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徵宫词





ⅲ ?br />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彩台下“咚”的一声鼓声响起,各色龙舟顿时犹如离弦之箭冲出,江面上顿时被激起层层雪白的水花。龙舟上的水师精英们皆奋力划桨,数十条彩色龙舟你追我赶,在金光碧水中显得格外的波澜壮观。彩台上的帝妃们看的兴致高昂,沿岸军士对着江心呐喊助威,鼓手们更是将鼓声敲打得震天作响,整个龙舟赛的气氛逐渐被推向高潮。
  明帝龙心大悦,回头笑问道:“祉儿呢?有没有没吓哭,快抱给朕看看。”
  “皇上你瞧,小皇子一点都不害怕呢。”奶娘满脸堆笑的抱着七皇子上来,偏生小家伙突然“咯咯”笑起来,小手只是不停的挥舞着,好像在手舞足蹈要说点什么。
  “果然是好孩子,象朕。”明帝看着更觉得欢喜,亲手将七皇子抱到怀中,低头笑着逗道:“祉儿乖,等你再长大些,到龙舟之上驾舟给父皇瞧瞧。夺得第一,父皇好好地赏你。”众嫔妃都跟着凑趣,熹妃虽不快却也不敢多言,彩台上下都是欢声笑语,一时热闹非凡。
  “嗯?”明帝猛然失声出来,众人不免都吓了一跳,凑过去看才发现是七皇子尿了一泡,奶娘在边上吓得半死,哆嗦着不知所措。
  慕毓芫笑道:“皇上莫怪,这是小龙王在发大水呢。”
  “这孩子淘气,真是”明帝想起昨夜情景,不由也笑,“罢了,朕去换身衣服再过来,你们先看着就好。”
  王伏顺赶紧服侍着换了身衣衫,等到赶回来时,十二条龙舟已经快要抵达终点,都在争先恐后的抢夺最后的胜利。妃子们聚精会神的望江面上看去,眼见其中一架红鳞龙舟冲到最前面,众人都忍不住要叫好,谁知道侧旁一架紫鳞龙舟紧咬不放,竟然在最后关头离箭夺下彩球,以一臂距离的悬殊惊险获胜。
  明帝看着也觉得有意思,笑道:“叫舟上的舵手上来,朕有赏赐。”
  小太监们便放下彩台前的竹帘,龙舟赛上前三名的主舵手跪在帘外请安,明帝瞧见旁边一人面熟,看了看笑道:“敏玺,你不是在堤岸上么,怎么也跟着跑来凑热闹了?”
  海陵王一身湛蓝色华袍傲然而立,眉宇间是掩不住的骄矜飞扬神色,“嘿嘿,臣弟是来寻赏的。”说着指了指为首的舵手,得意笑道:“这是臣弟府上的奴才,今日夺到第一,还请皇兄好好的赏赐他,让臣弟脸上也跟着沾沾光彩。”
  那人面貌平常,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双臂饱满结实,一看就知道是天生神力的草莽武夫,粗声回道:“王爷,小的不敢妄想别的,只求能让皇上看得高兴。”
  海陵王在旁边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道:“皇上今天高兴,你只管说罢。”
  众嫔妃不曾见过这般粗人,都掩面窃窃而笑。明帝也想让节日更喜庆些,顺便海陵王也满意而归,因此笑道:“若是想留在军营里效力,便让你去京营禁卫里历练,若是舍不得海陵王便依旧留在他身边,朕自有好的东西赏你。说吧,想要什么只管开口,不必太过拘束。”
  “那,小的就不客套了!”
  话音到最后陡然变得锋利,仿佛有什么不妥众人还没来得及思量,只见竹帘外一道寒光刺了进来,居然是要对皇帝行刺!剑锋距离正中的龙座已不到数尺,慕毓芫本能的将手上的热茶往前一泼,兜头兜脑浇了刺客一脸。明帝脸上笑颜还来不及退去,只听“咄”的一声,利剑锋芒因受阻而稍偏,仅仅以分毫之差钉在皇帝的龙袍之上,众人都吓得惊呼起来,尖叫道:“护驾!有人行刺!!”
  孙恪靖率先冲进来,慌得众嫔妃纷纷掩面回避不及,明帝已经被周围太监包围拱卫护住,侍卫们更是蜂拥而入。那刺客一击未中不敢恋战,刀光剑影之中,顺手抓起旁边的一名嫔妃护住自己,一步步退到外面的台阶下。
  慕毓芫惊得站起身来,朝下急道:“当心,别让他伤到朱贵人!”
