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徵宫词
要说什么又仿佛越描越黑。晨曦看了看他们俩,微笑不语,自己扬鞭用力一抽,策马跑远了。
“朵儿!你怎么越长大越不懂事了?”
“你总说我不懂事,借口!!我早就长大了,你为什么不肯好好看看我?!”
“看你什么,脸上还长出花了?!”
“你!”兰朵儿气的说不出话来,一跺脚,转身捂着脸跑了。
端木衍犹自生气,想着兰朵儿过会脾气就消了,也不用管她,策马朝着晨曦的方向追去。
“朵儿从小就爱使小性子,你别放在心上。”端木衍略带歉意的说道。
“怎么会。”晨曦摇摇头道:“我很羡慕她。”
“羡慕她?她若有你一半就好了,总是莽莽撞撞,什么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言语间,似乎想起了许多小时候的趣事。
“那多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将来不知谁娶了她,被她折磨一辈子。”端木衍摇头笑道。
“她喜欢你,你真不知道?”晨曦看了他一眼。
“怎么会!!”端木衍觉得实在太荒唐,自己也从来没这么想过,笑道:“她跟我从小闹脾气惯了,不用管她!”
晨曦不再说话,仿佛叹息了一声,策马往前把端木衍撇在了身后。端木衍低头回想方才的话,只觉心中有东西被打乱了,恍惚间便落后几步。
突然听见“啊”的一声,晨曦的马腹中了一箭,人已经摔在了地上。端木衍一惊,迅速冲上前去伸手把晨曦抓了起来,一面策马狂奔。身后有人追了上来,却并没有放箭,仿佛要活捉他二人。
端木衍的马虽然神骏,怎奈骑了两个人,渐渐与身后几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晨曦回头看了一下身后,又朝前面环视了一圈,低声道:“进树林!”语气中有种淡淡的命令味道,让人不能抗拒。
进到树林里面路越来越崎岖,端木衍只好抱着晨曦跳下马,狠狠一鞭朝马抽去,二人向着反方向钻进了树林深处。
端木衍从小在这里长大,再熟悉不过,绕了片刻便甩掉了跟踪的几人。只是不敢冒失的出去,怕中了外面的埋伏。方才情急之中抓着晨曦一路疾跑,此时停下来反倒有些不自然。
晨曦走在前面,两个人刻意保持了几步距离,就默默的朝树林深处走去。突然之间,端木衍发现前面的草地不对,看形状分明是一个长了厚草的陷阱,还没来得及说话,晨曦已经掉了下去。端木衍急忙跑过去扒开乱草,还好是个废弃的陷阱,里面并没有竹刺之类的东西。刚松了一口气,又皱起了眉头,这个陷阱挖得又深又大,根本没法拉晨曦上来。
“晨曦姑娘!!”端木衍对着陷阱喊了一声,树荫本来就重,加上夕阳将近下山,在上面只能看到陷阱里面一个轮廓。“我没事。”听到晨曦平和的声音,端木衍方放下心来。
“嘭!”一个身影掉了下来,把晨曦吓了一跳。
“在上面也是坐着,下面也是一样。”端木衍笑道。
“嗯。”晨曦应了一声,接下来便是沉默。
夜幕渐渐浓黑,繁星犹如宝石一般缀满了夜空,新月透着沁人的淡黄色光华,铺天盖地的洒了下来。两个人各自坐在一方没有说话,林子里虫鸟声不绝于耳,反倒衬的周围更加静谧。
“害怕吗?”
“不。”月光下,晨曦微微摇头。
“你倒不象那些娇滴滴的中原女子。”端木衍笑道。
“人越多的地方,才越让人害怕。”晨曦闭上眼睛,靠在陷阱壁上。
也许吧,人越多的地方,人心就越多,而人心才是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黑暗中的两人再也没有说话,彼此只能勉强看到一个轮廓,只觉得有种暂时远离尘世的感觉,心中也不那么恐惧了。
虽然又冷又湿最后还是睡着了,等到早晨的眼光射到眼睛的时候,端木衍这才想起二人还在陷阱里面。晨曦坐在对面,指了指他的脸,脸上盈盈含笑。端木衍一时不解,看了看晨曦的大花脸又想想自己,总算明白过来。端木衍放声大笑了起来,声音穿透树林,惊的树上的鸟儿“呼啦”一下飞出。
晨曦似乎也受到了感染,跟着灿然一笑,清澈的双眸之中绽放出无尽的光芒。端木衍从未见她如此敞开心怀的笑过,只觉得连周围的花木也仿佛被她的笑容照亮,分外的精神起来。
一夜未归,府中的家丁差点没把草原翻过来,众多人马漫山遍野的寻找两人。一直挨到中午的时候总算找了他们,把二人救了上来。事后端木衍虽然派出大量人力去查,却始终没有头绪,不知道是何人指使有何目地。
这日清晨端木衍便出府办事,一直到天黑之时方才回来。晨曦正在院子里看书,看他一脸凝重站在旁边,因问道:“有事?”端木衍不敢看她,转身说道:“今日单于召集众臣,说是中原来使一再用苛刻条件相逼,忍无可忍,决定由我举兵出战。”
“谁是主将?”
