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徵宫词
擦恕!?br />
“不必再说她们,只是多此一举罢了。”慕毓芫摇了摇头,“即便杨婕妤不打探,朝臣们仍是要怀疑,天下人也一样会担心,皇上的病瞒不了多久的。你以为,淳宁宫的那位就不着急么?最近那边安安静静的,反倒更让人担心呐。”
双痕叹道:“也是,不知道外面都怎么样了。”
“因为皇上严旨,也不便书信与云琅。”慕毓芫想着心内烦絮,稍有不耐,回头看见小皇子跑进来,俯身笑问:“小澜,什么事这么高兴?”
“母妃,姐姐画给我的。”小皇子递上一张画纸,正中一枚鲜红脆嫩的仙桃,红艳雪白,更有两片碧绿的叶子衬托,很是诱人可爱。
慕毓芫不由笑道:“小澜,姐姐画个桃子就这般高兴?”
“可不是……”明帝的笑声传过来,渐渐走近,手上牵着一脸偷笑的十公主,穿过水晶珠帘进来,“朕就算给小澜打个金桃子,也没这么喜欢。”随意说笑了几句,侧身低头道:“棠儿,你先带着小澜出去玩,父皇有话跟母妃说。”
“姐姐,再画一个嘛。”小皇子撒娇央求,拉扯着十公主跑出去。
“皇上,可歇息好了?”
“嗯,坐罢。”明帝拉起她走到榻便,淡笑道:“这段时间,让你担心辛苦了。国中的大事情,朕自有安排,你只要天天陪着朕就好,别的先不用着急。”
慕毓芫微笑道:“臣妾就算着急,也不敢私自作主张的。”
“朕知道。”明帝微微颔首,手上用力握了握,“不过,你也担心不了几日,很快云琅就会回来,到时候朕再告诉你。”
慕毓芫诧异道:“云琅……,很快回来?”
…偶是失误的分割线
第四十四章 叹平生(上)
早先由于江南水患之故,齐王、寿王均在外地赈灾,因为两位王爷年轻,都想借此机会多立些功绩,故而一直没有返京。此时,皇帝染恙抱病已有半月余,虽说最开始隐瞒了好几日,但长期不早朝总是骇人听闻。加上皇帝一直住在泛秀宫,宫内大小事宜皆有皇贵妃裁夺,外间不免猜测帝命将休,国内民心隐隐生乱。
好不容易压制下去的民乱,又生隐患,分赴几省的大将均是烦恼,而其中又数云琅最为头疼一些。从前平藩之时,广宁王、辽王两地均受重创,藩王余部所剩不多,纵使闹事也不会有太大乱子。但是涿郡这边则不同,因为已故的萱妃和叶成勉,闽东王当时并未生乱,所以藩王兵力保留的最为完好。再者,闽东一地辐原辽阔、民生富庶,虽受水患却仍能养肥兵马,各州领兵有不少藩王旧部,一个个皆是虎视眈眈。
自上次参与江南水患抚民一事,御史许策与云琅也算相熟,因此议论到当前局势之时,便直说道:“大将军,咱们还有另外一份麻烦。先前,齐王借着赈灾抚民之故,从锯州调来整整六万兵马,如今就囤在涿郡境内。倘使这些人也不安分起来,再加上各州藩王旧部,少说也有十来万人,那可就不好再弹压下去了。”
云琅眉头深锁,点头道:“是,所以才让人心烦。”
许策分析的话,云琅心里当然清楚明白。今晨又收到线人回报,说是齐王那边颇有些动作,纵使不去直接闹事,但暗地点拨几下也是个大麻烦。而如今朝中消息封锁,姐姐也没有书信过来,兄长虽然着急,然而却不太清楚宫内境况。再想到乐楹公主,此时留于涿郡实在太过危险,百般烦乱当中,不免更添上一层挂念担心。
府上管家带着食盒进来,门口笑道:“两位大人,都已经商议大半上午,想来也有些饿,不如稍吃几块小点心。”
“张管家,又是你女儿做的点心?”许策先尝了一块,细嚼笑道:“你家姑娘好生手巧,点心实在做的不错,又松又软,比外头卖的都要强多了。只是,这天天都有点心吃,莫不是看上大将军,想让父亲大人做个媒?”
