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圈.贵圈(古代) 作者:赵熙之(晋江金牌vip14.04.23正文完结)






    就像小时候下意识地用拥抱去安慰悲伤到止不住哭的兄长,陈俨认为这样就可以让他稍微好受些。为照顾成年人的自尊心,他甚至没有说像小时候那样矫情的话,而是语声疏淡道:“她在这里我不能抱你,希望你理解。”

    苏晔心中一恸,各番情绪拼命涌上来,他声音哑淡:“你不能再喊我一声么?”

    “喊什么?”陈俨松开手,重新站直了身体偏头朝向门口:“但我已经不姓苏了。”当年一句将来的日子我会陪着哥哥,如今想来真是唏嘘。遗憾常在,人间事总是不能尽善尽美。

    ——*——*——*——*——

    那边常台笙还未走到东边小厅,常遇就从里头冲出来抱住了她。小丫头跑得飞快,几乎是撞进她怀里,牢牢抱住了她的腿:“姑姑……”

    孩子表示亲近的方式简单直接,常台笙蹲下来揉揉她脑袋,也将她抱得更紧了一些。小丫头之前才送走自己的父亲,如今又见长辈离世,常台笙很担心她负荷太多。

    常遇将头搁在她肩上,瞪大了眼睛问道:“姑姑觉得我胖了没有?”

    常台笙揉揉她后背,似乎是感受了一下,回说:“恩,胖了些。胃口比之前好么?”

    常遇使劲点点头:“先生也很好,教得很仔细。”她似乎是准备了一整套说辞,专挑苏府的好处讲,目的完全是为了让常台笙放宽心。

    常台笙如何不知道她这小小心思,遂在小丫头问姑姑过得如何时,回她道:“也很好。”

    她放开小丫头,说要去看一看祖父,小丫头遂带着她往东边厢房走。因天气不好,老太爷也未出来晒太阳,而是窝在房里,对着暖炉读书,读的是《弟子规》,常遇骄傲地说是她教会的,得意地抱着常台笙撒娇。

    常台笙陪祖父坐了一会儿,刚要去见苏老夫人,没料老夫人却已是走到了厢房门口,示意她出来。常遇看看姑姑,很自觉地去搬了棋盘,坐下来同常老太爷下棋。

    常台笙出去后将门带上,苏老夫人打量她一番:“看起来瘦了。”

    “进来有些忙,偶尔耽搁了吃饭,但身子骨硬,也没什么。”常台笙回得轻描淡写。

    苏老夫人脸色看起来也不怎么好,平日里顾月遥陪着她抄经书读书,感情一直很好。孙媳这一走,老太太心里也似空了一块,都不忍再去翻往日里顾月遥抄的经。

    老太太道:“小丫头在府里住得挺习惯,在学堂也学得蛮好,你暂时能不带她走么?”

    孤苦的老人家总要人陪伴,与其说常遇需要这个环境,不如说老人家需要常遇。那样一个知心懂事的孩子,在哪儿都讨得欢喜。可小小年纪就懂得看大人眼色,真的是……

    常台笙回头看了一眼那厢房的门,回老夫人说:“我再问问孩子的意思罢。”

    老夫人点点头。

    因府里办丧事的缘故,临近除夕也没有半点过年气氛,晚饭亦是全素。

    苏家毕竟是大,一起吃饭时各房都在,竟摆了好几个圆桌。常台笙坐下来时,旁边的常遇凑到她耳边极其小声地向她一一介绍同桌的人。这个是谁那个是谁,小丫头知道得清清楚楚。

    常遇说坐在老夫人左手边的是卢氏时,常台笙抬起头看了一眼,下意识地握住了坐在另一边的陈俨的手。这位就是当时赶陈俨出门的苏夫人卢氏?

    她看过去时,卢氏亦是瞧了她一眼,意兴阑珊地拿了筷子动动面前的菜。

    苏老夫人瞥瞥卢氏,没说话。

    如今苏晔当家,待苏晔从灵堂过来,这晚饭才正式开席。尽管菜皆是素食,却也下了工夫,精致得不忍下筷。席间苏晔吃得极少,苏老夫人看不过去便给他布菜,劝道:“好歹也要吃饱。”

    那边卢氏不以为意地淡瞥一眼:“大少爷这会儿哪里吃得下饭,老太太劝了也是无用,等再过一阵子,那胃口自然而然就回来了。”

    苏老夫人轻叹口气,搁下了筷子。

    “人啊总是这样的,难过也就难过一时,哪能抱着回忆过一辈子呢?”卢氏接着道:“我家侄女今年也十六了,等过了年,要不将庚帖拿过来瞧瞧?”

