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罪妃
做到,就尽量帮帮他们,哀家拜托你了。其实,哀家也想过皇上有用兵镇压的可能,但是,因着哀家知道自己的命不久矣,所以,想赌赌,看能不能将你推上后位。可是,没想到,哀家还是赌输了。”
然后,她又对忠国夫人说道:“琳儿,你一定要听话,依照蝶儿的话去做,出宫去紫云寺,那紫云寺的主持也算是哀家的旧年相识,肯定不会亏待于你。否则,你就是让哀家死不瞑目啊!而且,你怎么可能就哀家一人可依靠呢?你忘记了,你还有爹、娘、兄弟姐妹吗?琳儿,你可能做到?”说完,太后眼神带些凌厉的看着忠国夫人。
忠国夫人泪流满面,不过,可能还是终究由于太后那句她还有爹、娘、兄弟姐妹的提醒,她终于点了点头。
太后见忠国夫人点头后,欣慰的、虚弱的笑了笑,然后,她又将眼神转向碧玉姑姑道:“碧玉,你跟随哀家这么多年,虽名为主仆,实则情同姐妹。哀家是万万不能忍受,哀家去了之后,你在这宫中被人欺凌的。哀家会留下一道懿旨,让你随琳儿一起去紫云寺替哀家守孝三年,那地方虽然清静,但是,却远离了宫中这块是非之地,你也还可以替哀家照顾琳儿。现在,你去帮哀家喊刘公公进来。”
碧玉姑姑也含泪点了点头,应声而去,室内就剩下了太后、忠国夫人和我三人。
太后看了看我和忠国夫人后,叹了口气道:“哀家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琳儿、蝶儿和飞儿你们三人了,误了你们的终身。特别是蝶儿,秦家一直对不住你们母女,却还要你来替秦家还债。而且,待琳儿与碧玉一起出之中之后,就让剩下蝶儿一人在宫中孤军作战了,这叫哀家如何放心得下,又让哀家如何瞑目啊。可是,你身为皇上的妃子,哀家是没有权利让你也随琳儿一起,出宫去给哀家守孝的。”说着,说着,一股深深的哀愁爬上了太后的眼帘。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的遗嘱(二)
我不忍心见她走得都不安生,犹豫了半刻,还是决定将我会医术、武艺之事告之于她,让她走得安心一点。
于是,我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太后姑妈,其实蝶儿一直没有告之您与爹爹以及姐姐一件事,那就是蝶儿会医术与武艺,而且,会的程度还相当精深,是因为小时候,蝶儿身子非常弱,我娘为了让我强身健体,才让我随师父去学的。不过,蝶儿倒不是存在着什么恶意。只是,从来没见过面的爹爹突然去寻蝶儿,并急着将蝶儿带回京城,蝶儿心中自然是起了一些提防,想着不告之他这些,万一有个不妥,还可以有个防身。而,而初见太后姑妈与姐姐之时,因为不熟悉,蝶儿也是有一些防备之心的。到了后来,虽然蝶儿已经对太后姑妈以及姐姐解开心结,但是,因着蝶儿入宫之前,并未禀明自己会武艺之事,现在,突然说了,只怕会招来欺君大罪,还会连累太后姑妈与姐姐,所以,索性边隐瞒了下来。如果现在太后姑妈与姐姐想怪罪蝶儿,就尽管怪罪吧,蝶儿认罚。”说完,我低下了头。
“蝶儿,真的吗?你有这些提防之心都是人之常情,哀家能够理解,又怎会怪罪于你呢?难怪哀家以前就奇怪,你怎的对医理懂得这般多呢。这可是从天而降的喜事啊,这样,你只要小心谨慎点就不会遭人暗算了。”太后喜形于色的道。
坐在我旁边的忠国夫人也是一脸欣喜,不由自主的替我高兴。
然后,太后突然示意我道:“蝶儿,将哀家脑袋下方的枕头给揭开,将枕头下方的东西给拿出来。”
我不解其意,但是,仍然按照她的嘱咐照做了,只见我手中之处,摸到了一块硬梆梆的东西,太后所说的应当就是这个了,我将它拿了出来,它的外面已经用一块黄布包好了。
“蝶儿,打开它。”太后见了,吩咐我道。
我依言打开后,只见一道金灿灿的黄光闪光过我的眼帘。
我定眼一年,只见一块由黄金铸造的铲形的令牌躲在我手心上,令牌上写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免死金牌,这四个字下面还有一个皇帝的玉玺印。
