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宛妃传 作者:解语





  太后的鸾驾就这么浩浩荡荡的离开了紫禁城,随她一道离开的还有她最喜爱的孙子玄烨,随着她的离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后宫的残酷与准备表现到了极致,而最最可悲的是这场战争没有一个胜利者! 
  孝庄虽心寒于儿子的表现,但深谙后宫之道的她还是在临行前给他提了个醒:后宫与政治从来都是相互牵绊的,既不愿取缔皇太子一事,那便大封后宫,以稳定后宫与政局! 
  说这些话的时候孝庄眉头紧皱,眼不时闭起,她甚至不愿去看她唯一的儿子,因为她怕自己会忍不住给他几巴掌,狠狠打醒这个任性的儿子。 
  也许是觉得忤逆额娘太多,也许是觉得在理,总之福临采纳了这个建议,命礼部拟定文字、礼节,并择定于十一月二十二这个黄道吉日大封后宫! 
  晋咸福宫佟妃佟佳氏为佟贵妃,授金册金宝!另晋三阿哥爱新觉罗。玄烨为贝子! 
  晋长春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为淑贵妃,授金册金宝! 
  晋永寿宫宁贵嫔董鄂氏为宁妃,授金册金印!另晋二阿哥爱新觉罗。福全为贝子! 
  晋贞嫔董鄂氏为贞贵嫔,授金册金印,居翊坤宫主位! 
  晋恪嫔石氏为恪贵嫔,授金册金印,居景仁宫主位! 
  晋贵人瓜尔佳氏为嫔,赐号容,金册记名! 
  晋泽贵人候佳氏为嫔,赐号宜,金册记名! 
  福临除晋各妃位份外,还对她们的家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封赏。日夕因晋嫔时日尚短不足以服众,所以在这一次大封中没有再晋位,值得一提的是静妃,福临虽没有晋她任何的名位,却下令给她恢复了相当于皇后的待遇,然而她已经残缺的一生却是怎么也补不全了! 
  七位妃嫔分别接过各自由礼部拟制的朱漆龙凤纹饰册匣,然后在太庙前祭告,最后再参拜帝后。 
  礼成的当夜自然又少不了一番热闹,其间众妃在皇上面前不论真心还是假意均做成高兴状,在这片香风花影中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美好,至少在表面上后宫依然是风平浪静,一派祥和! 
  十二月初七,荣亲王已是满两个月了,叫人意外的是他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表情,即使哭笑亦是有些呆呆的模样,没有什么灵气,此外不论怎么逗他都没有反映,倒是口水经常流得到处都是,形如痴儿! 
  这个消息被福临封锁起来,然未等太医查出什么来,一件事发生了,远在皇家南苑过冬的太后忽然患病,诏命嫔妃前往侍寝。 
  董鄂香澜虽然刚生完孩子没多久,但也一样接到了太后旨意,以贤惠闻名的她自然是一定应召的,而且一去之后,恪于自己是太后所领的正白旗下,她必须“左右趋走,无异女侍,朝夕奉侍,废寝食”。 
  对于一个刚过产褥期的后宫娇弱女子,在寒风冷血中过一个这样的冬天会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另一边经太医们的联手诊断,一致断定荣亲王是先天智障,在母体时大脑就受了伤害,所以出生后大脑发育不全,今后会形同痴傻之人! 
  这个结果对期望甚大的福临来说无异平地起雷,天子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啊!他清楚,一旦这个消息传出去,定于正月里的册封典礼是无论如何都行不成了,所以他一方面给太医下了封口令,一方面要求他们务必在荣亲王长成懂事前医好这痴傻之症! 
  至于册封典礼——照常进行! 
  福临的旨意无疑是强人所难的,然君有命不得不从,太医们只能苦着脸答应,可惜福临的诸般苦心反而害了这个痴儿,若他当时就此取消了册立礼,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事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太后的不在与患病,还有不久之后离心离德的皇太子册封一事,使得十五年的春节过得淡然无味,稀稀落落的鞭炮,虚应的客套,这样便算过完了。反倒是正月十七,元宵过后的皇太子册立礼在福临刻意的安排下,隆重而庄严! 
  可是仅仅在七天后,正月二十四,皇太后病还没彻底好清,董鄂香澜还没能回来见见分别一个多月的儿子时,尚未取名的荣亲王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皇城里原因不明的死去了。这个给福临与董鄂香澜带来无尽欢乐与寄托的小生命,满打满算也只活了一百零八天,他的死更将父母带进了痛苦的深渊! 
