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王朝之静妃传+番外 作者:公仪漠(磨铁vip2014-10-30完结)
主子交代她先让那两名宫女假死,再给些钱财打发她们走之时,她是起了杀心的。她总觉,这两名宫女活着,总是威胁,做事还是斩草除根的好。
但她素来忠诚,她主子晓得她的身份,也未揭穿,还待她甚好,她必定要忠诚以待的。
回到耳房中,她亦是满腹心事的躺着,她是前朝公主,可韬塞……又是一个漫漫长夜。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是炎炎六月。艳阳天儿,总让人难受。孟古青穿的袍子很薄,但这样的天儿里,穿着这袍子,也是热得冒汗。
雁歌端了好几盆子水,可也不见周围凉快下来,孟古青手中的团扇一直未停,汗珠依旧滚滚。
不会一月的光景,紫禁城里就变了天儿,皇后虽贵为皇后,可却还不如个妃子,整日郁郁寡欢的。皇上通谕六宫,皇后身子不适,宫中事务由皇贵妃和四妃之首的静妃共同打理。
“主子,皇后娘娘,邀您前去万春亭乘凉,说会儿话。”来传话的是宝音身边儿的绿染,而今宝音失势,身边儿的人不如从前般趾高气昂了,同地位低下的宫人说起话来也很是客气。
孟古青手中的团扇还摇着,看了绿染一眼,淡淡道:“本宫知晓了。”
宝音失势,执掌后宫之权,由孟古青与董鄂云婉一分为二,孟古青很客气的推辞,如今后宫事务多是由董鄂云婉在处理。董鄂氏如今忙得很,这一月,孟古青倒还算过得平静。
也不知宝音现下邀自己前去作甚,孟古青慵懒的起身,摇着团扇朝着殿外走去。轿辇已备好,只是这轿辇没有遮挡的,在烈日下晒得人汗流浃背的。
穿过隆福门,又过坤宁门,这便到了御花园。御花园的花花草草多,自然是凉快些,只是蚊虫也多了。
走到万春亭外,见宝音着了一身翠绿,没了浓艳的妆容,顿时年轻了好几岁。
“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福金安。”踏过石阶,孟古青走进亭子内,毕恭毕敬的对坐在石桌旁饮着凉茶的宝音行礼道。
一抹苍翠,冷笑道:“安?何能安?姑姑,可真真是好手段,你以为,是我处处迫害你的么?你可真是太相信慈宁宫那个老太婆了。”
第六章 事破
宝音一反常态的话语,让孟古青颇为惊讶。
“百善孝为先的……皇后,竟说出这样的话来!可真是让臣妾长见识了。臣妾不信任何人,需要的,只是旁人心臣妾罢了。”自方才绿染前去翊坤宫传话,孟古青便有所察觉,想必皇后是知晓自己算计于她了。既她已知晓了,自己也无须客气。
孟古青并非什么仁慈如观世音的人,若不是情非得已,孟古青必定不会为宝音求情,许会步步将她逼上绝路,但形势不允。所以,她不能要宝音的性命,但却要让她这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万春亭的确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这才将将坐下,孟古青便顿感清凉。眼睛平静无波澜的看着宝音,嘴角略含讥讽的笑意。
宝音如今虽是落魄了,但也并未表现得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至少在人前,她还是要一派皇后的模样,绝不会让人看不起她。
端着手中的凉茶轻摇了摇,并不因着孟古青的话而生气,悠悠含笑:“看来姑姑并未失忆,你这样恨我,无非就是因着芳尘那个老奴,无非就是因着我几度取你性命。你一度认为,是我要害你,要取你性命。你可想过,你为何会滑胎,你以为,当真是因为乌兰点了那麝香的缘故么?你当真以为,太后是真心待你的?”
闻言孩子,孟古青脸色一变,起初,她以为是皇帝容不下她的孩子,但后看来,并非如此,现下,她觉是乌兰妒忌所害罢了。莫不然,本和她关系不好的乌兰怎会无端端的示好,终不过是为了博取信任罢了。
见着孟古青神色有变,宝音继续道:“你以为,太后赠予你的佛珠当真是为了让上苍庇佑你么?那串佛珠里装的是什么?你可知晓?是麝香!太后为了掩人耳目,又在外熏了安神的熏香,以此掩人耳目?莫不然,姑姑以为,仅凭乌兰那一株香,姑姑的孩子便能没了!”
