可是它的出现,却带来武林中一连串的血腥屠杀。扬州三怪,一夜之间,全躺在血泊之中;苏北七英,全部给人吊死在树上;太湖水寇,也在一夜之间为水月宫的人荡平;少林寺的一灯大师,武当派的云中道长,都先后败在一个不知姓名的少女剑下。至于江湖上的一些小帮小派,在两年之间,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黑道上的一些枭雄、巨魔几乎在同时间失去综影,事后才有人发现,他们不是尸横荒野,就是坠岩身亡,往往都是一剑致命。水月宫人的出现,比当年的青衣狐狸、神秘的黑鹰更惊震武林、名动江湖。不论黑、白两道上的高手,大都死于水月宫人的剑下、掌下。而且水月宫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不知姓名、来历的少女,以往在江湖上全无名气,不为人所知。
半晌,小丹天真的问:“明叔,你武功那么好,也不敢去招惹她们吗?”
“你这小孩子,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连少林寺一灯大师也败在水月宫人的剑下,我恐怕接不到他们半招!”
“那我们的庄主呢?也不够他们打?”小丹真是个孩子,在他小小的心灵上,认为自己的庄主公孙不凡,是天下间武功最好的一个人了,无人能敌。他和公孙不灭一样,没出过江湖,像只井底蛙,不知外面的天有多高,地又多宽。明叔摇摇头:“恐怕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小丹睁大了一双惊愕的眼睛问:“那他们来了我们怎么办?”
“最好不要去招惹他们。”
“他们来招惹我们怎么办?”
“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千万别去顶撞他们。”
“她要杀我们也忍让吗?”
“没办法,那我们只好认命了!”
“我们打不了我们,也逃不了吗?”
“他们行动快如鬼魅,你逃得了吗?不过,水月宫的人,虽然杀人无数,行为怪异得叫人难以理喻,但也不是无端端的杀人。庄主说,从最近几年来看,他们杀的人,大多是一地的豪强、恶霸,黑道上的一些为非作歹的魔头,罪也该死。固然,他们也杀了一些侠义上的人,如扬州三怪,苏北七英。这可能事出有因,不是他们争强好胜,就恐怕是招惹了他们。但可以肯定的,到现在为止,他们从来没有杀过妇孺和手无寸铁,不会武功的人。要是他们乱杀人,昨夜里,我们小庭院里人,就会给他们全摘下了脑袋,活不到现在了。”
公孙不灭听了,又不禁暗暗点头,心想:那两位少女虽然无端端跑来捉弄自己,当自己要跳岩寻死时,他们又出手阻止了自己,不让自己死去;当自己闭,目等死时,他们反而嘻哈大笑;看来他们只是好捉弄人,不会胡乱杀人,尤其是那青年人,更说话有理,不是一个乱杀人的人。他们到底是伙什么人呢?他们的宫主又是一个什么人呢?是正人君子吗?怎么这般的捉弄人,乱与人开玩笑?是淫魔邪道?也不像!行动快如鬼魅,来去无踪无影,莫不是他们真的就是狐狸仙?宫主是一头九尾狐狸?喜欢作祟人间,杀人凭一时喜怒?公孙不灭想到这里,不禁问明叔:“他们不会是一伙狐狸精吧?”
明叔愕然:“他们怎么是狐狸精了?“要不!他们怎么行为怪异,叫人不可理喻,与一般人不同的?”
小丹跳起来:“不错!不错!他们一定是群成了精的狐狸,要不,怎么连少林寺的老和尚也不够他们打的?昨夜里,他们一定使妖法将我们迷倒了!明叔,你快去对庄主说,叫庄主请一些茅山道士来驱妖捉怪,凡人是打不过他们的。”
明叔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喝叱小丹:“你这条小命不要了?万一给水月宫的人听了去,你有几个小脑袋给他们摘下来?”
小丹给吓得不敢出声。明叔又对公孙不灭说:“少爷!你别听小丹胡说八道的,也别去相信鬼神怪异的故事,那是一些文人瞎编乱造。老奴到现在,从来没有见过什么鬼神狐仙之类的东西,恐怕世上就没有。”
小丹又问:“鬼怪神仙这么容易让人见到吗?”
明叔喝叱小丹:“你是不是想讨打了?”明叔虽然这样喝叱着小丹,但对鬼神之类的传说,自己也没有十分把握。他只是伯吓着了小主人公孙不灭才这么说,不使公孙不灭被吓怕而不敢出门。但他说的是实话,真的从来没有见过,所看见的,只是武林中一些上乘高手。
公孙不灭问:“明叔!为什么他们行为怪异,举动叫人无法理解的?”
“因为大多数身怀绝技的武林高人,形成性格与常人不同的多种原因。
有的恃技傲世傲物,一切以我为主,以我为尊,不理他人,以示自己与一般人不同;有的是以艺游戏人间,任性而为,随自己的喜怒,叫人无法理解;有的是为了行侠仗义,故作种种姿态,而达到其目的;更有的仗技凌人霸道,只有他说,没有你说,在他们的目光中,只武才是道理,强才是尊者,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诺此种种行为,不可胜数。少爷,昨夜那两个女子要是身投绝技,哪敢深夜里闯来?敢无端端的捉弄别人吗?所以他们只是凡人,不是什么鬼神狐仙。”
这时明婶已打水进来,叫他们漱口洗面,准备吃早餐。
吃过早餐,小丹伴着公孙不灭在庭院中散步,公孙不灭问小丹:“你想不想看看水月宫的人?”