  朱贵人早已吓得花容失色,侍卫们将刺客团团围住僵持着,却投鼠忌器都不敢上前动手,那刺客仰面大笑道:“我为主公行大事,早已经不将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原以为中原皇帝是何等霸主,不想却是如此妇人之仁,难到为着一名妃子就不敢动手么?哈哈哈……”
  明帝在剧烈的震惊后回神,更被刺客的一番话气的浑身发抖,咬牙切齿的怒道:“霍连蛮子休得狂妄!!孙恪靖,赶紧带人将此贼人捉拿下,若是今天让他逃脱,你们这些人也都别活了!”
  “且慢!”慕毓芫情急之下顾不得许多,冲到竹帘外对刺客说道:“你挟持朱贵人为人质,无非是想安全逃离元徵城而已。我也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现在愿意用自己与她调换,保证让你安全离开,如何?”
  清风从对岸沿江吹来,慕毓芫臂上的雨后天晴色绡纱流苏盈动,随着清风长长的飘曳在身后,裙袂翩飞之间恍若九天仙子谪入凡尘。那刺客不知是被她摄人心魂的容光震撼,还是因她不畏生死的英气讶异,喃喃自语道:“想不到中原女子中,居然有如此人物……”
  明帝急步走出竹帘,大喝道:“宓儿,你给朕回来!”
  慕毓芫距离刺客十分相近,听得声音却不肯移步,回头恳求道:“皇上,皇后临终时托臣妾照顾佩柔,如今岂能眼睁睁看她送命?况且佩柔身怀龙胎,万一因此而弄得一尸两命,臣妾今后又岂能安生?皇上,不必再劝了。”
  明帝心中诸多心思复杂交织着,似一波汹涌而动的江水欲要破堤而出,双手死死拽住龙袍的襟摆,最后沉声道:“你回来。只要他不伤害朱贵人,朕就放他走!”
  孙恪靖挥手让侍卫散开,那刺客情知机不可失,胁迫着朱贵人退到彩台边缘,然后用力将其一推,自己纵身跳入金光粼粼的天清江中。众人看着水泡“咕嘟咕嘟”渐渐远去,却也无可奈何。海陵王早已气的脸色发白,也不知在何处寻来一把弓箭,他的箭法亦是极好,此刻正立在边缘满弓瞄准,欲要将那刺客射杀在江水之中。
  慕毓芫在旁边惊呼道:“万万不可!”
  孙恪靖正吩咐人到天清江出口拦截,闻声回头也是大惊,赶忙上前一步将海陵王拦住,那箭偏失方向朝江水射去,悠然而没。
  海陵王怒道:“你拦着本王做什么?”
  孙恪靖垂首不语,慕毓芫快步走到海陵王近侧,低声急问道:“敏玺,你一心要射杀刺客,全不想此人原是你府上的,难道是打算杀人灭口么?”海陵王先是一怒,继而迅速反映过来,大暑天的也不由起了一层冷汗,望着眼前女子水波潋滟的明眸,只是说不出话来。
  明帝已经急步冲过来,握紧慕毓芫的手怒道:“你……你以为朕宠着你,就可以自作主张了么?今天要是出了事”光是想一想都觉得可怕,又将手掌紧了紧,“就算你不顾忌朕,难道连祉儿也不管不顾么?”
  “皇上,臣妾的手”
  明帝低头一看,原本皓白若雪的素手被自己握的通红,方才稍微松了一下,道:“痛不痛?快跟朕回宫瞧瞧,今后不许如此胆大了。”
  朱贵人此时方才哭出声来,哽咽着说不出话,慕毓芫赶忙走过去扶起她,问道:“佩柔,有没有伤着你?”回头吩咐宫人们上来,叮咛道:“你们好生搀扶着贵人,小心她肚子里孩子,回去后赶紧让太医诊诊脉。”
  明帝也问道:“怎么样?有没有那里不适?”
  朱贵人用力挣脱慕毓芫的手,晃晃悠悠站起来抽噎道:“没,臣妾没有事……皇上不用担心,方才都怪臣妾才让……”
  “别说傻话了。”见她欲为刺客的事赔罪,明帝忙劝慰道:“孙将军已带人到出口拦截,那刺客跑不出去的,你好生养着自己的身体要紧,赶紧回去罢。”
  今年的端午节实在是过的惊心动魄,欢庆热闹的龙舟赛竟生此变故,虽然皇帝并没有被行刺中,御前近卫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皆提心吊胆下去密探追查。嫔妃们在巨大的惊恐中惶惶不安,宫人们更是小心翼翼行事,整个皇宫在极度热闹之后,一瞬间安静下来。

  第五章 伤花

  宫中出了如此的大事,上上下下不免都有些惶恐不安,然而皇帝心头却有更为恼怒的事,百十号人在天清江两处出口堵截,居然还是让刺客逃脱了。御林军原本就戒卫不利,眼下不能抓到刺客更是失职,孙恪靖奔忙半日连水都没喝上,还得硬着头皮在启元殿听侯皇帝训斥。
  “饭桶,都是饭桶!!”明帝气的将御案上东西一推,“稀里哗啦”一阵乱响,书笔纸研下雨似的洒了一地,“天清江出口并没有别的路,怎么连刺客的影子都没找到?那人难道遁地入天不成?那么多人都抓不到刺客,朕养着你们是白做样子的吗?”