孟古青手微微一颤,想起太后所赠的佛珠,那味道,着实的与太后宫里的熏香味儿很像,只是,又有些不一样。到底是哪儿不一样,她也说不上来,经宝音这样一说,她似乎发觉哪里不一样了,原是因掺加了麝香。太后赠予自己之时,还叮嘱定要时时戴着。
“你莫要挑拨离间,你以为,我会信你?”孟古青的声音沉了下来,嘴上说不信,可那神色分明就是信了几分。
宝音抿了口凉茶,抬眸看着孟古青,略许讥讽道:“你若是不信,大可去问问你的贴身宫女雁歌,她……可是太后的人。还有乌兰,太后凭什么那样庇护着她,还不是因为她听话,听话的服用了断胎药!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不能诞下皇嗣。你以为,太后真的会让你诞下皇上的孩子,你以为……太后是真的关心你,若非皇上对你还有些情分,你以为,太后会放过你?你以为,太后她不知你刺伤皇上一事!姑姑,你太小看太后了,她是心如明镜的,将什么都看得透彻。”
孟古青脸色愈发的难看,盯着宝音冷笑道:“你今日邀我前来,就是为了同我说这些么?你以为我会相信你?你说这么多,不过就是为了挑拨我与太后的关系。我素来真心待你,你却要三番五次的置我于死地,你以为,我会相信一个,时时想害死我的人么?我到底是哪里得罪你了,以至于你时时想害死我?”
言至于此,孟古青有些愤怒,眉眼之间显而易见的怒火。
见着孟古青这般的神情,宝音心中的怒火亦难忍,瞪着孟古青,声音尖利:“你以为只有你觉得委屈么?我受的委屈,谁又能明白!当年我与皇上大婚之日,皇上去了哪儿,皇上去了你……一个废后的宫殿里!将我丢在东暖阁里!宫人们在暗地里都取笑我!我受的耻辱,你能明白么?你从来都不明白!你只觉得自己委屈!”
宝音的声音不大,但颇为刺耳,孟古青呆愣了片刻,苦笑道:“原来如此,你三番五次谋害于我,甚至嫁祸旁人!也就是因为此事,为了你那可笑的颜面?只可惜,终究你还是输了!你有了谋害我的心思,却不晓得用在皇上身上,莫不然,也不至走到今日。”
天儿本就炎热,两名女子额间皆冒着汗珠,宝音的脸气的涨红,瞪着孟古青片刻,反唇相讥:“你将心思用在皇上身上,可结果呢,他还是不相信你!只凭我一封书信,就差点要了你的命!若是,他知晓你当年那些个丑事,他还会留你么?姑姑。”
“我当年的事?我当年什么事?我怎么不记得了!我倒是记得,皇后娘娘的心上人,是……如何死的!想必,淑妃也晓得罢!你这样落魄,怎没见淑妃帮你?”孟古青惊讶于宝音何从得知她那些个事儿,细细一想,必定是乌尤当年无意透露。
纸包不住火,如今皇后知晓了,想必心中也知那人是谁。孟古青倒也不怕,一来,皇后那些个事儿她也知晓,二来皇后并无证据,她只要抵死不认,那就是皇后污蔑。
孟古青虽未说出宋徽二字,却让宝音白了脸,身子有些发颤:“你……姑姑……你真够厉害的,从前我真是小看你了!不过,你就不怕,我去告诉皇上,说……你并未失忆。”
宝音明明很激动,却故作平静。孟古青笑意甚浓的看着宝音,一字一顿道:“没有人会相信你!而且,皇上不会见你的!”
“姑姑,你太高估你自己了!你就这么笃定,皇上不会见我!皇上不会信我!”宝音原是想同孟古青结盟,一道对付太后,但此刻瞧来孟古青似乎并无此意。便说起这些狠话来,嘴上是这样说,但她心里却很明白,皇帝不会信她的。
孟古青定了定色,不似方才那般怒气,悠悠道:“皇上信不信我,不是由你说了算。年幼之时,随三哥一道出去玩耍,有只蜂蜇了三哥,三哥便将其捏死了,如同捏死一只蝼蚁那般简单。后来,三哥一把火,将蜂窝一起烧了个干净,他说,这样才能免除后患。汉人有句话说,斩草除根,想必皇后是听得懂的罢!皇后写得一手好字,连我的字迹都能模仿得那般像,定是听得懂的。”
说到这里,孟古青停了停,凤眸盯着宝音,嘴角隐隐含笑,而后又继续道:“我不能烧了蜂窝!但我可以拿一块丝绸,那种……蜇不破的丝绸。将蜂窝死死的包在里头!暗无天日,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里面的蜂,也莫要妄想飞出来!”