    正在慢吞吞吃饭的常台笙闻言陡然抬了头,只见苏晔神色疏冷一言不发地看着卢氏。

    卢氏道:“大少爷这般看着我作甚?不过才二十几岁,难道月遥这一走,将来还不娶了?”

    苏晔声音里有压制的愤怒,语气疏淡:“月遥尸骨未寒,这样的话姨娘如何说得出口?”

    卢氏忽地冷笑一声,陡然搁下了筷子:“姨娘?我怎么说也是苏家明媒正娶的正房夫人,你唤我姨娘一唤就是二十年,当你那娘还活着么?尸骨未寒怎么了?你爹娶我进门时你娘才刚走不久,你不过是比你爹假惺惺些罢了。这家里如今长幼尊卑全都没了,名义上我是你母亲,你的婚事我怎么就不能插手?何况你如今膝下一儿半女也没有,对得起祖宗么?论不孝,你可是头等啊。”

    这剑拔弩张的架势让厅中陡然安静了下来,众人目光也都移到了一处。

    恰这时,常遇忽不小心碰翻了搁在手旁的碗,汤翻了一身,碗则滚到地上碎了,声音在这厅中格外清晰。她抬头小心翼翼地瞅了瞅满桌的人:“我错了……”

    常台笙连忙起身要带常遇出去换衣裳,这时苏老夫人看一眼苏晔,同常台笙道:“让苏晔带她去,你坐下。”

    作者有话要说:贴心小棉袄陈小妾和常小遇到窝怀里来么么哒 


☆、第77章 七七
 
    常台笙闻言愣了一下,陡然反应过来苏老夫人不过是找个借口想让苏晔出去;再看常遇;这丫头已是自己下了椅子,苏晔也起身走过来,带着她出去了。

    而此时厅内的气氛却丝毫没有缓和,苏老夫人看都未看卢氏一眼;径直道;“无后这样的话岂能乱说;”

    各房此时均安安静静;可平日私底下议论苏晔与顾月遥时却也没少嚼过舌根。若非苏晔当家,恐怕当着面说都有可能。

    老夫人这时看一眼卢氏;语声不徐不疾道;“说这府里没有长幼尊次,那是你不将自己当长辈,看看你身上可有半点长辈的样子?月遥也是你名义上的儿媳,儿媳走了,你穿成这般合适么?”

    卢氏今日一身梅红衣裳,看着很是艳丽,衬得那张保养得当的脸更是白净。她这会儿倒是没甚话好说了,老夫人平日里虽不怎么管,但在这府里说话毕竟有分量。

    卢氏那点心思谁都知道,近几年卢家在苏杭一带的生意逐渐没落,卢氏的兄长更是亏得一塌糊涂,到这境地,孩子们的婚事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救命稻草。她小侄女如今已十六,正值婚龄,出落得亭亭玉立,长得也十分可人,但家境毕竟不如当年,媒婆介绍的人家都不合心意。

    苏晔一表人才,温净又有担当,尽管有顾月遥横在心里,但男人嘛,怎可能年纪轻轻为了发妻就单一辈子。若能将自家侄女弄进来,哪怕起先做不了正室,等过个几年生了孩子,再提挪正事宜也不迟。苏晔这人又极念人情,届时怎可能不帮衬帮衬卢家?

    何况卢氏在这府里也倦了,日日里都抱怨没劲,若侄女进来了,那就有意思多了。

    常台笙在一旁看着许久没动筷子,陈俨忽递了一只碗给她:“好好吃。”

    他说话时,卢氏看了他一眼。

    常台笙想,也许卢氏并不知陈俨就是她当年赶出去的那个孩子,故而眼神里尽是看陌生人的意味,倒无甚异色。

    知道陈俨是苏家孩子的,如今恐怕也没几个人。

    这时苏晔领着常遇走到房门口,常遇止住步子回身抬头,小声道:“我自己去换就好了。”

    苏晔站在门口等她,小丫头进了屋,爬上椅子点亮桌上的灯,手脚麻利地翻出干净衣裳换好就出来了。

    她出来时见苏晔坐在走廊里,面前是萧瑟庭院,身后则是温暖屋舍,一身素白在这昏昧灯光下竟笼上一层微弱的暖意。黑发亦用白缎绑着,看着有些扎眼。他微仰头看天,但因阴天的缘故,夜空一片漆黑,一颗星也没有。

    常遇悄悄地将门关好,就站在原地静静看着。父亲还在世时,偶然间提过,说人世间没有什么比死更令人绝望,只要还活着,可以相互憎恶相互埋怨相互扶持,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死了,就当真什么都没有了。虽然最终他因无法忍受病痛而选择了提前离开,但常遇也由此体会到了他话里的生死意义。

