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1番外 作者:时久(晋江vip2014-04-15正文完结)





  婢女退下,她坐在窗边一边看贸易细则一边思索利害,想得专心,伸手去端药来喝时目光都未离开书册。瓷盅刚凑到唇边,斜里突然伸过一只手来把她手里的药盅夺走,乓地一声掼在地下,摔成粉碎。
  黑褐色的药汁溅了她一脚。她抬起头来,看到一张怒意勃发双目赤红的脸。“陛下……”
  兆言许久没有对她发过怒了,自从因为一时意气导致她闯入敌营身负重伤后,他就一直小心克制着脾气,但是今天这件事让他再次勃然大怒,忍无可忍。
  “是不是每次前脚和我恩爱欢好,后脚你就来喝这个?昨晚答应我的事呢?这么快就忘了?!”
  她微微皱起眉头:“答应什么?”
  “答应我……”他仔细一回想,她确实什么都没有承诺过,这非但没有让他降下火气,反而怒意更炽,“你就这么不想生下我的孩子?那名永安的老大夫说,他们逼你喝下滑胎之药,你明明没有身孕,却像真的失去孩子一样悲痛欲绝。怎么到了我这里,没人逼你,你倒自己喝上了!他的骨肉如珠如宝,我的就弃如敝履、避之唯恐不及吗?既然这样,你何必跟我……何必给我这些念想!”
  颖坤面色微寒,垂着眼道:“万一有了身孕,生下来是叫陛下父亲,还是叫表哥呢?”
  兆言被她问得一时语塞,她又道:“不是一定要有人撬开我的嘴灌下去才是被迫无奈,陛□处至尊高位,应当比我更理解什么叫身不由己才对。”
  他怀着满腔怒气,被她这样四两拨千斤地轻轻一转,那些气愤怨怒都没了落处,化作无尽的哀愁无奈:“末儿,我们之间……确实有很多阻碍,但是你跟仁怀太子血海深仇都能做了夫妻,我们这点非血缘的伦理阻隔难道比亲人血仇还难消除?”
  颖坤涩然道:“我跟咸福不是也没做成长久夫妻么。”
  他的意气渐渐平息下来,在她面前蹲下:“仁怀太子,其实我见过他一面的。你还记得吗?他去你家求亲,被你赶了出来,是我陪同他回的宫。他跟我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天底下没有事不可为,只要你愿意拼尽全力。当时那种情形,他是鲜卑太子,你是大吴臣女,身份并不相配,何况他还杀了你的父亲兄长,他还不是明媒正娶,让你做了他的太子妃?那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他能力排众议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否则,不用你心里暗暗比较,我自己也会觉得我不如他。”
  颖坤道:“陛下不必比较,也无须效仿。有些结本就无解,强求来的结果也不能长久。如果当时我能自主决定,或者从头来一遍让我重新考虑抉择,我不会嫁给他的。”
  兆言眉尖紧锁,泫然望着她道:“所以,如今你能自主了,没有人胁威逼迫你了,你也不会嫁给我,是吗?”
  颖坤笑得惨淡:“哪有姑母嫁给侄子的道理。陛下也说过,你当众坐实了我公主的身份,姑侄关系怕是撇不干净了。”
  他犹不死心:“毕竟不是嫡亲的,大家都知道你我并无血缘,无非就是背些闲言碎语,听那些古板迂腐的言官絮絮叨叨,并无实际危害……”
  她伸手轻抚过他颊侧,柔声道:“陛下是明君,当受万人景仰流芳百世,不该背负这些污名。”
  “为了一个明君之名而违背心意委曲求全,那是沽名钓誉。何况能不能流芳百世,也不是看帝王的私德。汉武幸卫霍,唐宗烝庶母,可是千秋百世之后,史册上只记得他们的丰功伟绩,这些污迹不过是一笔带过,也不会因此有人觉得他们是昏君奸臣。可见帝王只要有足够的功绩,治国有方泽被后世,私德高洁固然锦上添花,缺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他越说越觉得心潮激荡,抓住她的手,“末儿,只要你愿意,我不怕担这点污名。外方的压力我也自会承担,臣下难道还能威逼皇帝?”
  “陛下倘若一意孤行,臣下当然不能违逆,那太后呢?贞顺皇后和杜贵妃呢?还有她们为陛下生育的太子公主,陛下也能不顾他们的意愿么?”
  远离洛阳,那些被刻意忽略的人事还是浮出水面。这句话戳中了他的软肋,他的声音低下去:“末儿,你是怪我轻许然诺,承诺不立后之事?贵妃他们,是我的过错责任,后半生也当庇护奉养。你……能容下他们么?”