“不是,不是。”慌得管家赶忙放下食盒,连连摆手。
许策笑道:“管家不必紧张,说笑而已。”
管家解释叹道:“先时水患生乱,家中老小十来口皆被贼人所掳,幸亏得大将军带人救回,只是没有什么能够报答。如今做些小点心,不过是聊表几分报答心意,岂敢妄自高攀大将军?”他一时说的多了,顺口道:“再说,大将军早就有心上人……”
原本云琅正思量着事情,也就由得他二人闲聊,猛然听到“心上人”三个字,不由大窘,更怕再说出别的什么来。赶忙打断管家的絮叨,挥手道:“好了,我跟许大人还有要事商量,你先下去。”
管家自知失言,忙道:“是,小的多嘴。”
“启禀大将军,许大人。”涿郡守将进门行了礼,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卷宗,翻了几页窝好,递过去道:“这是涿郡北线的关防记载,据关隘上的守兵回报,最近出关的人数比平时增多不少,而且都是一些青壮之人。更可疑的是,每每总是见这些人出境而去,却鲜少有人返境归来。”
“只出不进?”许策疑惑问了一句,低头锁眉深思。
“是。”守将赶忙点头,“正因为如此,末将才担心其中藏着蹊跷,万不敢自己擅做决定,所以来请两位大人定夺。”
“不好!”许策忽然在腿上一拍,急道:“大将军,看来齐王不打算在涿郡生乱,而是要调集重兵返京了!”
云琅闻言大惊,骇然道:“皇上久病卧榻,皇子们回京探病也是应当,但是,私自调走囤兵却另当别论。难道,齐王想要……”虽然知道齐王不安分,一直有收买兵马的举动,但如此大逆不道的念头,说出来未免太过吓人。
“大将军,先别管他是何居心了。”许策摆了摆手,分析道:“如今,几位将军都在外地,而京中局势不安,倘使让齐王带着六万兵马回京,无论如何都是个大祸患。你们须知道,如今成年王爷只有两位,但寿王不是什么大才,身后也没有可以支持的人。而宫中的几位皇子,皆是年幼未足成人,如此局势怎能让人不悬心?眼下事不宜迟,大将军得赶紧拿个主意!”
守将听了半日,插嘴道:“可是,眼下几省都是不安宁,闽东一地全赖大将军在此坐镇,如果贸然回京岂不乱套?再说,将军又没有皇上的旨意,比不得王爷们回京还有个由头,驻将擅离属地也是大罪啊。”
第四十四章 叹平生(上)《元徵宫词》薄·慕颜 ˇ第四十四章 叹平生(上)ˇ
许策不住摇头,长声叹道:“眼下光景,哪里还顾得上这许多?难怪最近各地还算安静,恐怕他们早有往来,只要齐王在京中举事,各地余党定会跟着起兵生乱。孰重孰轻,大将军可要好生定夺呐。”
云琅听他二人争辩不休,低头琢磨了片刻,“咱们手中的兵马,有一多半都分散在各地,纵使赶着收回来,恐怕也是追不上走掉的人了。将军府虽然有两万人马,可是公主玉驾在此,断然不敢轻易调走。如今之计,只有先调些囤兵去北线拦截,能拦下多少是多少,将齐王部众稍阻一阻也好。”
守将赶忙抱拳道:“是,末将这就去安排!”
许策又道:“大将军,齐王的那些兵马原属锯州,只要孙裴一道将令过来,咱们可就再也拦不住了。再说,想必齐王不日就会接到旨意,纵使这边的兵马有些迟误,可是锯州剩下的囤兵也不少,万一孙裴他也……”
锯州、庆都两地距京城甚近,原本驻有大量囤兵,就是拱卫京畿之用,以便辖制外省兵马入京。而孙裴之女嫁给齐王,也就成了翁婿关系,听闻齐王待王妃甚好,小日子过得很是和美。那么,孙裴到底是忠君还是帮亲,不到最后一刻谁能知道,还真是教人捏一把汗。
“大将军,京中急信送到。”
云琅赶忙拆开信笺,内里却是空空如也。许策见只是个空信封,不由迷惑道:“怎么会没有信笺?是不是路上出错了?”
“大人稍坐。”云琅忽而想起一件事情,连忙风风火火回到内院,摒退卧房里的下人,自床下暗格里翻出一个密封小盒子。乐楹公主见他忙了半日,好奇问道:“什么宝贝,还偷偷的藏得这么严实?”