孟古青说的不轻不重,素净的手指在茶碗上来回刮着,嘶嘶作响。宝音背脊有些发凉,从前她怎未曾发觉她这个姑姑这样可怕,她是在告诉自己,自己永无翻身之日么?
孟古青说出的这番话,宝音委实的惊讶,她何止小瞧来她这个姑姑一点,她相信,以她姑姑的性子,是有可能让她永无翻身之日的。但还是逞强道:“姑姑,在你上面,可还有个皇贵妃,你这般危言耸听。皇上会听你的?皇上可不是昏君,不会无端端的听一名女子的。”
“皇上会不会听我的,此刻下定论,还言之过早了些。奉劝皇后一句,莫要想着与皇贵妃联手来对付我。”孟古青不等宝音说话,又冷幽幽的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言罢,便放下茶碗,转身离去。孟古青心知宝音今日邀自己前来,必定不怀好意,
一路走着,孟古青耳边却响起方才宝音所言,她的孩子当年胎死腹中,当真与太后有干系?她自是要问个清楚。斩草除根,她也是绝不容许宝音有翻身之日的,依着宝音的性子,若是让她有翻身的机会,她必会将自己逼向绝路。
如今的天儿很是炎热,养心殿自是不消说了,孟古青煮了些绿豆汤,往养心殿去。大清入关没多少年,皇帝忙于朝政,就连这样的天儿也不辞辛苦。
“哟,静妃娘娘吉祥”吴良辅站在养心殿外,见着孟古青,忙哈腰点头的。
孟古青往里望了望,和颜悦色的:“皇上在作甚?”
说起皇上,吴良辅眼睛鼻子都皱到了一块儿,小心翼翼的觑了眼里头,低声道:“皇上火气大着呢,天儿热,偏偏那个孙可望还招惹皇上生气。”
“孙可望……”孟古青默默念道,好些时日不曾提起,她倒是将这号人忘了。福临本就容不下孙可望,原为天下社稷而多让他活几年,他就这样急着寻死?
孟古青本想问孙可望如何招惹了福临,但思量着还是不能多问了。便和熙笑道:“劳烦德公公通报一声,本宫煮了些绿豆汤,想是为皇上消暑也用得上。”
吴良辅今日伺候得战战兢兢的,听孟古青这样一说,面露喜色,笑呵呵道:“奴才这就去。”
福临此刻正在气头上,吴良辅将将进门,就让迎面飞来的奏折砸中。
许是听见了脚步声,福临头也不抬道:“不是说,谁也不许进来么?”
吴良辅赶紧捡起奏折,眼底里几分畏惧,小心翼翼道:“皇上,静妃娘娘来了。”
福临此刻真在气头上,黑着脸说:“传她进来。”
吴良辅道声“嗻”,这就徐步朝着殿外走去。孟古青端站在门口,额头缀着汗珠。吴良辅畏惧的扫了眼里头,压低了嗓音道:“皇上这会儿正在气头上,您可得小心伺候着。”
孟古青笑答:“好,劳烦德公公了。”说完就朝着养心殿里去,满地的奏折很散乱,皇帝的脸色也很难看。
女子娉婷走去,屈膝行礼:“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福临抬眼看着孟古青,低沉着嗓音道:“起来罢。”
孟古青起身,转而将灵犀手中呈着的绿豆汤端到福临眼前,柔声道:“皇上,天儿这样热,先用些绿豆汤解暑罢。”
边说着边为皇帝盛了一碗,端到皇帝手里,皇帝虽然因为孙可望的事很生气,但也不至将气儿撒在孟古青身上。接过孟古青递上的绿豆汤,喝了一口,似乎的确是舒服多了。
孟古青看了眼皇帝,嘴角含笑意,耐心的将满地的折子捡起来,又收拾好放在桌案前。这坐到福临身旁,柔声问道:“皇上怎么发这么大火儿,是谁惹您生气了。”
福临在孟古青面前,素来真性情,绷着脸应道:“还不是那个孙可望!”
“孙可望?”孟古青故作疑惑。
福临看着女子疑惑的目光,这才想起她已经不记得从前的事了,脸依旧绷着,但脾气倒是好了很多,耐心对孟古青解释:“孙可望原本是南明的臣子,因为与李定国起了内讧,便降了我大清。他这人品性不好,背叛旧主,我原是不想留他的。但想是留了他,再封个空头王爷,便会有更多的人投降,也就少了些战争。本可让他多活几年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