    她刚到苏府时,顾月遥对她亲切极了,知道她喜欢画画,遂亲自教她,耐心至极,甚至胜过她母亲。可那日午后,顾月遥自笔架上取了笔,画了一会儿,便再也支撑不住。常遇亲眼见到滴在雪白画纸上的血,一滴一滴迅速铺开来,浸染了一片,像盛开的花,艳丽至极。

    盛开意味将逝,比那更可悲的是,花有来年,但顾月遥却没有了。

    顾月遥走得很从容,见苏晔最后一面前,她将常遇喊到榻前。那时她说话都已吃力,却伸手握过常遇的小手,轻轻摊开看了她的掌纹,忽地很释然,唇角浮了淡淡笑意,示意常遇靠近一些,这才打起精神微笑着与她说了一句:“替我好好照顾他……”

    常遇不明所以,她长到这个年纪,想照顾的人只有姑姑和曾祖父,其他人并不在她想照顾的范畴内。也许将来她长大后会有出息,有能力去照顾更多的人,她很有信心,于是努力生长着期待那一日的到来。

    但顾月遥的这句话,她却是不太明白的。

    在她眼里,苏晔似乎无所不能,又如何会需要旁人的照顾?

    在昏暗的走廊里,常遇低下头伸出手来看了看自己掌心,那些错杂的纹路……唔,看不懂。

    这时苏晔回了头,他起身走到常遇面前,将手伸给她:“外边冷,回去吃饭罢。”

    重新回去时,屋内气氛稍稍缓和了些,大家亦是吃完饭再同老夫人请过安就各回各屋了。陈俨先起身出去等着,常台笙则带了小丫头出来,苏晔仍旧坐在老夫人身旁,老夫人看看他憔悴面容:“这阵子你都未好好歇过,今日就早些睡罢。”

    苏晔应了一声,哑哑的又有些鼻音,随后起身拿过祖母的拐杖,送她回房。

    常遇跟着常台笙走到客房,看看陈俨,提出“非分”要求:“我想与姑姑睡……”

    “不可以。”斩钉截铁的回复。

    常遇暗暗嘀咕了一句“小心眼”,旁边常台笙淡笑笑,推门进屋,将洗漱物品给他准备妥当,末了道:“你就暂时独自睡一晚罢,若一个人睡不着你可以考虑去陪苏晔。”

    “你怎么可以鼓动我去同他睡觉……”陈俨咕哝一声,低头对常遇说:“将头转过去。”

    常遇老老实实转过头,陈俨伸手揽过常台笙的腰,低头亲了亲她,这才不情不愿地松开手,允许常遇将姑姑带走。

    两人又去了一趟老太爷房里,小侍说刚睡着,她俩只好又折了回去。常台笙给小丫头洗脚时,随手递了一册诗集过去给她看。小丫头如今已认得许许多多字,一边翻一边读,遇到看不懂的遂停下来问常台笙。

    常台笙给她擦干脚,拿过干净袜袋正要替她穿上时,小丫头恰好读到一首赠别。

    “鱼在深泉鸟在云,从来只得影相亲……”

    她忽然顿住了,常台笙一边给她穿袜袋一边接了下去:“他时纵有逢君处,应作人间白发身。”

    “什么意思?”

    常台笙说完才意识到这诗句太凄恻,遂敷衍回道:“将来你可能会明白,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常遇点点头。

    她带着小丫头睡下,一整晚小丫头都紧紧粘着她,竟有些撒娇的意味。

    ——*——*——*——*——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陈俨就来敲了门,见没动静就索性推门进去了。

    像只八爪鱼一样粘着常台笙的小丫头从被窝里探出脑袋来瞅瞅某个什么也看不见的家伙,得意地又钻回被窝,感叹说:“被姑姑抱着睡觉最暖和了!”

    陈俨忍住将她从被窝里拎出来的念头,同常台笙道:“天都大亮了。”

    常台笙瞥一眼窗子,回道:“没有啊,灰蒙蒙的呢。”

    这时候小丫头已经在被窝里笑开了,她觉得好闷就爬起来自己穿了衣裳,迅速爬下床:“姑姑我饿了,我先去吃东西。”

    小丫头说完就窜了出去,某人则自然而然地和衣躺到常台笙身边。因天光还早,常台笙索性就由着他。

    天色大亮,今日出了太阳。温暖日光下,阴惨多日的府邸也增了些生机。

    常台笙上午要去一趟苏州府衙,吃完早饭就独自出了门。苏州知府听闻她如今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