当初离京之时,皇帝曾经单独召见过云琅,亲手将这方盒子交与,并嘱咐不可轻易动用。而等到宫中来信,不论是何内容都要立即打开。云琅仔细看了一圈,盒子上面并没有铁锁之类,乃是用松胶密合,想打开只有毁坏盒身才行。抽出佩剑在盒面切了一道缝,双手带上内力使劲分掰,“砰”的一声闷响,内里掉出半块凸雕的金漆令牌,另有一封火印密封书信。
乐楹公主先去拣那令牌,大惊道:“是京畿虎符!”
“虎符?”云琅更是不可置信,诧异问道。自她手中拿起那半枚虎符,虎身上面刻有错金文字,字虽细小,却甚是清晰工整,的确是掌控京营的至宝印章。历来虎符都是一分为二,只要左右两枚虎符合并,便可调动所有京畿驻兵,也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命脉。
“皇兄的病,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乐楹公主忧心忡忡,蹙眉道:“既然提前把虎符交给你,莫非早知京中会出事?云琅,是不是齐王要造反?”
“不要乱说。”云琅摆手打断她,赶忙拆开那封信笺。偌大的一张信纸,却只写着一句话,乃是皇帝的亲笔字迹,上面写道:“京中若变,即刻只身返京!”只身?云琅有些迟疑,难道要丢下公主不管?
“上面都说些什么?”乐楹公主抢过信笺一看,渐渐神色黯然,“看来,皇兄早就安排好了。”说着抬起头一笑,故作轻松道:“别耽误了朝廷大事,你快回去罢。我跟迦罗一起收拾下,随后就跟着回京,这边还有两万人护着我,不会有事的。”
云琅想不出什么安慰的话,静了半晌道:“你去把迦罗叫过来,等下我有话要跟她说。我先出去一下,得跟许策他们交待点事情,一会儿完事就回来。”
“好,你先去忙。”
云琅到外厅召来许策等人,将自己回京打算说明,只绝口不提虎符和密信之事,嘱咐二人不可将消息外露。虽说消息瞒不住多久,但总还是能有些好处,另外有大致部署了一下,往后该如何防范处置等等。
云琅回到内院,先与迦罗交待好后面安排,方才来到卧寝,见乐楹公主正在收拾要带的东西,忙拦着她道:“我只须带上随身佩剑,再背点干粮和水就好,东西多了也不方便,你先别忙了。”
乐楹公主低下头,细声道:“都怪我,当初太过任性不懂事,若是留在京城,也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了。整天跟在你身边也帮不上忙,反倒是个累赘,若是像迦罗那般会些武功,倒还可以帮衬一些。”
云琅微笑劝道:“你是金枝玉叶的公主,怎么会去舞刀弄棒?再说,谁又会是神仙不成,怎能预先知道后事,也只有一步一步走了。不过,迦罗毕竟是个女儿家,外面人马也不便近身,你凡事都要小心一些。”
“好的,我会留意。”
云琅进屋去换了便装,又戴好佩剑,将干粮和水囊一起包好,不过片刻功夫便已收拾妥当。在门口站了站,缓缓道:“那…,我就先走了。”
乐楹公主颔首道:“嗯,去罢。”
云琅大步走出内门,还是能感受那如丝如缕的目光,像蛛丝一样网住自己,心头不由泛起一阵阵难过。终于忍不住转身回来,想了想道:“你在这边染上了风湿,入冬更要注意着些,夜里留心别着凉,雨气重的时候记得生炉子。”
乐楹公主强忍泪水,微笑道:“放心,我都记下了。”
“敏珊……”云琅沉默了一会儿,想要说的话在嘴边盘旋,“早些年,因为要让嫁去颖川,我奉命前去劝解你,曾经答应若是回来便就娶你。”略微顿了顿,最后艰难启口道:“那时知道多半不可能,所以那句话是哄你的。”
“呵,我知道的。”乐楹公主反倒一笑,“只是那会儿,不管你哄不哄我都一样,终究是要嫁到颖川去的。即便知道你多半不是真话,心里也宁愿相信,毕竟有个盼头,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
“可是,如今我改变主意了。”
“什么?”乐楹公主眸色迷惑,闪烁不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