  福临在悲切之余犹记得向董鄂香澜隐瞒了这件事,他知道这件事给她带来的将会是比自己更为深切的痛苦。然几乎是荣亲王死的当天,远在南苑的董鄂香澜就在有心人的安排下得知了儿子去世的消息。 
  原本就身体不佳的她终于在这个巨大的精神打击下病倒了,出了这般大的事,孝庄亦决定移驾回宫,一路的颠簸再一次加重了董鄂香澜的病情,回宫见到皇帝的时候她已经站不起来了,只能躺在软轿上去参加自己儿子的葬礼! 
  在调查无果之后福临终于放弃了追寻皇四子死因,但他还是处死了当时负责照顾皇四子的奶娘、太监等人!并追封他早夭的继承人为和硕荣亲王,专修陵寝! 
  在太后生病一事上与董鄂妃形成对比的是皇后,她压根就没有到南苑去看过自己的姑祖母,而事后太后也仅仅只是不让她再来慈宁宫做“惩罚”。可以想像,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孝庄皇太后所使的计策! 
  愤怒的福临遂将怒火与失子之痛一并喷向了皇后,指责她在太后生病之时“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准备再一次废后! 
  还在病榻上的董鄂香澜知道这件事后,她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感到心惊肉跳,立即对皇帝以死相谏,劝阻他的废后之举,事实证明董鄂香澜是明智的,仅仅过了一个月,皇太后便下令恢复皇后的一切待遇。 
  然不好的事并未在荣亲王死后结束,在开年的第二个月,被人利用糊里糊涂害死荣亲王的悼妃在其死后终日惶惶不安,深怕皇上会查到是自己身上,最后因无法忍受担惊害怕的日子而在寝宫中上吊自尽了。 
  因爱子早逝而没了心情的福临并未对她的死因细加追究,而是尽早下葬,对他来说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妃子根本无关乎痛痒,后宫的人生从来就是这样冷酷,命贵命贱均逃不脱生死这关。 
  可是福临啊,你可知道,不久之后,你最心爱的皇贵妃也将离你而去啊,徒留你一人在这世上思念,因为……这是上天对你的惩罚,你可知否……知否…… 
  重华宫 
  穿着一袭白色寝衣的清如坐在椅中细听着子矜关于外面发生的事情,而今的她只能依靠此来得知消息了。 
  呵……又有人死了吗?看来近期还真是不太平,清如随意地翻着手中的兵书,自禁足后,原先的佛门典籍都被她收了起来,灰尘消然落满书籍。而今摆在她案头的是一本本兵书史册,还有各种经略之书。 
  虽说刚看起来有些吃力,可一旦看进之后就会发现这些书自成一个世界,里面有许多东西让她沉醉其中。除此之外还有搜集了一些怡情养性、美颜修容的书方子,譬如今日刚刚调成用以润发的九回香膏! 
  这九回香膏据传是汉成帝的宠妃赵合德沐后用来养护头发的,使用之后不仅能让头发润泽,还会散发出幽幽的兰香。 
  这九回香膏的原料对现在的清如来说颇为困难,许多东西不仅珍贵而且要合时令,所以清如将原本繁杂的配方简化了不少,然饶是如此她还是费了月余才配全。 
  这厢子矜刚将今日之事报完,那厢绵意就捧着调配好的九回香膏进来了,此膏装在一个黑碗之中,犹显其色泽莹白,轻薄如无物。 
  绵意先是在清如背上披了一层青纱,将衣物与头发隔开后方将香膏均匀仔细地抹在她头发上。 
  清如并指在抹了香膏的头发上抹过,幽香顿时从指间蔓延至鼻间,幽幽的笑意亦从眉间蔓延至唇间,冷宫最易催人老,但她绝对不能老,她要以比来时最美的容颜跨出这囚禁她的牢宠!     
第一卷 相爱成恨 第二十三章 宫闱之乱(三) 
  这香膏润发过半个时辰后要洗掉,所以清如暂时还不能歇下,她取了本书在手却无意翻阅,沉吟半晌后突然向子矜问道:“子佩怎么样了?”虽语气淡然无波,但听仔细了,还是能发现那丝身在云深处的落寞,十数年的相处,又是唯一跟进宫里来的两个丫头,叫她如何能无动于衷。 
  子矜闻了话大感为难,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只得闪烁其词地道:“她……她好……好些了。” 
  瞧子矜这个样子,清如哪还会不知晓实情,她接过绵意奉上的茶,揭开茶盖,只见里面漂浮的不是整片的茶叶,而是细细的茶末子,吹散了又聚过来,喝在嘴里说不出的涩意,饮了一口便不想再喝,她推盏对绵意道:“以后不用四处找茶叶了,直接冲水就行了,还是那样喝着舒服点!”敢情她已知就这些茶末子还是绵意好不容易找来的。说完了茶的事她对还在绞手帕的子矜道:“只怕她还在怪我吧?” 