我不禁惊讶的张大了嘴,努力的不让自己发出声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
我只是在说书或者民间传说中听说它。听说过它的人莫不都是对它垂涎三尺,因为拥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种特权,拥有了一种不被刑法和权贵处死的权利。
“还,还真的是有免死金牌呢?”我有些结结巴巴的问道。
“是的。”太后虚弱的点了点头道:“这是敦煌朝开国皇帝留下来的,一共有六块,赏赐给那些对朝廷做出特大或者杰出贡献的人,这免死金牌只能限于被授予人本人使用,待他老死之后,再将它收还回家,皇上再接着赏赐给新的他认为应当赏赐的人,这样也能减少皇上因为一时之气,而杀了忠良贤臣的机会。而在先皇时期。兴国公杨凡、振国公刘思国、护国公包络、卫国公杜静远这四位辅政大臣各位赐予免死金牌一块,这样,他们在辅佐皇上处理朝政时,就算直言进谏也不会有性命之忧。而其它的两块金牌,分别赐予了先朝三皇子 ,也就是紫云寺的主持缘亦大师,和哀家二人。因哀家与缘亦大师身份特殊,因而,我们手中的这两块免死金牌可以有两个用途,可以自己本人使用,也可以赐予他人使用。。。。。。”
这时,太后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些体力不支了。歇了会之后,她张了张嘴,打算继续再说下去。
我与忠国夫人都同时流泪阻止她,让她以后有机会再说。
太后摇了摇头,说道:“让哀家说完吧,不然,只怕是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说了。哀家手上这块金牌,哀家现在都是这个样子了,肯定已是用不上了。而琳儿,不会对皇上和后宫构成什么障碍,又是先朝太子妃,为了杜绝众人悠悠之口,皇帝也不会将她怎么样的。而大哥,就算有这免死金牌,也终是只能保他一人,而且,如果皇上真的容不下他,光有这免死金牌是没有用处的,免死金牌只能保证皇上不能下圣旨赐死他。但是,皇上想要除掉一个人,方法太多了,暗杀、下毒都可以,如果使上这些手段,大哥肯定是躲不过的,所以,就算有了也没用。而蝶儿,是这场斗争中的一个最无辜的人,理应不受到这场斗争的牵连。而且,蝶儿又身怀医术和武艺,这就消除了很多被暗算的可能,所以,这块免死金牌放在蝶儿手中,用途是最大的。”
“是啊,妹妹,你拿上这个之后,我和爹爹都放心一点。”这时,忠国夫人也帮腔道。
而太后方才是强忍着不适,才将这话一口气给说完的,这时,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突然又喷出一口鲜血,自然,又引来了忠国夫人的一阵惊呼与哭喊。
我强自镇定下来,先将免死金牌收在身上,再吩咐侍立在外面的宫女打些水进来,替太后洗嗽一下,再拿个盆子进来,放在地上,估计等会太后这样吐血的次数还很多。
不过,如此一来,顺宁宫倒是弄得有些人心惶惶了。
本来太后病了这么久,底下的宫人们肯定就有些不详的推测了,现在,太后竟然又这般持续吐血,宫人们的心中肯定也能清楚个一二了。
她们的脸上有些凄凄惨惨、惴惴不安之色,先抛去她们这些时日以来,与太后积累的感情不说,单说太后与后宫中的这些关系,若是太后去了之后,她们被分到以往与太后有些怨仇的那些妃子宫中,怕也是很难被善待了,搞不好还要经常被当成出气筒来对待。
我看着她们的模样,不禁心生怜悯,却也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碧玉姑姑领着刘公公走了进来。
刘公公见着了太后的模样,可能也看见了方才宫人们端出去的血水,也不禁骇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用尖细中带些发抖的嗓音哭道:“太后娘娘,您是怎么啦?不要这般吓老奴啊!”