“萧毓琅!”端木衍并不太在意,因为萧毓琅只是萧锡泰的幼子,以前也并未上过战场,顶多就是纸上谈兵而已。
“啪。”晨曦手中的书掉在了地上,脸色苍白的倚在椅背上,说道:“带我同去!”端木衍上前拾起书,放到小几上道:“上战场是闹着玩的吗?!你若是想回中原,等这次战事一结束,我便送你回去。”
“他们志在必得,我不能不去!”
“你留在府里,会有人照顾你的。”端木衍仍想说服她。
“将军定要晨曦以死相逼吗?将军为何不想想,他们何故征战?”晨曦起身回房。
端木衍站在庭院中,半响才回过神来,心下自嘲道:你当晨曦是谁?她可是一句话就能撤退汉军的女子,难道你还妄想她一辈子留在这里?心口隐隐作痛,身形踉跄走了出去。
还是中了埋伏,对方显然早有预谋,先头犹可支撑,后来源源不断几万精兵犹如黄沙般扑了过来。端木衍也身受重伤,好在熟悉地形,领着残兵突出一条血路,退到了山上。然而汉军就像疯了一样,迅速包围了整座大山,山下密密麻麻的火光简直比天上的繁星还要密集。
已经没有退路,副将一咬牙领着残部冲了出去,把端木衍和晨曦留在了一个隐秘的山洞里面。一路杀来,眼睁睁看着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端木衍心痛如绞却又无可奈何。
月光清冷如水,晨曦迎着月光替他检查伤口,大腿处贯穿一箭,鲜血温润的不断渗出来。晨曦从腰中拔出一把小金刀,轻轻一削便切掉了箭头,低声道:“忍着!”手一用力,把箭拔了出来。
鲜血越发流的多了,晨曦便要用小金刀挑开裤腿,替他包扎伤口。端木衍却往后一缩,晨曦皱眉道:“礼教莫非比性命还重要?”端木衍只得任她撕开裤腿,用一截袖子替自己扎住了伤口,虽然还有血没大止住,终究比先前好多了。
晨曦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往后一坐,倚在一角沉默。
沉默,沉默。
终于晨曦还是站了起来,轻轻说道:“我该走了。”
端木衍身子一抖,心中一片混乱,不知道如何开口留她下来,也不知道该不该留她下来。靠着洞石,用力摁住伤口,艰难的说道:“晨曦,不要走。”
“端木将军。”晨曦突然冷冷笑了起来,“我没有趁机杀了你,就该知足了。莫要忘了你可是我的仇人!”端木衍一怔,不信这是她说出的话,伤口又一阵阵的裂痛。
晨曦用小金刀反指自己的心口,大声喝道:“不要再过来!”迎着洞口的光线,隐隐看的出她脸上的决绝,端木衍只得又哆嗦着坐了下去。晨曦看了他一眼,走出洞口再不回头。
端木衍艰难的爬到了洞口,朝着山下看了又看,晨曦已然不知去向,心中顿时酸楚难言,滚烫的眼泪破框而出。悲极反而不痛,端木衍突然对着天空大笑起来,越笑越大声,最后一头晕倒在地上!
山下火光窜动,一行行,一簇簇,渐渐向山腰围了上来。过了片刻,人群中有惊呼声,夹杂着肃列队伍的跑步声。又过了片刻,声音渐小,而那星星点点的火光,也仿佛天边的繁星一般一闪一闪,逐渐远去。
明帝篇
明帝篇·上
“皇上”
“文太傅,又有何事?”景帝懒洋洋的,眉目间尽是厌倦。
文太傅位列三公之首,又是先帝遗诏的辅命大臣,因此有坐议朝政之特权,此时于黄木松寿椅子上起身,“河运改道一事非同小可,牵涉到沿岸数十万黎民的生计,兹事体大,一点茬子也不能出。因此老臣认为,还是请示一下太后才好。”
“是啊,是啊……”
“还是请太后定夺,方才妥当……”
朝臣们七嘴八舌,皆纷纷附议文太傅。
启元殿上顿时热闹开来,景帝看着下面的臣子,皱了皱眉,仿佛早已经习惯如此景象,只是意兴阑珊摆摆手,“朕有些疲乏,你们商量好,去回禀太后再做定夺。今天就议到这里,退朝!”