小丹惊喜:“想呵!你知道他们在哪里?”
这正是人心中潜藏的好奇心理,越是有人叮嘱不可看,不可接近的东西,就越使人想去看看和接近,不管它最好是恶,是美是丑。公孙不灭是一个19岁的青年人;小丹更是一个15岁的孩子。他听了公孙不灭说那个少女怎么捉弄人,好奇心就更大了。
公孙不灭点点头:“我知道他们在哪里。”
“哦!?少爷,那我们快去看呀。”
“好!你带上些银两,我们去。”
公孙不灭真的要去看,小丹又迟疑了,问:“要不要告诉明叔明婶的?”
“告诉他们,你就别想去看了!”
小丹想了一下:“少爷!我们还是别去看的好,明叔说他们杀人在一时的喜怒之间,叫我们千万不可去接近、招惹他们。”
“我们只是去看看,又不是去招惹他们,怕什么?”
“他们看见了我们怎么办?”
“他们不会看见我们的。
“少爷!我们跑到人家住的地方,人家怎么看不见我们阿!何况他们武功极好,恐怕我们没走近,他们就看见我们了!”
“你知道他们在哪里?”
(九月 中文网 sept5』地球来客整理
“在哪里!?”
“他们在蠡园中吃饭,蠡园里那么多吃饭饮酒的人,他们怎会注意到我们的?”
“少爷!你怎么知道他们去蠡园中吃饭喝酒的?”
“因为他们昨夜里以我为赌呵!谁输了,就请谁去蠡园吃饭,莱式还任由赢家点哩!”
小丹心动了:“那我去拿些银两去。”
公孙不灭想了一下说:“我们还是告诉明叔明婶一声的好。”
“那他们让我们去吗?”
“我们只是说去城里玩玩,其他的什么也不说就行了。”
“好!少爷,那我去告诉明叔明婶一声,叫他们不用等我们回来吃饭了!”无锡县,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名城,不但风光秀丽,在明朝,也是一个手工业和商业的城市、其中惠山的泥人,更享誉天下。当地制造的泥人,有趣可爱,令人爱不释手。不论大小、小孩、妇女,都爱买一些泥人在家里摆设,或者放在案台上欣赏。
相传周秦之际,无锡县出产过铅锡,经大量开采,铸造业发展很快。一些有名的宝剑,如干将、莫邪,便是在无锡附近铸成。到了秦末,锡被挖尽。所以有人说:“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县之称,也因此得名。
无锡,更是古代春秋时吴越文化发源地之一,遗存了大批文物古迹。蠡园,就是其中一处。
蠡园在无锡城郊西南的五里湖畔,是江南的名园之一。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又名五里湖:是太湖的一部分。相传春秋未年,越国大夫范蠡相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功成身退,偕美女西施,泛舟太湖上,不知去向,蠡湖又因此而得名。
范蠡,不但是越国的一位谋土,更是一位智者,懂得统治君王的心理,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享乐。他与越国另一谋士文种双双扶助勾践灭吴,文种贪图权势富贵,仍辅助越王治国,不知急流勇退,结果为勾践所忌,借故请他去地府追杀吴王的鬼魂,不得不自杀身亡。正所谓:“敌国灭、良弓藏;狡兔死、猎犬烹。”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这样,当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这样,莫不大杀有功的开国谋臣良将。他们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害怕自己所创立的天下,为有才干的谋臣良将夺了去。
蠡园的景色,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园北是用太湖石摹拟云层变幻堆成的假山群,石洞曲折盘绕,忽明忽暗,使人如入迷宫,其中的“归云洞”,高达十多丈,视为奇观。园的东部,有条千步长廊。临湖一面,将湖面风景尽览人目。园内亭台楼阁处,有湖水亭、四季亭等名胜,石壁上有北宋苏轼等人的墨砖刻。
蠡园,将人工的修饰与自然的美景合为一体,更将北方园林的雄浑与南方园林秀美融合为一体,令人流连忘返。
蠡园定旁,有不少的酒楼、饭店、客栈,就是蠡园之内也有富丽豪华的酒楼,以方便游人吃住。来蠡园游览的,大多数是一些文人雅士,其中也有一些风雅的武林中人和;些附庸风雅纨绔贵家公子及豪商大贾。
因为无锡在明代不单是手工业、商业活跃的县城,也是文人聚集的地方。被朝廷革职的吏部郎中顾宪成,便在无锡县城东门外的东林书院讲学,从各地来东林书院学习的人很多;来讲学的文人也不少。这些文人秀才,在书院中讽议朝政,抨击时弊,形成了以后的“东林党”,所以一时间,无锡处处都有这些文人的踪迹。蠡园,更是他们三五成群游览的地方了。
公孙不灭有一次也去东林书院听课,他感到其中一些人是有见识的,忠君爱国可嘉,但更多的是一些腐儒之辈,夸夸其谈,开口子曰,闭口孟子说,之乎者也,酸不可闻。加上明叔力劝他别与这些官场上的人来往、接近,以免招来无谓的麻烦。明叔是武林中人,遵守着一条不成文的武林规矩,不与官府人来往,不去招惹他们,能避开就远远避开。
公孙不灭不是武林中人,但却受母亲的影响,一想也是,想到东林书院中大多数文人,骨子里仍然热衷于功名富贵,争夺权欲,以后也就不去了。自我闭门读书。他虽然诸子百家,无书不读,却无意仕途,读书只是陶情养性,充实自己,志在青?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