这刘公公倒是哭得很情真意切,他跟随了太后这么多年,肯定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而且,他现在身为内务府总管这个肥缺,都是因为太后在背后撑腰。虽然淑妃掌握后宫大权以来,对他有多刁难,但是,仍然还是不敢将他明目张胆地撤换掉。
可是,太后一旦殁了,事情就不好说了。刘公公当内务府总管这些年,也得罪过不少人,做过不少亏心事,到时候别说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了,便是连性命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个问题。
所以,难怪他如此悲痛与颤抖了。
“小刘子,你跟随了哀家这么多年,给哀家出了很多力,哀家临去前,自是不可能将你抛下,不问不管的。你在内务府这么多年,好处应当也已经捞足了,也就罢手吧。再不罢手,只怕到时候连性命都要丢掉了。你现在马上给哀家起草一份懿旨,写明哀家过世之后,让忠国夫人与碧玉去紫云寺为哀家守孝三年,你自个去皇陵为哀家守灵,顺宁宫的其它宫人全部遣散出宫吧。这宫女还好,出宫了,运气好还可以嫁个人。公公们出去后就要为难一些,但是,纵然为难,也比在人手底下受欺凌要强。写完懿旨后,你再派人去那四位辅政大臣的府弟,让他们进宫,说哀家怕是不行了。待他们过来之后,再将懿旨交与他们,这样,就不怕皇上不遵了。至于以前收集的那些证据,不提也就罢了,怨仇由哀家身上开始,也就由哀家身上结束吧。哀家不想到时候真的弄个兵戎相见,成为这敦煌朝的罪人,无颜下去见列祖列宗。”太后歇了口气后,又睁开了眼睛,说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后殡天
接下来的时间内,太后又吐了三次血,我给她吃了几粒止血的药丸,试了很多种止血方法,但是,仍然都无济于事。
眼看着太后的气息越来越弱,我只得让碧玉姑姑去拿一些灵芝过来,放在太后的嘴中含中,延续一些生气。
我知道几位辅政大臣和皇帝未来,她还有心愿未了,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她会很不甘心的。
忠国夫人和碧玉姑姑见了这番情形,皆是不敢再哭泣了。
她们二人围在床头,一人握着太后的一只手,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太后的脸孔,就怕在她们一个不留神中,太后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
而太后厢房的门口,顺宁宫的宫人们都静静地站在外面,仿佛也都料到了这一刻,流泪的流泪,伤悲的伤悲,整个顺宁宫常青在一片悲痛、静默的气氛之中。
我在太后的示意下,吩咐了一个宫人先去玄清宫通知皇帝,又派了一个宫人去御医去喊那个林御医去了。
就这样,到了暮色将至的时候,那四位辅政大臣在刘公公的带领下,终于一起抵达了顺宁宫。
经过刘公公禀报之后,太后睁眼见着了这四位辅政大臣,精神也似乎回缓了一些,只是,她的瞳孔也似乎渐渐的放大了一些。
我见了,暗称不妙,人临终之前的回光返照现象好像便是这般,太后可能支撑不了太久了,皇帝还没有过来,不知道是不是回宫尚未回来。
于是,我先出去又喊了个宫人去玄清宫看一下情况,让他若是能见着皇帝,先禀明一下情况的紧急性,让皇帝立马过来后,才又返回到太后的床前。
这时,太后轻轻的示意碧玉姑姑先将她嘴中的灵芝拿下,又让我与忠国夫人将她扶着坐了起来。
接着,她微笑着说道:“四位卿家,哀家与你们相识了这么多年,眼见着你们服侍先皇那么多年,现在又一起来辅佐新帝,真是辛苦你们了。也正是由于你们的雄才大略和兢兢业业,我敦煌朝才能繁荣昌盛到现在,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哀家,还是现在已经在天上的先皇,都是非常感激你们的。不过,现在,哀家终是抵制不住先皇在天上的召唤,可能马上要去天上陪伴他了。希望你们以后,仍然能够勤勤恳恳的辅佐当今皇上,处理好朝政,能够直言进谏,指正当今皇上的缺点,将我敦煌朝继续发扬光大。另外,如若当今皇上因为年轻,对你们出言有冲撞或者不敬的地方,你们就看在先皇和哀家的份上,原谅他,不要放在心上吧。而且,如若往日做过什么令你们不开心的事,也就让它随着哀家的死,将这些一笔勾销吧。”
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太后的眼光转向了一个四五十岁左右、身材中等、看似比较文雅的文官模样的男人。
我心中一动,心道莫非他就是包晴漾的父亲、姜太妃的叔叔—护国公包络?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的表情,从他微微抬起的面孔上,发现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掠过了他的面孔。
“是,臣等谨遵太后懿旨。”跪在底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歇息了一会,太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