  “是,臣失职。”孙恪靖并不善言语,此刻既要承受皇帝这边的怒气,又要安抚手下人不能乱了方寸,也是又急又气。
  “你是父皇眼中最稳妥的人,怎么如今到朕跟前就开始马虎了?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戒卫的,居然让那刺客混进宫来,真是”明帝说到此处不由停顿,心里陡然想起刺客乃是由海陵王举荐的,面上不觉沉了沉,朝外问道:“敏玺呢?整天就知道胡闹生事,眼下又躲到哪里去了?”
  海陵王应声进来,叩道:“皇上万安。”
  “安什么安?”明帝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恼怒,冷声笑道:“平日里朕总是纵容着你,在京城也不知惹出多少事,这些都不提了。先把那刺客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究竟是怎么到你府上,呆了多少时间?”
  海陵王不敢稍有隐瞒,赶忙躬身回道:“臣弟平日身边用不上那人,只知道他名叫赵铁,如今看来多半也不是真名。在王府半年也没什么大作为,前几日为预备龙舟赛试船,意外发现此人善于掌舵,识水性……”
  “哼,一早连退路都想好了。”
  海陵王不由一怔,明帝又冷笑道:“以你那莽撞的性子,做不出如此狂妄的谋逆之事,究竟是谁在背地里捣鬼,想出如此阴险毒辣的点子,好不用心哪。”
  “是,皇上明鉴。”海陵王回想起江面之事仍是冷汗津津,如果当时一箭把那刺客射死,倒真成杀人灭口了,岂不是正中别人设下的圈套?心里的恼恨愈加浓烈,手上的关节握的发白,咬牙切齿道:“臣弟一定要将此人碎尸万段!!”
  “碎尸万段?”明帝阴冷的在嘴里重复着,大殿内便是死水一般的沉默,海陵王和孙恪靖都不敢抬头,只觉得被无形的压力逼迫的喘不过气。
  正巧王伏顺一溜小跑奔进来,倒是刚好给二人解了围,抹汗急道:“皇上,宫外传来消息说董侍郎旧疾突发,太医赶过去也没来得及,已经殁了。”
  明帝有些茫然,问道:“殁了?”
  遥远的记忆浮现至眼前,长年被父皇冷落的少年王爷倍受委屈,还好有王府长史一路护卫长大,甚至险些葬送自己性命来保全主子。少年发誓长大后要报答恩情,因此第一个侧妃便是长史的独生女,容貌并不出众,性格也算不上贤淑,却仍是呵护有致、宠爱有加。虽然磕磕绊绊的争吵过,也还是有一段短暂的欢愉时光,只是时间飞逝、人事变迁,越来越复杂的权利和欲望纠缠于身,那单纯渺小的少年心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传朕的旨意,追封董崇德为二等忠义伯,身后按一品大员的规格厚葬,朝中官员都要奉朕命前去吊祭,另外”明帝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董崇德膝下并无子嗣可以袭官,再追封这些还有什么用处,悠然长叹道:“罢了,就这些吧。”
  
  “母妃,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你还真是能耐了。”熹妃看着还不到及笄的女儿,眼角眉梢宛然是自己年幼的模样,只是眸中神色却带着父亲的痕迹,沉稳而冷淡,于是恨恨说道:“大公主如今果然是长大成人,不光学会往高处攀枝,还学会整天教训你母妃了。你倒是说说,那宸妃到底给你什么好处,竟然心生外向替她说话?”
  “儿臣不敢!”大公主有着超出年纪的早慧,初长成的少女脸上带着委屈,咬了咬嘴唇回道:“母妃只顾自己恣意,怎么不想想父皇心里装得是谁?平日里只管一味得罪她,全然不替儿臣跟寅瑞设想,既捞不着好处又平白惹得他人生气,将来还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吗?”
  “难道就由得她踩着我的头,风光无限?”
  “母妃有本事,就该让父皇整天呆在咸熙宫,让父皇心里眼里装得都是你,成天捧在手心上。你想踩谁的头就踩谁的,那样不是更好?比不得整天在宫里跟自己怄气,跟父皇怄气,连累的儿臣跟寅瑞也不招父皇待见。”
  熹妃无言以对,恨道:“我,我怎么生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