  “我没有怪你,但是大丈夫一言九鼎,承诺过的话就得说到做到。陛下应诺不再立后,我也曾发誓绝不改嫁,都得遵守。如果陛下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臣也会轻视陛下的。”她的手从耳畔慢慢抚下去,覆在他肩头,“我不是容不下贵妃公主,而是……心中有愧,无颜见之。请陛下准许臣留守燕州,今生除非为母亲送终,我……不会再回洛阳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又话痨了,自pia _(:з」∠)_
  最近留言好少,预计一共还有5小章,求不要抛弃┭┮﹏┭┮


☆、第106章

   兆言蹲在地下仰首看了她许久;忽然把头埋在她膝上;孩子气地闷声道:“你不回洛阳;那我也不回去了,我就在燕州陪着你。”
  颖坤抚着他发顶笑道:“陛下又闹小孩子脾气了;你是一国之君;怎么能远离京畿朝堂;滞留在边城离宫呢?”
  兆言赌气道:“这个皇帝本来也不是我自己想当的。论高瞻远瞩治国方略;朕不如太后;论先帝信爱名正言顺,朕不如绍年。我不过是个赶鸭子上架的囫囵皇帝罢了。”绍年即越王兆年,兄长即位后为避讳而改名。
  颖坤道:“陛下不必如此妄自菲薄,且不说陛下执政以来四海升平、国富民强;单是收复燕蓟这一条,就是连高祖都未能达成的伟业;足以令陛下名垂青史、百世流芳了。”
  他的语气还是闷闷的:“那也是因为我运气好,碰上鲜卑腐朽败落,不像高祖时正值鼎盛强大,数次北伐都铩羽而归。我可不会因此就飘飘然觉得自己文治武功可与高祖相提并论了。”
  她笑道:“好好好,我不拍陛下的马屁了,陛下不是明君英主,只是个平庸的守成之君,行了吧?”
  他叹了口气:“我倒想当庸主昏君,这样便可理直气壮地把你留在身边,谁敢反对就砍谁的头。”
  颖坤抬杠道:“那要是臣自己反对呢?”
  他站起来从侧方一把抱住她:“那我就强取豪夺、威势逼迫,把你强掳进宫做我的宠妃。你要是敢不从,我就撤你哥哥的职、抄你的家,让你母亲嫂嫂们四处漂泊生活无依,你还敢不答应吗?”
  颖坤忍俊不禁:“臣不敢,太吓人了,幸好陛下不是昏君。”
  兆言搂着她的肩不放手,轻叹道:“明君比昏君难做多了。小时候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人野心勃勃想要当皇帝,当皇帝有什么好,现在依然这么觉得。要不是预儿还小,这个帝位我真想让给他算了。”
  “可陛下不是这种会撒手逃避、不负责任的人,莫说这等丧气话。陛下少年得志,春秋鼎盛,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眼下遭遇一点挫折而心灰意冷,等陛下回了洛阳重掌朝政,一酬壮志大展宏图,就不会这样想了。”颖坤握住他环在身前的手,转过头去望着他,“陛下会是一个好皇帝、好父亲的。”
  他的双臂紧了紧:“好皇帝、好父亲,你这是把自己从我的后半生彻底剔除出去了?壮志宏图若没有了你,我还要它做什么?”
  颖坤道:“怎么会呢,我也是陛下的臣子,受陛下恩德泽被。陛下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臣都会默默看着呢。”
  “我的一举一动你能默默看着,那你的一举一动呢?我去哪里看?”他把她的手握在掌心里,做他最喜欢的抚摸指节的动作,“燕州离洛阳那么远,一千六百里,往来行程盈月,一年也未必能见一次。你不能留个离洛阳近点的地方吗,开封、陈留、清河都好,我还能时不时去看看你……”
  她低声道:“燕州对我……有特殊的意义。”
  兆言不禁又有些来气:“他的棺柩都迁走了,只留个废弃的空墓穴在那里,你还舍不得离开,非得留在这里守着吗?”
  颖坤微微一笑:“为什么一说到特殊的意义,你就觉得一定是因为咸福呢?我跟他要说意义特别的地点,也应该在易州初遇之处。燕州……陛下即位前曾王燕,不是吗?”