龙辇行到后宫大门,一时停住。
景帝登基数年,并没有特别宠爱的妃子,对选秀之事也无甚兴趣,后宫一直很是空虚。去年孙皇后病重,其间多有怨愤之语。外间言传,只因孙皇后非出文家,不为太后所喜,加之景帝待其亦薄,故郁郁成疾。
自孙皇后去世,后宫里愈加冷清。东西六宫几近空废,唯一热闹些的,便是凌妃的荣祺宫,只因她诞育皇长子旻旸,故而待遇稍厚。而今日,景帝依旧驾临荣祺宫。内间宫人赶紧通报消息,凌妃一袭洋莲色葵花刺绣宫装,头上珠环铮铮,上前行礼道:“臣妾给皇上请安……”
“免了,免了。”景帝看也不看,抬脚往里走。
凌妃容色虽算姣好,却也不见得有多惊人夺目,只是言语间温柔婉转,生出一种特的别亲近之意,“旻旸正在里头写字,臣妾去唤他出来,陪着说说话。皇上也累了,等会好早些歇息。”
“累?”景帝自嘲般一笑,“朕什么事都不用管,累从何起?”
凌妃的表情稍微凝滞,很快又笑了,“既然皇上得空,那倒是正巧。臣妾新学了一种花茶做法,等会让人呈上来,给皇上尝尝。”
景帝躺在美人榻上出神,望着雕花描金的通木房梁,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自顾自看了半日,喃喃自语道:“有什么好不好的,过日子罢了。”
“皇上稍候,臣妾去唤旻旸出来。”
“去罢,都去罢!”景帝像是在感叹什么,挥了挥手,谁知凌妃刚进去没多久,便有太后宫中来人,说是有事相召。
“是什么事,要等着朕裁定?”
“太后没说,想来是很要紧。”小太监满脸惶恐,赶紧低头。
“罢了,起驾!”
待凌妃领着皇长子出来,早已不见景帝。皇长子七月间刚满五岁,一袭小小的秋香色华袍,眉目甚是清朗,稚声稚气问道:“母妃,父皇人呢?”说着,低头看向手上绢纸,满脸失望之色,“儿臣写了三遍,父皇还没有看……”
“嗯,旻旸听话。”凌妃忙蹲下身去,认真看了看,含笑表扬了几句,又道:“父皇去皇祖母那里,咱们等一等,很快就回来了。”
然而,消息一件件传来。
景帝在懿慈宫后花园小亭内,遇到一名年轻丽姝,言语天真、性情娇软,最后竟是一见倾心。过后方知,此丽姝是文太后内侄女,入宫给姑姑请安,与皇帝偶遇,如此亦算是姻缘注定。文氏既然出身权贵,又有太后支持,更兼景帝一力要求,很快就被皇帝亲诏册立为后。
景帝一反常态,原本平素不喜女子娇嗔,到文皇后那里却是样样皆好,凡事无有不允。帝眷隆厚,一时传遍国内。自文皇后入宫,后宫女子再难见到圣颜,即使凌妃侍驾良久又诞育皇长子,门前亦是冷清。
次年,文皇后诞育嫡子。景帝爱之若珍,取名为晔,每每与朝臣言谈,称百年后必将江山传于嫡子,中兴大燕。荣祺宫日渐衰败,几近冷宫无二。后来,因文皇后产育体虚,凌妃侍奉汤药有功,言语间又常讨帝后欢心,方才有所好转。
时光幽静缓慢,景帝的后宫一直波澜不惊。文皇后虽然独宠后宫,可凌妃胜在善解人意、性情柔婉,又兼皇长子聪慧可人,景帝待母子二人亦还算好。文皇后懒怠后宫琐事,索性交付与凌妃,自己乐得清闲,多一些时间陪伴在景帝身侧。不久,凌妃又引见一名刘姓女子,册为贵人,并且诞育下一名皇子。刘贵人与凌妃交好,事事服帖,凌妃在后宫地位愈稳,渐有后宫第二人之势。
仁启二十年,太后设中秋盛宴于懿慈宫。
景帝膝下子嗣并不多,除却早亡的皇次子,只有皇长子旻旸、皇五子旻晔、皇六子旻玺,共三名皇子,另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