  子矜迟疑了一下后点点头:“小姐,您再给子佩一点时间吧,她一定能理解您的!”她急急地说着,生怕迟一点小姐就会怪下罪来。 
  她的模样惹笑了清如,她微一弯唇后神色又转为忧郁:“都已经四个多月了,要能理解还会等到现在吗,子佩与你不同,她心性较你要倔强许多。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有一次阿玛以为她偷了额娘的簪子,罚她跪在院里还用藤条打她,可她就是不肯承认,其实就一只普通的簪子,即使真偷了也不会受什么大罚,至多是打几下而已,可她就是不认,把阿玛气得不轻,后来要不是凑巧找到了簪子,恐怕她真要去掉半条命,子佩人虽不错,但这脾气,唉……”清如无奈地叹着气,入宫后还是第一次与身边的人有了冲突。 
  “可是小姐……”未等子矜说完,清如已挥手打断了她的话:“不用再说了,在她没想明白前,先在外面做事吧,什么时候明白了,懂事了,再将她调回来,这期间你能劝就多劝着点,毕竟我也不习惯没她在身边,另外,这之前我近身的事还是由你和绵意一起理着!” 
  清如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子矜再无异议,毕竟小姐并不曾为难子佩,是她自己想不明白,能否再回到齐心伺候小姐的日子主要得看她自己。说话的同时,绵意已取了清水来,慢慢洗去清如发上已由莹白转为透明的九回香膏。 
  看着原本清澈见底的水逐渐变得混浊,可人还是不停地往里搅着,使它更加混浊,最终不复原有的清透。 
  清如心头闪过一丝感触,这水对应的可不就是人心吗,人性本善,是所处的环境将纯净的人心逐渐染上颜色,最终只怕连这心的主人都看不清自己的心! 
  正神游虚空之际,突然听见小福子的声音,他是何时进来的,清如敛了思绪,端眼看屋里,只见小福子一人搬了许多东西进来,并在桌上分明别类的放好,有绸缎,有新做好的衣物,还有装点心的盒子。 
  清如没带任何装饰的纤纤玉手在那匹宝石蓝的绵缎上缓缓抚着,丝锦织就的缎子摸在手心光滑如无物,这样的轻这样的软,如初生婴儿的皮肤,“是淳嫔她们叫人送来的吗?” 
  小福子终归是年少,见了好东西高兴得脸上笑开了朵花,他应声指着桌上的东西一一回道:“这是淳嫔娘娘托人带进来的云锦,说是快到春天了,给主子您裁几件新衣裳!”他指得正是清如手中这匹。 
  清如淡淡一笑道:“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日夕还能深得皇上记挂,真是难得,但愿皇上不是图一时新鲜,否则这般恩宠,日夕将来指不定要被多少人生吞活剥了呢!” 
  绵意正拿手巾吸干清如发上的水滴,闻言奇道:“主子,这云锦不是内务府按宫里各位主子的位份分配的吗,与皇上记挂有何干系,淳主子是娘娘了,照例是应该有几匹的呀?” 
  宫里除皇上特别赏赐外,一应穿戴器物全由内务府来分配记档,这云锦又不是什么稀罕物,难怪绵意会有此一问。 
  清如斜睨了她一眼后悄然松开捏在手里的云锦边角,只见那宝蓝的缎子上用银线绣着两个很小的字:一品。 
  “额娘以前进宫谒见太后的时候,曾有幸得太后赏了半匹一品的云锦,与这匹手感光泽一模一样,你可知这苏州织造府每年送入宫的一品云锦也就七匹而已,除了太后恐怕也就皇后或皇贵妃那里分到了,淳儿这一匹定是皇上特别赏的,只是她不知道这一品云锦的稀少,当作普通料子送来与我做衣服了。要知即使二品云锦一年也仅有十数匹而已,这宫里大多数主子所得的不过是三品云绵!” 
  听了她的解释绵意几人这才恍然大悟,想不到这看似普通的云锦还有这区别,连原本?