  兆言何曾听她说过如此眷恋情深的话,心潮激荡,双臂一收将她拥入怀中,紧紧扣在心口,一想到即将分别天各一方,恨不得两只手就此生在她身上,要放开简直如血肉剥离,痛彻心骨。
  颖坤倚在他肩头又道:“上一回在燕州不过月余时日,生离死别,血光惨祸。十年来每每从燕州城外经过,我从未入内,这辈子都不想再临其境。但是因为有你,兆言,我又回来了。这几个月和你相守的时光弥足珍贵,曾经不忍目睹的地方,我现在舍不得离开了。”
  这是他头一回听她直抒情意,心中狂喜之余,更感分离之痛:“既然因为我,避走不及的地方都能变得不舍,那你怎么舍得不回洛阳呢?那里不仅有我,还有你的老母亲朋,是你从小生长的地方。”
  她捧住他的脸,目光在他脸上来回不舍地细细端详:“回到洛阳,你就不是我的兆言啦,而是大吴皇帝陛下,是太子公主的父亲,是贵妃的夫郎,是天下臣民的圣主君上。”
  见他瞳仁紧缩眉尖深蹙,两颊因为咬牙忍耐而鼓起,她忍住喉间涩意,话锋一转道:“关于母亲大人,我正想找机会和大哥七哥商量,如果我们兄妹三人长驻边疆,要不要把母亲接过来侍奉,也免得大哥大嫂常年分居两地。”
  他也就着她的话接道:“你们杨氏一门为我大吴江山牺牲太多,如今燕蓟初定,军中无人,还得倚赖你们为朕守卫边陲。等我军壮大将才辈出,就调你大哥回京任职孝敬母亲,免得老人家晚年背井离乡,毕竟洛阳才是根基故土,落叶也须归根。”
  颖坤道:“谢陛下|体恤恩典。”
  兆言叹道:“有你母亲在洛阳,你总得回来看她。”
  她心中既有感念,更多酸楚,不知如何回答。一事说毕,片刻沉默,那种无孔不入的悲哀情绪再度袭上心头。她立刻又说:“对了,上次陛下跟我提起,同意每年输银绢二十万予鲜卑,早平战事只是其一,除此之外另有考量,还说前几年燕蓟有大批手工作坊主和商贾流入河北河东等地,战乱结束后还将回来。臣这段时间的确发现燕州有许多这样的人回归,陛下能否为臣解惑,详说一二?”
  他也用商议国事的口吻道:“哦,这件事是容县榷场市令发现上奏的。市令官阶虽低,却与商贩九流接触最多,精于度支理帐,和你们这些戍守边防的武将视野全然不同。”
  颖坤道:“以后边境安定不再打仗了,要想燕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我们这些武人还得多向市令讨教才是。”
  两人一来一往地说着商贾作坊之事,仿佛只有这些话才能平心静气地谈论,不必担心忍耐不住而失态。即便是这样的公事,说起来也浑然不觉时间流逝,哪怕一直谈论下去也甘之如饴。
  一直论到午间时分,守在外头的齐进进来询问皇帝午膳事宜,兆言才恋恋不舍地起身回行宫。他拉着颖坤的手不放:“要不你跟我一起回宫,皇帝赐宴臣下,应当没什么不妥吧?”
  颖坤道:“不怕我七哥回来见不着我,杀进离宫去拿人吗?”
  兆言扁着嘴:“在一块儿的时间过一天就少一天了,七郎不能体恤一下?这段时间你多陪陪我,好不好?”
  颖坤不忍拒绝,自己也难分难舍,轻轻点头“嗯”了一声。
  他眼中蕴着哀痛苦涩,还是扯出一抹欢喜的笑容:“那走吧,陪我一同吃饭去。七郎追究起来,交给我来应付他!”
  站起来踢到碎裂的瓷片,兆言才想起那碗被他摔在地上的汤药,药汁已经渗入地面青砖,洇下一片深色。他疼惜道:“以后别吃这种药了,信期紊乱半月一次,该多伤身。你要是怕有孕,大不了以后我不……不……”
  他在闺房之事上一向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竟然愿意为了她而让步,颖坤心中感动,抬头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大不了我不在里面……”
  她那一眼就变成了无奈和嗔怪,脉脉含情地递出去,翻个白眼收回来。
  吴魏和谈进展迅速,四月底即告结束,新的边界划定后,原雄州霸州等地的驻军都要向北移防。边境线北扩延长,除了防范北面的鲜卑,东北的女直、西面的回鹘党项都与吴国有接壤,这些部落国家虽小,凶悍却不输鲜卑,都得驻兵防御。北伐的十余万大军,除了禁军随御驾回京,其他都得留在新边境驻守。
  此次北伐战功显赫的将领都得到擢拔提升,半数以上留驻边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